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高等院校本科生科研引導如何完善

發布時間:2018-05-17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本科生培養占有重要地位,在高校教學中將科研與教學相互結合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目前我國的本科生科研引導情況并不樂觀,本文也對此提出了相關完善建議,建設校園文化,擴大師資配備,大力重視校外實訓基地,從而促進科技人才的培養。 關鍵

  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本科生培養占有重要地位,在高校教學中將科研與教學相互結合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目前我國的本科生科研引導情況并不樂觀,本文也對此提出了相關完善建議,建設校園文化,擴大師資配備,大力重視校外實訓基地,從而促進科技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本科生,科研興趣,科研引導

本科生科研引導

  一、引言

  當前,我國的在校本科生規模龐大,其培養一直受到全社會的關注與重視。近年來,隨著我國對科研事業的重視全方位、多層次地展開,如何加強本科生科研興趣的引導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將是我國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命題[1]。眾所周知,教學、科研、服務生產是高校的三大任務[2],為了完成這三大任務,首先需要保質保量地培養人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學是基礎,是傳授知識;科研是創造知識,是教學的延伸和發展。由此可見,不論何種層次人才的培養都離不開教學灌輸與科研引導,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要想合理調動學生自身的積極性,使其由內在生發出一種對未知領域的求知欲并最終對這一領域充滿探索興趣和動力,本科階段的科研引導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有益環節,也是一個民族真正實現科學與技術常新的不竭動力。在此方面,我國大多數高校已經開始了相關的探索工作,日益重視本科生的科研興趣的培養和學術引導[3,4]。

  二、科研與教學結合的必要性

  在當今世界,全社會都已認識到科研與教學相輔相成的必要性。著名物理學家錢偉長院士針對此方面有過非常精辟的表述:“大學必須拆除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高墻,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沒有靈魂的教育”。這是錢老在系統分析中西方教育特點與當時國際教育現狀的情況下發出的鏗鏘之言,也為我國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現實要求。當前,我國的大多數科研和教育工作者已經認識到教學和科研相互依存的關系,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其定位與優化。教學是高等學校為社會培養高級人才的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識傳輸方式,是決定一個學校的社會認可度和地位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

  同時,為了實現教學的與時俱進,需要將最新的生產實踐經驗和科技成果不斷地融入教學內容中。科學研究不僅可以為課堂教學帶來新鮮素材,還可以為社會生產提供直接的技術支撐。由此可見,科學研究不僅是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辦學質量提高的現實要求,是廣大高校實現“保持知識常新、立足社會需求、高效服務社會”的宏偉發展目標的基礎條件和重要驅動力。

  因此,高質量的教育必然是高水平的教學與高水平科研的統一,只有高水平的科研支撐,教師才能對學科發展的前沿及時掌握,給本科生以正確引導,否則只能老生常談、墨守成規了。大學教師既不能“浮于”教學而忽略科研,也不能“沉于”科研而拋棄教學,更不能在面臨雙重壓力時一味地抱怨迷茫,而應樹立信心,充分認識教學與科研的內在聯系,并將這種聯系真正落實于日常的教學研究工作中,做一名研究型教師。

  三、我國當前本科生科研引導現狀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僅取決于人才的數量和結構,更取決于人才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當代大學生是我國未來人才的后備軍,他們是否擁有創新能力將直接關系我國綜合國力的發展。高等學校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地和搖籃,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必須全方位更新觀念,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育改革的核心。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所有的“985”、“211”高校都出臺了本科生科研探索鼓勵、支持的政策和措施,不少非“211”高校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本科生科研探索校級研究項目”、“本科生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等[3,4]。

  這些探索性工作為本科生參與科研創新活動的進一步規范化和制度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本科生參與科研和創新活動搭建了平臺,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科研創新活動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取得了一批令人欣慰的本科生科研創新成果。

  雖然國內有一批高校在本科生科研引導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當前依然還存在很多問題[1-4],如部分高校本科生科研探索經費資助力度不足、學術交流與技術調研差旅費不足甚至沒有、部分先進實驗室不愿為本科生開放、部分教師以工作忙為理由不愿在本科生科研探索上投入較多指導、研究成果與社會生產結合不夠緊密等,甚至有些普通高校對本科生科研探索的引導完全不重視、不鼓勵、不支持,對本科生自我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極其不利的影響,也不符合社會發展對創新人才的要求。

  因此,對于本科生科研興趣培養和科研能力提升的建設工作,今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在辦學理念、校園文化、政策扶持、物質支持、師德師風和關聯社會生產等方面加大建設力度。

  四、對我國本科生科研引導工作的建議

  首先,國家、地方和高校應共同設立本科生研究基金和研究平臺優惠共享等相應的物質保障體系,規范建設本科生科研探索扶持政策,鼓勵本科生積極參加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實踐。對于具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礎的優秀本科生,經指導教師推薦和學?己撕,可參照正式科研人員的標準為其提供國內外學術交流和交互研究所需的必要的差旅費、資料費、材料費、測試化驗費等科研費用,但應嚴格控制經費使用范圍,確保真正落到實處。

  其次,在全國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大“崇尚、科研、探索”的元素,積極鼓勵廣大本科生結合專業特點開展科研探索活動。各高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政策建設,同時做好廣大科研教師和學工教師的思想工作,使其積極投身于本科生的科研引導活動中,為本科生的科研探索活動提供合理的場地、基礎材料、必要的經費和輔導人員的保障。

  針對其研究成果,定期開展校內或校際間競賽等活動并予以一定的榮譽和物質獎勵,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興趣和成就感。第三,各高校鼓勵有條件的指導教師選擇具有一定潛力的本科生進行重點和定向科研能力培養,使其盡早進入導師的科研團隊,為其配置固定的研究生予以輔導和幫助。

  同時,力爭建立“教授定期輔導制”,讓教授將學識和研究經驗面對面、平易近人地傳授給本科生,既能提高其自我認同感,又能使其接受更好、更高層次的引導,提高本科生的科研信心和動力。最后,國家和地方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設立“本科生科研探索實訓基地”并配置合格的企業導師,鼓勵本科生利用業余時間到企業中結合生產實踐進行有針對性的科研訓練活動,并為其提供一定的物質支持和生活幫助,充分發揮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和長盛不衰貢獻自己的力量。

  由于當前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科研引導培養體系,相關工作還可進一步提升,從而更好地為本科生的培養助力,也有助于提高高校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和高校的辦學水平。針對此方面,以上文章針對本科生的科研引導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能夠為我國本科人才培養機制的建設與完善“添磚加瓦”,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王浩程,馮志友,王文濤.基于工程創新教育的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1):182-185.

  [2]吳霏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專業實踐教學研究--基于廣東省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的實證調查[J].經濟研究導刊,2014,(28):233-236.

  [3]孫志強.杜克大學本科生科研訓練措施對我國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啟示[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4):104-106.

  [4]李楊帆,朱曉東.科研訓練計劃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11,(4):24-25.

  相關閱讀:升高職醫學生培養人文素養的意義和途徑

  這篇人文社科論文發表了升高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意義和途徑,提升高職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在人才強國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尤其是在近兩年教育工作難度加大的局面,那么如何培養學會的人文素養和專業技能它融合呢?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