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7-0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教師論文發表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說,提高閱讀量是一個讓學生接受新知識、開闊視野的辦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才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效率呢?作者總結了如下幾種方法進行深入分析。
這篇教師論文發表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說,提高閱讀量是一個讓學生接受新知識、開闊視野的辦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才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效率呢?作者總結了如下幾種方法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教師論文發表,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組成部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通過閱讀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并讓學生在閱讀中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閱讀教學質量的好壞對小學生語文學習水以及其它學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學新大綱明確規定閱讀教學的要求:“加大學生閱讀量,增加背誦篇目,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那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優化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呢? 筆者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可行的策略和途徑。
1 創設情境,激發閱讀欲望
俗話說得好,一篇好的文章就如一頓美餐,讓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創設良好的情景,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小學生年齡小,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們教師就要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草原》這課時,由于這課文比較長,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播放歌曲《童年》,隨著音樂的響起,學生仿佛進入了快樂的童年生活,再通過老師的范讀,對文章的把握融入到了閱讀的情感之中,欣賞學生的閱讀可以說是一中美的享受。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欲望,讓學生有了閱讀的要求,而不是用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2 利用多媒體,增加閱讀信息
多媒體的運用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即便教師講解得較詳細,學生只能產生抽象的認識,難有生動、感性的理解和體會。應用多媒體能使教學如魚得水,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山行》是一首描寫深秋時節山中美景的古詩,即使讓學生背會古詩和詩意,他們也很難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為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先讓學生凝神靜聽一段有古典音樂伴奏的詩文朗讀,接著播放一段事先剪輯好的電視錄像片,學生身臨其境,仿佛置身于由高山、石徑、白云、楓葉構成的晚秋美景圖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晚秋的景色。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主動參與、興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3 課內外結合,感受讀書之樂
當學生有了閱讀的沖動,老師可以利用課堂上的有效時間滲透一些讀書的方法,針對低年級的孩子,我們可以采用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樂于接受的方法。例如,當我們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課文時,就可以指導學生唱游的讀,還有一些詩詞也可以用此種方法,讓他們記得牢,當遇到日積月累的句子時,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來激發他們背誦,課堂上教學生讀讀,畫畫,還可以在書上寫寫你喜歡那個人物或動物,另外,老師可以有計劃、有目標的配合教科書選擇一些孩子們的書籍,制定每期的讀書目標,推薦孩子們喜歡的書目,安排他們有充足的時間閱讀,利用周邊有利的環境,如書店、超市的書柜、網絡或者學校的讀書館,班上的讀書角,營造讀書氛圍,讓學生從入學就感受到校園的書香氣息,還可以與同學、老師交流中找到好的讀書方法。
4 優化指導,培養思維品質
閱讀能力的核心更是思維,閱讀過程的主要心理活動是思維,因此,閱讀教學中我們要重視閱讀指導,把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放在閱讀教學的首位。思維的最基本特征是概括,即概括是智力與能力的首要特點,所以培養思維能力,首先要培養概括能力。“概括是極重要的思維能力。概括水平制約著對概念的掌握、對事物的理解、對問題的解決等”。思維品質屬于意識范疇。它既不能手把手地傳遞,又不能腦對腦地傳輸。學生要從閱讀中獲得知識,提高自身的思維品質和概括能力,只能通過一系列復雜的思維活動來實現。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的結果,而且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關注思維活動的發展過程。
5 設置疑問,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教學中,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6 聯系生活,進行閱讀感悟
閱讀教學中,教師就應該盡量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尋找教學資源,作為閱讀感悟的切入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機結合教學內容,喚起學生曾經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經驗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閱讀感悟。可見語文教學也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來理解教材。課外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中處處都洋溢著語文的氣息。學生是以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體驗去解讀教材的。教師在教學中不要拘泥于教材,變過去的教教材,為現在的用教材教。讓教材成為學生通向真實生活,通向廣闊世界的橋梁。通過課本文本喚起學生的生活積累,讓學生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聯系起來,學得更深,更廣。
7 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小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一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在贊揚聲中學生不僅能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總之,教無定法,殊途同歸,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們教師長期不懈努力。在教育理念不斷創新的今天,教育教學已經打破了統一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也因課文內容而異、因學生情況而異、因教學條件而異等出現了多種教學模式。但閱讀教學仍然應該堅持以“讀”為本,盡可能地多給學生時間、機會,優化閱讀方法,讓他們潛心讀書,有感悟地讀、帶個人情感地讀,并結合聽說寫的練習,經過長期訓練,不斷增加學生閱讀數量,擴大閱讀面,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整體語文水平。
推薦期刊:《高等教育研究》是由西華大學主管、西華大學學術期刊部主辦的內部期刊。該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