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25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以幼兒生活經驗為藍本,通過師幼共構,共同創編出的幼兒感興趣且真正屬于幼兒生活世界的故事劇,我們稱之為生活類的故事劇,簡稱生活劇。生活劇的素材選擇工作,既是整個戲劇活動的首要環節,也是戲劇活動過程的開端,F就如何做好生活劇素材的選擇策略,淺
以幼兒生活經驗為藍本,通過師幼共構,共同創編出的幼兒感興趣且真正屬于幼兒生活世界的故事劇,我們稱之為生活類的故事劇,簡稱生活劇。生活劇的素材選擇工作,既是整個戲劇活動的首要環節,也是戲劇活動過程的開端。現就如何做好生活劇素材的選擇策略,淺談個人做法與體會。
一、選擇幼兒有興趣的、具有探索價值的生活經驗
眾所周知,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幼兒有興趣的、具有探索價值的生活經驗是幼兒生活劇創作的寶庫。很多教師只是從學科的角度把幼兒具有探索價值的生活經驗歸屬到科學領域的范疇,其實,引導幼兒將自己的觀察與探索表演出來,既可以幫助幼兒內化新的經驗,又可以促進幼兒進一步細致地觀察并探究。
[案例一]小班下學期,幼兒吃點心時撒落的面包屑引來了螞蟻。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開始探索“什么食物會引來螞蟻?”“螞蟻怎么搬走食物?”等問題。幼兒從家里帶來了薯片、餅干、冰糖塊、酸棗糕等零食,放在泳池小盆栽的四周(因為幼兒在盆栽里發現過螞蟻,于是覺得盆栽里的土壤是螞蟻的家,將食物放在盆栽的四周容易吸引螞蟻)。午睡后,幼兒迫不及待地聚集在“誘餌”前看個究竟:薯片周圍和冰糖塊上引來了幾只小螞蟻,但零食沒有被搬走。教師以此現象為契機,和幼兒聊起了“螞蟻喜歡甜的還是咸的?”話題。在直觀的參與和觀察中,幼兒很快了解到螞蟻喜歡甜的,也喜歡咸的。教師再問:“螞蟻怎么沒有搬走食物?”這個問題顯然超出了幼兒的生活經驗,他們也深感疑惑。教師及時追問:“上次螞蟻搬走了小朋友的面包屑,這次的薯片大小和面包屑一樣嗎?”幼兒有點明白了,機靈的幼兒很快回答:“面包屑比較小,薯片太大了。”教師繼續拋出話題:“那么,該怎么幫助小螞蟻呢?”幼兒說:“把薯片壓碎。”……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在真實情境里主動嘗試與調整著探索方式,積累著生活經驗。教師利用幼兒的探索經驗,生成了《饞嘴螞蟻的故事》生活劇,引導幼兒邊探索邊表演。
二、選擇幼兒真實體驗的生活經驗
體驗就是用身體感知世界、認知世界。體驗哲學認為:概念的形成與我們身體對客觀世界的經驗和體驗密切相關。身體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出發點。如果說故事劇表演是通過身體體驗去表現與創作的過程,那么具有深刻體驗的生活經驗則是提取故事素材的資源庫。中班原創生活劇《蔡襄建橋》的故事素材就是來源于幼兒的戶外體驗。在泉州“申遺”的社會背景下,幼兒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泉州趴趴走”戶外體驗活動。在洛陽橋的親子活動中,幼兒通過用“身體的尺子”測量橋身,用畫筆表現石頭壘砌的橋墩,用心聆聽當地村民講述傳說中的造橋故事……幼兒的探訪體驗,積累了對這座洛陽橋的認識。這些豐富的生活經驗,為表演生活劇《蔡襄建橋》提供了早期的創作素材。
幼兒對事物之所以有深刻的體驗,是因為幼兒與事物之間產生了情感的聯系。以“具身認知”的視角來看教育戲劇,它提出了“情感卷入式”的體驗理念。通過情感卷入引發思想融入,就有了深刻的認知與情感經驗,再借用“身體敘事”的方式去呈現故事劇表演。大班原創生活故事《再見大四班》里有這么一個片段:陪伴幼兒三年的滑梯因為使用年限到期即將更新,大四班的活動室離滑梯最近,幼兒玩的次數最多。雖然會有新滑梯,但幼兒依舊難掩不舍的情緒。在真切的回憶中,幼兒引發了“我和滑梯的那些事”的話題,紛紛用文字或圖示的方式記錄自己和滑梯的故事。充滿真情實感及深刻體驗的生活經驗,成了生活劇中最具意義的素材。
三、選擇具有矛盾沖突的生活事件
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沖突是高頻率出現的事件。沖突是幼兒社會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危機”,同時也是發展幼兒社會性能力的重要契機。沖突是幼兒因當下“需求矛盾”而生的產物,是幼兒嘗試進行社會適應的過程,是具有價值的生活經驗。另外,幼兒間的沖突從發生到解決的過程,本身就是縮小版的戲劇沖突。利用具有價值的沖突事件挖掘故事劇素材,既是一種教育延伸,也是梳理沖突經驗的過程。
[案例二]在大班家庭游戲中,A幼兒想到一號家庭參與游戲,被同伴以“不喜歡你”為由拒絕;他又來到三號家庭,再次被同伴以“游戲人數已滿”為由拒之門外……到處被拒之后,A幼兒開始游走于各個家庭,通過“破壞”性行為來干擾同伴游戲,引來同伴頻頻爭執或告狀。這一現象也引起了教師的關注。教師通過游戲后的“說說游戲那些事”環節,引導全班幼兒說出了“不愿意A幼兒參與游戲的原因”:原來是A幼兒性子急,遇到說不清的事就出手打人,久而久之同伴紛紛避而遠之。在與A幼兒進行個別談話及獲得幼兒父母配合之后,該幼兒在父母的協助下給全班小伙伴寫了一封題為“我非常想和你們一起玩”的信,信中他對平日里“動手解決問題”的行為道歉,并表達了非常渴望和大家一起游戲的愿望。這個事件的反轉讓全班幼兒有些驚訝,同時他們也被A幼兒的真誠打動,與A幼兒消除了之前的隔閡,慢慢建立了友好的互動。之后A幼兒在七號家庭中找到了一個“大當家”的角色,并逐漸成為家庭游戲的核心成員。這個由交往受阻引發的沖突因時間長、牽涉面廣,成了當月班級的“頭號事件”。教師由這個事件出發,引導幼兒梳理事件的起因、發展及結果,并以“家庭游戲故事之爭吵”為題,鼓勵和啟發幼兒通過繪畫的方式將這個事件繪制成小故事,為生活劇提供了真實的、有價值的故事素材。
[案例三]中班周五玩具分享日里,W幼兒帶來的遙控汽車吸引了L幼兒的興趣。趁W不備,L迅速抓起遙控汽車并試圖占為己有。W很生氣,一邊叫嚷著“那是我的汽車!”一邊爭搶著。L將汽車藏在身后,不愿意歸還。W見抗議無效,直接揮起拳頭,一拳打了L的腦袋,L被打倒在地……幸好教師及時介入,避免了沖突的進一步惡化。這個沖突事件也引起了全班幼兒的討論,并出現兩種聲音:一種意見認為L搶了別人的玩具不還,被打是懲罰;另一種意見認為W可以通過報告教師等方法要回汽車,不應該打人。借由這個討論產生了“該不該打?”“喜歡別人的玩具怎么辦?”“被搶走了玩具怎么辦?”等話題。教師通過討論的方式,鼓勵幼兒發表意見與看法,并進行隨堂記錄。幼兒經歷真實沖突之后,對事件有了理性的思考。通過討論,幼兒不斷分析沖突的起因,探討解決的方式。教師在幫助幼兒學會解決沖突的同時,也引導幼兒回憶所經歷過的事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生活劇《玩具日的吵架事件》的素材。
推薦閱讀:幼兒教育論文應該怎么寫呢?
四、選擇具有童真意味的奇思妙想
好奇、好動與好想象是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生活世界到處充滿著想象,想象也是構成幼兒生活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繪本閱讀可以引發幼兒想象,趣味的動畫片觀賞可以引發幼兒想象,詼諧的作品欣賞可以引發幼兒想象,旋律滑稽的音樂可以引發幼兒想象……幼兒的想象產生于個人,卻可以引發集體的興趣,因為想象的奇妙性決定了其具有號召力,能喚起同伴的共同參與。在考慮生活劇題材來源時,幼兒生活世界中的各種奇思妙想,也是教師在選擇生活劇題材時不可忽視的重要來源。那么,如何將幼兒的各種奇巧想法發展成為故事劇呢?
首先,傾聽幼兒的想法,明晰想法的過去與將來。了解幼兒想法的起因與延伸,有助于教師有效地選擇切入點,助推想法成“真”。
[案例四]在“我愛鳥兒”的主題活動中,幼兒對鳥兒們能飛上天的本領無比崇拜,產生了飛的想法。教師通過開放性提問“如果你會飛,你想做什么?”,鼓勵幼兒將想法延展、充實。很多幼兒的想法很奇特:有的幼兒想飛到太陽邊上,摸一摸太陽到底有多燙;有的幼兒想飛到很遠的地方,看看灰太狼的家在哪里;有的幼兒想飛上云層,看一看雨是怎么下下來的……幼兒想飛的想法中充滿了渴望,充滿了挑戰和驚險。幼兒的想象與真實的生活經驗產生了沖突,使夢想成為戲劇的可能?释那榫w又加劇了沖突,激發幼兒通過戲劇表演的方式實現夢想。教師將幼兒的想象世界、沖突意識繼續延展,鼓勵與支持他們創造出關于“飛”的戲劇,收獲內心世界的滿足,積蓄想象與創造的戲劇能量。
其次,善于捕捉具有表演性質的游戲。幼兒的生活就是游戲,他們通過玩的方式表現、傳達想法。換句話說,游戲就反映著幼兒的所思所想。例如,有個幼兒在創造性游戲中通過搖擺不定的身體動作,提高“橋上捕魚”的趣味性。這個幼兒的玩法很快得到了集體的贊賞,整個團隊的幼兒紛紛在“木頭橋”上做出搖晃的姿態,在搖晃中幼兒“撒網捕魚”,自娛自樂。教師發現幼兒這一具有表演性質的游戲片段,引導幼兒將“搖擺不定地捕魚”情境進行情節拓展,使其具有事件發生、發展的邏輯性,并利用道具、音效等元素的烘托,將具有表演性質的游戲演變成具有情節起伏的生活劇。
幼兒的生活豐富多彩。教師在選擇幼兒生活劇素材時,應遵循以幼兒為本的原則,挖掘幼兒生活中具有表演性的內容,引導幼兒自主表演。幼兒生活劇的選材,教師要立足于幼兒的生活,而不能自己編造,讓幼兒表演教師想象的幼兒生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