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互聯網技術對消費升級的影響研究

發布時間:2021-12-17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732次

摘 要: 要: 經濟步入新常態,消費升級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選擇。消費升級包括消費對象升級、消費方式升級、消費理念升級等層次; 互聯網技術在經濟領域的廣泛普及,推進了產品創新,拓寬了流通渠道,實現了服務優化,為社會消費活動的層次、理念等的提升打開了巨大

  要: 經濟步入新常態,消費升級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選擇。消費升級包括消費對象升級、消費方式升級、消費理念升級等層次; 互聯網技術在經濟領域的廣泛普及,推進了產品創新,拓寬了流通渠道,實現了服務優化,為社會消費活動的層次、理念等的提升打開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生活性服務業與產業結構優化、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未來將成為我國消費升級戰略持續推進的重點領域。

互聯網技術對消費升級的影響研究

  關鍵詞: 互聯網技術 消費升級 生活性服務業

  一、問題的提出

  消費問題歷來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領域。近年來,中國傳統以生產、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遭遇瓶頸,增長速度減緩,效益下降,經濟工作進入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核心的新常態,消費問題的研究再次得到聚焦,并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突破口。隨著中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傳統單一的速度型、規模擴張型為主的模式將被打破,經濟工作進入內涵提升的全新態勢,增長中新的結構平衡將通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借助于現代服務業的創新發展來引領,經濟增長將進一步通過消費需求擴張與生產制造創新的雙向激勵來推動。在這一轉化進程中,消費升級能有效銜接產業鏈上下游的生產供應與消費需求兩大環節,從供應和需求兩端共同推動經濟發展。在今天互聯網時代,受快速到來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創新的廣泛影響,研究消費升級的影響因素,積極尋找互聯網技術對消費升級的傳導機制,以及由此帶來的具體升級路徑,加以改造與突破,對中國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二、消費升級的影響因素

  ( 一) 消費升級的三個層次

  一般情況下,消費升級是指各類消費支出中量的增加與質的改善。而城鄉居民的消費活動包括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兩方面的內容,消費升級則大多以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為基本特征。經 典 的 “收入 - 消費”理論將消費升級視作經濟發展的核心導向,建立起 “生存 - 發展 - 享受”( 或解釋為 “物質 - 服務”) 分析框架以描述消費升級趨勢,從這一框架出發,消費升級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 參見圖 1) 。

  一是消費對象實體升級,表現為消費品品質與結構提升。這是傳統意義上的消費升級,包括消費品數量與質量的提升以及與此相關的恩格爾系數下降。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費結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進而向享受型轉變,恩格爾系數下降,消費者收入增加必然對消費數量與質量提出要求,在數量增加的基礎上,對高品質消費品需求大大增加,同時消費內容中實物屬性的消費量占比逐步下降,而服務性消費所占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二是消費路徑升級,表現為購買方式更新換代。消費購買方式會隨著生產和交換方式的變化而發生質變,伴隨著技術進步,消費者購買場所從實體店鋪向網絡消費、電子商務發展,物流配送的發展更使購買過程便捷、安全、舒適,在替代性消費滿足的基礎上,使消費更多地呈現出個性化、智能化趨勢,激發了消費增量的擴大。

  三是消費理念升級,表現為消費者訴求得到滿足。這個層面的消費升級包括消費主權與成就感兩個方面。消費者主權是消費的社會屬性,表現為消費者在整個經濟活動中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地位得到極大提高,反映的是消費者作為系統運行的終極決定者,其偏好和選擇決定著經濟系統的方向,引導著資源配置,引領生產活動的未來走向。消費者主權 ( consumer sovereignty) 的概念是由英國當代經濟 學 家 哈 特 ( Herbert Lionel Adolphus Hart) 在 1936 年最早提出,反映的是消費對生產的支配性,強調在交換經濟中消費相比于生產的主動地位,生產者必須根據消費需求的變化做出生產選擇,消費者對主權的行使直接反映了需求的變化,生產者所有的努力都被視為是受消費者主權思想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消費者主權理論深層次地回答了在經濟秩序的形成中 “誰具有決定權”這一本質問題。消費者成就感反映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買活動中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希望能更加深入地參與到商家經營活動中去,發揮對市場的積極影響。

  ( 二) 消費升級的影響因素

  傳統經典理論對消費升級問題的研究大多著眼于居民收入增長、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等。凱恩斯建立的絕對收入消費函數理論,提出邊際消費傾向 ( MPC) 遞減規律,指出居民消費受居民收入與消費心理 雙 重 影 響。美 國 經 濟 學 家 J · 杜 森 貝 利 ( J. Dusenberry) 提出 “相對收入假說理論”,認為是居民相對收入與所處環境而非居民絕對收入影響消費升級。弗里德曼 ( Milton Friedman) 進一步提出了 “持久收入假說理論”,認為居民持久收入而非暫時性收入決定消費升級。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學者羅伯特·霍爾 ( Robert Hall) 研究了消費理論的不確定性條件,認為從長遠角度看人們的消費行為是隨機的,居民未來消費不會受過去與現有消費影響,即它們沒有關系。此外,西方學者還指出,影響消費升級的還有其他許多不確定因素,例如銀行存款利率等。

  國內學者對消費升級的影響因素研究大多著眼于收入、城市化進程、政府的經濟政策等具體的內容,并努力通過實證方法加以驗證,例如: 申李亮、付婷婷 ( 2016) 以收入和消費觀念為切入點,探討流動性遷徙和社會保障對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及偏好的影響,研究發現,遷徙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較高,符合傳統消費理論。楊澤宇 ( 2015) 基于文化、品牌等因素構建了軟實力衡量體系,以我國一、二線城市為樣本將軟實力對消費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只有當一個城市的軟實力到達一定程度時,才能明顯地促進該城市的消費增長。王亞龍 ( 2015) 根據錢納里函數,采用 DEA 模型和我國省級面板數據探索流通業與消費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我國居民消費率受流通產業的規模效率、技術效率以及綜合效率的影響程度并不相同,其中技術效率的提高對消費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隨著中國互聯網經濟的大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內學者將消費問題研究的關注點放到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上。焦新娛 ( 2014) 把消費升級放入電子商務這個大背景中加以分析,以 C2C 和 O2O 兩種經營模式為例,探討了電子商務發展與消費升級互動性; 趙萍 ( 2015) 把消費升級歸納為消費驅動型發展模式的基本確立、消費水平進入相對富裕階段、互聯網和文化旅游消費異軍突起、消費增長拖累因素逐漸減少等若干種表現; 李靖 ( 2016) 引入互聯網技術,總結了新一輪消費升級與傳統觀念中的消費升級的區別; 徐印州 ( 2013) 指出電子商務有利于拓展商業空間和提高交易效率,繼而有利于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求; 梁達 ( 2014) 提出網絡購物成為居民釋放消費潛力的新亮點,網絡消費成為市場持續動力; 姜貝佳 ( 2014) 指出網購產品的低成本、低價格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商業服務與消費習慣錯位的現象,經濟實惠的價格產生了使消費者增加消費的激勵,可以有效拉動我國的國內需求增長……

  然而現有對互聯網與消費升級的研究大多著眼于互聯網帶來的產品價格優勢,以及由此帶動的消費量的增長上,并未能涵蓋上述多個層面的消費升級問題研究。事實是,消費升級中的消費品品質結構的優化,消費活動的便利性,以及消費活動受到全方位尊重等,更多的因受互聯網技術的強大輻射而發生著改變。

  三、互聯網技術對消費升級的影響

  ( 一) 互聯網技術刺激消費數量的增加

  互聯網時代網絡消費帶給消費者不出門就購物的便利與滿足,極大地解放了消費者繁雜的現場挑選購物時間,使購買活動更加便捷高效,也更具吸引力,刺激消費者產生更大的消費欲望。據麥肯錫《中國電子零售業革命》研究報告對中國 266 座城市所做的消費模型分析數據顯示,每 1 美元的網絡消費能替代 0. 66 美元的實體消費,數據不僅是對網絡購物價格優勢的反映,更是反映了網絡購物能產生大約 0. 34 美元的增量消費。若按此比例,以中國 2015 年網絡購物消費總額 38085 億元測算,當年增量消費接近期內達到 15234 億元,占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 4. 32%。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則顯示, 2017 年以來,雖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持續回落,但高端消費增長仍延續了較快的勢頭,尤其是網上零售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17 年頭兩個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 25. 5%,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16 個百分點。不僅如此,電商企業還紛紛通過讓消費者接受網絡支付手段的方法,加強其對網絡購物和消費的依賴,進而鎖定客戶群,帶來自身持久的消費增加。

  ( 二) 互聯網技術更緊密地銜接供求雙方關系

  消費升級的內在要求對生產與流通環節的技術創新與效益提高形成倒逼機制,能推動供給側產品質量、服務能力、供應模式等的創新提升: 互聯網技術既能提升物流效率,幫助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優質產品,直接滿足國內消費需要; 同時,網絡購物在提供消費便利的同時,更有助于市場供應和需求之間更好的銜接,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能夠直接面向消費者傳遞產品信息,消費者能快速反饋使用信息給供應商,使各類生產者、銷售者能準確地滿足客戶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需求,并創造出更豐富多彩的產品滿足需求。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 《品質消費指數報告》顯示,網絡消費品質持續提升,2016 年全年,阿里零售平臺中高端消費總額達 1. 2 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國人 2015 年全年境外消費總額,家具、運動戶外、手機數碼品質升級尤為突出。90 后成為品質消費新力量。高端消費的崛起預示了消費升級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 三) 互聯網技術創新流通模式,提供消費便利與優惠

  產品成本下降與供求對接都離不開流通渠道的貢獻,互聯網技術在流通中的運用,通過流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滿足消費需要。互聯網技術在生產和流通領域的廣泛運用,從根本上提高了生產與流通環節的效率,產消之間的互聯互通、物流效率的提升、原材料流通的順暢等,大大豐富了消費內容,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的大發展,通過降低實體交易中的稅收、店鋪租金等費用,在提升供應鏈效率的基礎上實現了降低流通成本,進而降低商品成本與售價,促進了消費。

  ( 四) 互聯網技術提升服務消費

  互聯網技術在消費中的運用帶來了服務便利化,使消費對象升級有了廣闊的空間,受知識化、信息化的影響,教育、培訓等方面的需求快速提升,文化消費走向通俗化、大眾化,成為大眾日常消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旅游、休閑、金融等服務性消費得到巨大發展,大大豐富了消費活動的內容,推進了現代服務業的大發展,促成了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

  ( 五) 互聯網技術維護消費主權、實現消費訴求

  短缺型經濟模式忽視 ( 或者說無法實現) 消費者權利保護,消費者主觀認知程度低下,在市場交易活動中始終處于弱勢而未能有效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只能無奈地選擇賣方宣傳的影響來接受、購買和消費產品,這實際上從根本上違背了經濟發展的終極準則。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普及,互聯網的廣泛普及,消費者力量不再孤獨,借用互聯網、社交消費群等,消費者能快速獲得服務信息,并且有能力組織起來形成力量強大的無形消費群 ( Social consumers) ,在社交媒體上大規模放聲,主動參與經濟活動的欲望與能力突顯,消費者主權與消費認知得以根本性保障,這對于消費品供應的良性循環和消費者主權的自我充分維護有極大的幫助。圖 2 模擬了上述互聯網技術對消費升級的各種影響關系。

  四、生活性服務領域是未來消費升級的戰略核心

  2015 年,國家出臺文件 ( 《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 明確要求今后重點發展居民和家庭的健康、養老、旅游、體育、文化、法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教育培訓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生活消費方式由生存型、傳統型、物質型向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轉變。生活性服務業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城鄉普通居民,服務內容與形式豐富多彩,除社區便利店、菜市場、餐飲、住宿、理發、修理服務等傳統生活服務項目,隨著人民生活與收入水平的提高,休閑娛樂、速食飲品、婚紗攝影、美容美發、快遞業、足浴、數碼沖印、家政服務等大量的新興生活服務項目不斷涌現,受知識化、信息化的影響,教育、培訓等方面的需求將極大提升,文化消費走向通俗化、大眾化,帶來生活消費品領域的擴張; 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推進,人口居住區向外圍化拓展,現行生活居住區配套的服務業發展卻嚴重不足,老小區面臨改造,新建小區需要布點,新老小區都需架接互聯網提升品質,傳統的生活服務項目都需要重新設置布點以適應居住條件改變后的消費特點; 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獨居與空巢老人對生活性服務業形成全方位需求,社區養老概念需要快速發展; 另外,生活性商貿服務產品也是消費者最關注、強化自我認知與訴求最為迫切的領域,消費活動的復雜性引發網絡線上購買活動與線下實體消費體驗并存的需要……凡此種種,均預示著生活性服務業未來巨大的發展機會,較之于其他消費品,生活性服務業與經濟發展以滿足消費需要為終極目標的導向具有極強的一致性,能從多角度支撐長期消費升級。

  互聯網的出現徹底顛覆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消費模式,大數據與互聯網相互支撐,世界范圍的電子商務交易模式快速興起,消費者去商業區實體店鋪購物的傳統購買方式受到巨大沖擊,引發了流通貿易領域的徹底變革: 現代生活性服務業是目前我國互聯網滲透速度最快、范圍最廣的領域,去中心化、社區化、碎片化、智能化、宅生活、短購物,將成為未來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主調,生活性服務業與互聯網技術能否形成互動協調發展,將成為消費升級能否實現的重要觀測點,也必將成為政府發展經濟、推進民生工程的工作重心,政策亦需在觀念上重視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措施上給予必要的保障,引導其逐步走上規范化、集約化、品牌化升級發展的道路。——論文作者:杜丹清

  參考文獻:

  [1]李亮,付婷婷. 收入、消費觀念與農村遷移人口消費 [J] . 消費經濟 ,2016,32 ( 1) : 23 ~ 27.

  [2] 嚴先溥 . 消費升級為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J] . 消費經濟,2004 ( 1) : 47.

  [3]王亞龍 . 技術創新視角下流通業促進居民消費研究 [J] . 商業經濟研究 . 2015 ( 28) : 14 ~ 15.

  [4] 焦新娛 . 關于電子商務在消費升級中的研究———以 C2C 模式和 O2O 模式為例 [J] . 商場現代化,2014 ( 13) : 72 ~ 73.

  [5] 趙萍 . 消費: 升級逐步加快 [J] . 時事報告,2015 ( 10) : 27 ~ 29.

  [6] 杜丹清 . 消費理念多元化視角下的流通模式創新研究[J] . 經濟問題 . 2013 ( 1) : 18 ~ 19.

  [7] 李駿陽等 . 電子商務對消費影響的實證研究 [J] . 天津商業大學學報 . 2016 ( 4) : 23 ~ 28.

  [8]中國證券網 . “新消費時代”路線圖漸明晰 三大領域望迎新機遇 [EB/OL] . ( 2017 - 04 - 19) . http: / /stock. eastmoney. com/ news/1406,20170419730481214. html

声明:①文献来自知网、维普、万方等检索数据库,说明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恭喜作者.②如果您是作者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文献信息,可联系学术顾问予以删除.

现有选题 早选早安排

咨询心仪选题

我们的服务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