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2-26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 、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 低碳經濟不僅表現為企業的行為, 也表現為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要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也要向低碳方向轉變。本文從國內外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的對比分析入手, 探索性地提出了我
摘要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 、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 低碳經濟不僅表現為企業的行為, 也表現為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要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也要向“低碳”方向轉變。本文從國內外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的對比分析入手, 探索性地提出了我國居民實行低碳生活方式的途徑, 即需要政府 、企業、公共媒體、消費者個人等多方面努力促使人們的生活向低碳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低碳經濟;低碳生活;低碳化
一、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
2010 年初, 哥本哈根會議的召開使低碳經濟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 、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 其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 發展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 、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
低碳經濟不僅表現為企業的行為, 也表現為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 、更自然、更安全 、低成本 、低代價 、低能量 、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人們要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 或許要取決于很多細微之處 。這些“細微之處” 不僅包括制造業 、建筑業中許多節能技術的改進, 也包括日常生活習慣中許多節能細節。
二、國內外在構建低碳生活方式方面的現狀分析
西方發達國家由于倡導和實施低碳經濟比較早, 而且居民的消費已經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 在低碳意識和低碳生活方式上已經先行一步 。
(一) 國外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的實踐
低碳經濟是由英國率先提出的, 英國也是最積極倡導和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國家 。此后, 歐盟、日本 、美國等也紛紛加入到此行列, 積極地為低碳經濟發展在努力, 且在有些方面已趨于成熟。發達國家低碳經濟發展的諸多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
1.英國———“政策護航” 。
通過“氣候變化稅”和“可再生能源配額”政策的實施, 英國的低碳經濟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這為英國的可再生能源帶來了長足的發展。同時, 英國的政策措施也得到了企業的認可, 促使企業主動配合, 大大降低了政策的執行成本和“阻礙力量” 。
2.日本———“完善的法律保障”
日本一直重視能源的多樣化, 并積極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做出了貢獻。如日本投入巨資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 、光能、氫能 、燃料電池以及潮汐能、水能、地熱能等方面的研究。2007 年 5 月 3 日, 日本的經濟產業省決定在未來 5 年投入 2090 億日元用于發展清潔汽車技術, 目的不僅要大大降低燃料消耗, 還要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此外, 日本還注重通過法律法規、宏觀規劃 、管理創新等措施, 鼓勵和推動節能降耗, 大力發展低碳經濟 。如《促進建立循環社會基本法》 、《促進資源有效利用法》 、《固體廢棄物管理和公共清潔法》 、《促進容器與包裝分類回收法》 、《家用電器回收法》 、《建筑及材料回收法》 、《食品回收法》及《綠色采購法》等法律的頒布實施, 為低碳經濟的有效推動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證;同時, 日本還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節能規劃的有效制定, 這為停止或限制高能耗產業發展提供了標準。
3 .法國———“多行業并進”
法國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歐洲平均水平要低 21%。法國政府很注重在環保 、航天和納米等尖端技術領域的投入, 將各方面科技政策向環保傾斜 。法國政府公布一系列新的環保法律草案, 涉及建筑業 、交通 、農業和能源等多個方面:一是對能源消耗“大戶”的建筑業, 提出了對舊房進行大規模改造, 爭取到2020 年將能耗降低至少38%的標準;二是對于交通, 計劃在 2020 年前新建 2000 公里的高速鐵路, 連接各主要省會城市, 到時將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 20 %;三是對于農業, 提出到 2013 年將生態農業在農業中所占的比重從目前的 2%提高到 6 %, 到 2020 年爭取達到 20 %;四是對于有關產品安全方面, 要求 30 種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農藥產品在年內退出市場。法國還向人們提出了諸多具體的低碳生活方式, 如開車時減速行駛, 既可降低耗油量, 還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或者盡量以步代車或騎自行車, 來降低環境的壓力 。
4.瑞典———“低碳生活的典范”
瑞典的低碳經濟運用到了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國民購買和使用環保型汽車, 為鼓勵國民購買清潔燃料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瑞典政府還推出獎勵措施 :從 2007 年4 月1 日到 2009 年12 月31 日, 凡購買 1 輛環保型汽車, 可免稅 1 萬瑞典克朗( 約合 1400 美元) 。目前瑞典各地的加油站都出售汽油和乙醇混合燃料, 以方便環保型汽車用戶。經過努力, 目前瑞典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榜樣, 環境優美, 空氣清新。
此外, 美國、加拿大 、韓國等國家也都積極推進國內低碳經濟的發展,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 國內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發展現狀
中國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 僅次于美國,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任務艱巨。2006 年以來, 我國先后發布《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和《國家環境保護 “十一五”規劃》, 在 2007 年亞太經合組織( APEC) 第十五次領導人會議上, 胡錦濤主席首次明確提出“發展低碳經濟” 、研發和推廣“低碳能源技術” 、“增加碳匯” 、“促進碳吸收技術發展” 。2008 年初, 清華大學在國內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經濟研究院, 重點圍繞低碳經濟 、政策及戰略開展系統和深入的研究, 為中國及全球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推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在起草中 。各省市在推行低碳經濟的過程中, 也采取了各種措施來發展低碳經濟, 如廣東試辦“低碳經濟示范區” 、河北保定傾力打造內地首個低碳城市 、北京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以及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的成立都體現了各地在低碳經濟推進過程中的努力 。
可以看出, 我國居民的生活并沒有因為低碳經濟發生太大變化。我國居民現階段的一次性消費 、便利消費 、奢侈消費等特點非常明顯, 我國現有對低碳生活用品的推廣和研發也就是針對環保燃料汽車、太陽能產品、節能電器等產品, 對低碳建筑和低碳汽車的研究技術都在起步階段, 還未形成大規模的生產力, 所以, 中國在低碳生活的實施道路上仍有比較漫長的道路。
三、我國居民低碳生活方式的建立方式
通過國內外低碳經濟發展狀況的比較, 我們發現國外發達國家居民的低碳生活意識比較強, 而且在政策扶持 、技術和產品開發、消費觀念轉變等方面比中國先行一步, 有很多值得我國借鑒的地方 。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期, 人們正享受著現代生活帶來的便利和舒適, 一些富人住豪宅開好車, 吃飯購物一擲千金, 在普通百姓中, 一次性產品的使用 、面子消費 、奢侈消費 、便利消費的現象也很普遍, 這樣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一點不“低碳” 。在我國現階段, 居民“生活方式低碳化”從消費意識的轉變 、低碳產品的提供、政策的扶持上看, 都將是一個耗時長、意義大、需要各方作出很多努力的過程。由于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費的實施者主要是普通居民, 我國目前在能源、技術、建筑等方面的很多技術還不能夠滿足低碳生活的要求, 所以在構建低碳生活方式的過程中, 僅僅依靠消費者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行的, 不僅僅需要人們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轉變, 同時還需要政府和企業在政策引導、能源開發、產品提供上提供支持, 更需要公共傳媒和教育機構將低碳生活的觀念傳輸給消費者, 多方努力, 逐漸引導居民生活走向“低碳化” 。
( 一) 低碳生活方式的指導思想
低碳生活要求人們在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尋求更加“低碳化”的方式。
低碳生活方式的指導思想之一是摒除以高耗能為代價的“便利消費” 。“便利觀”是現代商業營銷和消費生活中流行的價值觀 。不少便利消費方式在人們不經意中浪費著巨大的能源, 據制冷技術專家估算, 超市的敞開式冷柜電耗比玻璃門冰柜高出 20 %, 以上海為例, 全上海約有大中型超市近800 家, 超市便利店 6000 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門冰柜, 顧客購物時只需舉手之勞, 一年可節電約 4521 萬度, 相當于節省約 1 .8 萬噸標煤, 減排約 4 .5 萬噸二氧化碳。
低碳生活方式的指導思想之二是減少并逐漸消除“一次性消費” 。2008 年 6 月全國開始實施“限塑令” 。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飯盒 、一次性筷子是多年來人們盛行一次性消費最典型的愛好。據中國科技部《全民節能減排手冊》計算, 全國減少 10%的塑料袋, 可節省生產塑料袋的能耗約 1.2 萬噸標煤, 減排 31 萬噸二氧化碳。將一次性產品與環境污染和碳排放聯系起來的“關聯型環保意識”不僅能引導公眾明白“限塑就是節油節能”, 也引導公眾覺悟到“節水也是節能”( 即節約城市制水、供水的電能耗) , 讓人深刻體會使用“一次性”用品消費習慣與節能減排的關系, 從觀念的轉變入手改變居民的“非低碳生活” 。
低碳生活方式的指導思想之三, 是改變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為代價的“面子消費” 、“奢侈消費” 。不少發達國家都愿意使用小型汽車 、小排量汽車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并不一概反對小汽車進入家庭, 而是提倡有節制地使用私家車 。日本私家車普及率達 80%, 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賴私家車 。國內人們無節制地使用私家車 、豪華車成了炫耀型消費的典型表現 。很多城市的中小學門口, 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輛私家車將周圍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同時, 在北方的冬季, 由于溫度低造成的汽車燃油的不完全燃燒, 使冬季環境污染進一步加劇, 更甚的是, 很多城市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私家車需求, 竟然把自行車道都劃成了機動車道, 有的城市找不到專用的自行車道, 一些小區把綠地面積縮小, 改用成停車位。很多人們將“現代化生活方式”等同于“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 導致了日常生活越來越依賴于能耗高的動 力技術, 很短的路程都要開車, 上個二樓三樓都要用電梯代步。另一方面, 在飲食上, 過多消費以消耗能源、排放廢氣為代價生產的畜禽肉類 、油脂等高熱量食物, 肥胖發病率也隨之升高, 在耗費電力的人工環境里瘦身又增加了碳的排放。在生活用品的購買上, 有些消費者一味追求名牌, 一擲千金地買衣服 、首飾、皮包等, 這種炫耀加奢侈型的消費很顯然也違背了“低碳原則” 。
(二) 低碳生活方式建立途徑
低碳生活方式的推行需要政府、企業 、社會媒體和公共教育機構 、消費者的多方努力 。
首先, 國家在政策上應該給予扶持, 同時要進一步完善低碳經濟發展的相關法律制度和規范。可不同行業, 制定相應的節能控制指標;提高新建建筑的節能標準, 加強建筑認證方面對于建筑能耗的重視, 對建筑進行節能評級, 可對開發節能建筑的地產開發商進行減稅鼓勵措施, 對購買節能住宅的居民提供優惠的抵押貸款 、減稅或補貼政策;在交通方面, 通過合理地減免購車稅 、開征燃油稅等方法來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環保汽車, 對部分污染嚴重 、油耗未達標的汽車進行取締 、罰款或一定的交通限制等措施 ;
政府要對提供節能產品和低碳能源開發技術的企業提供政策上的優惠 。鼓勵風力 、水力、太陽能、潮汐能能新能源開發項目的建設, 加強對低碳 、隔熱效果佳 、能耗小 、長壽房屋的房地產的審批和建設, 鼓勵低碳物業管理技術的研發和推廣, 對于達到高能效耐用型家電“領跑者”等級的技術進行大力推廣, 對于高效率大型液晶 、半導體 、低溫冷藏器 、熱水器相關技術開發進行大力支持 。要對這樣的企業在稅收和融資方面提供支持;加大對新建房屋節能標準的推進力度; 加強執行相關節能法案;完善對節能產品生產廠家的評估體系等 。
其次, 企業也應該積極開發和提供低碳產品和服務。除了節能汽車、節能家電之外, 一些新的節能技術和服務也蓬勃發展, 比如建筑集成節能技術 。建筑節能應在住宅外墻保溫、門窗設計 、屋頂保溫這三方面下大功夫, 達到節能住宅的設計標準 。在保證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 減少采暖、空調、熱水供應 、炊事、照明、家用電器、電梯等方面的能耗, 實現《國家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規定的“十一五”期間建筑節能 100M TCE 的目標要求。隨著我國每年新增建筑面積約為 18 至 20 億平方米, 如果這些建筑都實行了節能技術, 對于節能減排的貢獻不可忽視。而目前我國大多數既有建筑都存在著能耗高 、使用功能差、抗災能力弱等問題, 拆除使用年限較短的建筑是一種極大的資源浪費 。因此, 對存在問題的既有建筑進行合理改造是解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問題以及實施節能資源 、保護環境 、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 。我們可以借鑒法國在這方面的做法, 集成節能技術的應用, 將調整建筑業的技術結構和增長方式, 并且將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產業化前景 。再比如低碳物業管理技術, 小區內設置太陽能庭院照明燈;對供熱系統進行安裝自動節能控制裝置等 ;小區設置雨水收集裝置, 收集來的雨水用于綠化灌溉;小區小型太陽能光伏電站, 直接供電用于草坪燈、路燈照明 。低碳經濟的到來也必將為那些開發和提供低碳消費品的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
再次, 媒體要充分利用輿論力量來宣傳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費。向消費者提供詳細的、通俗易懂的房屋能耗信息 ;促進節能家電 、節能車、節能燈等產品生產商和銷售商與消費者團體的信息溝通 ;加大對節能產品標準向全社會的宣傳力度;要在媒體上宣傳生活中節約能源的小竅門等 。教育機構通過課堂和校園文化對學生傳輸低碳生活理念, 引導他們愛護環境 、愛護地球, 強化學校低碳生活教育課程及教材 ;我國居民低碳生活方式的教育和引導工作將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需要很多提供公共信息的媒體作出努力 。
最后, 居民要轉變消費觀念。這是居民低碳生活建立的重中之重, 要通過政策鼓勵 、產品支撐、教育與引導并行的手段改變居民的固有消費觀念。勸導人們放棄或改變“快捷消費” 、“一次性消費” 、“炫耀性消費”等各種形式的高碳消費, 使生活方式呈現低碳化 、低能耗;改變固有購物方式, 嘗試更低碳的網絡購物方式;倡導人們購買“小排量汽車” 、“適用性住房”, 倡導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和裝修方式;倡導綠色食品和環保食品的使用, 減少對“三高”食品的攝入 ;在生活中注意細節,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節約每一度電 、節約每一滴水, 朝著低排放、低消耗 、自然化、健康化、可持續化的方向努力。——論文作者:薛紅燕1 王 成1 劉春艷2
參考文獻:
[ 1 ] 《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 ———能源[ EB /OL] . 源于新華網, ht tp:/ /www .china5e .com / show . php ? cont2en tid =43265, 2006 -02 -22 .
[ 2 ] 任奔, 凌芳.國際低碳經濟發展經驗與啟示 .上海節能, 2009, ( 4) :14.
[ 3 ] 裘蘇.浙江省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探討———日本和臺灣經驗借鑒.開放導報, 2009, ( 12) :32.
[ 4 ] 陳麗.低碳經濟我們在行動 ———物業管理節能大有可為 .中國建筑, 2009, ( 12) :50.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