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6-2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對我國內地高水平航空工業大學和民航類高校從航空航天等主體院系、2021年博士或碩士招生一級學科、2020年空天類招生本科三個維度進行研究,可以看出航空類主體高校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定位及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變化?仗祛惡兔窈筋悓W科、專業的不斷
摘要:對我國內地高水平航空工業大學和民航類高校從航空航天等主體院系、2021年博士或碩士招生一級學科、2020年空天類招生本科三個維度進行研究,可以看出航空類主體高校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定位及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變化。空天類和民航類學科、專業的不斷發展,相關學院的新建或重組顯示出我國空天和民航產業的人才培養基礎越來越雄厚。
關鍵詞: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航空強國;民航強國
隨著我國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中航工業不斷重組、分立,中國商飛以民用大飛機發展為使命,中國航發以“兩機專項”為目標,促進了一批高校的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及專業的發展。筆者將曾在2013年進行研究的分析對象界定為潛在的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學,并將其與2021年的相關研究進行動態比較分析,對我國內地高水平的航空工業與民航類高校進行剖析,以觀察、歸納近年其發展變化特征。
一、國內五大航空工業大學的變化
與2012年年底相比,目前國內源自航空工業的本科院校增加到七所,冠名“大學”的航空工業高校有五所,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南航)、西北工業大學(簡稱西工大)、南昌航空大學(簡稱昌航)、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簡稱沈航)。這五所大學為本研究重點剖析的高水平航空工業高校。
(一)五大航空工業大學的定位變化
從辦學目標來講,與2012年年底相比,五大航空工業大學的定位在黨的十九大之后都有一定的調整。
北航的航空航天工程學科在“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年世界第一。2012年其辦學目標定位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其遠景目標是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十九大之后新的定位為引領發展,創造未來,建設扎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學。
西工大是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為特色的高校,2012年其辦學目標定位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十九大之后新的定位是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南航2012年辦學定位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十九大之后新的定位是堅定不移地朝著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目標努力奮進。
昌航2012年辦學定位為工科優勢明顯、航空特色鮮明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十九大之后新的定位是建設省內一流、國內知名、行業領先的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
沈航2012年辦學定位為省內一流、國內知名、國際有影響教學研究型大學。十九大之后新的定位是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應用型大學。
(二)五大航空工業大學的航空航天、民航特色變化
本研究從學校歷史、學科特色、師資力量、人才培育、教育及教學成果、科研平臺、校園文化特色、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八個方面對五所航空工業大學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進而梳理它們的航空航天特色及民航特色的演變情況。
對北航而言,2020年與2012年相比,其主體航空航天類學院有所增加。2016年,學校增設了空間與環境學院,整合新設了無人系統研究院。
相關期刊推薦《高等教育研究》是由西華大學主管、西華大學學術期刊部主辦的內部期刊。主要設有:教育論壇、高教理論研究、高教管理與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詢、教學研究與改革、高?蒲信c信息、大學生學習與成才、高等工程教育與產學研、學校社會與家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高教改革動態及國外高教研究等欄目。
2018年,學校統籌航空航天、信息、醫工交叉等幾大學科群布局,與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共建航空發動機研究院(航空發動機國際學院),新設機載系統創新中心等若干學院和研究院,在尖端技術研究領域始終居于中國高校前列,研制成功的多種型號飛行器解決了航空領域多項“卡脖子”問題。
西工大在保持主體空天類學院發展的同時,于2015年12月增設微電子學院、2018年12月增設民航學院。在國家“雙一流”戰略指導下,民航學院將全方位瞄準國際前沿,圍繞飛機安全與保障技術、航空器適航審定技術和無人機適航技術與管理等方面進行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及科學研究。
南航的航空航天與民航特色突出。2018年12月,工信部、教育部、江蘇省共建南航。2019年,航空宇航學院更名為航空學院。2020年12月,南航又揭牌成立了直升機研究院,該學院將按照協同創新原則將直升機學科繼續做大做強。
昌航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防科工局共建高校。2017年8月,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與昌航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航空發動機學院,并與飛行器工程學院合署辦公。2018年7月,根據學校學科發展及專業設置的需要,昌航與景德鎮昌飛集團產學研結合,組建成立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通航學院)。
沈航近年發展很快。2014年,遼寧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中航工業集團三方共建沈航。2016年,遼寧省人民政府與國防科工局決定在“十三五”期間繼續共建沈航。2017年,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與沈航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航空發動機學院。2019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正式下發文件,沈航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順利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核查,同意其從2020年起在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開展博士招生培養工作。
二、民航類高校的變化分析
中國民航大學是中國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其愿景是努力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學。學校構建起了“以安全學科為主體,以交通運輸和航空宇航學科群為兩翼”的“一體兩翼三支撐”學科體系。2018年6月,中國民航大學被正式批準為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為新增博士學位授權點。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是中國民用航空局與四川省共建高校,被稱為“中國民航飛行員的搖籃”。其愿景是通過革故鼎新,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鮮明特色的一流民用航空大學,為建設民航強國和持續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三、未來展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對空天科技發展寄予厚望,將空天科技作為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的8大前沿領域,將航空航天等9大產業的創新發展作為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工程,聚焦發展壯大航空航天等9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梢灶A見,上述高水平航空工業高校、民航高校自身的“十四五”規劃和遠景規劃必將依托自身學科與科學研究優勢,著眼于“十四五”規劃和航空、航天、民航等戰略性產業的緊迫需求,致力于高水平人才培養和空天領域前沿突破,強力助推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融合,為我國航空強國、航天強國、民航強國建設貢獻巨大能量。——論文作者:張志宏,MAGAKANEPO,蘭天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