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信息技術在小學課堂的應用及學生自學培養方法

發布時間:2017-11-02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因此信息技術成為了人人必備的一項技能。 為了適應信息社會,中小學已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使學生逐步具有獲取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 因此,廣大信息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因此信息技術成為了人人必備的一項技能。 為了適應信息社會,中小學已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使學生逐步具有獲取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 因此,廣大信息技術教師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和考驗。 我是一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本文將談談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 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特征的信息技術成為人人必備的一項技能。為了使我們的接班人適應信息社會, 中小學正逐步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使學生逐步具有獲取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讓孩子們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但在學校里的教育階段,如何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廣大信息技術教師迎來了新的挑戰和考驗,我是一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下面就談談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若詢問 100 名學生: “你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嗎? ”會有 99 人說“喜歡!”學生這種高漲的學習熱情,教師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把期望變失望,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 因此,選取合適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在教學中,我化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給低年級學生上計算機課是件非常困難的事,鍵盤上的字母學生不認識,更談不上讓他們去記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這給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帶來很大困難。通過實踐,我把有趣味性的內容、圖形編制成動畫、配上音樂、設計新穎的導課,讓學生欣賞,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或找一些較貼切且又能讓學生感興趣,能輕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顯著。

  比如教學《電腦的組成》一課時,計算機是由:鍵盤、鼠標器、主機、顯示器和打印機五個部分組成的,接著講:主機內部除了有運算器外,還有一個“倉庫”又叫存儲器,一個“心臟”叫中央處理器,英文 CPU。形象的比喻,把復雜、抽象的機械原理說得通俗易懂,簡單明了,學生一聽就懂,很快便學會了。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還有的學生會存在著擔心、畏懼等心理傾向,部分膽小的學生因此產生壓力,要使全體學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就必須鼓勵誘導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教學《指法》一課時,我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感,組織學生操作比賽,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 我讓學生通過指法軟件進行練習,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 還進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戲的比賽等形式多樣的練習,緊扣學生心弦,使他們玩中練,練中學。下課后, 有的學生還說: “下節課我一定要超過他……” 更有學生說:“老師,我要和你比……”對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決的辦法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還有時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耳染目濡,當聽到老師鼓勵贊揚的話語,他們的臉上也終于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師的引導固然重要,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又該如何學習這門課呢?首先,學好信息技術的基礎—— — 自學。信息技術學科所要教學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可謂浩瀚無邊,不可能完全掌握這么多內容,只能無限地提升,不斷地獲取。學生的知識技能如果完全依賴老師的教導,那是死讀書,只能坐以待斃,被時代所淘汰。所以,學生要更好地獲取知識,就必須改變“教師講多少,學生學多少”的模式。努力培養自學能力,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

  如何自學,可以從兩方面去培養:

  1.課前的預習,即對教材的自學。 學生學習新授內容之前,把將要學的內容去看懂,讀懂,能基本明確操作方法,這樣在教學中才能有更多的主動權,而不至于成為死板的灌輸式。

  2.是課余時間的自我探究,主要是對課堂知識的加深,擴展,更主要是對課堂中沒有學到的、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的獲取。內容不限,具有廣泛性和選擇性,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學。其次,學好信息技術的關鍵—— — 動手。自學能掌握知識,特別是理論上的。 而要真正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還必須親身實踐,動手操作。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工具課程,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論知識是技能的基礎,技能是理論知識的目的。 只掌握知識沒有技能就如同紙上談兵。 所以必須把培養信息技術的基礎操作技能作為主要任務,而動手去實踐去操作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

  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在教學中,我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

  例如教學《畫多邊形》一課時,我首先出示“五邊形”圖讓學生觀察,然后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自學,同座合作畫出“五邊形”,根據自學要求, 學生一步一步操作, 最后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其他同學看,“五邊形”會畫了,其它的三角形、七邊形等等同樣可以很快畫出了,這樣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僅學會了“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漸學會自學的方法,每完成好一個操作,學生就會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悅,就會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濃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多了、新了,師生間的氛圍和諧輕松,教學效果必然明顯提高。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是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成功有效的重要表現,能夠使學生收獲也是教師的愿望。 通過不斷實踐和總結,相信能夠找到更多的辦法幫助學生成長和發展。

  相關閱讀:中小學高級評審一定要2篇發表的論文嗎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