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6-08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職業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傳統職業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我國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需求,職業教育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ヂ摼W+職業教育的智慧教育模式是職業教育改革
摘要:職業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傳統職業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我國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需求,職業教育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智慧教育模式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新趨勢,這就要求職業院校應加強對這一方面的重視和研究,并充分發揮“互聯網+”時代的優勢,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為此,本文主要對“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智慧教育進行簡要分析,以期能夠給相關人員帶來啟示。
關鍵詞:“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構建策略
一、“互聯網+職業教育”與智慧教育之間的關聯性
“互聯網+職業教育”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產物,是指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職業教育中,實現對傳統職業教育改革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互聯網+職業教育”與傳統職業教育模式相比存在以下幾個顯著優勢。一是先進性。“互聯網+職業教育”實現了對傳統職業教育模式的創新,使得職業教育的場所得到了充分拓展,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二是無限性。“互聯網+職業教育”實現先進線上教育和傳統線下教育的有機融合,為職業教育改革帶來了無限可能。三是互動性。“互聯網+職業教育”中,師生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隨時隨地進行互動和交流,極大地實現了教育資源的信息共享,提升了職業教育的實效性。
智慧教育的出現主要得益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概念和模式,具有較強的時代性特征。智慧教育與“互聯網+教育”相比,更具智能性、廣泛性、多樣性,也可以將其看作是一種數字化教育模式,是對“互聯網+教育”的一種延伸。相較于“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在智慧化水平方面有了更為明顯的提升,能有效促進互聯網技術與職業教育的融合。
二、“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方案設計的準備工作
(一)更新職業教育思想觀念
任何一種新型教育模式的實施都必須要有相應的教育理念作為保證。傳統職業教育思想理念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無法滿足“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智慧教育模式需求。這就要求職業院校積極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并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改革中。“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與傳統職業教育模式相比,表現出一種更為開放和共享的特征,強調給予人充分的尊重。因而,在“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方案設計和實施過程中,職業院校應結合時代發展特征,對自身人才培養理念重新定位,并結合“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人性化要求,將以人文本原則貫徹到教學實踐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以此為“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
(二)轉變傳統職業教育方式
傳統職業教育教學方式已然無法滿足“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智慧教育構建的需求,這就要求職業院校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為“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智慧教育的實現提供便利條件。比如,職業院校可以將慕課、微課等先進教育方式引入職業教學,以此實現對職業教育方式的優化和創新,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另外,職業院校還可以鼓勵教師將翻轉課堂教育模式引入職業教學中,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師生之間的高效互動。
(三)完善硬件設備
“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模式的實施必須要有完善的硬件設備作為物質保障。這就要求職業院校應結合“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實施的要求,加大對硬件設施的建設力度,如建立網絡實驗室,并配置計算機、視聽設備、感應設備等基礎設施。同時職業院校還應完善局域網、校園網等網絡基礎建設,以此保障“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的順利實施。
三、“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的方案設計
(一)教學服務系統
教學工作是職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下的教育服務系統設計方案應將學校教育管理系統集成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職業教育中的教育服務系統主要包括選課管理、排課管理、教師資源管理、教師信息管理、排考管理、教學質量評估、畢業審核管理、培養方案管理等。教學服務系統設計應遵循整體性原則,將學校的數學化教學和管理環境設計作為一個整體,并通過提供統一平臺、接口和工具的方式,將學校教學管理工作整合成一個系統。另外,為了保證教學服務系統的有效性,在智慧教育設計方案中還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教學分析。系統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考試成績、學習興趣等數據進行分析,實現教學過程中的實時反饋,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數據支持。二是個性化培養。通過對教育過程中各項數據的搜集和分析,為在校學生提供個性化培養方案。三是教學監督。通過智慧教育平臺中教師各項教學數據的分析,對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進行實時監督,保證其教學水平。四是在線學習監督。通過對智慧平臺上學生學習軌跡的詳盡跟蹤,掌握其學習情況和學習習慣,并將其作為課程設計優化的重要參考依據。五是數字圖書館,能夠對圖書館中師生借閱情況、瀏覽情況、館藏與借閱關系等數據進行分析,實現對圖書館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二)學習服務系統
“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中的學習服務系統,強調將各項先進信息技術融入學生的自主學習中,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因而學習服務系統應具備以下功能。一是網絡學習功能。通過智慧學習平臺,在網絡環境下學生能夠自主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同時師生可以通過線上平臺及時互動和交流,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二是學習資源。學生能夠從智慧學習平臺中獲得更多優質的學習資源,改變以往只能依靠教材和教師獲取知識的局面。三是學習評價。學生可以通過智慧學習平臺,對自己的學習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及時了解學習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為自身學習方案和方法的調整提供科學依據。四是交互式學習。學生可以通過智慧學習平臺,進行交互式學習,擁有更多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同時智慧平臺還應為學生分組合作、互動交流等提供便利條件,提升其合作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相關知識推薦:職教老師如何發表論文
(三)管理服務
職業教育中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教研管理、后勤管理、行政管理等內容;“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中的管理服務設計需要涉及職業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為學校各種管理決策的制定和落實提供實時數據,提升各項管理決策的有效性和科學性,保證職業教育中各項管理工作的有序實施和有效落實。
(四)綜合信息服務
“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了對職業院校各個平臺和系統的整合,能夠為職業院校提供綜合信息服務。其主要包括數據整合平臺、共享數據中心平臺、統一信息門戶平臺、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其中數據整合平臺實現了對職業院校各平臺和系統中數據的采集及整合工作,提供對交換信息轉換、裝載入庫等數據交換服務,能夠有效保證智慧教育平臺數據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正確性;共享數據中心平臺實現了智慧教育平臺的數據共享,通過對智慧教育平臺中的各種結構化數據進行統一化管理,為廣大師生提供數據共享服務;統一信息門戶平臺通過建設面向校園內外的服務網站,實現了對學校各類信息的實時發布,并為校內師生和社會公眾提供了不同的入口和權限,如教師門戶、領導門戶、學生門戶、公眾門戶等。不同的用戶可以通過賬號登錄,訪問自己權限內的資源。另外,門戶平臺還針對不同用戶的需求,提供了個性化服務。比如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設置個性化界面或定制信息服務內容;統一身份認證平臺通過電子身份認證系統,對平臺上的用戶身份進行認證和管理,為不同身份的用戶配置不同的訪問權限,實現對智慧教育平臺中用戶及用戶權限的統一管理和控制。
(五)智慧環境
智慧化校園環境的建設是“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基于物聯網的智慧感知基礎技術的運用,可以實現對校園環境及各項設備的實時監控。視頻監控、智能錄像、一卡通、智慧停車管理、RFID等感知技術和設備目前在學校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這也為智慧校園環境的建設提供了便利條件。“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環境的建設中,可以將RFID與一卡通技術相結合,實現對學生考勤、出入人員管理、圖書館管理、實訓室控制與管理等的實時監控和管理。
四、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模式的構建,給職業教育改革帶來了全新的方向和思路,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變革。因此,職業院校應加強對“互聯網+職業教育”智慧教育模式的重視和探究,并充分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優勢,促進我國職業教育模式的創新,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水平,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輸送更多高素質專業應用型人才[1]。——論文作者:吳瓊香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