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在低結構游戲中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園本教研探討

發布時間:2020-03-2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深度學習是學習者以高級思維的發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為目標,以整合的知識為內容,積極主動地、批判性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且能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種學習,是一種有意義的、具有長遠效果的學習。低結構游戲是

  深度學習是學習者以高級思維的發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為目標,以整合的知識為內容,積極主動地、批判性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且能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種學習,是一種有意義的、具有長遠效果的學習。低結構游戲是指幼兒運用低結構材料進行開放式、目標多元的游戲,能有效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教師可以通過材料的規劃和設計,將學習目標內隱于環境和材料中,引導幼兒在開放的環境和材料中積極主動地探索,從而在“好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生深度學習。當幼兒在低結構游戲中通過反復假設、不斷驗證、判斷推理并解決問題時,深度學習也隨之產生。

在低結構游戲中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園本教研探討

  教師在低結構游戲中如何提供適宜的低結構材料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如何創設包含問題的游戲情境,引導幼兒持續、深入地探索?如何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有效支持幼兒的深度學習?我們以園本教研為抓手,以促進幼兒在低結構游戲中的深度學習和提升活動區游戲質量為目標,采取系列措施,提升教師支持幼兒深度學習的能力。

  一、園本教研聚力,解決問題與厘清理念

  幼兒的深度學習,與環境、材料息息相關。低結構游戲中的材料投放與深度學習有什么關系?教師對此有什么問題與困惑?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園本教研,集思廣益,逐步幫助教師厘清幼兒活動區中低結構游戲材料與深度學習的關系。

  (一)調查、分析教師對低結構游戲材料的認識

  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了解本園各班低結構游戲材料的使用現狀及教師對低結構游戲材料的認識。我們發現,有些班級投放的各種生活化材料以分散、雜亂的形式隨機呈現,且教師對材料的特性和多元化使用挖掘不足。部分教師反映生活化材料的收集有困難。

  期刊推薦:《當代學前教育》是由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的學前教育類專業刊物,是目前湖北省唯一的一份幼教雜志。本刊主要是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本刊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在教師對低結構游戲材料的認識調查中,針對“對低結構游戲材料在開發與運用時遇到的困惑”,教師的反映主要為投放與材料的加工。針對“您覺得生活中哪些材料可用于活動區低結構游戲中”的問題,大家還是傾向于選擇生活化、收集較為方便的材料。在調查中,關于“您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有什么困惑、想通過課題解決什么問題”,教師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如何選擇適宜的低結構游戲材料?”“如何讓材料更加有趣?”“如何拓寬思路,通過課題研究,發揮集體的智慧,學會指導幼兒掌握材料的多元玩法?”“如何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主題活動運用好材料?”“使用低結構游戲材料如何做到具有延續性、持續性?”“如何讓幼兒用低結構游戲材料玩出新花樣、新方法,真正實現材料與幼兒互動而不是教師高控?”大家的問題反映了內在的需要,也是我們課題研究的方向。

  (二)集體教研引領,引領整體研究導向和示范

  全體教師每月一次的集體教研,以“奇思妙想玩轉低結構材料”為主題,解決理念、核心概念問題:什么是低結構游戲材料?如何投放低結構游戲材料?如何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在集體教研中,很多教師分享了自己實踐的案例,如“幼兒游戲中深度學習的指導與推進”“幼兒低結構游戲深度學習的優秀案例分享”等。為了幫助教師提高觀察幼兒游戲的能力,園領導決定購買鄢超云教授的著作《解讀兒童案例精選》給每位教師,幫助教師掌握觀察、解讀幼兒的具體操作方法,將理論更好地聯系實踐,提升教師游戲觀察和分析的水平,讓教師的低結構游戲指導更具有針對性。

  (三)合作班集體備課研討,研討聚焦問題的解決

  每個年段的班級兩兩合作,形成集體備課的研究共同體。每周安排一次合作班的教研,研討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如“低結構游戲材料如何玩出層次性?如何滿足幼兒的個體差異?當低結構游戲材料受到冷落時該怎么辦?”等,在真問題、真探討中實現經驗和智慧的交融。

  合作班的教研內容注重幼兒的原有經驗,分析幼兒游戲的前期經驗,探究幼兒可能的經驗發展和獲得,促進幼兒新舊知識經驗的遷移與融合,使幼兒獲得更高層次的新經驗。

  [案例一]“一切都在變”教研活動

  參加人員:大二班、大五班全體教師

  研討內容:幼兒在自由擺弄材料的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原有經驗是什么?通過游戲,幼兒能獲得什么經驗?如何調整材料、設置問題情境推動幼兒向更高水平發展?

  幼兒低結構游戲:穿越出管

  研討過程:

  一、提供者介紹游戲過程,播放照片。

  提供者介紹:區域時間,心思和苒熙選擇了“穿越出管”游戲。苒熙第一次玩這個游戲,心思則玩過好幾次了。兩個小朋友一進區就開始忙著各自組裝各自的。心思在左側,苒熙在右側。心思不一會兒就組裝起一個較穩的、類似三腳站立的“小馬”。旁邊的哲軒看到了說像個小動物。“小馬”的腳下面是三口接頭,非常穩。組裝完成后,心思反復檢查,對每個拐彎的接頭處都進行檢查、旋緊,且試著舉起來移動位置;接下來,她取了兩個短直管和兩個45度接頭放在旁邊,先將兩個短直管與“小馬”腳下面的三口接頭相接,還是很穩;她繼續取45度接頭與短直管相接。這肯定是磁力珠穿越出管的出口。旁邊的苒熙學著搭了一個三腳的,可是看到心思好像成功了,馬上停下自己的操作,開始參與心思的操作,試著在管道上方即“小馬”的頭部上進行延長,一個軌道順利搭建成功了。這肯定是磁力珠穿越的入口。接著兩人繼續在“小馬”腳底的三口接頭處接管,不斷延長。這個造型越來越大型、有趣了。

  二、提供者分析幼兒操作中呈現出來的原有經驗:知道三角支撐能站穩;利用直管進行延長、利用彎管進行轉彎的技能非常嫻熟;知道磁力珠穿越出管的必要條件———有出口。

  三、提供者介紹幼兒通過游戲獲得的經驗:能用一定的方法取出未穿越出管的磁力珠;在探究活動中與同伴互相學習,互相游戲,互相幫忙;會反復檢查組裝的管道是否接緊,嘗試移動檢查是否穩當;在管道中為磁力珠穿越出管而時刻準備著,如使用45度接頭并置于最下面,方便磁力珠穿越出管。

  四、集體研討幼兒原有的經驗及通過游戲獲得的經驗。

  陳老師:幼兒能預測存在的潛在問題,并能想出可能的解決辦法。

  何老師:幼兒具有學習的主動性與制訂計劃的能力。整個操作與游戲,幼兒至少花了20分鐘,持續操作并完成他們的計劃。

  張老師:當幼兒與兩個及兩個以上幼兒合作游戲時,他們會貢獻自己的想法,能吸收其他人的想法并共同操作、游戲。…………

  五、主持人匯總得出觀點并小結:兩個幼兒在游戲中合作默契,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兩人非常認真地完成了游戲計劃,專注力強以及組裝管道的技巧(如延長、轉彎)掌握嫻熟。

  在合作班教研中,針對幼兒游戲情況的梳理、分析,教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集體中學習了如何觀察、分析幼兒的行為,提高了教師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指導能力。

  二、聚焦觀察角度的教研,以“照片故事墻”增強教師觀察的意識與能力

  有的教師把自己對幼兒與材料互動的觀察,用“哇時刻”照片的形式張貼在墻上,做成游戲日記。這一做法得到大家的贊同,認為照片故事是支持教師關注幼兒、了解幼兒、研究幼兒的有效手段。以“照片故事墻”呈現幼兒在低結構游戲中的奇思妙想,能有效幫助教師指導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我們通過集體教研“解讀童心———照片故事教你讀懂幼兒”,進行“照片故事墻”概念、價值與理論支持的培訓,讓教師明晰“照片故事墻”的意義與操作方法,并提出要求:“照片故事墻”里的內容重點應放在“幼兒在低結構游戲中的奇思妙想”上。教研的方向也相應調整為通過解讀“照片故事墻”的內容,幫助教師提高觀察幼兒游戲的能力,尋找幼兒的興趣點,促進幼兒深度學習。通過“照片故事墻”及相關的教研,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幼兒當下的游戲情況,便于引導幼兒進行深度學習。通過教研的引導,中一班的“照片故事墻”展示了幼兒從“亂玩一氣”到“木頭組合汽車、機器人、樹林”到“有主題的玩法”的過程,教師的指導能力也同時得到了提高。

  三、指導方法聚合,提升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

  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園本教研,既要提高教師的指導能力,也要研討幼兒游戲和材料。我們的教研從教師的觀察入手,幫助教師尋找引導幼兒深度學習的契機、創設問題情境,提升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不同游戲階段的不同教研主題

  如何在低結構游戲中為幼兒創設包含有真實問題需要幼兒解決的游戲情境,這也是我們園本教研的重點之一。我們在游戲的不同階段,根據幼兒游戲的情況,及時調整教研的主題,幫助教師通過材料和游戲情境的調整,將學習與發展融入其中,不斷推動幼兒在低結構游戲中深度學習。如中一班的低結構材料是各種木質材料,包括圓木樁、圓木棍、圓木片、小木塊、長方形木片、中等木塊、小木夾、冰棒棍、長木片等。第一階段游戲的目標是引導幼兒了解材料、自由探索,教研的主題確定為:“幼兒喜歡玩嗎?可以怎么玩?幼兒會怎么玩呢?教師需要為幼兒的游戲做什么?”當游戲進入第二階段時,游戲的目標主要是逐步推進游戲、引發幼兒的奇思妙想,教研的主題相應調整為:“幼兒還喜歡嗎?還可以怎么玩?幼兒會怎么玩呢?我們還需要為幼兒的游戲做什么?”

  (二)分享活動情境中的問題及支持幼兒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設計觀察記錄表,讓教師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及材料的使用情況,并通過合作班教研,分析活動情境中出現的問題及支持幼兒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中班的“我和木頭的親密之旅”活動中,合作班的教師共同研討:“我們還需要為幼兒的游戲做什么?”教師通過討論,最后得出共識:“我們應重視幼兒的所思所想,找出幼兒作品與幼兒想法的差距,提供物質支持。首先,我們應增加材料,如圓木樁、圓木棍、木片等。其次,我們要采取開放、支持的態度,支持幼兒的想法,與美工區交叉融合。最后,豐富幼兒的游戲經驗,分享幼兒好的想法,提供新經驗的支持。”

  園本教研不是枯燥的說教或者“開會”,而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和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低結構游戲中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園本教研,關注的是幼兒的深度學習、游戲的推進以及教師指導能力的提高。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