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厚薄”教學理念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發布時間:2021-05-2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病理學理論課教學是灌輸病理學基礎知識的基本手段,是醫學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普遍應用LBL教學模式。如何讓傳統病理學理論教學模式從被動灌輸方式轉化為主動學習的過程,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內在動機,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病理學理論教學研究的

  【摘要】病理學理論課教學是灌輸病理學基礎知識的基本手段,是醫學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普遍應用LBL教學模式。如何讓傳統病理學理論教學模式從被動灌輸方式轉化為主動學習的過程,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內在動機,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病理學理論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文章嘗試“把書讀厚及把書讀薄”的教學思想有效應用到病理學教學中,通過引入“思維導圖”優化相關教學內容;結合雙師型培訓機制,靈活做到將病理學“教薄教厚”;積極創建網絡互動平臺,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現把病理學“學薄學厚”。

“厚薄”教學理念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關鍵詞】教學思想;病理學;理論教學;雙師型培訓;教學模式;應用研究

  病理學是高等醫學院大部分專業的必修課程,是醫學教育中的重要內容。病理學是研究疾病本質的課程,與免疫學、病理生理學等學科知識聯系比較密切。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病理學知識日新月異,要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醫學人才,傳統的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方式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病理學理論課程主要應用LBL教學模式,這是傳授病理學基礎知識的主要途徑。如何提升病理學教學質量,這是目前病理學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把書讀厚及把書讀薄”的教學思想,注重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這種關注“人的發展”的教學思想與“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相契合,為病理學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思路。

  1簡析護理病理學教學現狀

  病理學作為醫學院校的專業基礎課程,是護理專業的必修課。該門課內容龐雜,知識點眾多,是研究疾病本質的基礎性學科[1]。與組胚、病生、臨床專業等多門課程關系緊密,是聯系基礎與臨床的重要橋梁學科[2]。護理醫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技術應用能力強的實用型醫療人才。其知識的講授是能用為度,實用為本。對于這些入學門檻較低,學生生源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多以“應付式學習”態度對待教學內容的教學對象,如何在有限的時空教學環境內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醫療人才是當前護理病理學教學中的難點。特別是護理教育要求培養出應用型技術人才,對理論知識的講授要求“必須”及“夠用”的原則,這個教學要求的“度”實難把控。到底教多少為“夠用”,教哪些為“必須”,如何處理課程內容繁雜與課時不足的矛盾,常常困擾一線病理教學工作者[3]。其次,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如何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課堂外的時間自主學習,提高個人綜合素質,也是當前教改的趨勢。

  2“把書讀厚及把書讀薄”的教學思想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把書讀薄及把書讀厚”是數學家華羅庚教授提出的讀書思想。“由厚到薄”是集約,是精;必需建立在對知識的全面熟悉,深刻理解之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直達事物的本質;“由薄到厚”是擴充,是博,是對知識的拓展延伸,需要循序漸進,達到融會貫通[4]。由此延伸出的“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能夠起到提綱挈領,建立層次明晰的巨大的知識網的優勢,并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由厚到薄”對教師授課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教師根據各章各節的內容綜合把控,在有限的時空教學環境內幫助學生建立起思路清晰,脈絡完整的病理學骨架結構,有利于該門課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5]。有效解決護理理論教學要求的“必須”原則。而對學生來講,“由厚到薄”是歸納總結,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的得出結論,有利于學生抓住重點,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與病理學也是揭露疾病本質的學科精神如出一轍。“由薄到厚”為病理老師授課重點指明方向[6],在病理學骨架結構的基礎上,添枝加葉,以課堂提問、實驗教學及課后網絡平臺等方式豐富病理學內容,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病理學基本知識。“由薄到厚”及“由厚到薄”的交替過程,實際上就是從學習到應用,從應用到學習周而復始的過程[7]。

  3“把書讀厚及把書讀薄”教學思想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高等醫學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思維能力是醫學人才最重要的素養,因此病理學教學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深化醫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此外,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并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也不僅僅是被動接受者,要想實現師生共同發展,師生都要積極學習先進理念,做好角色定位[8]。

  3.1應用“把書讀薄,把書讀厚”教學思想,優化病理學教學內容

  .病理學教師長期從事病理臨床以及教學工作,對病理學的發展動態了解相對全面,掌握病理學的教學特點及知識重難點,因此其具備“把書教薄”的能力。再者,根據教學重難點。臨床專業特點以及具體的課堂反饋,也可以“把書教厚”。在病理學教學中應用“把書讀薄,把書讀厚”教學思想,教師不僅僅是簡單地照搬知識,更是融入了多年來的臨床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對病理學教學內容進行不斷優化,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9]。

  思維導圖是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思考工具,主要應用于學習、記憶等思維“地圖”,可以實現擴展思維的發展。在病理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優越性輔助學習,從中建構自身的病理學知識框架。本質上講,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也就是“把書讀薄”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提煉病理學的主干知識,強化學生的記憶與理解,對于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根據護理專業的需要及病理學的重點難點,有的放矢,詳細闡述,幫助學生消化吸收,有效解決護理理論教學要求的能用為度的教學要求。而學生從“干—枝—葉”的線索展開,對感興趣或不明白的“枝,葉”,可以帶著問題去鉆研,去學習,極大的鼓勵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為學生繼續學習提供更廣闊的途徑,同時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也大有裨益[10]。比如,在學完組織損傷與修復、炎癥后,可以應用“把書獨厚”的思想,對組織損傷修復與炎癥基本病變之間的關聯進行分析,拓展學生的思維事業,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建構知識框架,又可以深入理解病變之間的關聯,對于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病理學中的名稱解釋比較繁雜,重視“把書讀薄,把書讀厚”教學思想的應用,對教學中的關鍵詞合理提取,可以深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與理解。比如,在腫瘤的概念里面如何去理解“單克隆”和“多克隆”是非常關鍵的問題,教師可以將教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效聯系起來,開展詳細解釋:“多克隆”就像一個社會,社會是由不同的家庭構成,每個家庭里面都有老人小孩父母,這一就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社會,“單克隆”就是一個細胞發生基因突變以后不斷分裂增殖形成子代細胞,形態可以很相似,與正常組織不一樣,就像社會里面出現了一群整齊劃一的軍人,常常提示有不尋常的狀況。然后通過具體的生活案例,有針對性地展開分層解釋,這種講授方式便于學習掌握與理解,科學的把控病理學內容的關鍵點,最終實現知識的靈活遷移應用,有利于學生知識應用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11]。

  3.2加強“雙師”培訓機制,靈活做到將病理學“教薄教厚”

  因為病理學教學內容比較復雜,知識點記憶起來比較困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滿堂灌”“課堂內容過于簡化”等誤區,造成教學實效性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時,這也對教師的專業化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因此要加強“雙師”培訓機制,靈活做到將病理學“教薄教厚”。因為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知識接受能力存在明顯差異,如何實現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研究價值[12]。病理學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要運用到臨床工作中,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的醫學人才,由單一的職前學歷教育逐步轉向終身教育。因此厚薄思想與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完美結合,解決了護理病理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大有益處。“由薄到厚”及“由厚到薄”從本質上講是一種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重在思考,彰顯了“以人為本”“提高創新能力”的素質教育理念,有利于實現“教學相長”的局面。通過將“教薄教厚”教學思想應用到具體教學實踐中,師生的邏輯思維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學生不僅創建了基礎的病理學知識體系,還有效將病理學知識融合起來,真正實現知識的靈活應用[13]。此外,教師要對課堂反饋進行密切關注,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教學問題,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實際科學調整后續的教學計劃,在“教薄”“教厚”之間實現科學轉換,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間,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掌握與記憶。

  3.3建構網絡課程及互動平臺,拓展病理學學習渠道

  信息技術是時代發展的實踐產物,網絡資源具有便捷性、共享性的特點,這為病理學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平臺[14]。因此,要積極建構網絡課程及互動平臺,拓展病理學學習渠道。病理學教學時間有限,有些知識可能學生沒有理解到位,其可以在課下應用相關平臺開展學習活動,將病理學知識“學厚”,長此以往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通過病理學課程建設、病理學學習經驗分享、病理學互動平臺的建構,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強化師生之間的交流,最終提升教學實效性,實現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提升的教學目的[15]。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平臺—雨課堂小程序”發布課后小測驗,課程相關的PPT、動畫、錄音、錄像等,拓展學生的病理學知識儲備,實現充實課本、把書讀厚的目的,對于學生后續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病理學與其他學科具有密切聯系,其內容更新發展速度比較快。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創建病理學興趣小組,從深度和廣度方面做好病理學知識“學厚”“學薄”。

  總之,本課題著眼于護理教育目標,首次將“把書讀薄,把書讀厚”的教學思想具體運用到護理病理學教學中,對利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達到護理教學要求的“理論知識夠用”的原則,實現“度”的把控。結合護理專業需求,加強“雙師”培訓機制,靈活做到將病理學“教薄教厚”。再者,教師要對課堂反饋進行密切關注,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教學問題,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實際科學調整后續的教學計劃,在“教薄”“教厚”之間實現科學轉換,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間。此外,要積極建立網絡課程及互動平臺,拓展獲取病理學知識的途徑及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達到靈活運用的能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論文作者:姚平1阮萍1林國彪2劉瑩1彭忠異1何婷婷1

  相關期刊推薦:《繼續醫學教育》(月刊)創刊于1987年,是由衛生部委托,天津市衛生局主管,天津市職工醫學院主辦的學術性刊物。設有:論述、醫教論壇、醫學成人教育、衛生高等職業教育、國外醫學教育、考試研究等欄目。面向:各級衛生機構的管理、教學和臨床實踐的衛生工作者。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