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1-2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高職教育對學生的培養,并不局限于對學生技能培養與知識培養,更注重的是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通過提高學校教育對于學生心理教育的關注來重視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干預措施,確保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積極心理學
摘要:高職教育對學生的培養,并不局限于對學生技能培養與知識培養,更注重的是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通過提高學校教育對于學生心理教育的關注來重視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干預措施,確保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積極心理學為高職教育的心理教學工作開展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方向,對于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作出及時干預解決,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研究當前高職生心理健康中所存在的問題,以積極心理學為視角開展新時代高校心理教學改革工作。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素質;高職教育;素質培養
一、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高職院校心理教育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職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環節,高職教育承擔著社會責任,向社會輸送了更多高質量的綜合型人才。新時代高職教育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關懷,以積極心理學為視角,加強對學生健康心理的正確引導。為確保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趨勢,通過培養學生正確的心理,解決學生存在的身心健康障礙問題?梢赃M一步提高學生的受挫能力,減少學生的心理問題,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區別于其他訓練段教育,大學學習給予學生更多自我成長的發展空間,如何引導學生利用自主時間完成素質提升,是高職教育的主要教學任務。通過將積極心理學引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研究的新方向,在積極心理學理論下,堅持以積極與發展為導向,通過在課堂中開設積極心理學課程,對于高職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作出疏導,加強學生對于積極情感的體驗[1]。教師也要善于利用積極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養成健康的生活態度。通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在學生面對困難挫折時,可以用樂觀的態度自我調整,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與創造力。積極心理學作為全新的學科理論知識,在教育實踐中取得了較為出色的應用成果,積極心理學是滿足教育改革發展對心理健康教育新要求、新標準的。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高職院校教師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通過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專業學科教學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構建全員發展的教育局面。
積極心理學最早源于20世紀末的美國,是全新的心理學思潮。在傳統的心理學研究工作中,主要以人的弱點、病態問題、損傷等為研究重點,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得出心理問題的解決措施;而積極心理學則更關注人心理的健康因素,如美德、幸福、榮譽感、勇氣等,這些心理因素都屬于積極的心理品質。在積極心理學的引導下,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們心中的正面情感,最大限度地激發人體潛能。積極心理學的應用,也鼓勵著學生朝著更全面素質發展。
隨著教育改革對高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已經加強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培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核心教育發展。傳統消極心理學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效率不高,這就要求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應以積極心理學為知識理論,開展全新的心理健康路徑。積極心理學更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與發揮學生的潛力因素,通過給予學生及時的肯定與關注,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心態[2]。確保學生在面對生活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時可以用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職生在學校學習期間是其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通常會使學生形成多重心理健康問題。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健康引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心態。
二、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對高職生心理危機的預防與干預
(一)事前預防
高職院校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做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應關注高職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發展規律,并針對高職生目前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教育輔導,通過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預防學生心理危機問題的發生。教師對于高職生容易出現的心理危機所采取的事前預防措施,包括開展主題班會與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等。高?梢栽O立心理咨詢場所,并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咨詢專業教師,并借助校園多方資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宣傳。高職教育并非完全獨立的環節,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加強多方資源的共同發展,建立完善的教育體系。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借助互聯網絡,教師可以隨時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及時向家長反饋高職生的情況。利用互聯網絡,通過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形成家校心理教育一體化網絡,家庭與學校共同參與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定期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可以更有效地做好高職生心理危機的預防工作[3]。
學校還需要建立危機監測系統,全方位開展危機監測工作,建立多層次的監測體系,確?梢愿娴卣莆諏W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心理狀況。為提高心理危機預防工作效率,學校要加強對教職工的心理危機干預的知識與技能的培訓。通過提高教職工團隊的綜合素質,可以確保教職工更及時地發現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危機問題,在發現學生無法解決心理問題時,及時作出干預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二)及時預防
高職院校所采取的事前預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高職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但仍有部分高職生會產生心理危機問題有待教師解決。在學生出現心理危機時,采取及時有效的干預十分有必要。對于已經發生或存在的心理危機,通過及時準確地對高職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及時解決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最大限度地降低心理危機對學生造成的影響。當學生發生心理危機時,應由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對高職生存在的心理危機狀況進行風險評估與危機類型判斷,通過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性的判斷來制定干預策略,對于學生的心理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教育輔導工作。高職院校需要為學生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檔案,當教師對學生作出輔導時,可以及時地了解學生過往的心理情況,對于存在嚴重心理危機的學生,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監管工作,特別是具有自殺、自傷或傷害行為的學生,需要對學生進行24小時的監護工作[4]。專業心理咨詢師或精神科醫生根據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況,選擇合適的心理治療方案,降低學生的心理危機,通過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心理咨詢工作中,引導學生可以有更良好的態度面對生活、面對學習。在高職生心理危機存在時,盡量減少學生獨處的情況,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加強教師與學生交流,減少學生心理存在的孤獨感。
(三)心理修復
學校與教師對學生開展的心理輔導工作是長期工作,心理問題并不是短暫的談話所能解決的。學校與教師在對高職生存在的心理危機進行干預后,仍然需要對學生進行后續的心理修復工作;ヂ摼W絡的發展,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利用線上交流平臺,教師可以與學生之間建立溝通渠道,一是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線上干預手段,既可以保證教師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也可以使學生用自主的行為恢復自己的日常生活與學習,自發地解決心理危機,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于學生的心理傷害。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重點研究的內容,高職院校在教育發展中,要引導學生正確健康地發展,同時面對復雜的網絡環境,幫助學生養成善于分辨事物是非的能力,避免為負面信息所影響而產生錯誤的心理。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危機的產生或負面的行為,都是因為學生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同時又沒有及時健康正確的思想引導而發生的。
相關知識推薦:心理學論文可以投學報嗎
三、高職生心理危機干預策略
(一)高職院校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高職院校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通過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機干預模式,可以及時地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機問題,并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作出及時的疏導。高職院校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高職院校通過建立心理健康中心或心理輔導室,聘請專業的心理健康咨詢師或專業的教師,為學生作心理輔導,在學生心理出現問題無法解決時,可以及時找到教師進行問題傾訴,教師給予專業性的解答意見,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問題[5]。二是從專業的角度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專業的知識指導。三是以學生個體為主,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到高職院校日常的活動與社團活動中,在活動中抒發情感,獲得積極正面情感因素。高職院校所建立的心理危機干預模式并不僅僅針對學生個體,而是要構建全員育人的發展局面,使全校的教職工共同參與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危機干預不只是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更注重的是在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發展下,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心理危機作為當前高職生學習生活中較容易出現的問題,高職院?梢詫Ω呗毶男睦斫】禒顩r進行健康測試,并建立相應的心理檔案。學生心理危機的發生,不僅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同時內部因素對于學生的心理變化也有極大的影響。通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教師可以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疏導學生心理。對于正處于或正在經歷心理危機的高職生來說,需要教師與同學給予更多關心,避免學生在心理危機中越陷越深而造成后續更大的身心傷害[6]。高職院校通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及時發現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并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避免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使學生出現心理危機問題。
(三)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教師應加強對高職生的心理關心,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并不局限于課堂中,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絡,搭建與學生的溝通橋梁,關注高職生的心理狀況。教師借助互聯網絡的溝通,交流范圍依然較為有限,因此,教師可以在班級內發展信息聯絡人,并通過班委干部以及團委干部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為提高班級委員的心理健康工作效率,可以對班級委員進行短期的教育培訓,確保學生在參與心理健康工作時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當學生有心理問題不方便向教師傾訴時,可以通過與班級委員之間的溝通來解決問題。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若發現同學存在心理危機問題,也可以及時地向教師反饋。——論文作者:張咪咪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