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6-25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淮鹽的經濟活動構建了連云港地區乃至蘇北地區內河航運的格局,促進了連云港地區的海運和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的發展,開辟了連云港地區公路運輸的先河,近先代鹽業生產對交通運輸的需求,奠定了連云港現代交通發展的基
[摘要]淮鹽的經濟活動構建了連云港地區乃至蘇北地區內河航運的格局,促進了連云港地區的海運和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的發展,開辟了連云港地區公路運輸的先河,近先代鹽業生產對交通運輸的需求,奠定了連云港現代交通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淮鹽;連云港;交通;發展
連云港舊稱海州,古海州地區是淮北鹽場的所在地,淮北鹽業的發展在古海州促進了各行各業的繁榮;贷}主要是向外湘、鄂、贛、皖等省銷售,在古代大宗商品的最佳途徑是內河水運,近代主要是河運、海運、鐵路運輸和汽車運輸;贷}從古代每年幾十萬噸到近現代幾百萬噸的產量外運,勢必推動了連云港地區基礎發展。
1 淮鹽運銷奠定了連云港內河航運的基礎
從古至今,連云港地區鹽業一直比較繁榮,是全國重要的鹽產區;贷}生產對連云港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地推動作用,除了提供賦稅以外,最大的影響就是鹽河的挖掘。連云港由于地處黃海之濱,遠離淮鹽的銷區。如果僅靠馬車、牛車,很難滿足鹽業運銷的需要,而河運是古代乃至現代一種最經濟的運輸方式。但是連云港地處黃淮平原,瀕臨黃海,地勢西高東低,河流都是發源于山東沂蒙山區的季節性河流,淮鹽是國家重要的稅收來源,在古代更是如此;贷}的銷區在皖、鄂、湘、贛四省,為了北鹽南運,唐武則天垂拱四年(688),從現在的淮安漣水縣向北開鑿了一條通達連云港的漕河用于,后稱官河。這就是現代鹽河的前身。官河一直向東北到海州西門外,然后與薔薇河相連入海。明清兩代由于運鹽需要,加之海岸線東移,河流漸漸淤塞,形成新的灘涂,官府和鹽商多次開挖疏浚,最重要的一次,是清康熙年間開挖了由淮安楊莊經漣水、灌南、海州板浦到淮北各個鹽場的運鹽河,奠定了現代鹽河的基本雛形;幢睅状篼}場就順著這開挖好的鹽河經板浦運至淮鹽西壩外銷。隨著淮南鹽業的漸漸萎縮,淮北鹽業漸漸興旺,鹽運繁盛,官河也改名鹽河。
相關期刊推薦:《農村經濟與科技》雜志是農業綜合類中文科技期刊,創辦于1990年,月刊。主要刊登全國范圍的農、林、牧、副、漁業基礎理論、應用研究及農業經濟研究等與農業有關的學術研究論文,追蹤報道各學科的最新實用的農業科技成果,強化前沿學術交流平臺,傳播農業適用經濟信息。融學術性、指導性、實用性于一體。設有:農業基礎科學、農藝·園藝、植物護理學、水產養殖、林業科學、農業工程、資源與環境科學、畜牧·獸醫、食品科學、農業經濟(含現代農業、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化、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經管等問題研究)欄目,涵蓋了農業科技、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
鹽河不僅是一條運鹽之河,也是溝通南北聯絡中原的交通干線,對于地處連云港來說,是一條經濟命脈,是連云港市的母親河。在古代,鹽河是經濟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的通道。有了鹽河,可以由海州入淮河西去中原,也可以繼續南下淮安進運河,順京杭運河入長江到蘇、揚、杭等江南各州,也可以逆流而上去皖,贛、湘、鄂諸省,也可以由淮河入汴河,順沂河、沭河北上山東等地。歷史上許多文人雅士順鹽河來到古海州傳經布道,古海州人也順著鹽河外出經商求學北上南下。鹽河的開鑿極大的方便了古代連云港地區與外界的經濟文化往來,促進了古代連云港地區的經濟繁榮,溝通了古海州地區與山東、江南之間的聯系。一千三百多年以來,鹽河就像今天的國道、鐵路一樣是蘇北乃至華東地區的一條交通干線。
即使今天,也是連云港地區物資進出的重要通道,也是連云港內河航運的干線航道,連云港航運公司和碼頭就建在西鹽河邊,可以說沒有鹽河就沒有連云港的內河航運。新世紀以來,鹽河的地位越發的凸顯,江蘇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兩縱四橫”的干線航道網規劃,其中鹽河就是“一橫”(淮河出海航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鹽河不僅是蘇北乃至淮河流域最便捷的入海通道,還溝通了江蘇省京杭大運河和連申運河“兩縱”干線航道,其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海港的發達,除了有鐵路干線外,最好是河流的入?,便于且河海聯運。對于連云港港口而言,鹽河是連云港完善疏港體系重要途徑,對連云港的崛起振興將會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就連云港而言,2018年港口吞吐量2.28億噸,集裝箱量達470萬標箱TEU,這么大的吞吐量如果僅僅依靠鐵路和公路運輸是滿足不了其集疏運要求的。鹽河航道的暢通和通航等級的提高,將增強連云港港口的競爭力,千年的鹽河,在新世紀再創輝煌,促進連云港港口的快速發展。
2 海州淮鹽運銷推動連云港地區港口建設和海運發展
淮鹽運銷不僅推動了古代板浦港、近現代大浦港的繁榮,也帶動了連云港地區港口的建設和海運的發展?滴跄觊g,淮鹽的運銷,當時既是內河港也是海港的板浦港成為蘇北三大鹽運內河碼頭。板浦港的碼頭就分布在南門洪河的北岸和穿心河兩岸,鹽河兩岸,商號林立,店鋪濟濟,河面上停滿了運鹽的鹽船。每天出關鹽船達80余艘,日運鹽500多噸,板浦碼頭每年征收的鹽稅居海州地區之首,左右了海屬地區的經濟形勢,也支持了淮安、揚州的繁榮。大浦港位于連云港市區東北方向5公里左右,位于臨洪河的出海口,逆流而上可以到宿遷、淮安等地,出海可以通達青島和上海。清乾隆十五年,有居民在這里建灘曬鹽。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大浦以“膠海州分關”的名義開放。1921年,大浦港正式開埠,大大促進了淮鹽的運輸與銷售,同樣,淮鹽的興旺也促進了大浦港的建設和發展。隨著大浦的興起,從事鹽業運銷的各個公司紛至沓來,1926年這些公司陸續建成9座碼頭,當年大浦外銷淮鹽達21.96萬噸,進一步促進了大浦港的興旺。
民國七年(1918年),淮鹽運銷開通海路,在高公口、西墅口、埒子口,臨興口,濟南燕尾港、堆溝港、陳家港等地設受載口岸。各個鹽業運銷公司紛紛在各受載口岸新建碼頭建設,1916年,公濟公司在燕尾港建成“公濟碼頭”;1918年,大源公司、裕慶公司在陳家港分別建了大源碼頭和裕慶碼頭。1919年,大德、大阜、大有晉三公司在堆溝港建“德阜晉”碼頭;這些碼頭的建設更進一步促進了連云港地區的海運事業發展。
3 連云港淮鹽運銷促進了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發展
民國初年(1914年),盤踞在淮陰和海州的軍閥為了把控鹽稅,在清代官道的基礎上,分別修筑了從淮陰經漣水到新安鎮,新安鎮經伊山、板浦、南城到海州的軍用大道,開始了淮鹽的汽車運輸。1930年,調任江蘇淮北鹽務稽核所經理繆秋杰為了加強各個鹽場的淮鹽運輸,以板浦為中心,鋪好通往中正、濟南、臨興各個鹽場公署駐地以及通往新浦的公路并通車,開通了墟溝經黃九堰到猴嘴,板浦到阜寧、鹽城、興化、東臺、南通以及贛榆到日照等地的運輸路線,淮北鹽成為當時汽車運輸的主要物資,由于車輛來往較多,為了保證汽車運輸的順暢,還設立了修車處修理淮鹽運輸車輛,可見當時公路運輸達到了一定的規模。
民國十六年(1926年),隴海鐵路東段鋪到大浦港,開淮鹽鐵運之端。十一年后,又通到了猴嘴,設立了大浦站和鹽坨站。大浦、猴嘴兩個鹽坨均鋪有鹽業鐵路專用線,大大提高了淮北鹽陸運外銷能力,同時也促進鐵路運輸的繁榮。僅猴嘴坨建坨至今就通過鐵路運鹽2000多萬噸。
連云港淮鹽的生產運銷構建了古代連云港交通的格局,促進了現代連云港地區航運、海運、鐵路運輸的發展,這些海港、碼頭、鐵路,有的已被歷史湮滅,有的經過改造提升了綜合功能為連云港地區交通樞紐地位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這也是連云港淮鹽歷史文化對連云港發展的重要影響的佐證。——論文作者:張基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