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基于大數據時代知識觀分析現代大學課程與教學的改革

發布時間:2021-03-01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大數據技術與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全域教育時代的到來,要求高校打破傳統線上、線下教育的對立思維,相應也需對現代大學的教育價值、存在形態與資源配置方式建立新的思考。本文從闡釋知識觀的理論基礎入手,針對大數據時代知識觀在價值引導與方法論

  [摘要]大數據技術與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全域教育時代”的到來,要求高校打破傳統線上、線下教育的對立思維,相應也需對現代大學的教育價值、存在形態與資源配置方式建立新的思考。本文從闡釋知識觀的理論基礎入手,針對大數據時代知識觀在價值引導與方法論上的具體轉向進行深入剖析,并立足于課程觀、教學觀維度,分別圍繞樹立智慧課程理念、建構跨學科課程體系、課程實施過程動態化以及“以生為本”教學原則、基于合作學習的學生共同體、互動性“師生機體”建設等層面,探討了基于知識觀轉向的大學課程與教學改革思路及實施路徑。

基于大數據時代知識觀分析現代大學課程與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知識觀;大學課程

  引言

  大數據時代技術革新使得教育領域的供給側改革得到進一步深化,賦予高等教育規;、開放化、個性化等關鍵特質,并催生了對于高等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變革的需求。知識觀作為人的一種思維觀念用于表示個體對于知識的一般看法,將隨社會發展呈現出動態變化的規律,致力于更好地適應社會實踐的需求。而在當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以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技術手段逐步向教育領域滲透,由此對于原有知識觀造成一定的沖擊,促使知識觀產生整體性轉向;诖,需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課程與教學的改革思路與實施路徑,更好地培養出符合社會建設與時代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一、大數據時代知識觀的具體轉向

  (一)價值引導

  大數據時代以信息爆炸作為主要特征,計算機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信息共享、數字化趨勢,對于權威知識、一元化知識封閉體構成了一定沖擊,促使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領域均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與形態特征。在此模式下,以技術為代表的理性主義和以感知為代表的經驗主義不再在認知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倘若仍將其作為獲取知識的唯一手段,必將對人的認知視野構成局限,甚至有可能誘導人進入認知誤區;诖,英國哲學家阿弗烈·諾夫·懷海德提出了“因果效應模式中的知覺”的概念,強調認知是一種“攝入”的功能、具有雙向互動屬性,“主體”“材料”與“主體性形式”是構成認識的基本要素,而“因果效驗”“直接表象”“符號指稱”則成為知識形成的必經階段。在此基礎上,需圍繞以下三個層面實現知識觀的轉變:其一是在知識本質觀維度,應堅持由因果走向相關,突破二元對立認知,形成站在多維度視角看待問題的方式;其二是在知識習得觀維度,在知識習得的方式上應由單一轉向復合、由被動接受轉向自主建構;其三是在知識價值觀維度,應堅持工具理性與文化性、個體性與社會性的統一。

  (二)方法論研究

  在方法論維度,實現知識觀的正確轉向、形成科學方法需遵循以下四個步驟:其一是觀察,以事實經驗、客觀事實為基礎進行辨認、篩選與分析,為科學方法的形成奠定事實基礎;其二是概括,基于抽象思維視角針對觀察過程中發現的特殊現象進行概括,生成一般性規律、普遍性理論;其三是演繹,針對概括出的抽象概念進行更深層次演繹,經由整合、提升后形成完整的思辨體系;其四是檢驗,通過實踐檢驗理論與推理,并且發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價值。依托上述四個環節的循環與創新,能夠在理論生成的過程中不斷注入新的經驗,使理論認知與時代經驗相符,真正發揮對現實問題的指導價值。

  二、基于知識觀轉向的現代大學課程與教學改革思路及實施路徑

  (一)課程改革要求

  1.確立全方位智慧課程理念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催生了“智慧課堂”、慕課平臺等新興課程形式,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了“智慧”的概念,為現代大學的課程觀注入新的活力。傳統課程觀的知識側重于指向一種理論、認知層面上的思維能力,強調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經驗與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在此模式下隱含“給定”的條件局限;而智慧作為“德、智、體、美”中的重要美德與培養要求,強調打破經驗主義與慣例的局限,使學生在任意情況下均可以動用知識經驗解決實際問題,強調突破二元對立等約束條件,以獨立的個體身份面向一般性事件自主生成最佳判斷、利用智力指導實踐,并且對于自主選擇所可能產生的后果生作出明確預判。例如將游戲化學習理念融入智慧課程建構環節,結合課程內容構建SAMR模型,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授課內容展現形式的創新,借助3D視覺效果、音頻與人機交互技術使學生收獲沉浸式學習體驗,幫助其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脫離既有知識框架的束縛、形成智慧型學習方式,真正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增進學習經驗。

  2.深化跨學科課程體系建構

  大數據時代以“互聯網+”作為主要表現形式,依托互聯網在不同行業、領域中的滲透形成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等形式,也在思維層面上改變傳統由因果關系主導的邏輯思維方式,促使大眾更加傾向于探索事物之間及整體內部的關聯性特征。在“萬物互聯”觀念的影響下,現代大學的課程觀也呈現出一定變化,強調將教育視為一個過程、將課程活動看作“有機體”,通過尋求不同課程活動間的普遍規律與交叉環節,實現課程活動間的有機串聯,以此構成教育的完整過程與課程網絡結構體系;诖,在大數據時代應著重深化跨學科課程體系的建構,聚焦人文、社會、歷史、政治等不同學科建立內在關聯網絡與模式,引導學生在接觸到新知識時能夠自動觸發腦海中關于知識概念的其他信息,培養其形成敏銳的知識洞察力與創造力,同時對于教師的綜合素養、知識儲備與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主動尋求跨學科知識整合的有效路徑、優化教學內容設計,以此消解學科過度分化等教育遺留問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建構良好基礎。例如在理工科類課程體系中融入文學、歷史類知識作為題目背景,在文史類課程體系中融入數學概念、物理原理、化學常識等知識,在現有學科專業課程體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內容,配合社會實踐活動、實習實訓項目的實施,更好地深化對學生跨學科知識素養的培育。

  相關知識推薦:論文發表對評職稱還有用嗎

  3.塑造動態性課程實施過程

  鑒于大數據時代信息的傳播與更新迭代速度較快,因此在現代大學課程觀中應融合過程性、動態性思維,基于動態發展的觀念推動學生整體學習過程的組織與實施,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意識的形成。例如依托大數據技術建立“人才培養目標分解樹”,基于知識與技能的難易程度排序進行課程體系結構的重新建構,綜合運用調查、測試等方法完成學生學習層次的劃分,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專項學習計劃、提供相應學習資源,并且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創設若干測試節點進行能力水平的檢驗與評價,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學習層次的動態調整與更新,確保滿足不同學習主體的學習需求,依托動態性課程體系的建構推動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實施。

  (二)教學改革思路

  1.遵循“以生為本”教學原則

  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共享模式使得教育資源得到極大豐富,相應對于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現代大學教育觀應當牢固遵循“以生為本”的基本原則,以學生為中心推行“超主體”式學習潛能的教育觀,聚焦學生知識習得的全過程、關注學生獲取新知的有效方法,真正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為學生提供自由學習、自主發展的空間,滿足個體發展需求。例如引入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育形式的創新,由教師在課前將所學內容資料上傳至在線教學平臺或微信群、QQ群中,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知識習得的過程,自主分配、調節學習時間,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記錄,待在課堂上與教師、同學共同圍繞問題進行探討,并通過測試、練習實現對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檢驗、幫助其進行查缺補漏,更好地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與能力。

  2.基于合作學習模式打造共同體

  大數據時代知識共享理念推動了現代大學教學組織方式的變革,催生出“學習共同體”的概念,強調學生在學習共同體內學習的過程中基于統一的教學價值與目標、以合作取代競爭的位置,通過合作學習實現優勢互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且能夠實現社會交往、解決問題等能力的發展。學習共同體模式主要具備以下特征:其一是強化團隊意識,將學生置于不同場合、情境下開展合作學習,既能夠突破學生的認知經驗與既往學習體驗,同時也使其立足于更加寬廣的維度下建立與社會、全球性問題的關聯性;其二是培養學生樹立批判性思維,在交流意見、傾聽他人觀點的過程中打破原有思維框架束縛,促進學生邏輯思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其三是以問題、任務為基礎,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分配任務、搜集整合資料、協同解決問題,并將理論知識、文獻資料與現實問題相結合,既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夠豐富學生的人力資源。

  3.打造長效互動式“師生機體”

  大數據時代改變了大眾獲取信息的方式、促進高等教育業態的更新,同時也縮短了信息溝通時長、節約人際交互成本,因此教師需注重將互動式“師生機體”融入現代大學教育觀中,打破以往師生間的主客體二分對立局面,綜合運用移動智能設備等工具建立密切的師生交互關系,并由教師帶領學生實現由教育層面向實踐層面的過渡,深化現代大學教育與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關聯性,更好地踐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例如可將創客教育理念、導師制教學模式引入高,F有教學體制中,基于核心層、要素層與開發層建構起創客課程的模型,將導師制引入本科生教育階段,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拓寬精英型人才培養路徑,以此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復合型人才。

  三、結論

  大數據時代是現代歷史中人類多次技術革命的成果,其本質是技術變革與創新,而人類的知識觀作為認知層面的重要構成要素,也需隨時代發展不斷變化、適應新的社會實踐要求,F代大學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陣地,以人才培養作為其核心功能,因此更應面向新時期知識觀的具體轉向,聚焦課程觀、教學觀兩個維度進行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的重構,更好地適應個體發展要求,培養出新時代所需的適用型人才,實現高校的內涵式發展目標。——論文作者:代晶晶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