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7-05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每個學校都有其不同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的建設包括物質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而且校園文化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是需要長時間的形成。本文是一篇 教育期刊投稿 范文,主要論述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管理問題。 摘要:在當今高校發展的過程中,高校對
每個學校都有其不同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的建設包括物質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而且校園文化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是需要長時間的形成。本文是一篇教育期刊投稿范文,主要論述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管理問題。
摘要:在當今高校發展的過程中,高校對自身校園文化建設管理還不夠重視;谖覈斍案咝P@文化建設管理的現狀,主要闡述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物質、精神兩方面、文化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促使高校努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管理,把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管理切實放到高校文明治校、文化辦學的重要地位上來。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管理,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借鑒意義
學校的發展,不能單單只停留在高質量的教育教學上,更應該注重富有特色和個性的校園文化建設。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校園文化建設由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組成。校園不僅為教育教學活動提供現實物質條件,而且營造出教育主體的精神氛圍,對學生發展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校園的文化建設對學生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不知不覺中就會讓學生把學校的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1物質精神文化建設概述
校園物質文化,屬于校園文化的硬件,是肉眼能看見的實實在在的東西。校園物質文化的每一個實體,以及各實體之間結構的關系,都是人的價值觀物化的表現。完善的設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場所,有助于陶冶校園人的情操,塑造校園人的美好心靈,激發校園人的開拓進取精神,約束校園人的不良風氣和行為,促進校園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一個學校的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園精神文化又被稱為“學校精神”,并具體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系上。
2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管理的必要性
2.1為學校招生就業做強大支持
出色的校園文化能夠使學生更加熱愛學校,并樂于作為學校的活廣告去宣傳學校,學生對校園文化的感受是最真實、最直接的,他們的宣傳也會是最真切、最詳盡的,宣傳效果比網絡等更具真實性和影響力。高校要加快校園文化建設管理,營造優良的校風學風,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發師生使命感、自豪感、歸屬感,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和群體意識,調動師生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學校各方面發展提供更多正能量。
2.2為學校建設吸納更多資金支持
國家財政撥款和地方財政補助是現在學校辦學資金的主要來源。校園文化建設管理完善,才能夠讓母校的學生感恩母校,為母校貢獻;社會人員能夠看到學校的特色精神,看到學校的內在潛力,更有把握為母校捐款。這樣就能吸納更多社會資金,緩解依賴政府資金的狀況,能夠更加自主自由的辦學。
3高校物質文化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高校在物質文化建設管理方面存在個別問題,尤其圖書館、體育館及校園行車、停車等管理問題。
3.1學校圖書館管理問題
高校圖書館不僅是廣大師生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提供平臺,是學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構成要件,也是校際間進行合作交流及資源共享的一個信息傳輸中心。高校的圖書館存在一個十分不文明的現象,就是同學之間會因為搶占座位而頻頻發生矛盾和沖突,影響了圖書館其他同學的閱讀,導致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太小,不足以滿足學生在館內閱讀,甚至有些學生把圖書館當自習室。針對這樣的問題,學校應建立健全圖書館學生管理制度,加強對圖書館的管理,讓真正借閱的同學入場,把那些在圖書館占座位,但嬉戲打鬧的同學清理出去,確保圖書館能夠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學校要多開放幾間固定的教室作為同學們的自習室,這樣就可以分流出在圖書館上自習的人員,騰出一些閱覽室座位,就可以減少占座沖突不文明現象的發生。
3.2體育館管理問題
校園體育館是供學生進行體育課程、專業訓練、競賽等的場所及全校師生學習工作之余鍛煉的場所。但是有些大學的體育館說是對外開放的,但卻基本不允許除體育訓練之外的學生進入。也就是說,學校體育館的功能就是為了給在校學生上課時使用,或者有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的學生訓練使用,其它學生不允許使用。為什么會對這樣的狀況呢,原因就在于體育館管理上存在問題。學校的體育館放在那里不使用,形同虛設。學校應建立健全體育館管理制度,聘請專業的體育館管理人員,針對館內設備的保護等,可以實行學生使用登記卡,館內耗資問題,可以收取適宜的入館費用,例如打乒乓球3元/h、羽毛球10元/h等的收費制度。延長體育館開館時間,這樣也可以在不影響其他學生上課的情況下滿足其余同學的體育鍛煉。
3.3校園行車、停車管理問題
高校校園汽車的行駛和停放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不僅可以維護校園內交通秩序,保障學生安全,還能保證校園通道的暢通,減少校園噪音,給學生提供安靜寬敞的校園環境。在高校的校園里只要稍微寬敞的地方都會有汽車停放,甚至學校林蔭路上都會有汽車的停放,給人的感覺不僅很擁擠而且凌亂。在校園里經常會有汽車行駛急速并且頻繁鳴笛,給校園帶來了安全隱患。尤其是在學生準備上課的時段,或者下雨天等,這樣的行為是十分危險的。學校應該加大力度對校園內的汽車行駛和停放做出相應的管理辦法,專門劃分出汽車停放位置供師生停放車輛,避免占用學校林蔭路等地方;對在校園里行駛的車輛,一定要提出要求,禁止鳴笛,減速慢行,為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良好的校園環境做出負責的行為。
4高校精神文化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
4.1物化的校訓、校標、校歌建設太少
在個別高校,物化的校訓、校標、校歌建設太少,基本都沒見幾個,甚至有的同學連校訓校標都不知道,這樣怎么能建立起和學校之間的情感呢,又如何能學習到學校的校園精神文化呢?校訓、校標和校歌的裝飾物也可以襯托出校園環境。例如,將校標和校訓安裝在大門上,鐫刻在石碑上,作為用于綠化的圖案,或停放在亭閣中,校歌也可以做成浮雕、巨幅掛相用以布置廳堂和教室、公共場所等,讓校園人隨時隨地接觸到物化的精神文明建設,在不經意中受到教育。所以高校要加快和加大學校這方面的建設和管理,使得校園里更多精神元素。
4.2缺乏自身的特色文化精神
一個學校的特色文化精神不但體現出這個學校的辦學特點,也突出體現了這個學校的綜合水平。在素質教育下,更要重視學生的“德性”培養,從馬加爵、劉海洋等事件中受到教訓,教育不是培養統一規劃的、高分低能的產品。所以,校園的非物質文化建設和管理是至關重要的。高校的特色文化精神缺乏,導致學校校風不夠濃厚。高校應該努力尋找自己的特色文化精神,這種精神是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
4.3對校園精神文化的宣傳力度太小
宣傳能夠迅速高效的擴散和傳播校園文化,讓整個校園的精神文化更深入民心。校園文化的宣傳方法和手段是多樣化的,宣傳單頁、學校宣傳欄、學校宣傳片、校園網頁宣傳等。高校對校園文化精神的宣傳還沒有達到讓廣大師生為之感染的效果,學校偶爾會有宣傳單頁,但是張貼的位置不夠明顯;學校未能夠給廣大師生定期播放學校的宣傳片,廣大師生還未能夠建立起和學校的深厚感情。這樣不到位的宣傳,是很難建立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是不利于學生將來對母校的感恩建設,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的招生情況和師資隊伍建設等。高校要加大對校園精神文化的宣傳力度,使得宣傳的方式多樣化,從校園的方方面面展開宣傳,培養出學校師生對母校的熱愛情感,學生愿意感恩建設母校,教師能夠扎根貢獻母校等。
5結語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校園文化建設已成為學校管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且越來越發揮著巨大的教育影響作用。高校應把校園文化建設管理作為提高學校管理層次,突出學校辦學特色,促進學校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的有效載體。不斷提高對校園文化建設管理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不斷夯實校園文化建設的管理基礎,將文明治校、文化辦學切實落到實處。
優秀教育期刊推薦《教師博覽》設有原創、文摘、科研等版本。原創版設有博覽人語、人文課、關注、專訪、專欄、敘事、課堂、人物志、藝品、文苑、視點、散言、親歷、書話、趣園、信箱、品刊等欄目,科研版設有高校教師園地、中小學管理、教改探驪、語文教學、英語教學、理科看臺、育人之道、教育敘事、音體美教學、政史地教學、幼教園地等欄目。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