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語文論文發表正確認識語文詩歌教學管理應用新模式制度及意義

發布時間:2015-03-1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詩者,感其況而述其心,發乎情而施乎藝也摘自趙缺《無咎詩三百序》。詩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而詩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

  摘要:"詩者,感其況而述其心,發乎情而施乎藝也"——摘自趙缺《無咎詩三百序》。詩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而詩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富于表達感情?鬃诱J為,詩具有興、觀、群、怨四種作用。陸機則認為:“詩緣情而綺靡”。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后世將兩者統稱為詩歌。

  關鍵詞:語文學科,詩歌,藝術創作

  詩歌來源于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詞和歌曲的總稱。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它是一種大的文學樣式,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飽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語言精煉而形象性強,并具有一定的節奏韻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種文學體裁中出現最早。

  一、語文學科審美教育具有間接性特點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家所提供的物象是藝術加工后的產物,帶有藝術家強烈的主觀色彩。因次我們在審美教育時就帶有了間接性。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七絕·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瀑布”是現實存在是直接性,而“三千尺”卻主觀化了是間接性,詩歌在直接性的基礎上做了夸張的描寫,如果將“三千尺”改為“三十尺”,直接性就突出了,但間接性卻沒有了,沒有了想象的空間,失去了鮮活靈動的美感,藝術的趣味也就消失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月光”是表現直接性,而用了比喻的修辭,其中“瀉”字用的最妙,境界全出,賦予月光動態,無形化為有形,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月光”的間接審美想象遠遠大于它的直性。中國的文章講究“神”與“形”、“虛”與“實”的統一,“神”與“虛”就是離開了直接性二進入了間接性。為什么審美的間接性要大于直接性?因為只有藝術的間接性才能表現出藝術形象的豐富內涵。

  二、語文學科審美教育具有概括性特點

  在談到藝術特征時,魯迅說:“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因此,必然引出審美的概括性大于個別性的特點。每一個藝術形象都是藝術家對積累在腦海中的無數表象進行概括。經過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揭示出審美對形象的某些本質特征,抽象出最有代表性、特征性的東西,創造出比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的某一個更有血肉、更有個性、更為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因此當人們在審美時,也必然遵循藝術形象的某些本質特征。因此當人們在審美時,也必然遵循藝術形象的某些本質特征。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這種概況性,比如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孔乙己》里“孔乙己”概括了被封建科舉制度殘害的貧苦知識分子的某些本質特征,《祝!防“祥林嫂”概括了被封建禮教吞噬的善良勞動婦女的某些本質特征,《藥》里“華小栓”概括了被封建迷信奪取了生命的受害者的某些本質特征,《阿Q》里阿Q則概括了被封建壓迫殘害得麻木不仁的貧困農民的某些本質特征。所謂藝術審美的概括性就是之藝術內涵所提供的無限豐富性,它不等于科學思維中的概念,它體現在具體的藝術形式中。

  三、語文學科審美教育具有內涵性特點

  魯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中說:“自然,做起小說來,總不免自己有些主見的。例如,說起‘為什么’做小說罷,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任何一門藝術都是藝術家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態度。李白的《行路難》是表現詩人渴望建功立業卻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在《定風波》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雖遭困境卻寵辱不驚、淡定從容的蘇軾;在《荷塘月色》淡淡的哀愁和喜悅里了感到朱自清不滿現實向往光明,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人們欣賞藝術,總希望從藝術中明白些什么,感受什么啟示,得到什么鼓舞,在對形式美欣賞的同時,更著重對藝術的領悟。例如杜牧的《江南春絕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初讀這首詩,看到紅綠相映、煙雨樓臺的景色異常美麗,有一種賞心悅目的快感。但是,當我們了解詩文寫作背景再去進一步體會,才能深入領悟詩歌內涵。南朝(宋、齊、梁、陳四朝)皇帝及世家大族都崇信佛教,而梁武帝尤甚。《南史郭祖深傳》記載:“時帝士弘釋典,將以易俗,故祖神尤言其事,條以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這說明詩中“樓臺”是指寺院建筑。面對江南春景,詩人的心境迷茫,如今佛寺樓臺處處尚存,可當年南朝那些篤信佛教的人又何在呢?唐代君主也崇信佛教,晚唐時期佛教也在惡性發展,杜牧詩歌的的弦外之音,以借憑吊南朝覆亡,并諷其迷信佛教廣建佛寺。

  在語文教學中該如何更好的進行審美教育呢?那就是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人類具有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的能力,因此當人們在進行美的創造時,就有可能對表象資料加以選擇,調整,以及重新組合,創造出原來不存在的感性形象,及美的形象。如欣賞白居易的《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江水、碼頭、楓葉、飲酒、彈奏琵琶等圖式這些儲存在腦神經中的表象圖式,在特定語言描述的刺激下重新排列組合,像電影似的一幕幕出現在眼前,尤其是詩人對琵琶女彈奏技巧的生動描寫,更是精湛絕倫,令人嘆為觀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它把難以名狀的琵琶聲,用一連串的形象比喻,寫的不僅有聲韻的抑揚頓挫而且有形態的瞬息變換,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陶醉其間。創造想象是審美意識的最高形態,它是與創造性思維密切聯系著。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