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11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為與世界接軌,填補我國在奧運會大項上的空缺,冰雪行業雪橇項目的發展和落實,成為體育事業的一大關鍵問題。 關鍵字:雪橇項目;體育 改革開放之后,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冰雪行業也在發展,只是有些項目發展速
摘要: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為與世界接軌,填補我國在奧運會大項上的空缺,冰雪行業雪橇項目的發展和落實,成為體育事業的一大關鍵問題。
關鍵字:雪橇項目;體育
改革開放之后,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冰雪行業也在發展,只是有些項目發展速度比較快,還有一些項目處于空白階段,包括雪車雪橇。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更是給我們國家的冰雪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契機,也為雪橇項目的深入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
相關期刊推薦:《體育科學》(月刊)創刊于1981年,由國家體育總局主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是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會刊。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特點,其中主要欄目有:運動醫學、體質研究、運動心理學等。
一、雪橇項目的發展歷史:
在1883年,瑞士人皮特(Peter Minsch)和澳大利亞人喬治(George Robertson)聯手進行了一次冰橇比賽,用時9分15秒滑過瑞士達沃斯四公里的賽道,這項運動被稱為“勇敢者的游戲”,在瑞士、奧地利、德國、意大利、美國等國家迅速興起。隨著無舵雪橇的興起,冰橇逐漸被淘汰。1890年,愛好者們經過改裝,織成了有金屬舵板和制動閘的雪車,成為有舵雪車。在1964年,起源于北歐的雪橇運動被第九屆冬季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目前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只采用無舵雪橇和有舵雪橇進行競賽。
我國的雪橇項目發展時間較短,2015年9月中國雪橇國家隊正式組建,國家雪橇隊的隊員年級較小,大多從田徑、摔跤隊伍中選拔,年齡在16-19歲,在面臨雪橇項目方面,都是從零開始。他們在近幾年的比賽中,比賽最好成績是2018~2019賽季青少年世界杯賽美國站劉鑫怡獲得的第6名的成績。
作為國家冬奧會的大項之一,雪橇項目備受國人矚目。其相關的相關理論研究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化,在實踐訓練比賽環節的經驗和技巧也需要進一步探索,成為2022年國家隊備戰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關鍵問題。
雪橇項目目前使用的雪橇設備:
現在的無舵雪橇無舵雪橇全長約70~140厘米,寬為34~38厘米,高為8~20厘米。雪橇橇體一般為木制,底面有一對平行的金屬滑板,寬度不超過45厘米。單人男子雪橇人車基礎重量不得低于90公斤,女子單人雪橇人車基礎重量不得低于75公斤,雙人雪橇若超出180公斤則不允許添加配重,如果有1名運動員的體重超過90公斤,則超出部分需要添加到另1名運動員的身上。 無舵雪橇前部沒有舵板,在賽道運動中,如同在管道中做平行運動一樣,需要運動員依靠身體姿勢的調整,控制雪橇完成轉向,曹總雪橇高速回轉滑降。為增加運動員的手掌和地面的摩擦力,提升運動員在出發扒地階段的速度,雪橇比賽的專用手套的手指分布著釘長不超過5毫米的密密麻麻的細指釘。雪橇前面翹起部分為韌性材料,也利于轉彎。雪橇運動中,橡膠材質的比賽服,可以減小運動員滑行時的空氣阻力。由于雪橇采用仰臥的滑行姿勢,運動員仰面平躺在雪橇上,頭朝后雙腳朝前,因此雪橇頭盔與雪車和鋼架雪車的頭盔有所不同,其透明面盔須蓋過運動員的下巴,便于運動員觀察賽道,也為了減小空氣阻力,提升運動速度。
現在的有舵雪橇,其造型以及選手比賽服,護肩,頭盔等是利用速度和空氣動力學,可以幫助減少空氣阻力,提高運動速度。在尺寸與重量上,要求雙人座雪橇不得超過2.7米,寬0.67米,滑橇板寬度為8毫米,比賽時總重量不超過375公斤;要求四人座雪車最長3.8米,寬0.67米,滑橇板最小寬度為12毫米,總重量不得超過630公斤。
雪橇項目中運動員的選拔及日常訓練:
選拔高素質運動員,加強運動訓練,提高運動員自身素質成為雪橇運動的重中之重。
通過健全運動員選拔機制,加強項目宣傳工作,使更多人認識和了解雪橇項目,并積極號召參與項目訓練,從基礎培養,提高雪橇項目的人才儲備,同時,加強優秀人才的選拔力度,從田徑、摔跤等各項目中,選擇適合雪橇運動的運動員,提高運動員基礎素質,壯大雪橇運動員隊伍。
為不斷提高雪橇運動技能水平,國家多次組織集訓活動,如2019年“秦皇島體能大比武”,通過創新訓練,借鑒學習等方式,不斷提高雪橇運動的綜合性實戰經驗。我國為雪橇運動的基礎訓練提供了多地專業化集訓的基地,如陜西安康市秦嶺四季滑雪場雪車雪橇出發訓練道,國家體育總局登山訓練基地等等,為雪橇項目的實踐訓練,提供有力保障。
由于無舵雪橇上沒有支撐頭部的部分,只有從肩膀到膝蓋部位的支撐,因此,雪橇國家集訓隊的訓練,加強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及身體協調性的訓練為主。例如,在秦嶺四季滑雪場的夏訓,以專項出發訓練為主,專項體能圍繞專項訓練開展,目的是培養運動員的專項出發能力、強化柔韌性、協調性、核心機能控制能力等。另外,強化上肢力量,如在秦皇島大比武中,翻滾輪胎,后拋實心球等項目,以及向國家攀登隊學習進行核心肌群訓練等,加強隊員體能訓練。
此外,對運動員的專業技能進行訓練,如使用靜態扒冰訓練器進行訓練,可以通過調節履帶速度是運動員能夠在教練團隊設定的負荷下進行訓練,同時可以分解雪橇運動的出發動作,是運動員有針對性的進行分解訓練。還可以通過將Gymaware技術結合運用,使教練員能夠在訓練中即刻獲得運動員的爆發力數據,有利于雪橇項目國家隊創新理念,科學訓練,以科學的數據輔助訓練,提高模擬訓練的效率。
運動員認真對待每一天的訓練,在日常訓練中高標準,嚴要求,根據自身素質,以及教練團隊的指導,及時調整訓練方式方法。對于能力上有欠缺的運動員,要下苦功夫,補齊短板,對于那些因傷導致成績不佳的運動員,繼續積極治療傷病;對于上肢力量薄弱的運動員,要加強上肢力量及爆發力的訓練刺激程度;耐力薄弱的運動員,要提高自己耐力的綜合素質;靈敏薄弱的運動員,要加練靈敏訓練課。各有側重,通力合作,共同奮戰。
結語:
雪橇項目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在全民運動的時代,加強項目的宣傳推廣,促進雪橇項目的普及,有利于雪橇項目優秀人才的儲備和提拔,有利于促進雪橇項目的發展。加強雪橇項目的理論研究,深化冰雪行業發展改革,為備戰2020奧運會提供有力支持,為我國體育事業的填補空白,促進全民運動,提高國民素質。。——論文作者:武文斌 劉占鋒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