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31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內容摘要:公開課是一種特殊的課堂,本文主要就教者個人的修養和課堂結構的特點,從五個方面論述了一堂好的公開課的標準,同時就與課堂有關的三個概念發表個人看法,富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嚴謹性 邏輯性 可操作性 課觀賞性 思想相 討論 課堂氣氛 底蘊 個性
內容摘要:公開課是一種特殊的課堂,本文主要就教者個人的修養和課堂結構的特點,從五個方面論述了一堂好的公開課的標準,同時就與課堂有關的三個概念發表個人看法,富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嚴謹性 邏輯性 可操作性 課觀賞性 思想相 討論
課堂氣氛 底蘊 個性
所謂公開課,就是聽課的人除了學生,還有其他老師,并且是基于某個活動或踐行某個教學理念而精心準備的課堂。公開課不同于平常的課,因為聽眾的特殊性而被賦予了特別的美學意義和價值功能,因而評價一堂公開課的標準也和評價一堂日常課有所不同。那么,怎樣的公開課算一堂成功的公開課呢?筆者認為好的公開課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一、嚴謹性
各門學科都有各自的學科特點,老師的教學應該準確、本色、充分地體現學科特點。站在評委的角度,一堂公開課的優點和缺點都會被同時放大,授課老師應該謹慎節制自己的不足,努力放大自已的閃光點。授課老師要學會錘煉教學語言,規范肢體動作,純粹表情神態,美化語氣腔調,注重課堂生成的機智處理,注重營造民主溫馨的課堂氣氛,打造屬于自己的課堂氣場。使課堂成為一個完整渾然的整體,既有整體的流暢大氣,也有細節處的精心打磨。
邏輯性
同樣,一堂好課要體現一種嚴密的邏輯程序。一堂好課就像一篇議論性散文,它應該既具有散文的收放自如、輕松隨意,同時也應具備論文的步步為營,卒章顯志。它應有各個環節的緊密相連,也要有環節之間的自然過渡。既要有課堂節奏的疏密相間,也要追求整體流程的跌宕起伏。一堂課下來,聽課者如果感覺課堂層次清晰,重點突出,絲絲入扣,方為上乘之課。
可操作性
公開課的目的不僅僅只是打造一堂曲高和寡、事后便束之高閣的空中課堂。它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應該為日常教學提供經驗和技術,所以好的公開課應該接地氣,富有指導意義,有可操作性。它體現的應該是新穎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學手段、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新奇、夸張和獨特,好的公開課應該讓聽課者聽完之后頷首微笑,心生愉悅,有可以帶回家的經驗,并產生躍躍欲試的感覺,教者本人也應該堅守公開課創設的成果,且在日后的教學中有可以繼續堅持下去的理由。
可觀賞性
一堂公開課,畢竟不同于日常課,它應該凝聚了教者的心血和智慧,它是教育思想的充分體現,也是教學元素的高度集中,無論是教者的穿衣著裝,還是多媒體課件的恰如其分,無論是教者語言的本色得體,還是動作的嫻熟自如,都應該體現教者的學識和涵養、機敏和智慧,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并且能夠成為聽課者美好記憶的一部分。有人說,只要教者往講臺上一站,一開口,一投足,一堂課的質地便可窺豹一斑,講的就是教者氣質的可視性,以及帶給課堂的可觀賞性。
五、思想性
我想,無論一堂怎樣的課,最終都應該提煉出一種人文精神,這是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新高考評價體系的要求。語文課,讓人看到文字之美和文學之美,“一部文學史,千年孤臣淚”;歷史課,從風云激蕩的史料中讓人感受到歷史滄桑、人間正道,從而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地理課,能激發人“世界真美麗,我想去看看”的沖動;物理、生物、化學課的精彩試驗,讓人既能看到宏觀宇宙的神奇莫測,也能體察微觀世界的變幻無窮,激起人探索和發現的興趣。即使是理科之王的數學,也應該挖掘出數字之外、圖形之外冰冷的美麗。一堂好課,終究應該成為一件與人為善的事情。
最后我想就一堂好的公開課的要求談談幾個概念。
關于討論。討論是課堂的一個有效環節,是升華課堂主旨的關鍵,是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的必要程序。但是,我們不能為討論而討論。必須要討論的環節,應該具備一定的深度和思維含量,能提升學生交流和表達的水平,鍛煉學生思維能力,能實現課堂生成,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課堂的參與度。討論應該是不同觀點的撞擊和交匯,每個人只有事先有了自己的觀點之后,才能實現和別人的有效交流。討論前,應該給足同學們獨立思考的時間,不能一開始就直接進入討論環節。適時而設的討論,可以為一堂好課加分。
期刊推薦:《文教資料》雜志是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省級綜合性學術刊物。重點發表各學科具有創新思想、較高學術價值的教育教學研究論文及各類學校辦學經驗、教學與管理、名校風采、名師在線、教法探究等優秀文章。
關于課堂氣氛。一個人處于太被動以及太興奮的狀態,其實都不是學習和思考的最佳狀態。記得臺灣有位知名教育人說過一句話,大陸的課堂太吵鬧,安靜的課堂才有力量。一堂課,安靜時,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的積極思考,熱鬧時,應該是表達的碰撞、對知識心領神會的激賞,是收獲帶來的由衷喜悅。所以,一堂好課,高潮要掀起,安靜思索不能少。平鋪直敘是為文者的大忌,也是一堂課的大忌。
關于底蘊和個性。當今社會是一個咨詢發達,渠道暢通的時代,好的資源俯拾皆是。隨便下載一個課件,都有可能上得風生水起。但是,轉念一想,如果給我們一個突如其來的要求,讓我們斬斷這些渠道,抽離這些臨時借鑒的信息和資料,我們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庫存是否可以仍然支撐和實現課堂的信手拈來,縱橫捭闔,跌宕多姿?一堂好課,應該是基于深厚專業知識之上的博觀約取、厚積薄發,是能打上深深個人印記的、富有靈魂的課堂。一堂好的公開課,終究有著來自專業知識的深處的魅力。
誠然,一堂公開課課不可能成為一個老師最后的標簽,我們的每一點進步,最終將堆砌成自己教學形象的豐碑。對于一輩子打算吃教書這碗飯的人,對于志存高遠的有志教師而言,努力永遠在路上。只有把教書當做一場修行,把每一堂課當做修煉自己的道場,才會日有所進,不斷攀升。一蓑煙雨任平生,無限風光在險峰。——論文作者:甘健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