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中國教育學刊投稿關于文學類課程教學改革創新的問卷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16-06-20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文學課是很多大學的漢語言專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文學類課程一直是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學科,但近年來其地位岌岌可危,不少學生質疑學習文學課程的功效,不滿傳統的文學課堂教學模式等,這一切都是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時代的發展分不開的。本文是一

  文學課是很多大學的漢語言專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文學類課程一直是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學科,但近年來其地位岌岌可危,不少學生質疑學習文學課程的功效,不滿傳統的文學課堂教學模式等,這一切都是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時代的發展分不開的。本文是一篇中國教育學刊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關于文學類課程教學改革創新的問卷調查報告。

中國教育學刊投稿

  【摘 要】當前大學的文學類課程面臨著教學方式無新意、文學與現實之間無銜接、實踐性不強的問題。本報告立足這一著眼點,對中文系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報告。報告提出了文學類課程的內容要聯系現實,加強對學生閱讀作品的引導,開拓文學教學中的實踐內容和多樣化教學工具的方法與建議。

  【關鍵詞】文學類課程,教學方法,作品閱讀,《百家講壇》

  研究綜述

  當下商品化浪潮的沖擊使得校園的人文精神受到冷落,大學生群體出現了世俗化和功利化趨勢。尤其是90后大學生們,處于高度信息化的多媒體時代,學習活動的自主性、選擇性、多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在行為習慣、閱讀興趣、學習目標和計劃等方面有著個性選擇。因此,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改革教學手段,改進學習方法,建立求變創新、多元化發展的文學類課程教學模式。

  在當今充斥著娛樂、選秀、玄幻、穿越等世俗化的電視大潮中,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始終堅持學術品位,堅定其傳播精英文化的走向,卻擁有良好的收視率和比較穩定的觀眾群體,而且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反響與知名度。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本課題研究借鑒《百家講壇》的成功因素,進行了關于文學類課程教學改革創新的問卷調查,力圖探索文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

  調查結果

  筆者通過對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1201、1202班40名同學的問卷調查和溝通交流,我們得到了以下幾類與教學問題相關的調查結果。

  1.學生喜歡的文學課堂的內容

  文學課堂的內容主要由文學史、作家、作品三部分構成,問卷設計的選項如下:a.以講文學史為主,以文學史發展線索帶動作家和作品的介紹。b.以講作家為主,圍繞作家生平,了解作品。c.以講作品為主,分析文本,理解文學的意義。d.以上三方面內容兼顧,除了2名同學選擇b選項,以講作家為主外,剩余的38名同學選c選項的有14人,選d選項的最多,有24人,占總人數的60%。

  以上數據說明大部分同學渴望對文學類課程有較為全面而深入的學習,一方面可以滿足自己對文學的審美需求和精神滋養;另一方面也是應對考試和進一步求學深造的需要。

  2.學生喜歡的文學類課程的教學方法

  問卷設計為:a.以老師講為主,穿插提問,活躍課堂。b.以學生學為主,老師給出思考題,分組討論,辯論演講。c.增加實踐環節,學生自己閱讀作品,備課講課,教師指導。d.以上環節兼顧,大部分學生選擇d選項,部分學生選擇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以及增加實踐環節,可見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是不受學生歡迎的,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文學課堂可以借鑒的《百家講壇》的優點

  20名學生選擇“多媒體輔助演講,視頻、畫外音吸引人”,12名學生選擇“內容通俗,語言詼諧”,其余8名學生選擇“層次明晰,觀點突出”。其中一位學生補充寫的優點有:主講人知識淵博,內容聯系實際有教育意義,宣講理工類科學知識。

  4.理想中的文學課堂

  關于這一項,40名學生全部選擇“結合現實,貼近生活,生動活潑”,這與問卷上的問答題也是一致的。很多學生在回答文學對現實是否有作用的問題時,幾乎都肯定有作用:能凈化心靈,影響價值觀、人生觀形成,提高人文素養和氣質內涵等。

  5.關于文學課閱讀作品的重要性

  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非常重要,閱讀作品能更好地和老師互動,理解教學內容”,有兩三位學生據實選擇了“雖然重要,但沒時間或沒習慣提前閱讀作品”。反映出來學生心里很清楚課前閱讀作品對上好文學課程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懶惰和沒有作計劃安排,常常忽略了這一點。

  6.學習文學類課程的方式

  40名學生以大致均衡的比例分別選擇“老師引導,聽課記筆記”和“自學為主,大量閱讀作品,參考相關資料”,其中一些同學同時選擇了這兩項,其他的個別同學選擇“小組學習,團隊合作,討論辯論”及其他的學習方式,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渴望得到老師較多的指導和幫助。

  7.對文學類課程的建議

  這是一項問答題,學生的建議主要有使用多媒體教學,講述內容多聯系現實,講解要避免枯燥,教學方式要多樣化等。其中多媒體教學這一點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均提到,可見其對多媒體教學效果的認可。

  分析與建議

  基于以上調研,我們發現文學類課程要想改革創新,借鑒《百家講壇》的成功因素,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1.文學課程的內容要聯系現實、活潑生動

  文學課程在傳播經典文化時可借鑒《百家講壇》的做法,確立受眾本位的思想,通過心理訪談和問卷調查,了解當代大學生對文學教學的理解和感受,了解學生的愿望、興趣和價值觀,幫助學生建構客觀、公正的文學批評,促進他們樹立和尊重多元化的價值觀。同時,重視傳統經典文化中與學生距離近、具有共鳴性和趣味性的知識點,盡力追求讓受眾喜聞樂見的教學效果。

  在文學教學過程中,對與現實有密切聯系的作品可以采取文學討論或辯論的形式進行。如魯迅的愛情小說《傷逝》,圍繞主人公的愛情婚姻悲劇設置問題,讓學生討論愛情和婚姻的關系,如何經營婚姻等話題。再如當今一些女大學生有著傳統的依附思想,教學中可以通過一些典型的文本分析來宣揚女性主義理論,批判男權思想,引導學生討論兩性之間的差異、女性解放的出路等, 鼓勵女生追求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等現代人格。

  2.加強對學生閱讀作品的引導

  根據相關的調查結果,在閱讀文獻的選擇上,中國現當代文學高居首位,其次是古代文學,再次是外國文學,文藝理論類排在最后①。本調查報告也顯示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是有的,重點在于加強引導。

  首先,教師編輯文學類課程的閱讀書目,給學生明確的閱讀目標。其次,教師在課前布置閱讀任務,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并在課堂上通過提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另外,教師在作品講解中最好以精讀或講讀的方式,用精彩的細節分析和帶有自身情感的主觀評價吸引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他們課下主動去閱讀和思考。最后,開展系列講座,引發學生的文學熱情,幫助他們形成良好、健康的閱讀習慣。

  3.開拓文學教學中的實踐內容和多樣化的教學工具

  文學類課程的教學實踐環節應該是豐富多樣的,如文學討論、讀書報告、演講辯論、小組學習、話劇匯演、詩歌朗誦、文學創作等,這些都比較常見,根據授課的內容穿插進行,效果較好。另外,實踐效果最好的方式應該是鼓勵學生的講課實踐。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備課講課,這種實踐讓學生印象深刻,知識掌握牢靠。

  當下的文學類課程還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的便利成果,開拓多樣化的教學工具。講課過程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盡可能地加入相關的圖片、表格、動畫等畫面資料,用畫面來講故事,并重視畫面背景音樂的選擇以及畫外音的使用等。另外,借鑒和引進目前正蓬勃發展的“微課”、“慕課”等新型學習手段,可以促進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借鑒《百家講壇》的成功因素,探索文學類課程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才能建立高效的課堂模式。

  注釋:

 、僮喎、孫曉:《中文系學生文學作品閱讀情況調查及分析報告》,《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

  參考文獻:

  [1]錢谷融、魯樞元:《文學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2][美]托馬斯・福斯特:《如何閱讀一本小說》,梁笑譯,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4月第1版。
  相關期刊簡介:《中國教育學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和輿論導向,貫徹“雙百”方針,著力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貼近廣大的基層教育工作者,圍繞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開展研究和交流,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服務,為繁榮教育科學服務,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服務。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