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焦點理論在學校心理活動課的應用

發布時間:2017-11-0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隨著社會壓力的逐漸增大,學校學生和很多社會人士都出現了心理問題,這對于學校學生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這需要引起學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將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預防學生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應將焦點解決短期咨

  隨著社會壓力的逐漸增大,學校學生和很多社會人士都出現了心理問題,這對于學校學生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這需要引起學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將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預防學生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應將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理論用于心理課堂,解決學生心理問題。

  【關鍵詞】短期咨詢理論,心理活動課,焦點解決

  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理論是一種咨詢取向, 從創立至今已近四十年。 焦點解決短期咨詢憑借簡單易學、方便操作、具體實用、效果明顯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預防性和發展性,因此心理咨詢及心理治療只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陣地—— — 心理健康教育課堂能否將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理論應用于心理課堂,將是本文思考的重點。

  一、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理論

  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理論(Solu-tion-focused? brief? counseling,SF-BC)區別于傳統咨詢與治療的地方在于聚焦于問題解決的可能性,而非花費大量時間去分析問題的成因。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理論最核心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幾點。

  1.每個人是自身問題的專家。

  SFBC 認為每個人都具備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它不去糾結于問題產生的原因,而更多關注問題解決的方法,并相信個體具備改變現狀、解決問題的資源,并且能夠利用這些資源達到目標,而咨詢者就是幫助個人樹立積極的態度并且發掘自身的資源。

  2.問題同樣也具有正向功能。

  一個問題的存在,在呈現出病態或弱點的同時,也有正向功能,它能幫助個體思考并尋求更好的方法解決,使個體在尋求解決問題時對自我保有正向的期待,加深對問題正向意義的認識。

  3.合作溝通是咨詢關系的關鍵。

  SFBC 認為在咨詢的過程中,咨詢師和個案是一種合作互動的關系,在正向與未來導向的引領下,通過對問題認識的重新建構,進入個案的世界做積極的行動引導,協助搜尋并創造新的意義,產生新的想法與行為。

  二、SFBC 在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的應用

  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心理教師也在嘗試優化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技術手段,以提高心理課堂的實效性。在不斷的探索中,我們也嘗試多將心理輔導的理念應用到心理課堂上,如尊重、接納與包容學生的不同的觀點,鼓勵學生坦誠表達等。 SFBC 作為一種咨詢理論,其對于心理健康課堂,尤其是中學課堂也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一)目標與設計

  心理課程目標是心理課堂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它是教學活動的方向,也是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依據,目前許多地方雖然出臺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課程體系標準,其中對心理課程中的課程目標也有一定的設置指引,但由于這些課程目標大都是籠統的、正面的詞匯,因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由于心理教師對于這些課程目標的理解不同,在具體的課程教學設置課程目標中會出現兩個趨勢,一個是目標過泛過大,缺乏指導性和操作性;另一個則是目標理論化,和學生實際需求有一定距離,不接地氣。SFBC 中對于咨詢目標的要求是可行的、實際的、具體的、步驟化的、正向語言敘述的,這也給了心理課堂一個提示,即,我們可以嘗試將抽象的課堂目標設置成具體的,一目了然并且切合學生需要的。

  在防止課程脫離學生實際需要時,我們可以嘗試在課前通過問卷或者學生討論的形式了解對于該課程的期待和想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在了解學生具體需求上結合心理課程的相關內容及要求設置合理的課程目標,并在教學目標下設活動環節,完成教學設計。在設計具體教學活動時,我們可以借鑒 SFBC 強調積極正向自主的理念,用積極的活動引導學生正向思維,相信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實現他們改變自身的愿望。如在一節生涯規劃課中設計“奇跡魔術盒”環節,讓學生們假設奇跡發生后,自己未來理想的學習、生活狀態,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要實現這種狀態需要哪些步驟,做出哪些改變。 在一節宿舍人際關系課堂中設計“美好家庭暢想曲”活動,讓學生討論為了實現宿舍和平友愛,自己可以做出哪些貢獻。

  (二)問題與討論

  中學生思維的組織性、 獨立性、 深刻性和批判性都有所增強,因而,在心理課堂上,除了依靠游戲、活動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外,也可更多設置討論活動,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激起思想的碰撞、情感的深化和認知的發展。 教師可以借鑒 SFBC 的理念,在設置問題時,少關注問題產生的原因,多關注學生改變的潛力及可能性。

  如討論“為了提高學習成績,你有哪些成功的經驗”, “你認為你做出哪些努力, 可以讓你的人緣變得更好”, “你在很生氣的時候及時控制住了自己,是如何做到的”等,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向,使其朝更積極、更有效的方面發展。

  (三)反饋與引導

  在學生發言的時候,教師應給予適當的反饋,如果我們僅僅用“很好” “太棒了” “我很欣賞你的觀點”等語言來進行反饋,對學生的思維啟發顯得不夠。中學生思維趨于深刻,因而,教師在學生發言時可以適時引導、啟發和鼓勵,從而引發學生更深入的思考。

  SFBC 作為咨詢理論,在反饋時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可以借鑒 SFBC 中的“例外”和“奇跡”技術,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的意義及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和潛能。如當學生談到自己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時,教師可以給予反饋“看來你很關注你的學習”,并且繼續追問“盡管這個問題很困擾你,你卻沒有放棄解決它的希望,是什么力量在支撐你?”當一個學生給自己的人際關系評價 3 分(滿分 10 分)時,教師可以繼續引導: “3 分是從哪里來的? ”在反饋與引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

  (四)任務與作業

  作為課堂的延伸, 課后任務與作業的布置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布置任務時,教師也可激發學生的正向情感思維。 如布置“失戀是人生另一個起點”任務,要求學生思考失戀給自己帶來的積極意義。“設計自己的錄取通知書”任務,要求學生為自己設計一個個性化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等。

  SFBC 理論簡單易行, 可操作性強, 并且比較適合中學生思維能力強、重視同伴經驗的特點,也在引發思考、發掘潛力、激發信心、促使學生嘗試改變和樹立自我負責的品質上有很大優勢, 對中學心理課堂也有一定的啟發。心理教師可以將 SFBC 理念和技術同具體的教學設計、教學環節及教學細節相結合,為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方式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茵素·金·伯格,特雷西·史丹納著,黃漢耀譯.兒童與青少年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5.

  [2]許維素.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學習與應用的經驗分享[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3(11):51-54.

  心理學論文可投稿期刊《大眾心理學國家級心理雜志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