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7-01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而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教師的主導作用和電影導演的角色很相似,講授新課各個環節的安排必須結構優化,時間安排合理,內容貼近高中學生實際。 本文選自 《教學與管理》 雜志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雙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全國綜
論文摘要: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而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教師的主導作用和電影導演的角色很相似,講授新課各個環節的安排必須結構優化,時間安排合理,內容貼近高中學生實際。
本文選自《教學與管理》雜志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雙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全國綜合教育類“核心期刊”、全國教育學院學報研究會“優秀期刊”、 北方優秀期刊、山西省一級期刊。
第一,在每節課課前五分鐘設置時政教育的一些活動。每節課開始前,筆者都利用五分鐘時間讓學生總結近幾天發生的國內外重大事件,利用投影顯示時政事件的圖片及具體內容,然后簡單評論一下自己對這個事件的看法,最好是結合學過的高中政治課的基本原理進行解說。通過這種活動,既可以讓學生喜歡枯燥的政治課,增加學習興趣,又可以及時復習政治課的原理,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進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為高考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礎。
第二,在導入新課的環節引入時政材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前幾分鐘能否抓住學生的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整節課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因此在導入新課時,筆者會精心選擇近段時間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在選擇重大事件時,不能太隨意,必須選擇與本節課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事件,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環節要特別細心,注意平時的素材積累,每天必須看新聞,及時瀏覽網頁,閱讀一些與時政息息相關的雜志及評論。對于獨到的觀點要記錄下來,仔細分析,把這些總結之后的內容提供給學生,做到師生之間信息共享。
第三,在講授新課環節有針對性地引入時政材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而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教師的主導作用和電影導演的角色很相似,講授新課各個環節的安排必須結構優化,時間安排合理,內容貼近高中學生實際。這就要求教師全方位調控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處理好教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中心,用凝練的語言精確地傳授知識,探究教材知識間內在的有機聯系,教會學生在宏觀中把握知識。
千萬別忘記合理地利用課本上的圖片、名言、故事,深入了解這些圖片、名言、故事所反映的原理。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有些高考題就是課本上這些圖片、名言、故事的直接再現或者變式形式。此時此刻,需要尋找時政熱點材料與教材結合的最佳切入點。最好的方法是運用情境教學,即創設一個與教材相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自覺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久而久之,學生對教師的授課就會形成一種心理期待,愿意參與到這種情境中來,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教師又在不經意間傳授了深奧的道理,一舉兩得。為了提高時政材料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教師要在備課環節博采眾長,從電視、廣播、報紙、網絡中搜集信息。筆者幾乎每天都收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海峽兩岸》《軍事連連看》《經濟半小時》《直播港澳臺》《每周質檢報告》《遠方的家》等節目,并注意在網上積累素材。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通過以上方法把時政材料引入高中政治課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將繼續努力,繼續為提高時政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作用作出自己的貢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