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6-20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我們對歷史的了解和認識都是從史料中獲得的。史料在歷史教學中具有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歷史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理解歷史、認識歷史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歷史,史料教學,歷史教學 史料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
我們對歷史的了解和認識都是從史料中獲得的。史料在歷史教學中具有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歷史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理解歷史、認識歷史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歷史,史料教學,歷史教學
史料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痕跡。如各種典籍、視頻、圖表、碑文、筆記、圖片、歌謠等。歷史教學要做到言之有據就必須從史料出發。閱讀、辨析、提煉、理解和闡釋歷史材料,進而再現和反省歷史過程,探尋歷史的本質和內在規律,是歷史思維的核心內容之一。
而且,材料分析題是歷史中考題型之一,能有效地考察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它具有材料來源廣、信息容量大、設問角度多、能力程度高、考察功能強等特征。所以在教學中應重視史料教學.充 分利用材料。下面我就史料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史料教學的方法談談我個人的認識。
一、史料在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追求知識的前提。很多史料可以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誘餌。如講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時,學生本來對張謇就很好奇,他為什么不當狀元,卻反而從商了。這時我借助張謇的經歷,配以適當的問題.就 解決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問題,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增強學生的歷史感
歷史教學的特點就是濃郁的歷史感。通過史料教學可以進行情感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如在講到抗擊八國聯軍時,為了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我出示了以下史料: “八 國聯軍從塘沽登陸,強占天津,一路搶殺到北京。
在那令人發指的歲月里,在以京津為中心的大半個中國里,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橫尸遍野,江河血流,天朝成地府,從塘沽到天津 “無華 人足跡 ”;整個 天津城大街小巷尸體橫陳,慘不忍睹;千年京都火光沖天,清廷出逃,百官被殺,干萬人頭落地,幾萬件奇珍異寶被搶劫空,數萬中國婦女被侮辱,中國人民受盡了蹂躪。” (《晚 清悲歌》)。并提出以下問題:大家通過閱讀材料,能感受到什么 ? 你又想到了什么 ? 我們應該怎樣做 ?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學中讓學生直接閱讀史料,接觸各種歷史文獻,通過分析各種史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學生通過探討,加深了對歷史的理解,拓展了視野,準確領悟了歷史,培養了歷史思維能力。
二、史料教學的方法
(一)立足課本,充分利用教材中選取的史料
現行初中教材編寫弓1用了大量的史料,這些歷史文獻資料都是從各類史書中精心篩選出來的精華;旧象w現了教材中各種史學觀點。合理運用這些文字史料,不僅有利于教師解決教材的重點、難點,而且還能使學生領會材料的核心內容。例如在講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的時候。學生通過分析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綱領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很容易就掌握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二)適當補充,加深理解
教學時圍繞教學目標,有時可適當補充材料加深理解。如在講辛亥革命的作用時,我補充了以下材料: “材 料一: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國民享有 等項權利。約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構建政治體制。——據人教版 《中國近現代史》 (上冊 )。材料二:從前皇帝自稱為天子,如果有人說皇帝是強盜,可以打倒,別人一定把他看作瘋子。孫中山就曾經是一個被人家看作是瘋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瘋子。—— 吳玉章。”通過史料的補充,學生能加深對辛亥革命作用的理解。
(三)精心設問,培養能力
對史料的理解和把握,要通過讓學生解答有關問題的形式來培養。對教材中的史料應設計一些高質量的富有啟發性、規律性的問題,激發興趣,啟發他們積極思考,從而更好地理解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內容。如講新中國成立后的土地改革運動時有一段材料: “廢 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我給這段材料設計了兩個問題:1.土地政策同中共以往的土地政策有何不同? 為什么要采取這種政策 ?2.土 地政策與太平天國土地政策有何異同。學生通過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不僅掌握了建國后的土地政策,同時又復習了以往各個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四)堅持 “論從史出”的原則
對只有歷史結論沒有說明的,難以理解的需要用史料說明做到論從史出。如講隋朝大運河的開鑿,說明大運河的歷史作用時,我給學生提供了兩則材料: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綿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遷。” “盡到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苦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學生通過閱讀史料,對如何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對大運河的積極影響和負面影響了解得更加透徹了。
總之,史料教學不容忽視。教師在備課中要認真分析材料和思考題,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材料,認真思考.以達 事半功倍,輕負擔,高質量之目的。
推薦期刊:開封大學學報歷史文化類論文發表
《開封大學學報》是由河南省教育廳主管、開封大學主辦的文理綜合性學術刊物,1987年6月創刊,1998年9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統一刊號:CN41-1277/G4;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8-343X。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