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基于Citespace V的綠色物流發展研究知識圖譜分析

發布時間:2021-07-07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以CNKI數據庫中20002018年1652篇綠色物流期刊論文為研究對象,借助信息可視化軟件CitespaceV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繪制作者合作網絡、機構合作網絡、關鍵詞共現及聚類網絡、突現詞檢測分析。研究發現:國內作者和機構尚未形成緊密化合作,并呈現大分散

  [摘要]以CNKI數據庫中2000—2018年1652篇綠色物流期刊論文為研究對象,借助信息可視化軟件CitespaceV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繪制作者合作網絡、機構合作網絡、關鍵詞共現及聚類網絡、突現詞檢測分析。研究發現:國內作者和機構尚未形成緊密化合作,并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局面。研究熱點主要從物流環節層面、行業層面、環保層面、發展模式層面和發展對策層面展開。突現詞歸納發現,綠色供應鏈管理是綠色物流研究的永恒主題,物流過程的綠色化是綠色物流研究的主導方向,低碳經濟是綠色物流研究的新思維。

基于Citespace V的綠色物流發展研究知識圖譜分析

  [關鍵詞]綠色物流;Citespace;科學知識圖譜

  一、引言

  我國現代化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同時,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也逐漸顯現。物流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產業和企業的“第三方利潤源”,自興起以來沿用的就是高污染高能耗發展模式,帶來了較嚴重的環境問題。[1]物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一種趨勢,也是其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國對可持續發展的物流模式的關注起源于1997年亞太國際物流會議,會議中指出了物流業應以“可持續發展”為其發展的原則和方向。2017年《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綠色物流是未來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2019年《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強調,要加快綠色物流發展和綠色供應鏈帶動;同年10月國家層面出臺政策文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則對綠色供應鏈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在當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背景下,對綠色物流的研究熱點、發展趨勢等特征進行系統梳理和分析的文獻較少,不利于推進綠色物流的深入研究;诖耍疚氖褂肅itespace軟件,采用可視化分析方法較為系統地梳理了我國在綠色物流方面的研究特征、研究熱點,回顧過去的發展脈絡,展望未來的發展動向及趨勢,為后續研究該領域的學者提供借鑒和參考,以期推動我國綠色物流的研究邁向更高的臺階。

  二、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及預處理

  本文以CNKI數據庫為研究對象的來源,以“主題=(綠色物流)”并且“關鍵詞=(綠色物流)”進行檢索,時間跨度為2000—2018年,共收集到綠色物流相關文獻2048篇,通過閱讀文獻的標題、關鍵詞和摘要信息,剔除與綠色物流領域不契合的文獻和征文、新聞稿、報道等非研究性文獻,得到有效文獻1652篇,確定為此次研究的源數據。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由德雷塞爾大學陳超美教授開發的一款信息可視化軟件,其通過繪制“圖”和“譜”雙重性質的圖像顯示科學知識的發展進程與結構關系,展示出知識單元與知識群組之間的互動、交叉、演化和衍生的網絡關系,從而實現對研究領域的解釋與預見。[2-3]本研究使用java平臺的CitespaceV軟件,選取中國知網1652篇期刊文獻來繪制科學知識圖譜,對作者、機構、關鍵詞和突現詞等進行分析處理[4],展現綠色物流研究領域的熱點和演進方向。

  三、我國綠色物流研究統計分析

  (一)文獻發表時間趨勢分析

  年發文量是反映綠色物流研究進展的重要指標,通過年度分布趨勢,可以歸納分析各階段特征。本文依據CNKI導入的文獻數據,繪制出綠色物流研究發文量年度分布圖(見圖1)。

  最早出現的關于綠色物流的文獻是2000年張建軍等發表的《運輸的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物流》。截止到2004年發文總量僅68篇,增長趨勢緩慢,反映出這一時期學術界對綠色物流的關注度較少,研究隊伍較薄弱,研究處于萌芽狀態。綠色物流研究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全球掀起的綠色浪潮,研究物流的綠色化迎合世界發展趨勢。

  2005—2007年間,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和學者加入到綠色物流的研究行列,年發文量顯著增長,在2007年到達峰值174篇,年均發文量是上一階段的6倍多,研究步入了快速發展期。這一時期中國加入WTO,受國外物流企業和綠色物流思想沖擊,國內對綠色物流的研究也得到了發展。

  2008—2018年間,伴隨“綠色”相關政策的提出和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物流的研究步入了成熟期,年均發文量114篇,發展趨勢相對穩定,綠色物流在這十年一直處于熱點研究領域。

  作者合著網絡中Nodes(節點數)=574,Links(連線數)=234,圖譜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綠色物流研究已形成2~4人的核心團隊,分別是張則強(機械工程方向)團隊、嚴雪晴(農業經濟方向)團隊、姜琳琳(工業經濟方向)團隊、謝泗薪(企業管理方向)團隊和賈冬青(企業經濟方向)團隊。

  張則強團隊間的連接強度最大,其團隊內的成員合作較為緊密,合作規模最為壯大。各個團隊間由于學科差異大,團隊間基本無合作,大多數學者為獨立研究?傮w來說,綠色物流的學科領域尚未形成緊密的合作體系。

  統計高產核心作者(表1)發現,王長瓊從2002年就致力于綠色物流的研究。此后,張則強、趙麗君、許紅蓮等進軍綠色物流研究領域,研究隊伍也逐漸壯大,發文量5篇以上的學者有7人,他們對綠色物流的研究從2008年開始,這些學者的研究奠定了該領域的學術基礎。從文獻被引量來看,排在前四位的作者分別是王長瓊、趙麗君、謝泗薪和許紅蓮,說明這些學者對綠色物流方向的學術影響和貢獻較大,對該領域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三)發文機構合作網絡分析

  研究機構是科研的載體,其為培養人才、取得科學突破提供了支柱性的力量。將節點類型選擇“機構”,繪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研究發現高校是綠色物流領域研究的主力軍。從機構間的合作來看,廣東理工學院和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中南大學和湖南商學院、福建師范大學和德華陶瓷職業技術學院之間合作緊密。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中美物流研究所與北京物資學院有過合作。

  整理圖譜中節點最大的前十個機構(表2)發現,柳州師范高等?茖W校發文量最多,北京交通大學、大連民族學院、北京物資學院等也在高產位置。大連海事大學最先在綠色物流領域開展研究。從機構位置分布來看,綠色物流高產研究機構絕大部分在中國東部地區,中部次之,西部最少,這表明綠色物流研究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物流發展程度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

  相關知識推薦:發表物流論文應該投哪些期刊

  梳理作者及機構信息發現,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公共管理系的大部分文獻均由李春香(8篇)獨自發表,其致力于廣西經濟效益和農產品綠色物流推廣策略研究。大連民族學院7篇論文也僅由王婷睿和于學成聯合發表,其機構專注于對綠色物流體系構建和民族地區綠色物流的發展對策研究。而北京交通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北京物資學院等機構作者在研究主題上呈現出多樣性?傊覈殉霈F綠色物流領域的研究團隊,但只有很少一部分成員可以保持對該領域的持續關注和研究,大部分團隊及其成員的研究較為分散。

  四、我國綠色物流研究熱點分析

  (一)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對論文的核心概括,關鍵詞之間的連線表示關聯性,線的粗細表示共現頻次的大小。節點類型選擇關鍵詞,網絡修剪為最小生成樹(MST)法。圖3可以看出綠色物流、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等關鍵詞的節點最大,反映共現頻次最多,其中一些分支獨立居于外部,如農產品物流-綠色金融-物流金融、生產物流-安全性-環保型-化工生產過程等獨立分支,這些獨立于整體之外的分支是綠色物流領域中的新興研究方向。圖32000—2018年綠色物流關鍵詞共現網絡關鍵詞共現頻次高表示其是該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中介中心性高表示其在各節點間的路徑媒介能力高,該節點很可能代表了未來的研究趨勢。在Citespace的可視化界面中導出關鍵詞頻次表及其中心度值,限于篇幅本文選取排名前16的高頻和高中心性關鍵詞進行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

  對比高頻次和高中心性的關鍵詞,綠色物流、物流活動、綠色包裝、對策、低碳經濟、逆向物流、企業管理等的中心性和頻次都處于前列位置,這反映出這些關鍵詞是綠色物流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且綠色物流、物流活動、物流企業和綠色包裝在頻次和中心性的位列都在相近位置,關鍵詞的中心性和頻次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呈現了顯著的差異性。

  (二)關鍵詞聚類分析

  關鍵詞聚類可以深層次挖掘綠色物流研究熱點間的關系,明確研究領域的熱點和發展趨勢,進而把握研究方向,探索研究前沿。本文用LLR算法對聚類進行命名,聚類圖譜中S(平均輪廓值)=0.8056>0.5;Q(模塊值)=0.6565>0.3,該聚類結構顯著且聚類較合理,各模塊既具有高度的獨立性也存在關聯。聚類編號體現聚類規模大小,具體見

  1.物流環節層面。包含聚類#3綠色倉儲、#6城市配送、#13第三方物流、#2物聯網和#11綠色供應鏈。綠色物流就是實現各物流環節綠色化的過程,汪傳雷等(2015)認為現階段我國綠色倉儲處于起步階段,暴露出設施簡陋,倉儲信息化水平低和倉儲文化建設不夠等問題,須從倉儲軟硬件角度發展綠色倉儲。[5]包裝環節應選擇可降解、可再生、可重復利用的材料,減量化包裝方案等。運輸環節綠色化在于運輸工具和配送中心位置的選擇和協調。在整個供應鏈環節應鼓勵運用新興技術對運輸、倉儲和包裝等環節進行追蹤和控制,使物流行業向規范化發展,進而為綠色物流的推進打下良好基礎。

  2.行業層面。由聚類#12農產品物流、#16煤炭物流構成。我國是農產品生產消費大國,但存在著農產品資源區域不協調現象,鄭穎、孫丹、郝琳琳等認為農產品的綠色物流發展方面存在農民思想保守、運輸工具單一、標準化產業化程度較低、技術落后和成本高等問題。[6-8]同樣,煤炭資源因地域差異原因而分布極不平衡,全國呈現北多南少,西多東少的分布狀況,蔣秀明、周丹等提出煤炭物流企業發展存在著綠色生態意識淡薄、技術人才缺失、設備信息化程度低、運輸繁瑣等一系列問題。[9-10]農產品和煤炭物流發展既要實現市場的整體效益,又要符合當今綠色可持續再循環理念。

  3.環保層面。由聚類#14生態旅游、#18環保、#5可持續發展、#7環境構成。從環保層面對綠色物流的探討是對其本質特征的解讀,在“綠色發展”的理念和“環境規制”的視角下,物流業須調整產業結構,保證環保措施的落實。[11]黃英霞(2017)指出低碳經濟下,物流企業有責任保護環境和改善環境。[12]顧雨清(2018)提出物流企業及其他行業的發展都要以環境保護政策為導向[13],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進行“環保”革命,把綠色化向物流各層次滲透。

  4.發展模式層面。由聚類#15低碳物流、#4循環經濟、#19港口、#20醫院綠色物流系統、#17珠三角構成。于一秀、孫淑英等認為低碳物流是全球一體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循環經濟是我國未來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模式,二者的優點都在于充分利用環境容量和自然資源。[14-15]綠色物流在不同地域環境下也呈現獨特的發展模式,張璞等(2012)認為醫院綠色物流的發展有利于醫院各種資源的集約和環境的凈化,其需要通過管理組織結構和革新運行模式來實現。[16]嚴雪晴、魏薇等在珠三角和港口區域綠色物流研究中表示,珠三角物流模式正從粗放型轉變為質量型和效益型,加快港口結構調整和換代升級,倡導綠色物流是提升港口競爭力的必由之路。[17-18]——論文作者:薛建濤,武佩劍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