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行業收入差距:從勞動生產率的角度分析

發布時間:2021-08-05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文章以建筑業和高科技產業分別作為勞動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行業的代表,使用Geweke的線性反饋模型分析了勞動生產率增長對實際工資的貢獻,發現勞動密集型行業工資對勞動生產率的推動力要高于知識密集型行業,但勞動生產率對工資的推動力不及后者。但

  【摘要】文章以建筑業和高科技產業分別作為勞動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行業的代表,使用Geweke的線性反饋模型分析了勞動生產率增長對實際工資的貢獻,發現勞動密集型行業工資對勞動生產率的推動力要高于知識密集型行業,但勞動生產率對工資的推動力不及后者。但在絕對量上,兩個行業無論是工資對勞動生產率還是勞動生產率對工資的影響值都不大,說明目前我國行業間收入差距并未成為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因素,而且勞動生產率差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釋行業間收入差距,但即使是在沒有行政壟斷的行業,生產率差異也不是構成行業間收入差距(或勞動力成本差異)的主要原因。

行業收入差距:從勞動生產率的角度分析

  【關鍵詞】勞動生產率;行業間收入差距;Geweke模型

  隨著收入分配制度變遷,收入分配的內涵在市場化導向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要素從非市場化走向市場化,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進行流動和組合,由此促進了行業的發展和職工總體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同時,各行業間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漸加大。根據傳統經濟學理論,行業間勞動生產率的差異造成各行業職工的工資差異。具有較高勞動生產率的部門由于具有較高的工資而吸引其他部門的工人向該行業轉移。因此,行業間收入差距可以起到優化資源配置(尤其是人力資源)的作用,也成為影響產業結構調整的因素之一,還影響著未來人力資源培養的方向。一般情況下,收入低的行業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原有工人的勞動積極性和創新動力也不高,結果造成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緩慢;勞動生產率的較低增長反過來也不能促進工人的收入增長。而高收入行業由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才,無疑會促進該行業的發展。勞動生產率與收入增長之間的這種關系如果顯著并普遍存在的話,行業間的收入差距將嚴重阻礙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同時,勞動生產率也是構成行業間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行業間勞動生產率差異越大,行業間收入差距越顯著。鑒于兩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本文采用Geweke的線性反饋模型從定量的角度考察兩個變量之間相互影響的程度,從而為縮小行業差距、提高低生產率行業的勞動生產率提供參考性建議。

  一、文獻綜述

  理論界對行業收入差距方面的研究較為薄弱,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收入差距的度量和解釋上,方法一般都采用各行業平均工資的相對差額或者采用最高的行業工資與最低的行業工資之間的差距來說明行業收入差別程度。關于行業差距產生的原因,以前的研究主要歸結為行業的壟斷經營和缺乏有效的工資監督調控機制的結果。特別是電力、煤氣、郵電和自來水等行業因壟斷經營而獲得了較高的利潤,其平均工資多年來一直穩居各行業的前列。王曉英(2000)指出行業間收入差距除了收入分配制度原因外,壟斷是高收入的主要原因。這種壟斷或表現在市場進入的限制上,或表現在享有國家特殊的優惠政策上。但新興行業的高工資收入業以知識、技術、資金密集為特征,風險大,對從業人員的選擇性也大,因此高工資收入應當予以充分肯定。李聞(2001)認為行政性壟斷造成職業群體收入差距過大,破壞了社會分配秩序。李建(2003)認為就業機會不均使得特殊部門員工的工資比一般社會成員高出幾倍。

  壟斷因素無疑會對行業收入差距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將之視為行業差距擴大的根源未免以偏概全。蘇雪串(2002)認為經濟增長是收入增長的基礎,各部門增長率的差異必將導致收入增長率的差距。技術密集型企業的快速發展加劇了高素質的企業家、管理、技術等方面人才的嚴重短缺,而大量的低素質勞動者則供過于求。陳菲(2003)考察了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收入差距狀況。她認為在第三產業內部知識密集型行業與勞動密集型行業之間職工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漸擴大。勞動者的文化水平和技術熟練程度與其收入正相關,而且近年以加速度的趨勢拉大。具有先導性、全局性的基礎知識行業如教育、科研行業職工的收入水平為我國產業的迅猛發展提供了后繼力量。

  這些研究的缺憾在于:(1)考察了收入差距的現狀、形成收入差距的原因,沒有具體詳細考察收入差距擴大造成的負面影響;(2)涉及收入差距擴大的負面影響時,大多是從影響政治和社會穩定、降低工作熱情、影響工作效率等角度定性說明,沒有從收入差距和勞動生產率的相互影響角度具體準確度量過勞動生產率提高對收入增長的貢獻大小和收入增長對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積極作用。目前尚沒有相關研究考察知識密集型行業人員的收入增長多大程度上來自于該行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由于高新技術產業和建筑業從業人員的收入主要部分都是職工工資,而不是獎金、津貼等形式,故其工資較好地近似于收入水平。筆者嘗試以高新技術產業和建筑業為例,通過計量方法度量知識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與收入增長相互影響的程度。然后通過兩個行業對比,發現在給定行業整體發展速度的前提下,高科技行業勞動生產率對實際工資的推動力超過實際工資對勞動生產率的推動力。對建筑行業來說,在給定行業發展速度的前提下,結果正好與高科技產業相反。但在絕對量上,兩個行業中無論是工資對勞動生產率還是勞動生產率對工資的影響值都不大,說明目前我國行業間收入差距并未成為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因素,而且勞動生產率差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釋行業間收入差距,但即使是在沒有行政壟斷的行業,生產率差異還不構成行業間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二、Geweke方法分析因果關系

  由于將工資、個人勞動生產率、行業發展速度置于整體的分析框架中,無論采用多元回歸模型還是調整的微分方程,都限于對變量間數量依存關系及其影響因素與影響機制的驗證。隨著Geweke(1982,1984)“線性反饋”計量方法研究成果的有效應用,變量之間“反饋”的數量以及方向都可以得到度量。該方法通過構造包含控制變量的自回歸分布滯后預測模型,計算時間序列之間的統計反饋測量變量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拓展了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法。

  工資和勞動生產率、行業發展速度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工資增長激發職工的積極性,進而促進個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個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也使其勞動的邊際要素收益——工資增長。由于本文以行業工資收入為研究單位,行業發展速度這一變量可以很好地概括整個行業的綜合環境,代表除勞動生產率以外影響工資增長的其他原因。

  相關期刊推薦:《生產力研究》創辦于1986年12月,主要刊登研究經濟理論、經濟改革、發展重大問題方面的論文、學術動態的綜述性文章。同時,作為中國生產力學會會刊,它最及時、最權威地反映著全國生產力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最新動態和最新成果。

  前提下,實際工資對勞動生產率的推動力超過勞動生產率對實際工資的推動力,跟高科技產業的結果相反。這一結論可能的解釋是:建筑行業由于不需要從業人員具備十分專業的知識,勞動密集的特征比較明顯,因此勞動供給比較多,工資水平較低。由于工資水平較低,單位工資的增加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激勵效果比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從絕對量上來看,雙向的推動作用都不明顯。無論是工資對勞動生產率還是勞動生產率對工資的影響值都不大。說明目前我國行業間收入差距并未成為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因素,而且勞動生產率差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釋行業間收入差距,但即使是在沒有行政壟斷的行業,生產率差異還不構成行業間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這個現象有以下三個可能原因:

  一是影響工資收入、勞動生產率的因素有很多,而本文只是單純考察了這兩個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沒有詳細分析影響這兩個變量的主要因素,如行業利潤額和企業的利潤分配方案對工資的影響和技術進步、資本投入等因素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等。

  二是行業內各企業的工資以簽約合同的方式訂立,比較具有剛性,故即使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工資由于以往簽訂的勞動合同而沒有變動。工資對勞動生產率的作用更微小是由于工資只是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諸多因素之一,并非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因素。

  三是知識密集型行業由于對勞動力有較高的要求,其勞動需求彈性較小;勞動密集型行業勞動供給大于勞動需求,行業競爭激烈,因此前者工資提高對勞動生產率的作用不及后者顯著。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從建筑行業與高科技行業的實證分析結果對比來看:勞動密集型行業工資對勞動生產率的推動力要高于知識密集型行業但勞動生產率對工資的推動力不及后者;但對勞動密集型行業而言,工資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要高于勞動生產率對工資的影響;诖耍P者有如下建議:

  首先,勞動密集型行業勞動生產率對工資增長的貢獻低于知識密集型行業,說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能夠解釋促進收入增長。在市場準入沒有壁壘的行業(沒有行政型壟斷),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對行業間收入差距是有解釋力的。

  其次,勞動密集型行業工資增長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具有較大的影響,說明促進該行業工資增長對提高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有積極作用。這進一步說明,行業間收入差距的縮小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總產品的增加。靈活制定該行業工資制度,使工資與業績聯系更緊密、更具有彈性有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鑒于勞動生產率提高來源于工資增長的絕對值并不大,說明提高該行業勞動生產率還應該從資本深化、人力資本培養等其他方向尋找突破。

  最后,知識密集型行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來源于工資增長以外的途徑。比如通過教育和培訓進行人力資源的培養、人員的合理組織和配置、優化勞資組合等。該行業較高的勞動生產率也指明了今后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方向,即需要不斷提高科技投入的水平,注重人力資本投資的數量和質量。——論文作者:周君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