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兒童文學視域下中國卡通動漫產業發展策略探析

發布時間:2021-11-20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 要]中國卡通動漫產業在與歐美以及日韓的同題競技之下一直未能崛起,原因主要在于本土作品與原創作品雙重匱乏、師資隊伍與人才隊伍雙向緊缺以及IP孵化過程中出現的版權糾紛,以及重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的問題。為此,提高兒童文學創作水平、建構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

  [摘 要]中國卡通動漫產業在與歐美以及日韓的同題競技之下一直未能崛起,原因主要在于本土作品與原創作品雙重匱乏、師資隊伍與人才隊伍雙向緊缺以及IP孵化過程中出現的版權糾紛,以及重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的問題。為此,提高兒童文學創作水平、建構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IP孵化實現產業轉型對中國卡通動漫產業的發展顯得極為重要。

兒童文學視域下中國卡通動漫產業發展策略探析

  [關鍵詞]卡通動漫產業;兒童文學;發展策略

  動漫是文化傳播的載體,各國可借動漫作品向世界其他國家輸出本國價值觀,宣傳本國文化,同時卡通動漫產業作為文化產業中的朝陽產業,對各國經濟創收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但我國卡通動漫產業對經濟的貢獻度與美、日、韓等國相比還有差距,因此推動我國卡通動漫產業發展,增加我國經濟收入、提高文化軟實力,十分必要。本文分析我國卡通動漫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從兒童文學視域下探究促進中國卡通動漫產業發展的措施。

  一、中國兒童文學與卡通動漫產業融合發展的歷程

  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卡通動漫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中的一個重要分支,被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我國也不例外。文學作品與新媒體技術融合制作的卡通動漫不僅為中國帶來一定的經濟價值,同時還能擴大中國的文化影響力。

  我國存在著兩種意義上的兒童文學,一種是古典意義上的兒童文學,一種是現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二者之間有許多不同之處。例如,由于古代缺乏對兒童特點的認識,所以當時的兒童文學作品往往并不是專為兒童創作的,而是來自民間文學、文人(成人)文學領域,是滿足兒童精神需要的一種補償性的文學,散存在大量的口頭文學(如民間故事、童謠)、神話故事、寓言故事中;而我國現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則是專為兒童創作的一種自覺、獨立的文學門類,始于20世紀新文學運動,五四時期是中國的兒童文學理論和兒童文學創作的現代起點[1]。而我國卡通動漫制作所依賴的劇本大多正是從這兩種意義上的兒童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的。

  我國早期動畫的素材大多來自古典文學中那些適合兒童閱讀的故事。我國動畫的興起時間較早,美國在1937年上映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電影《白雪公主》,中國在1941年誕生了亞洲第一部動畫片《鐵扇公主》,該片由中國聯合影業公司、新華聯合影業公司制作,改編自我國長篇神話小說《西游記》!惰F扇公主》大獲成功后,新華聯合影業公司決定繼續拍攝大型動畫片《大鬧天宮》,但由于當時日軍侵略導致缺乏穩定的創作環境而被迫擱淺?箲鸾Y束后,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以拿國際獎項為目標制作動畫,作品制作完成后由國營電影公司收購,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既不必直接面對市場,也不用擔心經濟收益,因此擁有一個極其理想的創作環境。

  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動畫事業迎來一個高潮,這是我國兒童文學作品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產生良好效應的有力證明。1956年的木偶片《神筆》改編自童話故事《神筆馬良》,在國際上獲得兒童娛樂一等獎。1958年,我國誕生的第一部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改編自現代著名童話作家包蕾的同名作。1960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下血本創作的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由方慧珍、盛璐德創作的同名童話改編,取材于畫家齊白石創作的魚蝦等形象,在國際上獲得盛贊,一度被美國迪士尼看作是來自東方的勁敵。1964年,由萬籟明擔任制片,根據《西游記》改編,歷時四年完成的《大鬧天宮》問世,獲得國內外的一致贊譽。然而在接下來的十年,由于人才的匱乏,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幾乎停滯,沒有好的作品問世。直到1979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根據《封神演義》章節改編制作動畫片《哪吒鬧海》,1983年又出品動畫長片《天書奇譚》才重新在中國動畫產業界引起一些良好的反響。但在這一階段,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并未準確研判市場需求,當時電視機已經逐漸在中國家庭普及,市場有了對系列動畫的需求,而以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為代表的中國動畫產業出品的作品多為動畫電影,缺乏系列動畫作品。1984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推出的《黑貓警長》體現了中國為探索系列動畫做出的努力,但該片因被批評缺乏“民族特色”,加之人才與資金的缺乏,最終只拍攝了五集。1986年由《十兄弟》改編的《葫蘆兄弟》雖因制作精良受到好評,最終也未能改變因缺乏技術、資金、人才而造成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衰落的命運。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以及文化多樣化的推進,我國動畫產業與世界各國動畫產業在全球舞臺上進行競爭。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創作出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我國的卡通動漫企業對此類作品進行改編,制作了一些優秀的動畫片,如根據凌紓的《邋遢大王奇遇記》制作的同名動畫。但也是此時,國產動畫的弊端暴露出來,即缺乏對作品內容判斷的科學標準。如1993年由鄭淵潔的兒童文學作品《魔方大廈》改編而成的同名動畫片被一些人指責不適宜兒童觀看,有些許恐怖,一經舉報,片子便被禁播,導致作家以及制片人失語。在此情境下,動畫制作更多考慮資金成本以及播出效益,內容便更多傾向于以科普知識、益智為主,對故事情節的構建逐漸淡化。如《海爾兄弟》《藍貓淘氣三千問》系列,每集只是簡單科普一個有關宇宙星空、生態環境、人文歷史或是生物百觀的知識。直至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以及國家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扶持,國產動畫才出現復蘇跡象。2005年《喜羊羊與灰太狼》憑借可愛的卡通形象和相對較好的編排收視率一度上升,2006年的《虹貓藍兔七俠傳》、2007年的《小鯉魚歷險記》以及《神廚小福貴》一度占據熒屏。近年來,國產動畫正在努力尋求發展,2015年《大圣歸來》上映成為當時內地影視史上票房最高的國產動畫片,之后眾籌拍攝的《大魚海棠》和《大護法》動畫電影好評如潮。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斬獲49億票房,精良的制作以及豐富的故事讓大眾感受到國產動畫的魅力。

  回顧中國卡通動漫的發展歷程發現,我國動畫產業的發展從一度領先到沒落再到如今的復蘇和追夢,整個過程與創作者、讀者、社會背景以及制作技術都有一定的關聯,而中國卡通動漫產業若想在當今世界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則必須進行轉型,一方面要重視故事內容的核心競爭力,鼓勵作家進行兒童文學創作,繼而制作出更具民族特色的卡通動漫作品;另一方面應與國際接軌,學習國外的動畫制作技術、培養動畫人才并完善我國卡通動漫的產業鏈。

  二、中國卡通動漫產業的發展困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引進大量日韓以及西方國家的少兒圖書,《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以及迪士尼系列童話等很快風靡全國,同時美國迪士尼出品的卡通動畫《白雪公主》《美人魚》《鐘樓怪人》等由他國的文學作品改編而來,兒童文學作品與卡通動漫的完美對接不僅擴大了它們的文化影響力,并且極大提高了它們在全球的文化市場份額和經濟效益。除此之外,日本卡通動漫在世界市場上也掀起了一股颶風,宮崎駿創作的一系列動畫作品極具日本風情,又蘊含人與自然、戰爭與和平等與人類息息相關的母題,獨具匠心的制作使得日本卡通動漫在世界卡通市場上獨樹一幟。反觀我國,雖然出臺《“十二五”時期國家動漫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卡通動漫的發展[2],但由于缺少優質的劇本以及動畫制作的新技術與人才,短時間內未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在國際上的反響度也不夠,中國卡通動漫產業正面臨著發展的困境。

  1.本土作品與原創作品雙重匱乏

  我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享譽世界的優秀卡通動畫作品,多數是因為有優秀的故事內核,F在,我國兒童文學還處于發展期,可以改編的劇本仍顯不足。近年來的《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收獲了不菲的票房,一方面說明我們的傳統文學作品依然具有競爭力,另一方面說明我們仍然還在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缺乏具有原創性的當代兒童文學作品,而這也是造成我國卡通動漫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

  21世紀后,我國兒童耳熟能詳的卡通動漫角色是美國迪士尼旗下的米奇、米妮、唐老鴨、白雪公主以及日本的一休哥、蠟筆小新、名偵探柯南等,我國卡通動漫雖有一些原創形象被兒童喜愛,但這些“原創”有的是對國外動畫制作的模仿,從畫質、情節、角色方面進行一些改編。比如,國產動漫《大嘴巴嘟嘟》被指抄襲《蠟筆小新》,《戰龍四驅》被指抄襲《四驅兄弟》。然而,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地大物博,民族各異,應當有許多可以使用的素材,美國迪士尼用熊貓這一形象結合我們中國武術創作出了《功夫熊貓》,這告訴我們應深入挖掘我們祖國的傳統藝術,創作出真正能夠展現我們民族文化的作品。曾經紅極世界的《大鬧天宮》《鐵扇公主》正是因為極具中國本土特色,能夠講好“中國故事”而占據世界動畫市場的一席之地。

  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內容,卡通動漫的創作如果只有精美的畫面、昂貴的制作成本,沒有優良的故事內核作為支撐仍然難以走向世界,而具有原創性和民族特色的創意內核對卡通動漫發展大有裨益。

  2.師資隊伍與人才隊伍雙向緊缺

  20世紀90年代,意識到國外文化入侵嚴重之時,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署出臺了“5155”工程計劃,即從1995年起力爭在兩三年內建立5個動畫出版基地(分別由遼寧少兒、中國少兒、少年兒童、接力和四川少兒5個出版社牽頭),重點出版15套大型系列兒童動畫圖書,創立5個兒童動畫刊物即《中國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畫》《漫畫大王》《卡通先鋒》[3]。但是該計劃實施效果不佳,雜志銷量不高,有的開辦幾年后?。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的本土畫家生存困難,沒有人包裝扶持,供職簽約單位的抽成也多,最后大多選擇改行。

  同時,我國從事卡通動漫制作的人員很多是上崗后學習,或者從計算機和美術等專業轉行過來的,一方面技術能力不過關,另一方面對卡通動漫領域的研究也不夠深入[4]。因此,卡通動漫制作人的水平和素質參差不齊,造成市場上一些公司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制作以香艷打斗場面博取眼球的卡通動漫作品。還有諸如《斗破蒼穹》類的修仙練級動畫在進行游戲開發后,容易使玩家陷入練級修仙的虛擬世界且一味追求游戲排位,不利于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這些問題亟待解決,對培養高質量動漫創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產業創新離不開人才驅動,我國高校缺少此類專業的師資力量,因而難以培養出動漫創作人才。目前,中國動漫專業人才供不應求,能夠填補缺口的人才并不多。一方面,我國開設的動畫課程與社會脫節,很多動漫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只是簡單地圍繞著學校指定的教材,講授一些常規的動漫專業的理論知識。動漫專業的學生在這種培養模式下,大多停留在了解動漫作品、認識動漫作品創作過程的階段,沒有創新意識,不能有效開發自己的腦力進行動漫創作[5]。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時代,卡通動漫的制作需要更高水平的技術手段以及敏銳的眼光,這對卡通動漫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需要掌握現代動畫制作技術,同時也需有一定的文學功底,能辨認出好故事、好劇本。

  3.IP重經濟效益與版權意識薄弱

  在信息化時代,IP(IntellectualProperty)產業鏈運營已經形成大趨勢。IP,意為知識產權。在中國,IP這個概念一般用以表示具有創造性的、屬于創意產業范圍內的知識產權,它代表用戶情感共鳴的一種符號,以不特定的形式出現,作為泛娛樂內容的支撐和情感載體,是泛娛樂內容的核心要素[6];ヂ摼W普及以來,動漫產業的發展鏈條以及創收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日本動漫發達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們擁有完善的IP產業鏈運營體系,從創作、出版、影視化、音樂、游戲、手辦周邊直至主題公園建設,每一環節的發展都比較成熟,加之擁有很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因而收益可觀。反觀我國,IP產業鏈運營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比如,蘇州舞之動畫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參與動畫電影《麥兜·飯寶奇》的聯合發行,取得一些經濟效益和較好的收視率,但是相比國外IP產業孵化的程度還不夠,產業鏈的運營開發不完善。再如,舞之動畫開發的《流氓兔》基于市場調研和分析,鎖定核心受眾人群,同時制作條漫、動畫番劇、動畫電影等,開展IP跨界合作,覆蓋游戲、文創、文化地產、美陳展和快消等領域,但是并未培養起受眾情感,品牌文化影響力也不高[7],其主要原因就是未對IP進行深挖和優化。

  21世紀后,我國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如楊紅櫻的系列作品《淘氣包馬小跳》《男生日記》《女生日記》,曹文軒的《埋在雪下的小屋》《紅葫蘆》《薔薇谷》,鄭淵潔的《舒克與貝塔》《皮皮魯外傳》等,但這些作品影視化程度不高,大多停留在圖書出版這一環節,外語譯本開發不夠。這些作品在國內傳播較廣,但未能走向國際的舞臺,而這與我國缺乏卡通動漫的自主品牌有一定的關聯。我們談到美國動畫能想到迪士尼,談及日本動畫能想到吉卜力工作室,曾經談到中國動畫會想到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但其衰落后我國還未打造出能與其他國家相媲美的動畫制片廠。擁有自主品牌、注重IP孵化可以幫助我們完善卡通動漫的產業鏈,從改編已有素材、原創性創作到圖書出版、影視化直至向世界推廣,互聯網時代IP的孵化價值不可限量。

  相關論文推薦:國產少兒動漫中的傳統文化傳承芻議

  通過互聯網實現多域共生可以刺激卡通動漫的消費,提高其作為文化產業對經濟的貢獻度。目前我國許多公司正在進行IP產業鏈的上下游銜接,但是由于急于獲得經濟效益,過于注重商業變現,在IP孵化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作品創作出版后的版權糾紛,卡通動漫制作節省成本后的粗糙不堪,以及游戲開發后對兒童的不良影響等。同時,一些作品由于盜版盛行,在互聯網平臺被惡意剪輯,損害了作品的原有形象,不利于動漫自主品牌的發展,降低了正版作品的經濟收益。——論文作者:張 婷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