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2-12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1消費是現代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生活是消費的基本組成部分。低碳生活方式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青年群體是踐行低碳生活的重要主體。青年低碳行為的影響因素包括:健全的低碳知識體系在低碳生活行為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低碳價值觀會通過低碳情感和低碳
『摘 要1消費是現代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生活是消費的基本組成部分。低碳生活方式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青年群體是踐行低碳生活的重要主體。青年低碳行為的影響因素包括:健全的低碳知識體系在低碳生活行為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低碳價值觀會通過低碳情感和低碳效能感來影響低碳生活行為;低碳情感、低碳價值觀會對低碳生活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普及低碳知識、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低碳生活價值觀至關重要。
『關鍵詞1青年;低碳生活行為;低碳知識;低碳價值觀
一、引言
應對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社會所面臨的重大挑戰。氣候變化問題不僅是環境問題,也是可持續發展問題,事關人類社會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工業化以來,人類對大自然深度開發,大量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加之社會保護性措施未能得到相應的發展,給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挑戰及其不利影響,最根本的就是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手段,也是促進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面對“人類的生存困境”和人與大自然關系的失衡,青年需要調整和轉變生活理念,自覺踐行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行為是指人們通過低成本、低代價、低能耗的生活方式進行生活的生活行為。低碳生活行為代表了一種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和更可持續的生活,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行為可以降低對環境資源的浪費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遏制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提高人類生活環境的質量。發展低碳生活方式、構建低碳城市不僅是政府和專家的責任,每一個公民都應有踐行低碳生活理念的責任,尤其是青年群體作為接受過系統的、良好教育的一代,他們對于新興事物具有較強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更應自覺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當代中國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個性化和自主性的特征,往往是低碳生活方式的首倡者、實踐者和受益者,國家政策需要重點關注青年。
本文從低碳價值觀、低碳情感、低碳知識和低碳效能感等方面,研究青年低碳生活行為的影響因素,旨在為推動低碳生活行為方面制定科學的青年政策提供一定的學術支撐。實證研究發現,健全的低碳知識體系在低碳生活行為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低碳價值觀會通過低碳情感和低碳效能感來影響低碳生活行為。因此,需要通過探索多種途徑宣傳、普及低碳知識,為青年進行低碳生活行為奠定必要的和有效的低碳知識基礎.制定消除低碳效能感轉化障礙的政策和措施并建立社會對青年低碳生活行為產生負面效應的行為的懲罰機制,引導青年建立正確的低碳價值觀。
二、文獻回顧
關于生活方式,王雅林認為,生活方式概念是在不同的社會和時代中生活的人們,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制約下和在一定的價值觀指導下,所形成的滿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動形式和行為特征的總和!1】羅萍進一步提出,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生產關系基礎上形成的,它包括人們的衣食住行、勞動工資、休息娛樂、社會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以及與這些觀念相適應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等,它與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相聯系,但是它并不就是生活水平,而是受一定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審美觀支配的有關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行為模式和生活習慣!2】
關于生活方式的特征和性質,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們用以生產自己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方式,首先取決于他們得到的現成的和需要再生產的生活資料本身的特性。這種生產方式不僅應當從它是個人肉體存在的再生產這方面來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這些個人的一定的活動方式.表現他們生活的一定形式。[31 從馬克思、恩格斯的這段論述中可以看出,生活方式就是生產方式的表現,是人的“一定的活動方式”、“生活的一定形式”。有什么樣的生產就有什么樣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決定生活方式。“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生活方式和物質生活的生產條件總是統一的。因此,生活方式的特征可以總結如下:任何生活方式都有其主體;任何生活方式都是其主體在特定目的指導下,通過生活活動內容體現出來的活動形式;任何生活方式都是其主體作用于受體活動對象的活動,而形成的固定生活形式;任何生活方式都是與社會條件相統一的生活方式;無論個人還是群體的生活方式都能揭示人們生活活動的內在聯系和典型特征;任何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就會對個人產生規范作用,對社會產生反作用。
關于青年的消費結構,董小蘋認為,青年的消費結構主要分為基本生活消費(衣、食、住、行)、學習消費 (學費、書雜費、考證、電腦)、休閑娛樂消費(休閑、旅游、娛樂)、人際交往支出(人情、戀愛)等幾個方面。同時.社會心理與社會意識形態都是作為社會精神現象的組成部分.兩者是影響社會生活方式尤其是青年生活方式的直接的決定性因素!4]王玉波認為,社會心理表現為社會情感、情緒、性格、習俗等;社會意識包括哲學、宗教、道德、科學、藝術等。它們包括一些共同內容,比如生活心理、消費心理、人生觀、價值觀等,這些是社會生活方式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同時,就整體來講,對于社會生活方式、個人生活方式的形成,它們又構成了一種社會生活環境和社會生活條件的因素。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驅和資源并不豐富的島國,英國充分意識到了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威脅,它正從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走向主要依靠進口的時代,按目前的消費模式,預計2020年英國80%的能源都必須進口。同時,氣候變化已經迫在眉睫。“低碳經濟”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不止是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CO:)濃度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已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
三、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低碳生活行為是指人們通過低成本、低代價、低能耗的生活方式進行生活的生活行為。低碳生活行為代表了一種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和更可持續的生活,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行為可以降低對環境資源的浪費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人類生活環境的質量。
(一)變量測量
在本研究中,根據現有國外內研究,我們認為青年的低碳生活行為可能受到了其低碳價值觀、低碳情感、低碳知識和低碳效能感等因素的影響。具體來說,對這些變量的測量使用了如下觀測變量。
1.青年低碳生活行為
青年低碳生活行為是指青年在13常生活中做出的與低碳生活相關或相一致的一系列生活實踐行為。在測量這一變量的過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比較典型的低碳行為相關問題進行測量。本研究中,我們使用了“在 13常生活中,我盡可能地節水節電”、“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家里多養花幫草,綠化居室環境”、“對家里可以回收的廢品進行分類整理”、“多在戶外運動鍛煉,少去健身房”5個問‘題對青年低碳生活行為進行測量,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測量青年低碳生活行為的指標。
2.青年低碳價值觀
青年低碳價值觀是指青年對于低碳生活及其價值的一系列認識和判斷。在測量這一變量的過程中.需要使用最能代表青年低碳價值觀且青年最為熟悉的題目。本研究中,我們使用了“低碳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低碳生活是人類存在發展的基礎”、“青年應該率先踐行低碳生活方式”、“低碳認證標志應成為商標標識的一部分”4個題目對青年低碳價值觀來進行衡量。
3.青年低碳情感
青年低碳情感是指青年對低碳生活的基本態度與內在體驗。在測量這一變量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細致地將青年關于低碳生活方面的態度與心理反應強度測量出來。本研究中,我們使用了“一想到環境污染對動植物帶來傷害,我就感到心痛”、“當很多企業因違規操作而污染環境時.我就感到氣憤”、“當看到一些人奢侈浪費時,我會生氣”、“當看到有人過低碳生活,我就感到高興”、“我稱贊和尊敬生產低碳產品和推行低碳消費的企業”5個題目對青年低碳情感來進行衡量。
4.青年低碳知識
青年低碳知識是指青年關于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的測量。在測量這一變量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全面地反映青年的低碳知識體系。本研究中,青年低碳知識使用低碳經濟分、低碳政策分、低碳產業分、低碳城市分、低碳生活分、低碳技術分6個方面的指標進行測量。
5.青年低碳效能感
青年低碳效能感是指青年對個人在低碳生活方面影響能力的判斷和信心。在測量這一變量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地抓住主要問題。本研究中,我們使用了“個人的低碳行為對環境的好轉沒有作用”、“個人行為的好壞,對整體環境和自然資源不會有影響”、“即使每個人都能過低碳生活.合起來的效果也不明顯”3個指標對青年低碳效能感來進行衡量。青年低碳效能感的得分越高,表明低碳效能感越低。
(二)分析模型
結構方程模型(SEM)是一個全面的檢驗觀測變量和潛變量之間、潛變量與潛變量之間關系的方法。從方法論上,所有涉及潛變量測量及其因果關系的模型均可以稱為“潛變量模型(LVM)”。結構方程模型由因子分析和路徑分析構成。因子分析是將多個觀測變量簡化為少數潛在維度、探索變量間的結構關系的統計方法。其目的是通過研究一組觀測變量之間的內部依賴關系來尋找出其背后共同的潛在構念。從方法層面,因子分析是結構方程模型(SEM)的一種次模型(Submodel)。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是經典測量理論評價測量模型優劣的基本依據。信度代表測量的可靠程度,即測量不受測量誤差影響真值的程度。效度則反映了測量工具能夠正確測出真值的程度。有效的測量模型應該同時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因子分析中,測量誤差與因子負載存在負向關系,即因子負載越高意味著信度和聚斂效度(Construct Validiv) 越高。
結構方程模型由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構成,而因子分析正是所謂的測量模型部分。結構方程模型要求對應的觀測變量和潛變量是連續尺度測量,并運用這些變量的協方差矩陣,通過最大似然估計法來估計。這種估計方法已被證明能夠提供良好的參數估計數據,即使有點偏離正態分布網。除了因子分析,結構方程模型還能夠有效地評估潛在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及影響大小,這反映在聯系潛變量的路徑系數上。為了比較各個變量之間的影響大小,結構方程模型提供了標準化系數(Bentlerts3,1989;Brown[9],2006)。
四、研究發現
(一)模型擬合
基于研究假設.我們設計了圖1所示的結構方程模型。這個模型估計了內生變量低碳情感、低碳效能感、低碳價值觀對低碳行為的影響,低碳價值觀對低碳情感、低碳效能感的影響,還估計了外生變量低碳知識對青年低碳行為、低碳價值觀、低碳情感、低碳效能感的影響。
首先.我們來考察假設模型在模型擬合方面的表現。表1報告了假設模型進行了ML運算的結構方程模型估計后所報告的各項擬合指數。假設模型的Chi—Square值是2941.84,自由度為238,卡方檢驗的統計顯著度P小于0.001,這表明假設模型與觀測數據有顯著的差異。CFI為0.912,小于0.95表明模型擬合度有待提高;RMSEA為0.063,在0.08和0.05之間表明擬合度可以接受,可能是受到了樣本量和模型復雜度的影響。信息指數AIC和BIC分別為200082和200309。整體來看,這個結構方面模型的模型擬合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二)模型結果及解釋
表2呈現了低碳知識、低碳價值觀、低碳情感、低碳效能感與低碳行為影響關系的標準化路徑系數及其分解。這有助于比較不同變量對低碳行為的影響大小。這個表恰當地描述了低碳知識、低碳價值觀、低碳情感、低碳效能感之間的內在關系,以及它們對低碳行為的影響。
1.低碳生活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結果
總的來看,低碳知識、低碳價值觀、低碳效能感、低碳情感對低碳生活行為的影響都統計顯著。低碳生活行為的標準化方程可以寫作:
低碳生活行為=0.487*低碳價值觀+0.173"低碳知識+0.423*低碳情感一0.087*低碳效能感+e 根據這個方程,從各個變量的影響力大小來看,低碳價值觀對低碳生活行為影響最大,低碳情感次之,低碳知識第三,影響力最小的是低碳效能感。具體來說,對于低碳生活行為,低碳知識、低碳價值觀、低碳情感都具有正向直接影響,其標準化路徑系數分別為0.057、0.293、0.422。這表明,低碳知識每1個標準差的提高將引起低碳生活行為0.057個標準差的提高,而低碳價值觀和低碳情感每1個標準差的提高則分別導致低碳生活行為提高0.293和0.422個標準差。低碳效能感得分對低碳生活行為具有負向直接影響,表明越缺乏低碳效能感的人們越不會采用低碳生活行為,其標準化路徑系數為一0.087。而在通常的實踐中,較高的效能感會帶來更強的行為動力。這引起我們對“低碳效能感如何發揮作用”的思考,這也將成為未來低碳生活行為提升的關鍵,即培養具有能動性的積極的低碳效能感,并讓低碳效能感發揮作用。因此,采取措施將效能感轉化為行動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政策任務。
此外,低碳知識、低碳價值觀對低碳生活行為還具有正向的間接影響,其標準化路徑系數分別為0.116、 0.194。由此可見,低碳情感對低碳生活行為的直接影響最大,低碳價值觀對低碳生活行為的間接影響最大,這表明培養青年的低碳價值觀、培育他們對低碳生活的情感是促進青年低碳生活行為的主要途徑。
2.低碳效能感的影響因素分析結果
總的來看,低碳知識和低碳價值觀對低碳效能感都統計顯著。低碳效能感的標準化方程可以寫作:
低碳效能感=一0.035*低碳知識+0.154"低碳價值觀+e
根據這個方程.從各個變量的影響力大小來看,低碳價值觀對低碳效能感的影響要大于低碳知識對低碳效能感的影響,且兩者關系的方向有所不同。低碳價值觀與低碳效能感負相關,而低碳知識對低碳效能感正相關。也就是說,青年對低碳效能感會隨著青年低碳知識的增加而增加;低碳生活的態度越積極,其低碳生活行為效能感就越高。
具體來說,低碳知識、低碳價值觀對低碳效能感有顯著直接影響,其標準化路徑系數分別為一0.06、 0.154。這表明低碳知識每1個標準差的提高會引起低碳效能感得分0.06個標準差的降低,而低碳價值觀每 1個標準差的提高會引起低碳效能感得分0.154個標準差的提高。與此同時,低碳知識對低碳效能感有顯著間接影響,其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026。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低碳知識對低碳效能感有正向的直接影響,與此同時也對低碳效能感有輕微負向的間接影響,這說明低碳知識對低碳效能感的促進作用較顯著,但青年低碳知識體系不夠全面、客觀等方面原因也會帶來部分負面影響,這需要我們進一步調查研究。
我們也發現:一方面,盡管低碳知識、低碳價值觀都顯著地影響著低碳效能感,另一方面,低碳效能感對低碳生活行為的影響相對很小。也就是說.低碳效能感卻未能有效地轉化為現實的低碳生活行為,即低碳效能感的“轉換功能”沒有實現。因而.這為我們理解低碳效能感在低碳生活行為形成中的角色提供了新的視角。
3.低碳情感的影響因素分析結果
總的來看,低碳知識、低碳價值觀對低碳情感的影響統計顯著。低碳情感標準化方程可以寫作:
低碳情感=低碳知識木0.153+低碳價值觀木0.491+e
根據這個方程.從各個變量的影響力大小來看,低碳價值對低碳情感的影響要大于低碳知識對低碳情感的影響。同時,兩者都對低碳情感正相關。低碳價值觀對低碳情感的作用要特別重視。
具體來說,低碳知識、低碳價值觀對低碳情感有正向直接影響,其標準化路徑系數分別為0.071、0.491。低碳知識對低碳情感有正向間接影響,其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081。這表明,低碳知識每1個標準差的提高會直接引起低碳情感0.071個標準差的提高.低碳價值觀每1個標準差的提高會直接引起低碳情感0.491 個標準差的提高。
4.低碳價值觀的影響因素分析結果
總的來看,低碳知識對低碳價值觀統計顯著。低碳價值觀標準方程可以寫作:
低碳價值觀=0.166"低碳知識+e 根據這個方程,低碳知識對低碳價值有正向影響。具體來說,低碳知識對低碳價值有直接影響,即低碳知識每1個標準差的提高會帶來低碳價值提高0.166個標準差。
總的來說,外生變量低碳知識對內生變量低碳價值觀、低碳情感、低碳效能感的直接影響都統計顯著,其標準化路徑系數分別為0.166、0.071、一0.061。也就是說,低碳知識對低碳價值觀的影響最大。低碳知識對低碳情感、低碳效能感的間接影響都顯著,其標準化路徑系數分別為0.081、0.026,低碳知識對低碳情感的間接影響最顯著。概括起來,青年低碳知識的提高為培育他們的低碳價值觀、低碳情感以及低碳效能感發揮著重要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低碳知識的學習和教育對于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基礎性價值。低碳價值觀對于低碳情感具有直接影響,其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491。低碳價值觀對于低碳效能感得分具有正向直接影響,其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154。也就是說,低碳價值觀越積極,其低碳效能感就越高。這說明,當前青年的低碳價值觀在認知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偏差。培養青年正確的低碳價值觀有助于增強青年的低碳情感和低碳效能感。——論文作者:楊 平 高海然 孟天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