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1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當代社會快速發展,給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一系列的轉變,同時也造成了一系列的壓力。近年來,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備受人們關注。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對體育教學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內容及推動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策略做出了具體闡述。
摘 要:當代社會快速發展,給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一系列的轉變,同時也造成了一系列的壓力。近年來,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備受人們關注。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對體育教學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內容及推動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策略做出了具體闡述。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是與德育、智育、美育相結合的教育的一部分,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它不僅影響學生身體素質的高低,還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 小學生心理健康目前狀況及成因分析
大量調查研究表明,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小學生有心理和行為理由的約占總數的10%,F階段,我國小學生心理理由主要體現在學習、自我、人際關系等方面。
根據發展心理研究所“中小學生心理素質建構與培養研究”課題組發布的調查顯示,小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方面體腦不協調,對學習逐漸表現出不適應,學習“不主動”或“有時主動”,其中五年級小學生理由最多。有些小學生坐到書桌前準備學習時,會馬上或有時感到厭煩。有些學生會在對學習厭煩時找“頭痛”或“肚子痛”等借口。還有學生對學校的環境不適應,主要體現在由于不喜歡某老師而討厭其執教學科。尚有一些學生感到老師討厭自己。
小學生在對待批評、委屈、挫折時,常表現出“逆反”、“小氣”等心理,或出現與教師、家長、同學相對立的現象,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通過調查發現,15%-25%的學生會在別人踩了一腳時予以報復,包括語言上的(罵)和有形的(反踩一腳)行為。47%出現輕微焦慮,24%屬于過度焦慮。小學生的心理焦慮主要表現在考試上。面對考試,20%的小學生情緒緊張,高年級學生因面對的壓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動機,已能體驗或預計到考試結果對自身潛在威脅,因此擔憂更加明顯。
造成小學生心理偏差、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的因素是極其復雜的,尋求造成小學生心理健康理由的理由,對矯正小學生心理疾病有很大的幫助。目前,造成小學生心理健康理由的因素主要有: 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居住環境。三者對學生心理影響形成合力。
1.學校環境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重教學業績,輕心理健康的培養方式,直接導致小學生心理健康理由出現。素質教育沒有落實到實處。
2.家庭環境對學生心理的影響s 學生家長對子女期望過高又愛得過分,在生活上百般呵護,在學業上高度關注。而相當一部分家長缺乏“施愛”的技巧,孩子們無法處于“被愛”的溫暖中。
3.居住環境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鄰里之間經常問及的是孩子的學業,經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績。社區環境建立了大人的健身場地,缺乏孩子們的“健心”場所。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心理健康的標準和心理學專家的結論,小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應該是“樂觀向上,積極進取,自強自立,勇于嘗試,敢于創新,不畏艱難,對知識有濃厚的興趣,對自我充滿成功的信心”。然而,面對家長的殷切期盼以及“應試教育”的壓力,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目前狀況堪為人憂。不得不引起社會人的反思:小學生究竟怎么了
推薦閱讀:發表體育論文要多少錢
二 體育教學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推動智力發展
體育鍛煉時,由于機體各部位的協調運動都是在神經系統統一制約和調節下進行的,可使人的神經系統的調節更加趨于準確、靈活,特別是對于小學生這一特殊年齡段的群體,對其大腦的記憶、思維和想象有著顯著的作用。
2.培養和保持良好情感體驗
小學生具有興奮性高、波動性大、封閉性強等較明顯的情緒特點。研究表明,適當的體育鍛煉,可從運動中不斷獲取一定程度的滿足,這種滿足會令人產生快樂而積極的情緒,并由此成功或滿足的體驗來不斷強化自己的自信心,進而在保持良好的情緒體驗中更好地完成學習和工作。
3.確立良好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個體主觀上對自己身體、思想和情感的整體評價,它是由許許多多的自我認識所組成的,包括“我是誰”、“我主張什么”、“我喜歡什么”、”我不喜歡什么“等。自我概念的發展是少年兒童社會性發展的核心,其形成和發展對兒童社會性其他方面的發展有巨大影響。同時,自我概念還會對以后的學習成績、社會性發展和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研究表明,體育運動與身體自尊、情緒穩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是正相關,并且加強力量訓練會使個體的自我概念顯著增強。因此,體育鍛煉對幫助小學生樹立自我概念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 如何利用體育教學進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強小學體育師資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教師應不斷學習現代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并注意自己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影響,做好榜樣。做到言傳身教。
2.營造和諧師生關系,拉近師生距離
教師不是課堂上發號施令的人,而是學生們的良師益友。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對提高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度具有良性影響。教師是否能走到學生中去,認真傾聽兒童們的需求,兒童們的想法,對體育教學質量、心理健康教學進度具有很大影響。
3.課上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
小學生時期身體正快速發育,身體各機能還不完善,尤其是稚嫩的思想。應注意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正確的引導,所以教師在安排體育教學任務時,不僅要重視體育鍛煉,還應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潛移默化。——論文作者:付珍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