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站在精準資助角度探索高校資助工作的優化策略

發布時間:2017-11-28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高校資助工作應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精準資助可以有效將濟困與助力學生發展相結合,提高資助的公平性,推動學生成長成才,因此實現精準資助就顯得十分重要,而想要實現精準資助,必須要實現受助者信息、受助渠道、受助機制及受助者教育四個方面的動態管

  高校資助工作應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精準資助可以有效將濟困與助力學生發展相結合,提高資助的公平性,推動學生成長成才,因此實現精準資助就顯得十分重要,而想要實現精準資助,必須要實現受助者信息、受助渠道、受助機制及受助者教育四個方面的動態管理與調控,從而以最大限度發揮資源的資助作用,實現立德樹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資助方式。

  關鍵詞:精準資助,立德樹人,高校

  高校資助工作關系著教育公平的實現,是解決貧困家庭學生上學問題的根本保障。學生資助能夠通過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提高他們的科技文化素質,掌握一技之長,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從根本上消滅“底層上升通道受阻,一代窮世代窮”的現象,促進他們的家庭盡快脫貧致富。

  1精準資助

  精準資助是“精準扶貧”的具體化。“精準扶貧”思想最早出現在2013年11月,習近平同志在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做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習近平同志對精準扶貧工作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要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實現貧困人口精準脫貧。”新時期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也應當以習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為指導,全力推動學生資助工作朝著精準化方向發展,努力做到精準資助。

  在筆者看來,精準資助就是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精準、動態識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結合受助對象需求,精準實施幫扶項目,并精準化跟蹤管理,以最大限度發揮資源的資助作用,實現立德樹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資助方式。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精準資助中精準是標準,多渠道、完善的資助體系是手段,而資助的育人作用是最終的落腳點與旨歸,精準資助的最終落腳點在于濟困與扶志相結合,不僅讓受助學生完成學業,更要助力受助者成長成才,培養他們養成勤儉、勤奮、自信、自立、自強品質。

  2濟困與發展:高校精準資助的意義

  高校的資助工作應當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準確把握受助對象特點,結合受助對象的需求,通過構建更加科學有效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的資助育人環境,提升資助育人服務效能。

  2.1濟困:提升資助的公平性

  高校精準資助制度,是結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而在原有資助制度基礎上的進一步升級,是適應學生資助工作體系發展新要求的資助制度,F階段,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依然存在著一些難題,主要包括:

  第一,資金資源的有限性,限制了資助“全覆蓋”的實現。

  第二,貧困生認定工作一直存在困難,影響了資助工作公平性的實現。而精準化制度探究是必然的選擇。精準化資助有利于促進資助資金使用的精準化,促進認定對象的精準化,解決粗放式資助所帶來的弊端,精細制度本身,為實施者和受助者提供更精準的資助信息。高校精準資助制度是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模式的新出路,是應對種種挑戰的有效措施,是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從“量”到“質”式轉變的需要。

  精準資助工作通過對經濟困難學生庫每學年定期的更新、重大突發事件后的及時更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議方式,基本保證了將建檔立卡家庭學生、低保家庭學生、殘疾學生、父母一方或雙方喪失勞動能力的學生等納入資助范圍,及時發現學生的實際困難,及時發放補助救濟,將有限的資金,切實用到實處,資助效益得到保證,資金利用效率高,確保將資助款發放給最需要的人,提高了資助對象的精準性。通過大數據分析、動態管理等方式,提升資助對象認定的準確性,提高資助的公平性。

  2.2發展: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粗放型的資助工作往往采用面上“一刀切”的資助方式,這種方式往往“重經濟補助輕精神扶助”。同時,因為未對受助學生進行精準化分析,往往缺乏針對性的扶助。精準資助從根本上而言,是需求導向的,它動態地適應學生不同階段的需求,真正做到服務育人。滿足學生合理需要,有利于讓學生產生認同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精準資助不僅濟困,更關注學生的精神扶貧,通過對受助對象不同階段需求的精準分析,在不同階段為受助對象提供切合需求的輔助。對受助對象而言,精準資助不僅是切實的經濟幫扶,又是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和誠信教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不僅幫助受助對象完成學業,更是全面提升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專業能力的等綜合素質,保證了學生發展的可持續性。

  3精準資助的優化路徑探索

  精準資助可以有效將濟困與助力學生發展相結合,而實現精準資助必須要實現受助者信息、受助渠道、受助機制及受助者教育四個方面的動態管理與調控。具體而言:

  3.1建立受助信息庫,精準識別受助信息

  精準資助的前提在于精準識別受助對象。這就要求依托相關平臺,建立受助學生信息數據庫,以學生家庭實際情況為基礎,動態管理受助對象信息。受助對象信息數據的采集工作主要在新生入學初完成。通過自己申請、信息審核將信息導入系統,形成數據庫,同時動態管理數據,每學年定期更新信息庫。隨時關注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變動,及時將因突發性事件等原因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納入貧困庫,同時動員家庭經濟狀況好轉的學生主動退出貧困庫。同時,引入激勵機制和預警機制,動態管控受助過程。

  如受助對象在上一學年中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學習成績優秀,獲得各類校級及以上獎勵,則在同等貧困等級中優先獲得資助;相反,如若受助對象在上一學年中有違紀現象或有較多必修科目不及格現象,則納入預警系統。針對納入預警系統的受助對象,輔導員將對其進行幫教改化,及時與其家長溝通,制定適宜幫教措施,反饋幫教情況,并記錄幫教改化過程,放入貧困生檔案。一學期后,視班級評議小組民主評議結果,決定是否解除預警。

  3.2完善資助體系,精準選擇受助渠道

  資助渠道的多樣化是資助工作的關鍵。通過動態調節多種受助渠道,為不同特征受助對象提供不同選擇。將常規補助與特色補助結合,經濟困難同學除了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等政府資助補助之外,還可獲得校園郵局資助等社會資助。將無償資助與有償勞動結合,除了助學金,經濟困難同學還可以通過校內勤工助學獲得報酬。將校內與校外資源相結合,資助中心積極聯系校外合作單位,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受助對象可以根據自身家庭情況、課程安排、專業特長以及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受助渠道。

  3.3了解受助需求,精準實施資助教育

  精準的資助教育是資助工作的旨歸和落腳點。精準資助工作從受助對象不同階段不同需求出發,將資助工作與育人工作相結合,動態調整資助教育重心,開展全程教育。針對大一新生,重點開展誠信教育。將誠信教育作為新生入學教育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強化受助對象的誠信意識,形成誠信的校園氛圍,受助對象能誠信參與貧困認定,從而促進資助資源更為有效合理的分配。

  針對大二大三學生,重點關注學業生活狀態。面對受助對象自信心低、自尊心強、交際能力弱等特點,學院副書記、輔導員與學校資助中心工作人員密切合作,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定期開展談心談話,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活動,提升交際能力,增強自信。針對大四畢業生,重點提升就業能力。在貧困生內,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就業能力提升計劃,幫助貧困生樹立自信;設立專項就業援助基金,為貧困生就業保駕護航;組織貧困生積極參加各類就業援助項目,獲取就業信息,提升就業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遠航.論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資助”[J].思想理論教育實踐研究,2016(01).

  [2] 楊紅波.我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有效性探討[J].思想教育研究,2014(07).

  [3] 白華.盲助:高校貧困生資助范式的路徑選擇[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04).

  [4] 白華.從二元組合到三維一體——高校貧困生認定的新視角[J].社會科學家,2012(07).

  [5] 李明智.高校新資助政策及其實施的育人功能研究[D].遼寧:大連理工大學,2010.

  相關閱讀:教育類核心期刊發表需要多少錢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