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08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基于舞蹈與音樂的關系,體育舞蹈教學必然離不開音樂支持,具體來說音樂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作用包括培養舞蹈感覺、控制舞蹈動作、調整舞蹈節奏以及營造舞蹈意境。想要切實發揮音樂作用,首先就要做好音樂選擇,但由于受到教師對音樂理解能力、學生音樂
摘要:基于舞蹈與音樂的關系,體育舞蹈教學必然離不開音樂支持,具體來說音樂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作用包括培養舞蹈感覺、控制舞蹈動作、調整舞蹈節奏以及營造舞蹈意境。想要切實發揮音樂作用,首先就要做好音樂選擇,但由于受到教師對音樂理解能力、學生音樂基礎及樂感、舞曲數量有限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音樂選擇效果不佳。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引入優秀教師、加強培養力度、擴大舞曲選擇范圍、完善考核管理體系等策略消除和應對諸多影響因素,從而為體育舞蹈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提供支撐。
關鍵詞:體育舞蹈舞蹈教學音樂選擇
舞蹈與音樂密不可分,舞蹈如果沒有音樂“相伴”,就像失去了靈魂,變成靜默無聲的動作表演,即使再精彩也難以讓人感悟到其內在情感。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練習舞蹈動作是重要環節,雖然初期練習時很少使用音樂,但想要使動作連貫并展現出感染力,就需要得到音樂的支持和幫助。音樂選擇至關重要,只有選擇了與舞蹈相匹配的音樂內容才能發揮出音樂的積極作用,從而使舞蹈更有節奏,更充分地展現自身風格。
一、體育舞蹈教學中音樂的重要作用
(一)培養舞蹈感覺
對于舞者來說,舞蹈動作已經深深印刻在了他們的腦海中,只要音樂響起,他們就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想要達到這一層次,就需要借助音樂來培養舞蹈感覺。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無音樂伴隨下練習一些基本動作,但在練習具體的舞蹈動作時,如果不引入音樂,不僅會讓學生產生厭倦感,還會因思維系統滯后于運動系統而影響學生舞蹈感覺的形成。教師在舞蹈練習前先用音樂引導學生感悟舞蹈情感,而后將具體動作與音樂內容對應起來展開練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帶著情感演練舞蹈動作,并且能在音樂旋律與節奏的“刺激”下強化動作記憶。根據科學研究表明,人的神經中樞會在聽覺作用下做出反映,其中心理反映最為明顯,比如人們在聽到熱情奔放、節奏鮮明的音樂時,能獲得興奮與熱情之感,同時大腦運轉會加快,使得動作更加靈活。培養舞蹈感覺是學好舞蹈的基礎,是拉近學生與舞蹈距離的必經過程。由此可知,體育舞蹈教學中必須要善于運用音樂,只有這樣才能為培養出優秀舞者奠定基礎。
(二)控制舞蹈動作
舞蹈動作豐富多樣,需要學生勤加練習才能掌握。在練習過程中,發力時機、發力順序以及發力程度是掌握舞蹈動作的關鍵因素,如果達不到標準則會影響動作的穩定性。想要在這幾個方面獲得提升,應該注重音樂的應用,因為音樂與舞蹈在節奏、韻律以及情感上是同步的,如果能配合音樂進行舞蹈練習,可以讓學生基于音樂的“高低緩慢”控制發力。在長期的音樂刺激下,這種控制能力就會成為一種本能。體育舞蹈通常是以集體形式表演,因此會對表演者之間的配合程度有著較高要求,具體包括力量、強度、速度等方面的“合拍”。表演者之間是存在差異的,舞蹈動作出現不同步在情理之中,但在音樂的統籌控制下,表演者不僅在舞蹈動作上會更加一致,還能在長期練習中提升彼此間的默契度。集體舞蹈并不是完全追求表演者動作一致,而是對表演者能否通過情感互動增添舞蹈的感染力具有更高要求。音樂控制舞蹈動作的更高層次則是促進情感互動,比如在恰恰舞中,表演者之間只有在音樂烘托下完成心靈的碰撞才能展現出這一舞蹈的獨特魅力。
(三)調整舞蹈節奏
舞蹈表演對節奏有著較高要求,如果沒有節奏,舞蹈就會顯得雜亂無章、沒有氣勢,音樂天然擁有節奏。眾所周知,音樂產生于勞動之中,最初的勞動號子就極具節奏感。舞蹈在與音樂配合后,音樂會讓舞蹈具有節奏,從而實現舞蹈傳達情感的目的。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學生通過與音樂的長期接觸,會逐漸改變初期練習舞蹈時只注重動作本身的觀念,開始懂得在舞蹈表演中控制和調整節奏,因此可以說音樂是培養節奏感的基礎。音樂通常會依托其動人旋律受到人們的喜愛,而在進一步欣賞過程中,人們可以進一步了解音樂節奏,從而為舞者提升舞蹈節奏提供支持。不同舞蹈具有不同的節奏,如果沒有音樂從旁助力,學生可能會迷失于繁雜的節奏中,比如恰恰舞與桑巴舞都是節奏感極強的舞蹈類型,僅僅在動作上模仿可能會混淆,只有配合相應的音樂才能將兩者明確區分,才能使舞蹈表演更具標識性。
(四)營造舞蹈意境
音樂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具有營造舞蹈意境的作用,這一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營造良好的舞蹈教學氛圍。任何教學都需要環境和氛圍的支持,如果處于枯燥乏味、索然無趣的環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削弱。當引入音樂后,教學氛圍會變得活潑靈動且充滿藝術氣息,更重要的是為教師和學生情感激發做好鋪墊。二是烘托舞蹈美感。舞蹈表演在音樂的襯托下會更加優美動人、令人神往,那些看似簡單的舞蹈動作就像獲得了魔力,一招一式、一舉一動猶如畫家揮舞的畫筆,勾畫出深邃的意境,讓人觀后久久不能平息,內心泛起波瀾,真正體會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感受。音樂營造舞蹈意境是兩方面的疊加,這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準確地將舞蹈知識、動作、感覺等傳達給學生,從而讓學生通過練習與感悟領略舞蹈魅力以及深入理解舞蹈的多種特征,如內容、題材、風格、特點等。從長遠來看,音樂營造舞蹈意境還是培養學生創作能力的支撐,因為在這樣的意境中,學生更容易獲得靈感和表達出內心感情。
二、體育舞蹈教學中音樂選擇影響因素
(一)教師對音樂理解能力
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要想引入合適的音樂內容,需要建立在較高的音樂理解能力上,比如可以基于音樂節奏、速度等理解其內在情感,但僅僅領悟情感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能將情感深入到舞蹈編排中,使得舞蹈表演在相應的音樂配合下更加精彩,想要達到這樣的高度并不容易,需要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以及堅持不懈的實踐。在實際情況中,體育舞蹈教師以年輕人為主,雖然在舞蹈動作水平、形體塑造等方面具有優勢,但由于經驗欠缺造成音樂選擇不能滿足體育舞蹈教學要求。體育舞蹈教師組成要改變單一化特征,通過多年齡層次教師組合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尤其是經驗豐富但年齡較大的舞蹈教師,雖然在動作指導上很難“親身上陣”,但其具備的音樂理解能力可以為引入高質量、高匹配音樂內容提供幫助,并且在形成多層次教師組合后,年輕教師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知識,這樣可以獲得良好的“傳幫帶”效果,讓年輕教師更快地適應崗位要求,進而為獲得更好的體育舞蹈教學效果提供支持。
(二)學生音樂知識基礎及樂感
由于舞蹈與音樂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學生想要學習好舞蹈需要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比如能夠基于音樂理論知識對音樂內容旋律、風格、技法等做出分析和鑒賞。正因為如此,目前高校體育舞蹈專業中均會開設音樂理論課程。樂感是人們天生就有的,比如有的人能夠感知音樂節奏,在音樂節奏下不自覺做相關動作等,但是想要真正體會音樂內涵,并能在音樂協助下控制舞蹈動作和節奏,還需要后天的專項訓練。通過對多所高校體育舞蹈專業學生調查發現,學生的音樂知識基礎及樂感整體看來參差不齊,甚至存在兩極分化現象。究其原因,造成這種情況與音樂教學缺乏針對性有著很大關聯,比如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前沒有對學生具體情況做出調查,導致所引入的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不匹配,如有著一定音樂基礎的學生會覺得教學內容太過簡單不予重視,但音樂基礎較差的學生卻又因為難度較大影響最終接受效果。另外,音樂教學范圍較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音樂教學內容中西方音樂占據主導,而其它音樂則很少涉及,這不僅壓縮了學生的音樂視野,還使得學生理解音樂能力受到局限。
(三)舞曲數量有限
西方國家舞曲類型十分豐富,體育舞蹈在舞曲的支持下達到了更高水平,比如英國的黑池舞蹈節是國際上極具影響力的體育舞蹈賽事,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舞蹈人士參與。相比西方國家,我國的舞曲創作發展較為滯后,舞曲數量十分有限,正因為如此,體育舞蹈教學音樂選擇范圍會受到限制,經常出現舞蹈與音樂不相匹配的情況,比如有的舞蹈教學中,舞蹈動作已經結束但音樂卻仍然持續;有的舞蹈表演與音樂情感存在沖突,對舞蹈表演效果造成了極大影響。這充分反映出我國的舞曲創作存在舞蹈與音樂相脫離的現象,即創作者并沒有基于舞蹈本身展開創作,僅僅是單純的創作音樂。想要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培養出集舞蹈創作與音樂創作為一身的綜合性人才,但在目前情況下,擴大舞曲選擇范圍以及引入專業性更強的音樂內容是首先要實現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使體育舞蹈教學高效開展,為培養出所需要的優秀人才提供支撐。
相關期刊推薦:《上海體育學院學報》系綜合性體育學術理論刊物,是當代體育教學,體育科研等信息的重要載體之一。本刊以廣大體育科研人員、大中學校、體育教師、運動員,教保員及體育管理者為主要讀者對象,它能幫助讀者開闊視野,開拓思路,了解體育教學,科學訓練,以及體育發展研究的動態與信息。
三、體育舞蹈教學中音樂選擇優化策略
(一)引入優秀教師,提升舞蹈與音樂的匹配度
體育舞蹈教師是音樂選擇的決策者,想要選擇出匹配度更高的舞曲,重要的是引入優秀教師,借助其出眾的音樂理解能力實現這一目標。音樂理解能力應成為聘用體育舞蹈教師的關鍵標準。在實際聘用中,可以給予應聘教師現場展示的機會,通過具體表現了解其音樂理解能力水平。除此之外,還要對應聘教師的舞蹈動作編排能力進行考量。因為體育舞蹈屬于藝術范疇,不斷推陳出新是一個必然過程,比如即使在同一舞曲下也會出現不同的舞蹈動作,只要舞蹈動作與音樂相匹配就可以成為體育舞蹈教學內容。提升舞蹈編排能力要建立在對各種舞蹈動作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而在具體舞蹈編排中,舞者的身體形態、技術水平等會是重要影響因素,這就要求體育舞蹈教師對學生要有更全面的了解,能夠基于學生特征編排舞蹈。當舞蹈強度、難度、風格等與學生特征相符后,能為舞蹈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奠定基礎。教師引入工作要得到足夠重視,只有教師具備良好的音樂理解能力與舞蹈編排能力,才能優化音樂選擇效果,才能進一步提升舞蹈與音樂的匹配度。
(二)加強培養力度,鞏固學生音樂基礎與培養樂感
針對體育舞蹈專業學生音樂基礎不夠扎實、樂感不夠良好等情況,應該進一步加強培養力度,首先要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慎之又慎”,既要引入基礎類教材,又要搭配一定的專業類教材,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音樂基礎,并為學生深入發展做好準備;其次是革新教學方式,傳統教學中的“灌輸式”方式不適合音樂教學,要引入互動性更強的教學方式,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而后播放音樂讓學生對其節奏、風格等做出解答,這樣不僅能調動課堂氛圍,還能在互動之中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最后要使教學“有所側重”。學生音樂基礎的強化可以為學生理解音樂提供幫助,但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學生只有將舞蹈動作與音樂結合在一起才能成長為優秀舞者。樂感培養應在教學中得到足夠重視,因為只有提升樂感水平,才能讓學生更加精準地做出舞蹈動作以及更好地完成動作銜接。以拉丁舞為例,很多學生在舞步與樂曲配合上感覺到吃力,這與學生沒有形成拉丁舞曲樂感有著直接關聯,而在經過專項培養和訓練后,效果立刻得到了優化。
(三)擴大舞曲選擇范圍,但不能盲目全盤接收
西方舞曲需要被劃入選擇范圍,從實際情況看,這一舉措已經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得到應用,比如拉丁舞、摩登舞等在很多高校中都得到開展。對于學生來說,異國舞蹈不僅能帶給他們新鮮體驗,也能讓他們加深對舞蹈的理解與認識,從而進一步擴寬未來的舞蹈發展之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外來舞曲時不能盲目全盤接收,因為舞曲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其內部蘊含的文化元素未必全是精華,如果不加選擇地全盤接收,會使學生有可能被不良文化侵蝕。“有選擇地引入”應是體育舞蹈教學音樂選擇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音樂中翩翩起舞的同時保證其價值理念的正確,從而為成為合格的中國社會主義舞蹈人才奠定基礎。
(四)完善考核管理體系,保證音樂選擇科學合理進行
要想體育舞蹈教學獲得更好的音樂選擇效果,需要構建相應的考核管理體系,目的是對教師的音樂選擇決策做出評價,并基于評價結果采取調整措施。在評價過程中,不能只將目光集中于某一個環節,而是要通盤考量,尤其是要將最終教學成果作為主要評價指標。考核管理體系的良好運行要建立在擁有足夠專業人才的基礎上,只有“專業人評專業事”才能真正找出問題所在,如果讓“門外漢”參與其中,不僅難以解決問題,還可能使問題進一步激化,從而對體育舞蹈教學效果造成負面影響。——論文作者:何彬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