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多爾后現代課程理論闡述對大學英語教學啟發

發布時間:2018-06-07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下面文章主要對多爾的后現代課程觀理論加以介紹,在分析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從課程觀與教學觀、師生關系、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分析了多爾后現代課程觀對于大學英語教學產生的啟發。 關鍵詞:多爾,后現代課程觀,大學英語教學

  下面文章主要對多爾的后現代課程觀理論加以介紹,在分析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從課程觀與教學觀、師生關系、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分析了多爾后現代課程觀對于大學英語教學產生的啟發。

  關鍵詞:多爾,后現代課程觀,大學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

  后現代主義是20世紀后半期西方盛行的反近現代體系的一種泛文化思潮或傾向,最初反映在建筑學中,之后其影響廣泛,涉及哲學、文學藝術、社會學及自然科學等眾多領域。“后現代主義本質特征是反二元論、反實質化、去中心和反整體性,倡導不確定內在性,對科學和技術理性進行質疑”。后現代主義對教育領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教育課程專家將后現代主義思想引進到課程理論研究中,并對傳統課程理論進行了批判及反思,從不同的視角及價值觀念解讀課程的本質,建構新的課程體系。后現代課程觀具有多元性,重視課程的目的與實現,重視課程中個體的發展;重視課程的設計、規劃、實施及評價,同時還重視課程在文化、政治、經濟等各領域的不同影響。在眾多后現代課程觀理論中,美國課程理論專家小威廉姆·E·多爾的后現代課程觀理論最為引人矚目。

  一、多爾后現代課程觀的理論認知

  多爾在1993年出版的《后現代課程觀》一書中,以混沌理論為出發點,創造性地運用了杜威的過程理論、懷特海的有機過程論、皮亞杰的生物觀以及普利高津的自組織與耗散結構理論,構建出了多元且開放的后現代課程理論的框架,提出了一種新的課程觀——后現代課程觀。

  針對現代課程觀的線性課程模式的可預定性、可控制性和封閉性,多爾認為:“后現代主義課程應該是建構性的和非線性的,是形成性的而非預先界定的。”為此,多爾提出了后現代課程設計的“4R”標準,即Richness(豐富性)、Recursion(回歸性)、Re-lations(關聯性)和Rigor(嚴密性)。

  (一)豐富性(Richness)

  對于課程來說,如何實現既激勵學生的創造性又可以保留課程一定形式或某種形態的適量性,這需要在學生、教師和教學課本之間不斷地進行調整,同時課程中的干擾性因素不需協調,但其存在形成了課程自身的問題性、干擾性。由此,課程具有豐富性及存在的意義。多爾認為各學科課程應以其特有的方式解釋其豐富性。

  (二)回歸性(Recursion)

  多爾認為:“回歸性的課程,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每個終點是新的起點,每個起點都源于前一個終點。課程的各項組成序列是任意的,而不是孤立的,其中都有可以反思的過程。后現代課程應該具有開放性而非封閉性,其具有雙面性、彈性及解釋性。”回歸和重復的差異在于反思。回歸中,反思具有積極作用,關注外界對于自身的考察和批評并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及時的反應。重復中,反思發揮其消極作用,行為具有某種程度的自動性。多爾還認為對話是回歸的絕對必要條件。

  (三)關聯性(Relations)

  后現代課程的關聯性在以下兩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教育和文化。教育關聯性是指課程框架中的內在聯系,即在課程豐富網絡架構內,通過回歸發展課程的深度,經由反思增強其豐富性;文化關聯是指課程之外的文化聯系,此概念來自宇宙學,提出一種源于地方卻聯系全球的文化感觀。教育關聯與文化關聯是互相補充的關系。

  (四)嚴密性(Rigor)

  嚴密性是指概念的重新解讀和界定,與不確定性關系密切,主要是指不過早或最后以一種觀點或想法的正確而結束,是要將所有可能性的觀點或想法進行多種組合,嚴密性是有目的地尋找不同的可行性方案。

  由此可見,多爾的后現代主義課程觀是具有轉變性的,其強調開放性、創造性、自組織性及互動性,同時注重過程和不確定性,這些特點為課程觀的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和前景。

  二、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近年來,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大學英語都進行了不同方式及不同程度的教學改革實踐,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法和教學模式的主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削弱,但不容樂觀的是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能力還是主要通過教師的課堂講授和布置任務等方式得到強化。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依然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一)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各省市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對于英語教學重視的程度不同,英語教學的發展條件和師資不均衡。

  (二)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嚴重缺乏自我監控力,其英語學習的計劃性、補救性、方法性較差。

  (三)學生學習動機發生變化。我國正處于開放發展新時期,英語的作用日益凸顯,多數學生的英語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且對英語學習內容提出了不同的個人需求。

  (四)大學英語教材資源單一,缺乏多樣性。大學英語課程依然以教材為主,課外教學資料十分有限,課本外英語語言知識的獲取受限嚴重。

  (五)教學缺乏創新,傳統教學模式應用程度高。大部分教師依然采用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埋頭機械性地死記硬背,課堂上教學活動無法開展,學生參與度不理想,效果不佳。

  (六)社會發展對于英語語言需求的變化。在與世界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我國對英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聽說讀寫等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使得學生不再滿足于單純的語言知識輸入模式,需要有更多的英語實踐學習機會。

  為了適應我國高等教育新的發展形勢,大學英語教學需要充分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發展,采用適宜且高效的教學模式,以增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英語綜合文化素養,從而適應我國經濟新發展和國際交流的新需要。

  三、多爾后現代課程觀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一)對于課程觀與教學觀的啟示

  關于課程本質的觀點大概歸納成四類:1.將課程視為學科;2.將課程視為教學目標或教學計劃;3.將課程視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經驗或體驗;4.將課程視為學生的自主性活動。

  教學是課程的實施過程,其中既包含教師的教,又包括學生的學,還涉及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等。課程與教學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課程清晰的目標需要在教學中探求,而教學不僅實踐課程,更解讀和建構課程。

  多爾的后現代課程觀不再將課程視為固定的學習通道,而是將其視為學習者實現個體轉變和發展的通道,強調“通過的過程”,而不將其視為“模式”。由此對之前的四種課程觀進行了拓展。

  (二)對于新型師生關系的啟示

  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學生是被動的接收者,教學活動是由教師到學生的單向且簡單的過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角色需要:1.教師由傳統的教材解讀者轉變為課程教學的引領者,組織者和促進者;2.教師由傳統教學的執行者轉變為課程教學的探究者與實施者;3.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專制者轉變為學生的合作者。

  總之,教師需要創造性地探究教學的過程,使英語教學發展成為一個多層面、多方向、動態的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的過程;教師需要根據教和學的需求,選擇性地開發教學資源,設計開放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增加學生英語語言知識的實踐機會,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新型平等的對話關系。

  (三)對于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啟示

  隨著現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英語學習不再局限于學校,繼續教育和終生教育也不斷完善,之前在理論上構建的、在實踐上受到限制的、非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都可以在某種程度或范圍內實現。后現代主義認為在傳遞確定的知識方面,教師并不比存儲網絡更有能力。從理論的角度,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存儲大容量、運行高速度、開放性和對話性是與多爾后現代課程觀的豐富性、回歸性、關聯性和嚴密性相一致的。因此,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多爾后現代課程觀對于我們積極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滿足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多爾后現代課程觀啟示下的新教學模式和方法的特點:

  1.開放性與豐富性。傳統的教學是封閉的,受限于空間和時間,局限于人數。而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特定的媒介平臺對任何要學習的學生都是開放的,并且能實現學生和教師間無限時的交流溝通。教學內容在教師、學生和課本之間以及不同媒介平臺上不斷地協調和調整,達到既激發學生積極性又保留形式或形態的適量豐富。

  2.針對性與回歸性。傳統教學是復制式的講解,不具有針對性。而在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中,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制作不同的課件,上傳至特定媒介平臺,學生則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適宜的選擇并在學習中進行反思,關注教師與同學對自身的考察和評判,從而具有針對性與關聯性,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率。

  3.主動性、嚴密性和關聯性。傳統教學以教師滿堂灌式講解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難以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而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可以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搭建多層面、多媒介交流平臺,以興趣為出發點發起討論,不過早或最終以一種觀點和想法的正確而結束,而是將所有的觀點和想法進行多種組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此通過關聯性來發展課程的深度,經由學生的反思強化課程的豐富性。

  (四)對于教學評價的啟示

  多爾后現代課程觀將教學解讀為非線性,豐富且具啟發性,開放且具不確定性。因此,后現代課程觀視角下的教學評價是不斷變化且具轉變性,多元且具非等級性,旨在從多角度進行分析或評價。從多爾后現代課程觀的角度來說,教學評價不是評分等級,而是了解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手段。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既要以學期考試促成學生的學習成果,又要充分肯定和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從只重視結果轉向同樣珍視過程的努力,將結果與過程有機結合。教學評價的內容要多角度且具靈活性,發展且具差異性,使學生得到公正、公平、合理的評價,看到自己的努力與進步,從而激發其英語學習的熱情并堅定前進的信心。

  多爾后現代課程觀讓我們從一種全新的視角審視大學英語教學,給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帶來了多方面的啟示,我們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采用開放與豐富、針對與回歸、嚴密與關聯的英語教學模式和方法,有效激活學生潛在的英語學習能力,實現教與學的多層面互動,最大程度地擴展英語教學途徑,加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化過程,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

  英語教學相關閱讀:可以投稿的高中英語教學期刊推薦

  現在英語方向的期刊是很多,導致高中英語教師在評職選擇期刊時會比較迷茫,不了解期刊是否正規,高中英語教學論文可投哪些期刊,論文投稿時間等問題,為此,期刊天空網小編就針對這些疑惑做了總結,給廣大英語教師推薦幾本正規的,在行業認可度較高的英語類期刊,而且審稿時間又不長,都是可以接收高中英語教學論文的期刊,供大家做參考。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