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幼兒園武術教育的實踐探索

發布時間:2020-03-2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武術是集傳統文化和格斗技藝為一體的富有中國特色的體育運動,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和文化價值。筆者任職的幼兒園所在的漳州市龍文區,武術文化底蘊深厚,藍田鎮被評為省級武術之鄉。我園根據幼兒園一日活動皆課程的特點,把本土武術文化資源引入幼兒一日生活

  武術是集傳統文化和格斗技藝為一體的富有中國特色的體育運動,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和文化價值。筆者任職的幼兒園所在的漳州市龍文區,武術文化底蘊深厚,藍田鎮被評為省級武術之鄉。我園根據幼兒園一日活動皆課程的特點,把本土武術文化資源引入幼兒一日生活學習活動中,注重活動的游戲化和情境化,開展適宜幼兒學習的武術活動,旨在讓幼兒感受與體驗家鄉武術文化的魅力,豐富幼兒園園本課程內容,弘揚和發展家鄉傳統武術文化。

幼兒園武術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將武術教育融入幼兒園“龍文武術娃”小廣播,將武德精神培植于幼兒的心中

  “武以立德”“德為藝先”,引導幼兒崇尚武德、學習武德品質及武術禮儀,對幼兒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短瀑悆阂徽茡敉斯俨睢贰对坠ψ詶棃@出》《阿龍與太極》《楊露禪陳溝“偷拳”》《拳拳和掌掌》等趣味盎然的武德、武術小故事深受幼兒喜愛。幼兒在收聽“龍文武術娃”小廣播中,潛移默化地得到了熏陶,增強了他們對武術文化的認知,學習了尊敬師長、團結同輩、愛護晚輩等禮儀,還從故事中體會了“有志者事竟成”、堅持忍耐、勇于挑戰、不言放棄的良好品質。

  [案例一]教師在武術小故事《拳拳和掌掌》中融入武術動作“抱拳禮”,編成通俗易懂、有趣的情節:“從前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村子里住著兩個小朋友,一個叫掌掌(同時左手做出“掌”的手形),一個叫拳拳(同時右手做出“拳”的手形)。掌掌呢,謙虛好學,非常聰明,琴棋書畫無一不精,簡直就是一個小天才!拳拳呢,非常勤奮,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是個勇敢的小英雄。掌掌和拳拳互相敬佩對方,常常在一起互相學習(此時,拳掌環抱于胸前做“抱拳禮”動作),他們成為最要好的朋友。”幼兒在傾聽中既形象地理解了“抱拳禮”的動作,又感受了文武雙全、謙虛好學、團結友愛所蘊含的品質。

  開展“龍文武術娃”小廣播活動,讓武術教育提倡的高尚武德、優良作風和堅強意志品質浸潤幼兒心靈,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將武術教育融入餐前餐后、離園前活動,傳承和發揚本土武術文化

  我們結合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內容和要求,追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將武術教育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環節,如餐前餐后、離園前活動等。

  首先,利用餐前、餐后的時間觀看民族英雄故事視頻,如《戚繼光》《岳飛》等,通過傳統武術英雄人物的事跡感染幼兒,激發幼兒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萌發習武興趣。

  其次,欣賞武術片段,如龍文區每年一次的“龍文武術大家練”表演錄像或電影《沉香》《大圣歸來》《花木蘭》等,引導幼兒欣賞武術,了解武術基本知識。

  最后,觀看本地武術世家表演的“圳頭大刀”“打角拳”“樸刀”“巷棍”“十字拳”和往屆幼兒習武的視頻,激發幼兒學習武術的興趣,也為后期體能區游戲“師傅師傅請賜教”“以大帶小習武”等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相關論文推薦:武術文化現代傳播研究

  三、將武術教育融入幼兒園早操與戶外體育活動,發展幼兒動作協調性,提升教師教研能力

  (一)園本教研,開發本土武術資源

  我們在教研中研討了武術文化融入幼兒園早操與戶外體育活動的途徑、活動內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等,探尋如何使武術教育在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中更好地發揮特有的價值。我們廣泛查閱資料,收集理論文獻,共同討論學習;走進田豐武術館,拜訪龍文武術協會會長,挖掘相關武術資源。此外,我們每兩周安排一次業務學習,組織教師學習學前教育理論與基礎武術技能,聘請武術協會師傅來園教授教師基本武術拳法和套路。教研、學習與實踐,將武術理論知識和幼兒武術教學實踐相結合,更新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增強了教師實踐及研究的意識,提高了教師對幼兒武術活動的篩選、設計與組織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合理運用武術器械,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我們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和運動領域的發展目標以及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投放適宜的武術器械,開展有關武術的晨練活動,如舞大刀、武術基本動作練習、走梅花樁、走平衡木、打沙袋等。我們在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的同時,注重幼兒與武術器械的互動過程,提高幼兒的運動經驗。通過戶外體育活動,幼兒的動作協調性和平衡能力得到了發展,同時幼兒的勇敢、自信、進取等個性品質也得到了培養。

  在武術器械的選擇上,教師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教學經驗,做了如下安排:小班選用紙棍、紙板大刀、梅花樁等,中班選用盾牌、雙節棍、流星錘、杠鈴等,大班選用紙板斧頭、棍、三節棍、沙袋、拳擊袋等。在武術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小班幼兒對相對笨重的紙板大刀不感興趣,只是拿在手上揮舞,且幼兒缺乏武術基本動作的訓練,如弓步前刺、弓步撩刀、并步上挑等;剛開始中班幼兒對杠鈴還是挺感興趣的,一人拿一個,有的玩舉重,有的舉在頭頂上轉動,有的坐在地板上用雙腳上舉,但玩法相對單一,幼兒很快就失去了興趣;教師為大班幼兒制作的飛鏢磁鐵容易破裂,而且吸不住鐵蓋,幼兒不愛玩。

  針對活動中幼兒運用武術器械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在實踐中反思,經過研討后對投放的材料進行如下調整:大班的沙包在小班投放;小班的紙板大刀在大班投放,結合鐵鍋蓋制作的盾牌,引導大班幼兒左手拿著盾牌,右手拿著紙板大刀,兩人一組玩擊打游戲,練習躲閃能力,提高身體敏捷性;中班的簸箕盾牌也可在小班活動中投放,結合沙包,引導幼兒練習投擲;杠鈴可以結合其他器械使用,如結合竹梯,可以引導幼兒手舉杠鈴在竹梯上走,鍛煉平衡能力等。

  同一年齡段幼兒的運動能力尤其是平衡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在平常的游戲活動“頂沙包走”中,有的幼兒頭頂沙包剛走一步沙包就掉了,有的幼兒從起點走到終點沙包都不會掉。針對幼兒平衡力發展存在的差異,我們設計層次不同的游戲場地。大班“頂碗走”創設三組不同的游戲環境:一組頭頂碗在狹窄的小路上走,一組在小凳上走,一組在竹筒上走梅花樁。中班幼兒利用杠鈴練習跳的活動中,一組兩個杠鈴疊高擺放,一組兩個杠鈴并排放且中間有一定的距離。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游戲玩法或嘗試不同難度的游戲,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幼兒對武術活動越來越喜歡,不僅鍛煉了體能,而且在活動中了解了武術器械名稱、學習了武術基本動作。

  (三)集思廣益,編排幼兒武術早操

  編排武術早操前,我們邀請龍文區田豐武館負責人及其徒弟來園與教師一起研討,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動作發展需要,將一些簡單的武術動作,如勾、掌、拳及弓步、馬步等,配合相應的音樂,進行早操基本操節編排。我們在大班早操中融入了具有濃厚民俗文化特色的“王公旗”和舞龍陣列,選用弓步沖拳、推掌、跳等動作,配合《中國功夫》音樂;中班“毛筆操”利用毛筆作為器械,選用勾、金雞獨立等動作,配合《中國好兒童》音樂;小班徒手操“功夫寶寶”,主要學習弓步、沖拳等一些簡單武術動作。幼兒在剛勁有力的音樂中表現武術動作,在游戲中鍛煉體能。通過每天的早操活動,幼兒學習了武術動作,發展了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提高了運動能力。

  四、將武術教育融入主題活動,引導幼兒體驗家鄉武術文化

  (一)“龍文武術娃”主題活動

  我們開展的“龍文武術娃”主題活動,主要是希望引導幼兒了解家鄉龍文武術,感受武術文化的獨特魅力,促進幼兒探究、表達和合作等方面能力的發展。在主題活動中,我們通過二級主題活動目標細化主題活動總目標,如“家鄉的武術”二級主題,教師預設了“我知道的龍文武術”“我喜歡的功夫明星”等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向同伴大膽介紹自己知道的龍文武術和武術明星,學習武術明星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在“龍文武術的拳種”“龍文武術的器械”“龍文武術的動作”等活動中,幼兒初步了解了龍文武術器械(刀、叉、棍、盾、劍、戟)、拳種套路(五祖拳、太祖拳、相公拳、白鶴拳、五獸拳)、武術動作(擒、勾、錘、進馬插、退馬挑、平馬擒、牛角兜拳)、陣法(八卦陣、螺旋陣、七星陣)等,從中深入認識龍文武術,學習武術基本動作,理解“以武養德,以武會友”,從而萌發熱愛家鄉武術文化的情感。

  (二)主題背景下的區域游戲

  我們創設了“龍文武術娃”主題背景下的區域游戲環境,滲透了龍文武術元素,讓幼兒在與區域材料和環境的互動中加深對龍文武術的了解與認知,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自己所了解的武術文化,發展良好的個性品質。

  我們在美工區投放紐扣、樹枝、紙筒、吸管、貝殼等豐富多樣的廢舊材料,引導幼兒利用紙、筆、剪刀、膠槍等多種工具,采用畫、捏、剪、粘等自己喜歡的藝術形式創作武術器械、武術小人、武術旗、武館裝飾樹等作品;在建構區中,我們提供紙箱、紙筒、樹枝、廢舊彩筆、紙板、木塊等多樣化的低結構材料,引導幼兒自主建構龍文武術館(武館大門、圍墻、擂臺、兵器庫、練功房)等;在體能區,我們根據幼兒喜歡的“功夫熊貓”,創建“功夫熊貓隊”,以“熊貓習武歷險記”游戲情境引入,把枯燥的武術動作學習融入有趣的游戲情境中,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參加武術動作、套路等學習。教師運用觀察模仿法、游戲情境法等,以充滿激勵性的言語鼓勵幼兒習武,捕捉幼兒的閃光點,選出精神抖擻、動作到位有力的幼兒當“小師傅”帶領其他幼兒練習武術動作,切磋武藝,通過同伴間的相互學習激發幼兒習武的興趣。幼兒在多樣化的區域游戲中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感受與體驗了家鄉龍文武術的魅力,加深了對家鄉龍文武術的了解和熱愛。

  五、利用家長資源開展武術教育,形成有特色的幼兒園園本武術活動課程

  家長是幼兒園活動的支持者與合作者。絕大多數家長對開展傳承本土武術文化活動表示支持。我們搭建合作平臺,通過豐富的家園共育活動形式,鼓勵并支持家長們不同程度地參與園本武術活動。

  首先,家長助教進課堂。我們邀請民間武術世家、習武經驗豐富的家長來園,為幼兒表演和教授十字拳、打角拳、棍操等。家長助教進課堂,為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龍文武術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其次,親子合作制作武術器械。我們舉行“武術器械我會做”親子開放日活動,小班利用報紙制作紙棍、紙球,利用紙板制作大刀,利用飲料罐制作梅花樁;中班利用竹簸箕制作盾牌,利用礦泉水瓶制作杠鈴;大班利用鐵鍋蓋制作盾牌,利用毽子制作飛鏢,利用碎布制作沙包等。親子合作制作武術器械,既增進親子情感,又引發家長對龍文武術的關注與了解。

  再次,走進社區武館。在開展“龍文武術娃”主題活動時,我們請家長利用節假日帶領幼兒走進社區武館,實地參觀、了解武館布局及武術器械等,收集與武術相關的圖片、圖書與音像資料等,現場觀看一年一度社區舉辦的“龍文武術大家練”比武活動,激發幼兒學習武術的興趣,豐富幼兒的經驗。“幼兒園—家庭—社區”構建了良好的武術環境,更好地促進了幼兒傳承與發揚龍文武術。

  武術教育成為我園的特色課程,我們嘗試把中華優秀傳統武術文化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中,不斷探究,引導幼兒傳承和發揚武德精神,更好地體驗和感受、了解和喜愛家鄉的武術文化,同時獲得身心健康和諧、富有個性的發展。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