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連云港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研究

發布時間:2022-02-1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提要]十四五時期是國家兩個百年的交匯期,也是連云港市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關鍵階段。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要準確領會連云港市高質發展精神,后發先至,打造一帶一路強支點,書寫好新時代的西游記發展定位的內涵,充分把握文化和旅游業發展重要機遇,通過加強文旅公共設施

  [提要]“十四五”時期是國家兩個百年的交匯期,也是連云港市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關鍵階段。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要準確領會連云港市高質發展精神,后發先至,打造“一帶一路”強支點,書寫好“新時代的西游記”發展定位的內涵,充分把握文化和旅游業發展重要機遇,通過加強文旅公共設施建設、推進文化藝術精品創作、擴大對外文化旅游交流,推進連云港市文化和旅游業融合高質發展。

連云港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研究

  關鍵詞:連云港;文旅;融合發展;發展措施

  一、“十三五”時期連云港文旅產業發展情況

  “十三五”時期是連云港文化、旅游高質發展的重要時期,是文旅融合和全面優化產業結構的關鍵期。連云港文旅產業準確領會促進連云港高質發展精神,后發先至,打造“一帶一路”強支點,書寫好“新時代的西游記”發展定位的內涵,充分把握文化和旅游業發展重要機遇,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優質文旅產品和空間平臺規模擴大。全市文旅產業按照“一核、兩極、三軸、全域發展”的空間格局和融合發展的理念快速發展。東?h、連云區獲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花果山景區創成國家 5A 級旅游景區,實現 5A 級旅游景區零的突破;全市 7 個文化館、8 個圖書館全部建成國家一級館;新增市民文藝培訓中心、非遺資料中心、民主路非遺博物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和非遺展廳(傳承基地),市“三館一站”覆蓋率達 129%,文旅空間平臺不斷增多;藝術精品《辣媽犟爸》獲省五個一工程獎,同時獲得省文華獎和省紫金文化藝術節的優秀劇目、優秀表演獎;孔望山摩崖造像、藤花落遺址先后被列為全國重點文化保護項目;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初步建成,項目名錄、代表性傳承人、傳承基地體系不斷完善。全市歷史文化保護正在不斷深入,優質文旅產品和空間平臺不斷增多,有利于產業更新升級、品牌打造。

  (二)營銷宣傳方式優化。連云港市利用電視、網絡、交通工具等宣傳媒介開展城市旅游形象宣傳,不僅于境內外重要客源市場舉辦連云港專場文化旅游推介活動,設立連云港旅游推廣中心,持續做好“連云港·花果山號”高鐵冠名宣傳和“連云港號”飛機宣傳,開展“云推港城” 網絡直播活動;還策劃舉辦“連云港之夏”旅游節、西游記文化節、絲路音樂節等文化旅游節慶活動,配合江蘇女子民族樂團精心打造了《絲路回響》《蘇韻流芳》《絲竹華韻》等特色音樂會,在 11 個國家、20 多個城市舉辦專場音樂會,在國內 15 個省、50 多個城市展開巡演,用民樂在世界舞臺講好中國故事、推廣連云港文化旅游,加強了文化交流。除此之外,推出免費旅游電子票、“景區+”旅游消費折扣優惠、連云港旅游消費券等旅游促銷惠民活動,通過擴大文化交流、區域合作、網絡營銷、惠民促銷、節慶活動等切實加大“大圣故里西游勝境”——神奇浪漫之都連云港的城市旅游形象宣傳。

  (三)文旅市場規范化,旅游產業經濟效益顯著。“十三五”時期,文旅市場規范有序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不見面審批”,實現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建立“1+3+N”旅游綜合執法模式,以“分片駐地綜合執法”為基礎,持續開展旅游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全市有星級酒店 12 家、綠色旅游飯店 5 家,有旅行社 119 家、持證導游 1,656 人,有省級綠色網吧 19 家。在加大力度規范文旅市場秩序后,連云港文旅行業生產形式更加平穩。據統計,全市接待國內外旅游者由 2015 年的 2,684.77 萬人次增加至 2019 年底的 4,200 萬人次,旅游業實現產業增加值 240 億元,占 GDP 比重達 8.2%,已經成為全市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十四五”文旅融合發展規劃基本思路匯報》預計到 2025 年,實現接待國內外游客總數突破 7,000 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 1,200 億元,旅游產業增加值達 580 億元,占全市 GDP 比重爭取達到 9.3%左右。

  二、新形勢、新環境下面臨的阻礙和挑戰

  “十三五”期間,連云港市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在體制、政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和旅游發展取得顯著進展和成效,為“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堅實了優良的基礎,但在推進產業融合邁向新階段的新形勢、新環境下,連云港仍面臨著許多阻礙與挑戰。

  (一)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的整體機制尚未健全完善。“十三五”規劃下還沒有形成完整規模的文化旅游產品聚集,文化和旅游的乘數效應未能全面釋放,文化旅游產品結合僅停留在文化表層,融合內容簡單、形式單調,游客體驗差。產品的設計總體上還處于起步、模仿的階段,缺乏對現代元素、創意 IP 等內容的應用,產品創新性不足。

  (二)商業化產品和服務尚未完成高質量轉化。盲目商業化導致文化體驗下降。隨著文化不斷向旅游商業化、產業化發展,文化遺產旅游地商鋪越來越多、產品也越來越同質化,旅游產品和服務呈低質狀態;且季節性產品供給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未能根本解決,高質量特色旅游成品開發和供給不夠豐富,旅游服務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重大文化設施建設短板突出。

  (三)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路徑有待拓展。主動融入大運河國家文化戰略的意識和方法不夠;具有連云港文化旅游特質的西游文化、徐福文化、淮鹽文化等內涵挖掘和價值闡述不夠充分;海洋、山體、濕地等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利用程度較低;旅游文創、旅游演藝、特色民俗文化等具有較大市場潛力的資源縱深開發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對城市文化特質進行高質量的提煉和價值釋放。

  (四)連云港市文化旅游整體低階段發展。連云港文化產業總體實力偏弱,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較低、結構不盡合理。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新興文化產業、文化服務業占比較低,文化產業發展機制有待完善,創意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尚未形成;產品缺乏新技術賦能,鄉村旅游產品同質化現象依然存在,夜間經濟、休閑度假等新型消費潛力有待激活,構建連云港市級層面的文旅集團未能完成。

  (五)西游文化、歷史神話等特色不夠突出。安徽省 11 個 5A 景區(其中山地型景區 4 個)、浙江省 14 個 5A 景區 (其中山地型景區 7 個)、特別是山東省 11 個 5A 景區與連云港市景區同質,西游非連云港獨占的 IP,全國多個景區爭搶西游文化“蛋糕”,西游品牌文化老化,缺乏文化賦值,花果山景區的環境容量和承載力面臨飽和;全域、全齡、全季、全時的旅游格局不完善,品牌打造和行銷不夠精細,宣傳推廣形式陳舊,“神奇浪漫之都”連云港城市知曉度、美譽度和影響力需要進一步提升。

  三、“十四五”時期連云港文旅融合發展建議

  “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游業發展面臨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新任務,文旅產業發展也相應面臨著巨大的變革與機遇。在思路、方法、路徑上,對于文旅融合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對策與建議。

  (一)發展布局

  1、打造文旅消費集聚區。深入挖掘西游文化、山海文化,提煉人文內涵,著力增加優質文化旅游產品供給;整合孔望山、石棚山、桃花澗等城區景區和老新浦風情街區等資源,推動淮海戲、五大宮調、童子戲等非遺文化進景區,建設一批非遺旅游體驗基地,打造集旅游觀光、都市休閑、文化創意、演藝娛樂、商務會展等多功能的“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

  2、打造濱海旅游產業帶。推進濱海旅游資源點線面融合發展,提升海洋旅游品質。開發漁文化遺產,建設海洋博物館,以贛榆徐福東渡日本的歷史典故為藍本,打造“徐福東渡”大型演藝產品;以漁文化和民俗活動為基礎,開發游客參與性強的沉浸型旅游產品,帶動休閑漁業、海上運動、海島休閑等相關產業,促進濱海旅游產業發展,培育連云港海洋旅游發展核心產業帶。

  3、打造水晶溫泉產業區。通過“產業+”理念,重點建設青松嶺森林溫泉公園,豐富業態,打造參與度高、體驗度好的溫泉主題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同時和水晶文化產業、鄉村旅游形成配套、協同發展,打造綜合性特色康養+休閑體驗文旅產業區。

  (二)發展建議

  1、加強文旅公共設施建設。合理規劃全市公共文化、旅游設施,統籌推進全市公共文化、旅游設施提檔升級,加快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具有連云港文化特色的城市地標;服務均衡發展;加快推進市圖書館新館投入使用和市民俗博物館提檔升級,規劃建設市博物館新館。

  2、加強群眾文化活動建設。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實施力度,組織開展系列廣場文化活動、社區藝術節、文化下鄉等文化惠民工程,增強基層文化自我創新、自我發展能力,提高基層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水平;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普及,開展傳統文化傳承活動和節慶禮儀活動;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培育一批優秀文藝骨干和文化志愿者。

  3、加大旅游惠民便民服務。優化旅游公共服務內容,擴大旅游公共服務覆蓋范圍,推動旅游公共服務提質增效;推動重點景區實施門票減免、贈送等惠民活動;推進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游客群體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特殊群體游客旅行服務保障;推進花果山、連島、海上云臺山等實行門票和景交車票一票制,探索重點景區彈性門票制度。

  4、推進文化藝術精品創作。挖掘連云港特色文化旅游資源,深入實施重點文學作品創作、特色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影視劇精品創作、重大主題美術創作、優秀少兒作品創作等精品工程;扶持專業院團圍繞時代主題,創作高品質劇目,打磨打造藝術精品,沖刺“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等國家級、省級重要獎項;在重點景區設立“連云港藝術創作基地”,打造“手繪小鎮”,吸引國內外藝術家來連云港采集素材、挖掘題材,抒寫新時代連云港的發展和變遷,創作出更多藝術精品。

  5、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舉辦的各類文化交流活動,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官方與民間并重的對外文化交流體系;以連云港之夏旅游節、西游記文化節、絲路音樂節、連云港文化產品博覽會等大型活動為平臺,加快對外交流的步伐;梳理整合全市歷史文化遺存和特色文化資源,在舞臺藝術、造型藝術、文化遺產等各領域開展國際文化交流。

  6、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開展文物法律法規的宣傳,增強各級政府機關、保護機構、保護單位以及社會各界的文物保護意識,提高科學保護的能力和水平;設立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落實《連云港市地下文物保護辦法》,加快推進考古前置工作,實現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協調發展。

  7、打造城市旅游品牌。以山海風光和西游文化為重點,依托連云港山、海、河、湖、島兼備的特點,堅持“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主題主線,以“兩書(西游記、鏡花緣),四山(花果山、海上云臺山、孔望山、大伊山),兩島(連島、秦山島),一泉(東海溫泉)”為先導,做好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融合的文章。

  8、提升文化旅游消費水平。廣泛發展大眾文旅消費,針對性開發中高端和特色文旅消費,申創國家文旅消費試點城市;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挖掘名小吃、老字號、傳統民俗等資源,加快旅游文創商品開發和營銷;構建規范的文旅消費市場,豐富文化夜市街區經營業態,打造精品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面向“一帶一路”的文化和旅游消費中心。

  9、促進文旅新業態發展。深挖“西游文化”“山海文化”“徐福文化”“淮鹽文化”等文化資源,促進文旅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文旅+”,推動工業、研學、體育、康養等行業與文旅融合發展;開發連云港夜游市場,促進“旅游夜經濟”發展,促進自駕游和房車基地提檔升級。——論文作者:白天羽 何華安 吳 涵 常文潔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德剛.以文旅深度融合為主線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N].中國旅游報,2020-01-06(001).

  [2]李雪.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路徑[J].旅游管理研究, 2018(11).

  [3]張朝枝.文化與旅游何以融合基于身份認同視角[J].南京社會科學,2018(12).

  [4]李欣.文旅融合發展邁入“聚變”時代[N].青海日報,2020-01-16 (008).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