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6-09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在農村,特別在偏遠農村學校任教,本身就是一種奉獻,義務教育階段不可能把所有學校搬城里去,總得有人在艱苦地區工作。雖然現在規定晉升高級職稱要有在農村工作一年的經歷,但鼓勵教師長期在偏遠農村工作卻很難。通過績效工資適當體現差別,可以
論文摘要:在農村,特別在偏遠農村學校任教,本身就是一種奉獻,義務教育階段不可能把所有學校搬城里去,總得有人在艱苦地區工作。雖然現在規定晉升高級職稱要有在農村工作一年的經歷,但鼓勵教師長期在偏遠農村工作卻很難。通過績效工資適當體現差別,可以讓偏遠農村教師們得到應有的肯定和補償,為農村教育和農村孩子堅守下去。
關鍵詞:績效工資,農村,教師,調研
引言
績效工資的發放是一件好事,可也是一件難事,難就難在如何把好事辦好,由于它牽涉每一位教師的切身利益,所以希望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滿意是根本不可能的。學校對于績效工資的發放要充分征求教師意見,結合學校實際,不可急于求成?冃ЧべY是一個導向,一個指揮棒,要突出素質教育的要求,突出教育教學質量,突出育人為本。
去年底,國務院決定今年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實行績效工資,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做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考核工作的指導意見》,今年9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事業單位全面推行績效工資,特別強調今年義務教育學校必須實施。今年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為更好的落實好績效工資,發揮績效工資的積極作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和班子其他幾名同志一起在我校教師們中就績效工資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調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調查過程
陸房初中是一所偏遠農村初中。我校共有14個教學班,648名學生,48名教職工,其中支教教師8名,教師年齡20-30歲有10人, 31—40歲有24人,41—50歲7人,50以上7人,絕大多數是大學學歷。
這次調查我們采取了座談和問卷相結合的形式,一是多種形式開展小型的座談,有時通過學科教研會討論,有時通過拉家常的形式進行,氣氛隨意,暢所欲言;二是對每一位老師下發調查問卷,就績效工資的比例、來源、發放方法、考核指標、差距大小、發放形式等設計選項,收集分析;三是通過書面征求了教導處、教科室、級部意見。
二、反映的主要情況
我們是一所非鄉鎮駐地定點初中,近幾年來一直面臨的問題,就是教師不斷申請調到市直學校或鄉鎮駐地。同樣的學校規模、學生人數,教師人數卻僅為鄉鎮駐地的二分之一,連續幾年沒有新教師加入,連正常開齊開全課程都很難,只能一人多科多班。教師們地處偏遠,交通生活不方便,任課卻都比較重,心理自然不平衡,所以希望調動的趨勢還在發展。如何通過績效工資留住老師是我們這所學校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教師對于績效工資發放的熱情和意見并不統一。年輕老師希望按工作量、課節數、作業量等來發放,希望績效工資的比例要大一些,切實拉開差距,調動一線教師工作積極性;年長的老師則希望差距小一點,普遍熱情不高,但也支持搞績效工資。也有相當多的同志認為實施很難,條件還不成熟,如果匆促只能在學校內部制造人為的矛盾,并不能夠真正促進教學。
對于績效工資的發放依據,教師們大多肯定應按教師年度工作考核評價;對于不同崗位認為應體現適當區別,管理工作量的計算和認定、后勤工作的特殊性應予以考慮;對于評價指標中的權重也應調整,更多的體現實際工作情況,比如跨學科、跨年級任課的問題,班主任工作量的計算,新課程等素質教育的要求;對于教學質量的評價和認定,認為應有統一的標準,體現不同學科的差別,體現基礎的差異,結果能夠讓每一位老師都信服。
綜合以上情況,我們認為績效工資的發放是一件好事,可也是一件難事,難就難在如何把好事辦好,由于它牽涉每一位教師的切身利益,所以希望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滿意是根本不可能的。學校對于績效工資的發放要充分征求教師意見,結合學校實際,不可急于求成。績效工資是一個導向,一個指揮棒,要突出素質教育的要求,突出教育教學質量,突出育人為本。
三、偏遠農村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意見和建議
一是績效工資應早日實行,F在教師工資基本上還是按資排輩,年齡越大工資越高,但從事的工作卻遠比年輕教師少、輕。實行績效工資是激發廣大年輕教師積極投身教書育人事業、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根本舉措,早實行一天,就可以早一天堅定教師堅守崗位的信心,早一天激發內部活力。
二是績效工資一定要落到實處,不走過場。績效工資的發放,要充分聽取一線教師的意見,體現工作量和實績,堅持向骨干教師和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傾斜,適當拉開分配差距。不能單純由領導閉門造車,抹光滑墻,最終還是跟原來工資比例差不多,起不到應有的激勵作用,讓一線教師失望。
三是績效工資應向農村、向偏遠學校傾斜,體現標準班額班數和學生數。在農村,特別在偏遠農村學校任教,本身就是一種奉獻,義務教育階段不可能把所有學校搬城里去,總得有人在艱苦地區工作。雖然現在規定晉升高級職稱要有在農村工作一年的經歷,但鼓勵教師長期在偏遠農村工作卻很難。通過績效工資適當體現差別,可以讓偏遠農村教師們得到應有的肯定和補償,為農村教育和農村孩子堅守下去。
四是績效工資全市應出臺統一細則?冃ЧべY的發放是一門系統工程,牽涉到教師工作量、實績、專業化發展、自我和他人評價、學歷、職稱、年齡等多種因素。搞得好,可以樹立正確的導向,調動教師積極性;搞不好,既違背了績效工資的本意,浪費了財政資金,還制造了教師間的矛盾。工作量的科學認定和計算、不同學科的適當差別、定性與定量的結合、學生家長及社區的意見的體現、考核程序的規范,雖然不能完全統一,但應該有一個為絕大多數教師認可的細則,減少個人意志和暗箱操作。
五是績效工資由政府專項撥付,差距不宜過大。由政府專項撥付,既體現黨和政府對教育的重視,也可以減少實行績效工資的阻力,易于實施。差距不宜過大,是因為教師的工作具有獨特性和創新性,很難用一把尺子度量,而且要考慮老教師的歷史貢獻和年齡差別,實施績效工資,應該是治“懶”治“滑”,不是治“老”治“病”。
六是要搞好績效工資宣傳。讓實行績效工資的意義為廣大教師和社會各界認可,形成全社會的共識,營造實行績效工資的良好氛圍。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