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高等教育互動式教學法的發展與教學實踐———以“國際商法”課程改革為例

發布時間:2021-03-01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為了適應現代化教學理念及提升教學質量,采用互動式教學法能夠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及素養三大目標的全面實現,因此該教學法在高等教育改革創新過程中具有重要價值。以國際商法課程互動式教學改革為例,從教學目標、路線及教學實施評價等進行全方位互動式

  摘要:為了適應現代化教學理念及提升教學質量,采用互動式教學法能夠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及素養三大目標的全面實現,因此該教學法在高等教育改革創新過程中具有重要價值。以“國際商法”課程互動式教學改革為例,從教學目標、路線及教學實施評價等進行全方位互動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改革探索,并結合學生的對比試驗數據證實了該方法在提升學習效果方面的作用。最后從提升認知和參與程度、提高內容設計及強化平臺建設等3個維度提出了推進互動式教學改革與互動教學方法應用的建議。

高等教育互動式教學法的發展與教學實踐———以“國際商法”課程改革為例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國際商法”課程;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互動式教學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學“案例教學法”,后經不斷發展歸納為互動式教學[1]。國內學者針對互動式教學從教學模式、教學目標、內涵討論等[2-4]展開了豐富的研究。從教學模式上,認為互動式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通過交互影響建立起來的互助式合作的教學方式[5]。在教學目標和內涵的研究方面,任紅杰[6]認為該方法是通過師生間知識的傳遞,達到能力與素質協調發展。國外互助式教學的發展偏向于利用互聯網等工具,已經進入在線互動階段,包括聚焦式教學[7]、可視化交互[8]等實現手段,并強調clicker等系統工具軟件的嵌入。總結國內外關于互動式教學的研究可以發現,國內研究主要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強調互動式教學的發展,而國外更注重實現師生互動的手段和工具,但對互動式教學法認識的核心觀點是一致的,即該方法是新型師生關系構建的基礎,是符合現代教學理念的教學模式,同時是實現復合型人才教學目標的重要教學手段。隨著國內高等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國內外的互動式教學發展思路實現了一定融合,例如國內基于雨課堂、釘釘、騰訊課堂等多種軟件平臺的互動式教學活動廣泛開展,進一步促進了課堂內外互動式教學的發展與實踐。

  高等教育中開展互動式教學與其他層次教育相比,具有其獨特性和先進性。首先,高等教育對象的成熟性要求互動具有研究性、創新性和深入性等特征。不同于基礎教育的課堂互動,高等教育中的互動式教學并不單純強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更多地是圍繞教學相關內容開展基本能力引導式學習和創新思維自主式學習,是師生間互動式專業合作與思維的碰撞。其次,高等教育的互動式教學形式具有多樣性和應用性。教學的目標是增加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所以互動式教學開展的主題與落腳點應當以現實問題與實際業務為主,提升學生動手解決專業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互動不拘泥于直接互動,還包括多平臺的間接互動。雖然目前國內高等教育研究領域對互動式教學方法給予了高度重視和認可,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師生間的互動程度和質量仍處于低水平階段。例如,廈門大學史秋衡教授對全國52所高校進行的學情調查研究數據表明,有67.4%的985院校在校學生對“上課時,我很難有機會和老師交流”一題表示“基本同意”“同意”或“完全同意”,有53.3%的同學對“老師經常讓我們進行小組討論”一題表示“基本不同意”“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因此,目前在高等教育中深入推廣互動式教學理念與推動課程互動式教學改革變得日益重要。從教與學的雙主體出發,構建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新的認知與能力,提升學生學習過程的投入度、專注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形成一個學生平等參與、共同學習的教學交流平臺,是當前高等教育中互動式教學方法應用的最終目標和根本目的。基于以上關于互動式教學方法與其應用的討論,本文以“國際商法”課程互動式教學改革為例,研究互動式教學對課程體系設計的優化與對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用,為該教學方法在高等教育法律類課程中的應用轉化與實踐效果提供依據。

  一、互動式教學路線設計

  互動式教學路線設計的核心在于使師生處于一個有利于投入式學習的平臺中,將學習過程與問題研究相結合,在學習課堂知識點的同時訓練其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不斷自主式學習、思考和探究中獲取和更新知識,養成探索學習的習慣和解構問題的能力,提升團隊交流與合作意識。同時,教師也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方法,促進自身專業技術能力的提升。

  互動式教學的路線設計與實施需要課程作為載體,“國際商法”課程是以國際上市主體在國際商事活動過程中必然面臨的一系列上市活動規則為線索,結合國際公約和國際慣例的最新發展,講授完整系統法律制度體系的一門實踐性、時效性極強的法律類課程。尤其在當前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推動下,進一步豐富了國際商法課程的內涵與主體,也對教學模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所以特別適合開展互動式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傳統的“國際商法”課程教學基于案例分析為主的講授模式,通常以國際商事實際沖突案例引發教學邏輯,并以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為主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所以,無論是從案例的選取、分析過程的開展,還是到法律條文的解析、相關法律制度的講解,教學活動多以教師“一對多”主導。雖然提升了案例教學的效率,也通過課堂提問等環節調動了學生自主式、探究式學習的積極性,但知識單向傳播與知識堵塞現象凸出,導致學生整體課堂參與度較低。并且,教師備課對于學生關注的國際商事時事熱點問題的反饋難以預估,導致學生知識轉化能力鍛煉不足,同時缺乏學生之間的互助交流與研討。單向式和高密度的講授教學法下的案例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缺乏“思辨”和互動。引入并不斷提高互動式教學在“國際商法”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應用程度,能夠較好地克服上述問題。

  (一)確立課程改革目標

  以互動式教學法對“國際商法”課程教學活動進行全面改革,其核心目標分為三個層次,即課堂面對面式交流、教學軟件平臺及網絡互動平臺開展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交流,主要涉及主題討論、案例分析、情境模擬等學習活動(見圖1)。課程的核心目標包括:一是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互動使學生掌握國際商法基本法律框架體系、核心法律制度設計及主要國際商事規則與法律規定;二是能力目標,發展學生以團隊形式運用國際商法相關法律法規分析解決國際商事糾紛、安排國際商事活動的實踐能力,并綜合“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學”等相關課程知識,對現實國際商事活動中的各類現象及問題進行全面系統地分析;三是素養目標,通過課程思政內容設置和國家對外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的互動式探討,塑造學生職業道德感和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對國家經濟建設發展和國際經濟交流合作的認知與關注,并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教學改革路線設計

  互動式教學在“國際商法”課程的應用中,主要突出其對指導學生實踐方面的重要性,因此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展示等互動式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討論和展示的平臺,使學生在課程中模擬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研討和解決模式。同時,結合課程改革的三大目標,進一步設計了課程教學改革路線。在“國際商法”課程互動式教學改革的路線設計中設置了兩大部分、三大內容、四種方法和五個環節,路線設計見圖2。具體而言,首先將32課時的課程分為兩大部分,其中16課時主要以教師講授式教學為主,以問題激發式、案例引導式互動式教學手段為輔,主要目的是高效的傳遞國際商法課程體系的核心知識點,并針對各章節的重點難點進行深入講解,使學生盡快掌握國際商法的基礎理論;另外16課時以學生為主導開展師生、師組、生生之間的多維多層互動式教學,依托主題討論、情境案例模擬分析開展知識的綜合應用與延伸,促進學生的知識轉化與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對國際商事交易活動的全程模擬。其次,三大內容主要是指將“國際商法”課程內容分為3個層次,包括基本體系框架、具體法律制度和實際宏觀背景,在結合我國對外經濟發展和對比中國國際商法體系的背景下,引導學生進行事務分析,提高理論知識與現實基礎的聯系能力。再次,四種方法包含以教師為主導的提問激發、案例引導兩種互動方法,和以學生為主導的主題討論、情境模擬兩種互動方法,這四種方法也是目前高等教育領域互動式教學的核心方法。最后,五大環節即國際商法教學改革路線設計的主線,包含“了解體系框架-掌握法律制度-理解現實背景-參與互動環節-開展實踐模擬”,通過五個環節最終提升學生國際商務交易執業素養。

  二、互動式教學的改革探索

  (一)互動式教學授課體系構建與實施

  根據互動式教育改革目標和教學路線設計,從課前、課中和課后3個環節構建了互動授課體系,制定了較為完整的授課環節計劃(見圖3)。授課環節計劃從以下3個方面具體展開:

  1.課前準備環節。該環節涉及引子案例閱讀、案例產生背景材料搜集、相關知識準備三個子環節。該環節教師給出預習提綱,對引子案例進行案例介紹和背景說明,再給出預習要求,由學生自主進行背景材料搜集和相關知識的預習學習,并在預習過程中通過網絡平臺向教師提問。教師將學生提問整理后,統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解答。

  2.課中互動教學環節。該環節充分體現互動式教學的知識共享過程,由引子案例中存在的核心問題引出課程核心知識內容,通過“師生互動”對包括相關國際商事活動與交易法律規則制度框架和國際慣例、國內外商法法律規定等在內的知識點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展開課堂討論對所學慣例法律進行轉化應用,通過“師組”或“生生”互動的方式展開案例分析,并與宏觀社會經濟背景相聯系,對同類型國際商事活動、國際貿易交易行為進行情境和交易模擬。

  3.課后互動復習環節。該環節是課中環節的系統延伸,首先對課中案例及知識點進行學生自主的提升學習,采用分組或個人的方式撰寫案例研究報告,并由學生根據興趣點選擇與章節知識點相關的國際商事活動主題開展自研性案例素材整理,并經過評選加入課程案例素材庫,入選學生平時成績給予加分獎勵。

  相關知識推薦:論文發表想什么時候發就能發嗎

  為了更好地控制互動授課的實施與實現高質量教學,授課體系又從教學目標出發,以“系統性”和“個性化”兩個層次設計教學任務,以“師生”“師組”“生生”三大互動式方案為依托,并根據學生學習反饋不斷調整授課環節,實現互動式教學體系的全面運行與動態優化。其中“系統性”體現了課程體系的完整性、連貫性和科學性要求,主要根據“國際商法”教學章節三大內容體系安排展開教學活動,并強調與“經濟法”“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學”等相關學科知識的聯系與融通,同時根據當前國際經濟交往環境與各類“黑天鵝”事件的發生發展,靈活安排教學內容的順序;“個性化”主要體現了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難度時,采用模糊邊界的方法,即不設定上限、只規定下限的學習方式,對學有余力或者對某一知識領域感興趣的同學,給予知識獲取索引,如參考書目、文獻、網站或網絡課程等,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式深度學習,并采用提交學習總結報告或學習心得的方式,作為課外學習環節的績效評價內容之一,在平時成績中給予一定的加分鼓勵。

  此外,“國際商法”互動式教學授課體系依托兩個平臺建設,一是網絡互動平臺依托學校課程中心信息平臺,主要承擔預習與復習過程中的雙向反饋,是課堂交流的重要延伸;二是教學軟件平臺,目前課程主要采用雨課堂以及好視通會議軟件開展課中的交流互動,在案例任務機制下開展雙向提問、實時對話互動、投票選擇小測驗等互動環節,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也使得學習反饋更為及時與全面。

  (二)互動式教學改革效果初步評價

  為了檢驗運用互動式教學法進行教學對課程授課質量提升的效果,于2018—2019年、2019—2020年兩個學年度第2學期在經管學院開設“國際商法”課程的本科國際貿易學專業和碩士研究生國際商務專業中開展了對照實驗,第一學年度采用傳統案例教學,第二學年度采用互動式教學。由于學校試題重復率控制要求,也為更好地反映互動式教學對教學全過程的效果,防止題目難度差異導致的評價標準不一,所以不采用傳統的以期末考核成績作為授課效果評價標準的方法。而是在每一章節授課中,采用學生的教學軟件平臺和網絡互動平臺的在線時間、課堂注意力集中時長、隨機小測驗正確率、案例分析報告(包括主題研究報告等)撰寫質量、學生課程學習滿意度及課堂參與度評價,具體指標數據獲取來源及統計結果如下表所示。

  根據表1統計數據,并通過均值檢驗驗證了以下結論:

  (1)本科組在采用了互動式教學后在以下方面有了顯著提升,通過了顯著性水平為10%以上的顯著性檢驗:其中,教學軟件平臺及網絡活動平臺在線時間分別增加了30.2%和62.3%、小測驗正確率增加了3.8%、注意力時長增加了6.1%,以及課堂參與度評價上升了7.8%。

  (2)碩士研究生組在采用了互動式教學后也在以下方面有了顯著提升,通過了顯著性水平為10%以上的顯著性檢驗:兩個平臺在線時間分別顯著增加了20.2%和56.2%、小測驗正確率增加了3.6%、學習參與度評價上升了3.3%,以及報告撰寫質量顯著提升了2.7%。

  以上數據分析過程雖然并不能完全排除其他教學因素干擾,但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互動式教學法的采用對“國際商法”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及參與度的提升,使學生更好地主導教學進程并與教師開展積極互動,使教學過程更符合學生學習需要和規律。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于“國際商法”理論體系的興趣和關注。經過互動式教學改革,有不少學生積極設計教學案例,通過課堂交流與平臺交流,加深了對相關學科領域熱點問題的認識,也提升了對專業學習的積極性。——論文作者:王琛1,楊念2,劉芳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