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17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實際的特殊教育過程中,除了用VIA來測量之外,更需要教師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觀察學生本身的優勢和潛在智能,并將發掘優勢的方法按照學生的特點進行變通、應用。參考優勢理論與多元智能理論的觀點,提示特殊教育者,并不存在所謂的特殊兒童,每個
摘要:在實際的特殊教育過程中,除了用VIA來測量之外,更需要教師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觀察學生本身的優勢和潛在智能,并將發掘優勢的方法按照學生的特點進行變通、應用。參考優勢理論與多元智能理論的觀點,提示特殊教育者,并不存在所謂的“特殊兒童”,每個兒童都是具有潛在特殊性格優勢和智能的個體存在。我們在特殊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多元化的課程、運用和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策略,針對不同學生的優勢性格和智力特點進行因材施教;針對特殊教育的目標和理念,改變單一的以學業水平為依據的評價標準,從社交能力、音樂能力、自知能力等多方面對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進行評判,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和教育機會均等,以幫助特殊兒童實現全面發展,從而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并創造自己的價值。
關鍵詞:特殊教育,教學,心理學
把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應用到教育與心理健康服務領域,結果顯示針對積極情緒實施的干預能夠使建構的個人資源在干預結束之后依然得到保持,并且改變個體的生活,使其獲得新的認知行為模式。除此之外,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為指導的心理療法也應用到了心理健康領域,激發被治療者的認知能力和愛的能力。在特殊教育期間,大家能夠借鑒那些長期效果好、簡易可行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積極情緒,激發感知覺、直覺等認知能力,激發學生愛人和被愛的能力。在我國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特殊教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已經存在著眾多資源,這些資源盡管是在病理心理學理念中建立,然而積極心理學的諸多理念和研究模式都是以病理心理學為基礎,發展成為病理心理學的補充,因此這些資源不僅在過去幫助了很多有心理需要的來訪者,在未來依然在心理治療領域為人類的進步與發展提供巨大幫助,我們要將這些資源更好地應用起來。如使用藝術治療來幫助個體平復情緒,更好地體驗生活;利用認知行為治療,在改變來訪者認知和消極情緒的同時,有助于來訪者實現“欣欣向榮”。
結語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和指導措施可以為我國的特殊教育給予幫助,然而積極心理學在應用界的研究正處在探索時期,所以,我們不但要看到積極心理學的先進理念給特殊教育帶來的幫助與契機,同時也不能被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熱潮沖昏頭腦,完全地放棄病理心理學和現有的教育資源,而是應該將兩者結合在一起,讓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與理念成為現有心理教育的補充,進而更好地達到特殊教育的目標,讓特殊兒童可以更好地成長與更快地適應社會。
普通學校中進行特殊教育,應該堅持一種“零拒絕”的原則,這一原則的意義就是禁止學校排除任何一個有著特殊性的學生,這條原則的形成在于保護這一類有著特殊性的學生,不管他們的障礙有多么的嚴重,都要盡可能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給予這一類學生學習的機會和接受教育的機會。曾經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在1988年的美國,羅切斯特校區的敗訴案就充分地詮釋了這一原則,而該校區被起訴的原因就是曾經拒絕接受一位有著重度盲、聾和腦癱的多重殘疾的13歲男孩進入學校學習,這位學生因為有著十分有限的感知能力,只對聲音有一定的感覺,所以很難和其他人交流,并且不具備語言的溝通能力,該生在學校的一年學習中并沒有獲得任何的進步,所以該校拒絕接受小男孩在學校的學習,而當地法院認為:即使是這樣的學生我們也不能夠剝奪其學習的機會,也不能夠將其排除在學校之外,該校也應該幫助這位學生獲得最大的成功。
人的生命是最富有內涵意義的,作為地球上情感最豐富,同時又是最復雜、最奧妙的生命體之一,我們不僅僅有著學習能力,同時還有感知能力、態度,以及信念。要關心學生的情感問題,要給特殊類學生以家的溫暖,感受到生活的希望,享受到生命的快樂,并且要使之懂得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生活的困難,對生活發起挑戰,并且努力戰勝它。受其自身特點的影響,特殊學生在身體運動方面與普通學生還存在一些差異。因此,在普通學校,教師還應該關注特殊學生的有關運動方面的發展,做對特殊學生良好適應社會的工作,進行系統的、有計劃的康復性訓練,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運動的協調能力,其目的在于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能夠獨立地處在普通社會的正常交流以及生活中,在這一類學校教學方面特別是針對課程的編制上,不僅僅要學習普通學校的課程學習,同時還要針對于特殊學生的特殊性,增加一些有利于此類學生適應社會方面技能的教學內容,用來提高他們未來的生活水平。
由于每一位特殊學生障礙的程度不同,甚至是時間的早晚以及每一位學生的家庭教育、背景也不盡相同,所以每一位特殊學生的特殊程度也有著不同的差異,這種差異的程度比普通學生間的差距更為明顯,例如,一些特殊學生在感知方面沒有障礙但是特別愚笨,也有一些學生特別聰明但是在感知方面卻有著障礙,對于這種兩極式的差異,無論在教學方式,還是教學內容上都應該做出針對性的教學方式。
這一教學方式的形成是由于普通學校中,同樣的教學方式不能夠同時適應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需求,要考慮到普通學生與特殊學生以及特殊學生之間的差異,針對其個別能力的不同,從而制訂出有效的教學方法,甚至針對個別的學生要將當地的教育部門的代表、醫生、學校的負責人、學生的家長共同組成教育小組,為每一位學生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同時更是要聽取學生本人的意見,是否同意這樣的教學方式,這一計劃要在家長與校方的共同關注下來完成。這其中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現狀,短期內所能達到的目標,能夠為該生提供的設施,以及計劃的實施時間等,這類計劃實施的最終目的是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的需求,保證學生能夠得到適合的教育方式,以及獲得更好的適應社會的能力。
對于特殊學生在普通學校中接受教育,教學過程的第一步,一般就是針對每一位特殊學生以及其心理發展方面進行判斷,以及評估,其目的主要在于充分地了解學生,為了后續做出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打好前提,同時,對學生進行各樣能力的測試,學習成績的檢測,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手段,比如觀察、訪談、調查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確定出最適合該學生的教學計劃,以及特殊的教學需求,給每一位學生安排在合理的位置上來接受教育。普通學校的教師,應為特殊學生設計出一個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和學習環境,這是將特殊教育理念發展于普通學校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這其中不僅僅包含學習的環境、生活的環境,同時還包括細節性的問題,例如,座位的安排、教學設施的建立等,這些都對特殊學生的學習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在教學策略上,還強調教師應該充分地利用好各種現有的資源,適度地調整教學內容,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來創立一個安全的適合這一類特殊學生學習的環境以及學習活動的順利展開,針對各學科的特點、教師的特點以及教學時間的長短,來調整學習進度的快慢、教學內容的長短、學生的接受能力等。特殊教育所貫徹的基本理念就是,尊重特殊兒童的獨特性,保護每一個兒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機會,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滿足每一個兒童發展的需求,當今社會有著越來越多的因為種種原因而陷入特殊類學生這一行列,而這種理念有助于更多的學生去接受知識,得到學習的機會,接受康復訓練,更加良好地去適應生活,享受生活,提升其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