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6-0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需要進行必要的準備,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教學準備主要包括準備教學目標、準備學生情況、準備教學材料、準備教學心理、準備教學過程、準備教學評價,其中準備學生情況和準備教學材料是兩項最主要的內容。 關鍵詞:高中哲
論文摘要: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需要進行必要的準備,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教學準備主要包括準備教學目標、準備學生情況、準備教學材料、準備教學心理、準備教學過程、準備教學評價,其中準備學生情況和準備教學材料是兩項最主要的內容。
關鍵詞:高中哲學,有效教學,提高學習成績,教學與管理
本文選自《教學與管理》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教育類學術期刊!督虒W與管理》創刊于1984年,創刊伊始為季刊,1997年擴容為月刊,2000年擴容為半月刊,2001年擴容為旬刊。旬刊包括:上旬(中學版),中旬(小學版),下旬(理論版)。教學與管理所刊文章被人大“中小學管理”專題全文轉載的數量連續五年居全國同類刊物之首。本刊只刊發基礎教育文章。
引言
很多高中學生學哲學很刻苦地背書上的哲學原理和方法論,但學習成績并不理想。學生學習方法單一,只知道記憶,似乎只要記住了哲學原理就能得高分一樣,而教師的“課堂灌”、“課后背”的教學方式也使學生錯誤地認為只要記住了課本上的內容就能取得好成績,從而使學生喪失了自信與主動性。所以高中哲學教師就必須進行有效教學,進而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科學地進行學習,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有效教學是通過高中哲學教師在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教學,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是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筆者根據作為一線老師的教學經驗,把教學活動相對地分成教學準備、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三方面來探討。
一、從教學準備來組織高中哲學的有效教學。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需要進行必要的準備,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教學準備主要包括準備教學目標、準備學生情況、準備教學材料、準備教學心理、準備教學過程、準備教學評價,其中準備學生情況和準備教學材料是兩項最主要的內容。比如備學生時就要想到,既然是學習哲學與生活,那么教師在上課時就要充分挖掘學生身邊和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作為課堂的教學資源,然后與哲學觀點充分結合,深入淺出地講解,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又比如在講“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這一部分內容時,利用歷史圖片然后提出一連串問題:“你家里的擺設,而你現在在教室,它還在你家嗎?”;“歷史上發生過的事件你學習過的知道它是發生過的,你不知道它難道就沒有發生過嗎?”……于是學生馬上會明白物質的客觀實在性。教師然后指出不管我們怎么想,它都是客觀地存在,不會因為我們的意識產生而產生,不會因為我們的意識消失而消失。當你描述你的小天地、學校操場、歷史上的今天時,你看到了嗎?能說出來嗎?這些問題會讓學生明白了物質“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它不是虛無飄渺的,它能為我們所描繪和抽象,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而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順勢回憶以前學過的“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因此教學準備既要突破重點,又要攻克難點,從課堂導入到教學過程,再到教學反思,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再從有疑到無疑。
二、從教學實施來組織高中哲學的有效教學。教學實施時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選擇空間和交流機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夠從各自的特長和關切出發,主動經歷觀察、操作、討論、質疑、探究的過程,富有個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利于培養務實態度和創新精神,積極倡導探究式、獨立自主、合作式的教與學。新課程下許多教師完全否定講授法這是不可取的,筆者認為應該將講授法與其它教學方法充分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合理有效運用,比如講授中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網上自主學習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勢。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課堂上、思想上的反映,就是新課程中最鮮活的課程資源,需要教師用敏銳的洞察力去捕捉,賦予它們課程資源的意義,教師適時地運用這些資源,講授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能做到深入淺出,使學生易于理解。比如在復習課上我講了甲型H1N1流感。從墨西哥蔓延開來的豬流感,到世界衛生組織發現H1N1型流感,再到防控工作。我們對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過程體現了有關人類認識的哪些哲學道理?我引導學生先列出原理,然后到材料中找關鍵詞。學生分小組討論做出總結。
三、從教學評價來組織高中哲學的有效教學。教學評價范圍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其價值在于促進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學評價要基于合作、技術與研究,基于課程標準的學生學業成就。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評價語言的確不應拘于一種形式,它應因人而異,因內容而異,因當時發生的情況而異,教師應創造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在一次次的驚喜中,學生也會全身心投入學習。我認為,技巧性、藝術性的評價語是形成這種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學評價,無論是高明還是淳樸,只要感情真摯,都能讓學生獲得一種幸福感和成就感。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既是教師對學生評價的有效補充,又是對學生的評價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一種鍛煉和提高。只要從每個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和實際狀況出發,評價他們各自的發展進程,就能讓每個學生得到賞識,體驗成功,促使他們不斷成長和進步,從而取得課堂的有效教學。
在高中哲學教學中,只有師生的情感不斷交流,才會激發學生的快樂。只有通過教師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尊重教育的發展規律,才能真正實現高中哲學的有效教學,教師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學生要做到課堂問題的堂堂清。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有效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