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6-0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和諧校園以校園為載體,以內和外順、同舟共濟、政通人和、穩定有序為主要特征。確立學校教育各個子系統或要素全面、協調、自由、充分發展和良性互動、整體優化的教育理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構建,.和諧校園,特征,方法, 當代教育
論文摘要:和諧校園以校園為載體,以內和外順、同舟共濟、政通人和、穩定有序為主要特征。確立學校教育各個子系統或要素全面、協調、自由、充分發展和良性互動、整體優化的教育理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構建,.和諧校園,特征,方法,當代教育論壇
本文選自《當代教育論壇》雜志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湖南省教育廳主管、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大型教育理論期刊,是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認定的教育科學類核心期刊。2010年恢復旬刊,全新改版,每月推出“綜合版”、“管理版”和“教學版”。
一、構建和諧校園的基本特征
黨的十七大作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進一步強調指出"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這些目標事關國計民生,可謂給中國勾畫出一幅清晰的和諧社會“走向圖”,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的新命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構建和諧校園,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和諧的校園,便很難說是真正的和諧社會。二是學校是人才培養基地,和諧校園可以為社會各行業培養具有和諧精神的人才,促進社會各行業的和諧。三是學校是人才集聚之地,和諧校園可以產生示范誘導作用,帶動整個社會和諧。四是和諧校園是推動學校更快更好發展的基本條件。五是和諧能夠凝聚人心,和諧可以團結力量,和諧促進事業發展。
校園奏響和諧的旋律,將會為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成才注入活力,使學校的組織效能得到充分發揮,提高教師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師生的自身發展和身心健康,提升學校辦學檔次,促進社會的共同和諧。
二、充分認識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意義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按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要求,我們認為,要構建和諧校園應具備以下特征,而這些特征的實現都具有深刻的重要意義。
1、以人為本,和諧校園首先是人際關系的和諧。有關資料顯示,作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不少學校干群關系、同事關系、師生關系的不和諧,導致學校的校風、學風、教風受到一定的制約和淡化。許多學校也存在這樣的或相似的現象,我們應該致力于改變這種現象,實現人際關系的和諧。
在諸多關系中,師生關系歷來是衡量一個學校校風的重要標志之一,師生關系融洽的學校,它一定校風正,教學質量優;反之,則校風散,教學質量差。絕大多數高校的做法是好的,但也會存在著不好的問題和隱患,要不打折扣地加以解決。師生關系應體現老師關愛學生,學生尊師重教的核心內容。在學習的問題上,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營造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氛圍。
2、全面發展,和諧校園要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和諧。認真貫徹“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本位”的辦學思想,努力使“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氛圍越來越濃厚。按照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建設二十字基本要求,大力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目標是讓全體學生克服一切錯誤的思想、認識、行為,思想品德好,日常行為規范。要面向全體學生,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進步,鼓勵學生立長志,立大志,成大才。
3、民主科學,和諧校園要充分集中民智的和諧。要堅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結合,依法治校已定為治國的基本方略,這標志著我國法制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也為高校堅持依法治校加強學校管理指明了方向。使學校的決策更加依法、科學、民主,管理更加規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保護教職工的首創精神,鼓勵教職工為學校建設和發展建言獻策。激發教職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工作積極,追求卓越。
4、深化改革,和諧校園要與時刊發展的和諧,F代社會充滿著競爭。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人才培養的本身也是競爭。我們要在競爭中生存,在競爭中發展,在競爭中壯大,就必須進行深入的改革。要勇敢地革除一切不合時宜地影響學校進步的舊思想、舊觀念、舊體制、舊機制,用科學發展觀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教育的新觀念武裝我們的頭腦,建立利于一切積極因素竟相發揮作用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學校早日邁上快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軌道。
5、求真務實,和諧校園要從真抓實干中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正在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構建和諧校園應該迅速成為全校師生的共識,這一點我們都必須明白并自覺參與。解決了思想認識的問題以后,關鍵的是行動,須知和諧校園要從真抓實干中建設。領導要率先垂范,教師要重德強能,職工要守紀愛崗,學生要刻苦求知。
和諧學校的標志可能還遠遠不只這些,但人際關系的和諧歸根結底是最重要的。人始終是對事業成敗起決定作用的因素,人的問題解決了,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只要全校上下克服形式主義和浮漂作風,團結協作,求真務實,相信不遠的將來,一個富有生機的、安定有序的、環境優美的、和諧進步的新校園必將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三、構建和諧校園的基本途徑與方法
1、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這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本質要求
和諧校園以校園為載體,以內和外順、同舟共濟、政通人和、穩定有序為主要特征。確立學校教育各個子系統或要素全面、協調、自由、充分發展和良性互動、整體優化的教育理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人的身心是和諧發展的內在基礎。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鈕斯認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種和諧”。這就不僅要求學校德、智、體、美、勞要和諧發展,各門課程之間、各個教學環節之間、各種管理與服務之間相互匹配和諧發展,而且要求各種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諧利用,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環境的相互銜接和諧結合,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和諧互動教學,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個性全面和諧發展,實現個體與社會的和諧,使和諧社會成為由和諧的人組成的社會,也使和諧的人成為和諧社會的合格成員。
要引導學生自主管理,建設和諧班級和年級。組織學生認真學習《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和學校學生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堅持以政治思想工作為先導,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學風建設為核心,加強日常行為管理和社團活動的管理,積極開展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體育等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學生干部要采取學生自主競選的方式產生,實行任期輪換制,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民主參與意識,培養一批各方面素質和能力都很不錯的學生干部,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簶嫿ê椭C校園是學校發展的必然要求,沒有一個和諧的校園,便沒有學校的持續、穩定、高效發展。本文從和諧校園的基本特征、意義著手,提出了構建和諧校園的基本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構建 和諧校園 特征 方法
一、構建和諧校園的基本特征
黨的十七大作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進一步強調指出"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這些目標事關國計民生,可謂給中國勾畫出一幅清晰的和諧社會“走向圖”,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的新命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構建和諧校園,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和諧的校園,便很難說是真正的和諧社會。二是學校是人才培養基地,和諧校園可以為社會各行業培養具有和諧精神的人才,促進社會各行業的和諧。三是學校是人才集聚之地,和諧校園可以產生示范誘導作用,帶動整個社會和諧。四是和諧校園是推動學校更快更好發展的基本條件。五是和諧能夠凝聚人心,和諧可以團結力量,和諧促進事業發展。
校園奏響和諧的旋律,將會為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成才注入活力,使學校的組織效能得到充分發揮,提高教師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師生的自身發展和身心健康,提升學校辦學檔次,促進社會的共同和諧。
二、充分認識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意義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按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要求,我們認為,要構建和諧校園應具備以下特征,而這些特征的實現都具有深刻的重要意義。
1、以人為本,和諧校園首先是人際關系的和諧。有關資料顯示,作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不少學校干群關系、同事關系、師生關系的不和諧,導致學校的校風、學風、教風受到一定的制約和淡化。許多學校也存在這樣的或相似的現象,我們應該致力于改變這種現象,實現人際關系的和諧。
在諸多關系中,師生關系歷來是衡量一個學校校風的重要標志之一,師生關系融洽的學校,它一定校風正,教學質量優;反之,則校風散,教學質量差。絕大多數高校的做法是好的,但也會存在著不好的問題和隱患,要不打折扣地加以解決。師生關系應體現老師關愛學生,學生尊師重教的核心內容。在學習的問題上,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營造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氛圍。
2、全面發展,和諧校園要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和諧。認真貫徹“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本位”的辦學思想,努力使“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氛圍越來越濃厚。按照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建設二十字基本要求,大力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目標是讓全體學生克服一切錯誤的思想、認識、行為,思想品德好,日常行為規范。要面向全體學生,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進步,鼓勵學生立長志,立大志,成大才。
3、民主科學,和諧校園要充分集中民智的和諧。要堅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結合,依法治校已定為治國的基本方略,這標志著我國法制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也為高校堅持依法治校加強學校管理指明了方向。使學校的決策更加依法、科學、民主,管理更加規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保護教職工的首創精神,鼓勵教職工為學校建設和發展建言獻策。激發教職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工作積極,追求卓越。
4、深化改革,和諧校園要與時刊發展的和諧,F代社會充滿著競爭。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人才培養的本身也是競爭。我們要在競爭中生存,在競爭中發展,在競爭中壯大,就必須進行深入的改革。要勇敢地革除一切不合時宜地影響學校進步的舊思想、舊觀念、舊體制、舊機制,用科學發展觀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教育的新觀念武裝我們的頭腦,建立利于一切積極因素竟相發揮作用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學校早日邁上快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軌道。
5、求真務實,和諧校園要從真抓實干中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正在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構建和諧校園應該迅速成為全校師生的共識,這一點我們都必須明白并自覺參與。解決了思想認識的問題以后,關鍵的是行動,須知和諧校園要從真抓實干中建設。領導要率先垂范,教師要重德強能,職工要守紀愛崗,學生要刻苦求知。
和諧學校的標志可能還遠遠不只這些,但人際關系的和諧歸根結底是最重要的。人始終是對事業成敗起決定作用的因素,人的問題解決了,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只要全校上下克服形式主義和浮漂作風,團結協作,求真務實,相信不遠的將來,一個富有生機的、安定有序的、環境優美的、和諧進步的新校園必將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三、構建和諧校園的基本途徑與方法
1、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這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本質要求
和諧校園以校園為載體,以內和外順、同舟共濟、政通人和、穩定有序為主要特征。確立學校教育各個子系統或要素全面、協調、自由、充分發展和良性互動、整體優化的教育理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人的身心是和諧發展的內在基礎。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鈕斯認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種和諧”。這就不僅要求學校德、智、體、美、勞要和諧發展,各門課程之間、各個教學環節之間、各種管理與服務之間相互匹配和諧發展,而且要求各種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諧利用,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環境的相互銜接和諧結合,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和諧互動教學,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個性全面和諧發展,實現個體與社會的和諧,使和諧社會成為由和諧的人組成的社會,也使和諧的人成為和諧社會的合格成員。
要引導學生自主管理,建設和諧班級和年級。組織學生認真學習《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和學校學生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堅持以政治思想工作為先導,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學風建設為核心,加強日常行為管理和社團活動的管理,積極開展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體育等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學生干部要采取學生自主競選的方式產生,實行任期輪換制,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民主參與意識,培養一批各方面素質和能力都很不錯的學生干部,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