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07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不但是引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思想武器,而且是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中國智慧。新發展理念以世界歷史的視野考察人類歷史的發展,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提供
摘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不但是引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思想武器,而且是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中國智慧。新發展理念以世界歷史的視野考察人類歷史的發展,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思路,具有“世界歷史性前提”;踐行新發展理念,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要動力源,已成為舉世矚目的“世界歷史性事實”;踐行新發展理念,拓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為人類社會現代化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從而為世界歷史發展開創了“新紀元”。
關鍵詞:新發展理念;世界歷史;意義
0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發展理念,其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最主要的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自成發展理論體系,科學全面地回答了發展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問題。習近平指出:“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新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1]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新發展理念以來,我們針對自身問題和短板,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標志性的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舉措,也向世界提出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一帶一路”等一系列合作共贏的發展戰略舉措。
判斷一種發展思想及其實踐是否具有世界歷史意義,主要看三個方面:一是它基于世界客觀發展的理性判斷和科學總結,它作為“世界歷史”基礎上的產物,具有“世界歷史性前提”;二是它對世界歷史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由它引發的實踐后果不同程度地引起了別的國家“整個生態形式的改變”,使它成為“一個世界歷史性事實”;三是在它指導下,接過“開創新紀元”的旗幟,使整個國家成為推動“世界歷史”的民族國家。[2]204新發展理念立足于中國,以世界歷史的視野考察人類歷史的發展,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思路,具有“世界歷史性前提”;踐行新發展理念,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動力源,已成為舉世矚目的“世界歷史性事實”;踐行新發展理念,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超越了“西方中心論”,終結了“歷史終結論”,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開創了“新紀元”。
1新發展理念基于“世界歷史性前提”,以世界歷史發展的視野洞察世界
認識來源于實踐,發展理念發端于發展實際。新發展理念是在把握世界歷史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應運而生。進入21世紀的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新科技革命加速了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各國現代化的進程;另一方面,世界面臨著更為錯綜復雜的局勢,不斷產生諸多“全球性問題”:南北失衡貧富差距還在加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主權遭到侵犯和威脅,經濟、政治和文化安全受到挑戰;全球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人類生存質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國際恐怖主義嚴重威脅世界的安全,逆經濟全球化、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抬頭跡象;民族沖突、宗教矛盾和領土爭端此起彼伏;許多國家特別是一大批“后發展”國家的自身問題也是剪不斷,理還亂,推進世界和平和發展的崇高事業依然任重道遠。
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及“全球性”問題的挑戰,我們該怎么辦?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代中央領導,對中國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國際環境做出了科學判斷。習近平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對規劃建議稿進行說明時指出:“堅持立足國內和全球視野相統籌,既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主動適應和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又從全球經濟聯系中進行謀劃,重視提高在全球范圍配置資源的能力。”[3]引領和謀劃中國發展的新發展理念,每項都對應著全球格局演變和發展變化,每項都關注著當今全球性難題。新發展理念既是謀劃中國發展的理念,也是謀劃世界和平發展的理念。換言之,新發展理念是應對世界歷史發展而作出的科學理念,具有“世界歷史性前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發展理念是應對世界經濟發展滯緩、發展動能不足、發展機制失靈的良藥。不少發展中國家發展滯后,長期擺脫不了對西方國家的依附,主要原因在于這些國家體制機制僵化、科技創新動力不足。世界進入“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以來,世界經濟發展又面臨新的困境。要擺脫疫情危機和發展困境,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在于創新。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變革激發創新活力,渡過疫情危機難關,從而助推世界發展。
協調發展是應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和不公平等問題的基本方法。協調發展理念不僅適合破解我國存在發展不協調、不充分問題,形成結構合理、發展充分、整體協調發展格局的要求,同時也順應統籌國內國際發展、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求。在當今世界,發展不協調問題非常普遍。我們立足于世界歷史發展的現實,結合中國實際,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致力于推進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和多元平衡、利益共贏的發展格局。
綠色發展是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基本關系問題,其核心內涵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發展,綠色發展理念不僅是關注國內發展現狀和問題,也是關注世界歷史發展現實問題的深刻認識。黨的十九大習近平同志高度總結了人與自然的基本關系及人類所秉持的基本態度,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國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4]39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也是世界人民追求發展的共同夢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建設綠色、清潔世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全球生態安全和發展作出新貢獻。
對外開放要解決的是國家發展動力問題,而且,“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5]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閉關鎖國、閉門造車只能是死路一條。對外開放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必然要求。開放發展理念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蘊育發展動力、塑造競爭優勢的戰略抉擇。我國在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的統一,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但不是單一的、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踐行開放發展理念,就是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推進國際交流合作,主動推進和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維護多變貿易體制,積極承擔大國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相關期刊推薦:《寧波工程學院學報》由寧波市人民政府主管、寧波工程學院主辦,是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設有:文史哲法、經濟管理、理工研究、教育教學等特設欄目。
共享發展主要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其本質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發展共享不僅是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期待。當今世界不公平現象依然存在,全球南北差距擴大和貧富懸殊嚴重。根據國際慈善組織樂施會(Oxfam)發布的2019年度世界財富不均報告,指出“世界上最富有的那1%人口所擁有財富是69億人的財富總和的兩倍,而過去10年中,全球億萬富豪的數量翻了一倍。目前,全球前2153位億萬富豪所擁有的財富就超過了46億人口的總財富,相當于占有超過全球60%人口的財富總額。”[6]一些國家和地區發展并未惠及全體人民。為了讓世界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中國倡議并與各國領導共同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努力實現世界人民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共同愿景。
2踐行新發展理念,中國的崛起是當今世界歷史發展的最大變量,已成舉世矚目的“世界歷史性事實”
馬克思主義認為,當人類社會歷史不再被分割在狹隘的民族地域中發展而成為世界性的問題時,作為世界有機組成部分的國家的變化,如果反過來影響世界的發展,就不能不帶有“世界歷史意義”。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了歷史性巨變,創造了人類社會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中國的崛起是當今世界的最大變量。中國僅用短短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發展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持續強勁的發展動力推動世界歷史發展進程。我們黨帶領人民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消滅了絕對貧困,取得“抗疫”的階段性重大勝利,進一步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成為“世界歷史性事實。”這不僅是中國的巨變,也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巨大進步。
其一,中國踐行新發展理念,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最強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2019年發布的白皮書《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指出: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也由2019年的16.3%上升到17%左右,創下歷史新高。2000~2017年,世界對中國經濟的綜合依存度指數從0.4逐步上升到1.2,中國貢獻了全球制造業總產出的35%。[7]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世界經濟融于一體,中國經濟的強勁持續增長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大利好,這已經成為不可否認的歷史性事實。
其二,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開展國際援助,回饋世界,追求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主動承擔大國義務,堅持“親仁善鄰”、“天下為公”理念和國際主義精神,積極開展對外援助,回饋國際社會,為世界各國各地區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中國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原則,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人員等方面的援助,幫助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為困難國家“雪中送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中國以強大的智慧和英勇的表現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應對疫情提供了豐富經驗,把病毒限制在最小范圍,有效保護和拯救了中國及世界人民,以“中國式溫暖”及時幫助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為抗擊疫情作出重大貢獻。
“一帶一路”戰略是追求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之路。我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把新發展理念轉化為發展行動,把發展愿景轉化為發展現實。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一帶一路’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8]中國成為全球共同開放、共同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其三,踐行新發展理念,搭建多邊對話與合作平臺,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共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各國的聯系空前加深,人類社會已經成為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同志在2015年9月聯合國總部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9]面對恐怖主義、疫情危機、生態危機和貧富差距等諸多全球性問題挑戰,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獨善其身,世界各國需要團結合作,發揚同舟共濟的精神,共同致力于踐行新發展理念,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美好世界。關注人本身的同時,也十分關注人與自然的共生發展關系。習近平在2021年4月22日出席世界氣候峰會上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講話,倡議國際社會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勇于擔當,勠力同心,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3踐行新發展理念,拓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開創了社會主義歷史發展的新紀元
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并不僅僅意味著各個國家、民族經濟聯系的加強,實質上反映了社會的變遷,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社會生活的全面變革和新文明的創立。馬克思主義認為,著眼于“全人類的解放”,“世界歷史民族”真正世界性活動只能是徹底推翻資本主義,實現全世界各民族的平等和世界大同。馬克思深刻地指出:“無產階級只有在世界歷史意義上才能存在,就像它的事業——共產主義一般只有作為‘世界歷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實現一樣。”[10]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程曾經寫下多次“世界歷史事實”的輝煌,法蘭西、俄羅斯和中國成為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相繼出現的“世界歷史民族”。今天,新發展理念引領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使社會主義再度顯示出生機與活力,開啟了社會主義歷史發展的新紀元。新發展理念立足于中國,關注并破解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問題,致力于解決全球性難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打破了“西方中心”的傳統政治經濟格局,接過并高揚“世界歷史民族”的旗幟,顯示出它所具有的世界歷史意義。
從發展理論的視角看,新發展理念超越西方發展理論,開創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新境界,為世界歷史發展提供了普遍意義的指導作用。二戰以后興起的西方發展理論自詡為世界特別為落后國家的現代化發展提供理論向導和政策指導,但事實上,許多發展中國家并沒有在它們的指導下擺脫困境,解決問題,諸如貧富差距、生態環境破壞和失業等問題依然十分嚴峻。而且,西方發展理論“依然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最終擺脫不了‘西方中心論’傳統觀念的羈絆”。[2]8新發展理念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圍繞中國和世界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以世界的眼光把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和國家的特殊性融匯起來,既體現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特色,又具有世界發展的普遍指導意義,終結了發展的“西方中心論”。
從現代化發展道路視角上看,新發展理念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4]39新發展理念體現了中國對世界歷史發展和人類文明未來發展的自覺擔當。中國的崛起事實上創造了一個有別于西方現代化發展模式,超越了西方現代化發展模式。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并沒有脫離世界現代化發展潮流,但以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方針和人民為中心的主線始終未變,堅持從本國國情出發的立足點始終未變,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F代化發展的“中國方案”不是照搬馬克思主義教條,更不是對西方現代化發展模式的簡單復制,而是超越和完善,是更好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設計。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中國現代化發展道路絕不是像西方那樣以普世自居強加于人,而是一個既符合世界歷史發展規律,又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中國方案”。正像習近平所說的:“中國立足自身國情和實踐,從中華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東西方各家之長,堅守但不僵化,借鑒但不照搬,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發展道路”,“我們要建設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歷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11]現代化發展的“中國方案”來源于我們對發展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它將以強大力量改變世界其它國家的生產生活方式,這不得不說帶有偉大的世界歷史意義。——論文作者:張新光
4結語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世界歷史視野考察人類社會發展趨勢,引領世界歷史發展,拓寬歷史發展道路,改變世界歷史事實,超越了“西方中心論”,終結了“歷史終結論”。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中國的偉大成就已成為舉世矚目的“世界歷史性事實”,拓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開創了社會主義歷史發展新紀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將對世界歷史發展產生更大的歷史性貢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