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1-11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學生的學習態度,生活習慣的養成,文明禮儀的習慣都是教育教學中重要的內容,教師必須將這些習慣,貫穿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尤其是回漢雜居的學校,回漢具有多民族雜居的特點,這類學校習俗多有不同,更加需要將日常行為習慣放在重要位置,形成團結、和諧、
學生的學習態度,生活習慣的養成,文明禮儀的習慣都是教育教學中重要的內容,教師必須將這些習慣,貫穿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尤其是回漢雜居的學校,回漢具有多民族雜居的特點,這類學校習俗多有不同,更加需要將日常行為習慣放在重要位置,形成團結、和諧、上進的學習氛圍,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下面文章針對回漢學校教學中的文章展開研究,教師從學生的學習習慣、文明禮儀、生活習慣等多種方面展開論述,對學生習慣進行積極培養,科學有效的展開教育教學。
關鍵詞:回漢雜居,學習習慣,文明禮儀,生活習慣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民族宗教信仰、民族所蘊含的內容不同,在學生當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學習內容;刈鍖W生學習漢文化,具有一定的困難,也有一定的抵觸情緒,所以教師在教學當中務必要克服這些困難,把教育教學科學有效進行下去。
一、回漢雜居條件下農村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歷史證明,各民族雜居對于文化的發展、民族的振興有積極的作用。正因為各民族團結和諧,才共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繁榮。由于長期雜居在漢族中間,少數民族學生也要學習漢文化。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其正確認識各民族文化,是教學的首要任務;刈鍖W生以《古蘭經》為本,那是他們的民族文化,而對于漢族學生來說卻不太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各民族的文化,培養他們好學上進的學習習慣,使其認識到:不論是哪一種文化,都是博大精深的,都是人類文化進程中的積淀和精髓。回族學生,年滿12周歲,就被認為是成人,就要學習回族文化。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取長補短,互相學習,才能夠在中國這個大家庭中,友好和諧地生存發展下去。有些回族學生,由于宗教信仰的影響,對漢文化有一些抵觸情緒。比如,他們的民族習慣里邊不能出現“豬”這個字。
當課文中出現這個字的時候,他們就不讀了,有的學生甚至把這個漢字從書上剜下來。有的時候,他們的這種行為會引起很多學生的好奇或者是反感,學生中間就形成了矛盾;刈鍖W生認為漢族學生不尊重他們的民族信仰,漢族學生則認為信仰跟漢字沒什么關系,這就是思想上的認識,導致了學習行為習慣偏差。教師一定要引導他們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化解民族矛盾,為他們將來的學習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回漢雜居條件下農村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教育
文明禮儀習慣,是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必須具備的素質。這種文明素質,是每個人在社會上生存的基本條件,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但是由于回族學生和漢族學生在民族信仰、文化差異上的不同,他們之間的文明禮儀習慣,具有了一定的差別。學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才是真正的民族大家庭。如果說漢族學生,以大漢族自居,欺負回族學生,那就是典型的不文明禮貌行為,必須要堅決糾正。
比如在平時的語言當中,回族學生信仰的忌諱,漢族學生就要注意,不能觸碰,更不能故意挖苦、諷刺,否則就容易發生沖突,甚至會發生暴力事件。教師要以民族政策教育每個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學生之間要互相尊重民族信仰、民族習慣、民族風俗等內容,不能觸碰各自的民族底線,引發不必要的民族矛盾。只有各民族團結和諧,國家才能夠興旺發達,人民才能夠安居樂業。
三、回漢雜居條件下農村學生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
俗話說,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每個人的秉性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習慣自然就不同了。民族不同,各民族的生活習慣也是不同的。回漢雜居的學校里,教師要鼓勵學生尊重各民族的生活習慣,不能做傷害其他民族情感的事件,不觸碰其他民族忌諱的事情。拿飲食習慣來說,回族學生的食物,是不允許漢族學生碰的。如果漢族學生不注意回族學生這個民族習慣,或者故意觸碰這個民族習慣,就會傷害回族學生的民族情感,導致兩個民族的學生之間的不和諧、不友好。處理不當,還會引發暴力沖突。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民族習慣的重要性,使學校和班級在尊重、有禮的和諧氛圍中開展教學活動。
總之,學生的行為習慣,包括的方面很多,尤其是回漢雜居的學校,學生的行為習慣顯得尤其重要,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引發學生中間的矛盾,對教學造成一定的影響。教師要從生活當中的一點一滴講起,要從國家的大政方針講起,要從民族政策講起,引導他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葉至善.葉圣陶答教師的100封信[M].北京:開明出版社,1989.
[2]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
[3]朱復融.兒童行為習慣訓導法則[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
[4]梁志燊.幼兒好行為養成教育叢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教師評職稱可以閱讀:班主任之友教育論文投稿
《班主任之友(小學版)》(月刊)創刊于1984年,是由湖北教育學院主辦的關于中小學班級管理的刊物。雜志著眼于我國基礎教育實際,緊扣時代脈搏,積極探討新形勢下班級管理工作的理論與實踐,重點引導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班級工作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熱忱為班主任老師排憂解惑,促進班主任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藝術化。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