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0-28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主題的制定上,活動主題可以定義為天下事:國家實事、社會熱點;學校事:結合學校中心任務,開展理論學習、樹立典型事跡,各種主題活動;自己事:從自身需求出發,如學風、班風、宿舍建設。根據每個年級學生的特點,也可確定不同的教育活動主題,如大
摘要:在主題的制定上,活動主題可以定義為“天下事”:國家實事、社會熱點;“學校事”:結合學校中心任務,開展理論學習、樹立典型事跡,各種主題活動;“自己事”:從自身需求出發,如學風、班風、宿舍建設。根據每個年級學生的特點,也可確定不同的教育活動主題,如大一新生開展“適應性”教育;二年級“鞏固性”教育;三年級“提高性”教育;四年級“發展性”教育。團日活動分年級不同層次的教育主題選擇,能夠積極引導青年大學生以各種形式加強自我教育,努力成人成才。
目前,高校學生大部分是“90后”大學生,他們獨立自信,強調自我,凡事以我為中心,對于“思想教育”這種傳統的事物,他們往往是不屑一顧,或是難以產生興趣。重復單一的活動往往得不到學生的認可,自然也達不到我們預期想達到的育人效果。為了使更多團員青年喜歡參與到團日活動中,許多高;鶎訄F組織中往往用些看似熱鬧的文體活動代替主題鮮明的團日活動,看似場面紅火,實則內容單一、枯燥乏味,“思想陣地”形如虛設。
大學生是最有活力的青年知識群體,靈活,多樣的活動內容和形式,才能更適應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的要求。團日活動的管理模式也可以是靈活多樣。同時,團支部要多策劃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貼近,大家共同關心的活動,比如可以發揮公寓生活社區優勢,在宿舍社區開展活動,營造健康向上、溫馨和諧的宿舍文化。上級團委在對各基層團支部進行考核評比,應采取動態評比方式,不僅包括基層團組織的申報材料、總結,也包括過程監控。在寬松的環境下,團日活動才能做到個性飛揚,百花齊放。
團日活動決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夸夸其談、長篇大論。要增強團課效果,還必須在形式上進行創新。例如:制作多媒體課件,可以增強團日活動常講、常新、常鮮的吸引力。還應根據對象的不同,適當增加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運用多種形式,可以進行辯論賽、演講、各小組情景劇展示,也可以提前一周布置任務,發揮同學們實踐動手能力,做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活動,爭取讓團日活動有特色,有活力。經常在各班團干部中開展團日活動競賽、討論和經驗交流活動,有利于團支書之間的交流,也有利于及時而準確地了解各個班級團日活動的開展情況,從而能夠更好地促進各班的團日活動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同時,各班團支書也可以根據本班團日活動開展的情況及時地詢問和請求幫助。
基層團組織的活動容易形成一些固定模式,連活動形式也基本相同。這些活動通過多次的實踐,在短時間內確實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但不斷的重復勢必會引起同學們的膩煩心理。而且很多活動只注重形式,忽視了團員青年的身心發展特點,也忽視了社會和校園中的熱點話題。這樣會讓活動與學生間產生距離,學生在活動中不能全身心投入,慢慢地活動不能吸引學生的廣泛參與,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也會慢慢渙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