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7-25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學科是學校教學體系的一種體現,也是學校綜合實力的標志,何為學科?很多專業和學者也針對此進行過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篇 東方教育雜志投稿 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少年兒童組織與教育學科建設。 摘要:經教育部、全國少工委同意在一級教育學學科下設立少年兒
學科是學校教學體系的一種體現,也是學校綜合實力的標志,何為學科?很多專業和學者也針對此進行過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篇東方教育雜志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少年兒童組織與教育學科建設。
摘要:經教育部、全國少工委同意在一級“教育學”學科下設立“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以下簡稱少兒專業)二級學科。以少先隊輔導員視角來看,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但是,自從2012年開始招收學科碩士,在學科建設上仍存在很多問題。
關鍵詞:少兒專業,少先隊,學科建設
根據查閱牛津版教育辭典等權威性的專業詞典,所謂學科,指的是一種學術研究的領域,它是高等教育中教學與研究,以及學術共同體中的一個領域。同時,學科也是一種與研究科目緊密相關的知識分類。每一個學科建設中需要實體和文化體,需要培養方案、目標、課程設置和內容、教學領頭人等等。毫無疑問,少兒專業也是需要這幾個要素的,本人把以上內容分為基礎建設、實體建設、核心建設等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基礎建設
全國41所師范高校開設少兒專業碩士點,每所高校都有自身學校設立專業的理由和專攻領域。但本文認為,作為一個新生專業首先做的應該是基礎建設,主要包括:培養方案、培養人、被培養人、思維。第一:在少兒專業建設之初,各大高校應設立相對應的研究生培養方案,在研究生碩士期間要達到的學分、學位課程、非學位課程、專業課、非專業課以及各課程在總學分中所占比例,當然,課程開設對于教材的要求是首要的,少兒專業作為一個新專業,各大高校要根據各自領域設立教材;第二:培養人是學科要求的中心環節,誰來培養、怎么培養。盡管少先隊組織存活60多年,但全國少兒專業的真正專家是寥寥無幾的,高校課程的開設必須要有學科建設的領頭人或者典長,支撐著整個學科的建設;第三:被培養人簡單來說就是學生,是未來的少先隊輔導員,本科是沒有這個專業,被培養人是基本是跨專業來進修此專業,對于學科架空的狀態,應該怎樣填滿;第四:最終學科建設的完成,對于碩士畢業,所要達到的專業思維是一個學科建設之初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碩士畢業能否完整地操作一場少先隊活動,以及在活動策劃中遵循怎么樣的思維模式。
二、實體建設
確定了一個專業的基礎建設,其次保證的就是實體建設。在實體建設中,本文認為需要考慮從兩個因素,一個是就業:經過三年碩士培養,少兒專業的就業方向是什么,在就業中的要求必須體現在碩士培養的方案中,資深輔導員建議加強少先隊輔導員的資格認證工作,目前少先隊課程并不是九年義務必修課程,少先隊輔導員由班主任兼職擔任,沒有專門的輔導員崗位來進行篩選。就業崗位的提供需要國家、全國少工委、地方少工委的全力配合才能開展少兒專業的就業發展方向,這也是在少兒專業實際建設中最應考慮的問題;另一個是資源問題:少兒專業在全國是學碩培養,主要集中在學術理論研究中,優質資源分配不均存在各大中小學,自然也體現在少兒專業之中,少先隊活動的重視程度需要教育局、少工委、校長、高校全方位協調,只有這樣,長此以往才可以在學科建設中體現我們資源分配情況和碩士就業導向。
三、核心建設
少兒專業有了基礎建設、實體建設、最重要的就是核心建設,這也是體現各大高校學科設立的特點之一。全國41所高校設立少兒專業,需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學科建設要有特色,專業下的方向設置必須要有自身特色,這既是專業的基礎建設,也是核心建設,建立一個特色才能保證學校在全國師范院校立于不敗之地。在特色建設過程中,要創新和繼承相結合、國際視野和中國視野相結合、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整合規劃,設立所在地區高校的少兒特色;第二:就是專業性問題建設,少兒專業理論建設需要由科研成果的體現,理論來源于實踐,回歸于實踐。用科研建設,推動學科建設的發展,用真實的學校情況來改善學科建設和教學中的缺漏。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專業建立至今已有4年,學科在建設發展的道路上,需要的是一個發展、培養,再去創新,少兒專業走在一個繼承、建設、發展的道路上,只有夯實基礎,有了基礎、實體、核心建設,我們才可以在這樣的奠基之石上去創新。少兒專業的學科建設是任重而道遠的,需要國家和學校提供一個可發展的空間。
參考文獻:
[1]洪守義.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努力構建少先隊學科[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7).
[2]楊江丁.少先隊學科建設對青年學科發展的啟示[J].上海少先隊研究,2014(5).
相關期刊簡介:《東方教育》辦刊宗旨:本刊秉承“以素質教育為導向、教育與教學相結合”的辦刊宗旨,堅持刊物品質第一位的辦刊理念,全力打造一個貼切于新時代要求的學術交流平臺,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個發表與交流學術成果的新園地,歡迎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投稿。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