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29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教師也逐漸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不斷的摸索、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室內設計課程可以說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最重要的一門課程,它從最初的開設到現如今的成熟,經歷了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論是教學規律還是教學模式,都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教師也逐漸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不斷的摸索、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室內設計課程可以說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最重要的一門課程,它從最初的開設到現如今的成熟,經歷了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論是教學規律還是教學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國民對室內設計越來越重視,帶來了室內設計的不斷發展,因此帶動了室內設計課程的變革,教學質量、教學體現等都發生了變化,加之市場對室內設計行業要求和品質需求加大,導致該行業發展職業化,因此,在室內設計課程教學時,就要求將室內設計與特色化教學相結合來進行教學,才能大大提升教學質量。本文就傳統民族元素視域下的室內設計課程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傳統民族元素;室內設計課程;教學
引言
當前我國建筑行業發展迅速,特別是在房地產業的推動下,無論是商務還是民用建筑,都在不斷呈現新的亮點。院校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地,近年來也在積極推進建筑室內設計專業教學的創新,旨在為社會輸送更多專業人才。其中,將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到專業教學當中,既有助于教學的拓展,更是促進文化傳承的有效途徑。
1中國傳統裝飾元素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1)再創造原則。室內設計之所以被劃定為藝術領域,是因為其并不簡單的照搬現有的裝飾元素,而是在引入傳統裝飾元素的過程中,結合空間需求及個人對于藝術、審美的獨特理解,對傳統裝飾元素的進行合理的再創造,賦予裝飾元素特定的情感表達,豐富室內裝飾的維度。通過個性化加工的傳統裝飾元素,在呈現形式上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并與整體空間充分融合。(2)實用性原則。室內設計以滿足人的視覺需求和審美需求為最終目的,傳統裝飾元素的應用也是為了這一目標的更好實現,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發揮文化傳承的作用。生活背景的變化使人們對空間審美性、藝術性的要求更加多樣,在保持原本文化內涵、藝術特點的同時,傳統裝飾元素的應用要遵從實用性原則,即匹配于人的需求。將傳統裝飾元素靈活應用到室內裝飾當中,呈現完整、和諧、豐富的空間設計效果。
2傳統民族元素視域下的室內設計課程教學
2.1傳統民族元素在室內設計課程中的模數化教學應用
現代室內設計對空間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建筑殼體必須建立模數應用,這樣在設計過程中既能滿足設計的要求,又能有一定的標準,甚至在設計中也能做到省時省材、靈活地施工、較為方便的裝配,達到低碳設計要求。通過對傳統民族元素進行拆解、重組,并對其空間進行模數化應用,有效增大室內空間設計的彈性和功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搜集民族元素時,對民族元素進行拆解、重構練習,在設計造型模數化的前提下,將之應用到室內的一些墻面、家具等地方。結構的借鑒和構件表面的裝飾中運用傳統民族元素,都必須滿足人體工程學要求,而對于模數構建,更是要做成標準件,能夠達到人們對于設計的不同要求。
2.2注重設計手法、步驟的運用
在室內環境設計中運用民族元素時,應該引導學生站在客戶的角度,進行考察分析,檢驗其應用的可行性。有些民族元素中的圖案、紋飾的形象簡潔,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要求,可以直接應用于室內環境設計中。有些傳統民族元素可以通過解構與重構、移植與嫁接、抽象與簡約等各種應用方式來重新調整外形,并且可以與中國的儒、道、禪等傳統文化相融合,使之成為某種象征意義的新文化符號。比如有些學生從明清家具中尋找靈感,將其中優美的裝飾紋案提取出來,加以簡化,然后應由于室內墻面的裝飾中,使室內空間蘊含強烈的民族氣息。有些同學把傳統園林的空間類型,運用到室內空間的平面布局中,其室內空間富有變化、靈動活潑,雖然室內空間設計是現代的,但卻充滿著民族元素的韻味。必須要注意的是,我們可以按照現代的審美標準,對于一些民族元素進行提煉與轉換,但是可以變化其外形,不能失去精神內涵和原有特色。
2.3打造互動學習平臺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優化教學手段在院校得到越來越普遍的應用。因此,建筑室內設計專業教學也應當借助信息技術支持,打造資源豐富的學習平臺,使學生能夠隨時關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元素在建筑領域的最新應用成果,模擬解決建筑設計的實踐問題,積累實用能力。同時互動功能也是學習平臺的特色體現,學生對于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隨時與教師展開溝通交流,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主動參與能力。
2.4繼承傳統與發展創新
民族元素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代藝術家、設計師以及藝術院校的師生們進行藝術創作的文化根基和源泉。但是傳統文化把僅僅需要繼承,更重要的是進一步發展創新,跟上時代的腳步。國內現代的室內環境設計在民族元素的應用借鑒上,過于依賴模仿與照搬,缺少時代性的創新。傳統是發展變化的,社會歷史在變,傳統的內涵也隨之變化,變得更加豐富,它的原生文明因素由于吸收了其他文化的次生文明因素,永無止境的產生著新的組合、滲透和裂變。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重要的是認識其精神內涵和審美規律,并將其滲透于現代設計創作中,“繼承”的實質是為了“創新”。因此,只有對傳統元素不斷改造與提煉,對傳統的藝術表現方式充分解析才能夠使得這種傳承更加彰顯時代特色。
結語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室內設計越來越重視,而在室內設計課程中存在著教學模式同質化、教學理念滯后的問題,因此對室內設計課程教學進行探索,成了必須攻關的一個難題。將傳統民族元素引用到現代室內設計課程教學中,既滿足了當代人們的審美需求,同時也實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從傳統民族元素視域下對室內設計課程教學進行探索,對于廣大教師探索室內設計課程特色和當代室內設計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同時也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論文作者:張麗婷
相關期刊推薦:《呂梁教育學院學報》(季刊)創刊于2002年,是經山西省新聞出版局批準、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備案,由呂梁教育學院主管并主辦、面向教育、服務社會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季刊)。設有:理論研究,教育探索,教育管理,地方文化等投稿目錄。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咨詢期刊天空在線編輯。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