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Non-GAAP與GAAP盈余指標的動態變化關系研究

發布時間:2021-06-24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電力行業具有自然壟斷特性并遵循監管會計準則(RAP),近年來開始自愿披露非公認會計準則(Non-GAAP)盈余指標。在管制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采用不同會計準則造成的盈余差異值得關注。文章通過梳理監管演變歷程和回顧相關文獻,詳細闡述了Non-GAAP盈余

  【摘要】電力行業具有自然壟斷特性并遵循監管會計準則(RAP),近年來開始自愿披露非公認會計準則(Non-GAAP)盈余指標。在管制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采用不同會計準則造成的盈余差異值得關注。文章通過梳理監管演變歷程和回顧相關文獻,詳細闡述了Non-GAAP盈余指標的理論發展和應用形式,并以S&P500上市電力公司為研究對象,從指標類型、應用頻率、Non-GAAP與GAAP收入的區別以及Non-GAAP調整項目等方面著手,就2006—2019年間美國電力行業對Non-GAAP與GAAP盈余指標的應用情況進行了詳實的動態分析。

Non-GAAP與GAAP盈余指標的動態變化關系研究

  【關鍵詞】非公認會計準則;Non-GAAP盈余指標;電力行業

  一、引言

  美國上市公司有義務按照美國公認會計準則(GAAP)的規定報告公司財務信息。但某些公司還會披露超出公認會計準則范圍的財務指標,即非公認會計準則(Non-GAAP)指標。條例G(RegulationG)對非公認會計準則(Non-GAAP)指標做了如下定義:Non-GAAP指標是GAAP指標涵蓋范圍外或從GAAP指標中剔除的那一部分,它通過調整GAAP報表中最直接可比的項目來衡量公司財務績效、財務狀況或現金流量。大部分公司在收益公告、年度報告和SEC文件中都披露了Non-GAAP指標。例如,2020年2月20日,美國電力(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AEP)通過收益公告宣布公司2019年GAAP收入為19.12億美元或每股3.89美元,而營業收益(OperatingEarnings)為20.95億美元或每股4.24美元。美國電力將營業收益定義為一種Non-GAAP指標,不包括資產處置、法律及投資等特殊項目的GAAP收入。

  經濟學家認為電力公司是自然壟斷企業,為了減少電力壟斷造成的無謂社會福利損失,其以規定的價格向消費者提供一攬子服務。美國政府對電力行業的監控經歷了放任自由、嚴格監管、放寬管制再到重新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等多個階段。美國先后通過了1935年《公共事業控股公司法案》(PUHCA),1978年《公共事業機構管制政策法案》(PURPA)以及1992年《能源政策法案》(EPACT)等;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RC)分別在1996年、1999年和2007年提出一系列規定,與成立獨立系統運營商(ISO)、完成美國電力市場的標準市場設計(SMD)、實行公開透明的電網規劃和規范實時平衡市場費用有關。同時,美國于1937年正式實施公用電業統一會計制度(TheUniformSystemofAccountsforElectricUtilities),成為最早建立電力業管制會計準則(RAP)的國家。RAP在會計核算規則及財務報告格式與內容方面對美國電力業進行了詳細規定。

  Non-GAAP指標在美國電力業公司中得到了普遍應用。據本文統計,2019年約有85%的美國電力業上市公司在收益公告中披露Non-GAAP指標。但關于Non-GAAP披露的研究目前還主要停留在整個市場上,行業研究多是一筆帶過。自然壟斷屬性以及數十年的市場化改革賦予了專門研究美國電力行業的重要意義。美國電力行業偏好何種形式的Non-GAAP財務指標?Non-GAAP指標的應用達到何種程度?對不同管制環境作何反應?對Non-GAAP指標有何特殊調整?本文將一一討論。

  目前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性取得了顯著成效,2014年發布的準則甚至是直接參考國際準則制定的[1]。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吸收借鑒各國會計準則的先進理念和方法是大勢所趨。隨著電力市場改革的深入,傳統財務會計制度已不能滿足監管需求[2],有必要建立管制會計制度。本文詳細地介紹了美國電力行業對非公認會計準則的應用情況,對中國未來諸如電力、石油、金融等管制行業的會計準則變革有指導意義。

  二、管制環境變化

  美國監管機構一直高度關注Non-GAAP。最早可以追溯到1973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布第142號會計系列公告,提醒投資者謹慎參考公認會計準則(GAAP)以外的指標。2001年SEC再次就Non-GAAP指標的使用向投資者發出了預警。

  2003年,SEC應《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的要求頒布了條例G(RegulationG)。條例G規定上市公司披露Non-GAAP指標時,必須量化核對Non-GAAP指標與最直接可比的指標間的差異。同時,SEC還修訂了條例S-K(RegulationS-K)的第10項、條例S-B(RegulationS-B)的第10項和表格20-F(Form20-F)。在條例S-B(RegulationS-B)第10項的修訂中,SEC要求披露Non-GAAP指標時必須說明為何管理層認為公布Non-GAAP指標能為投資者提供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相關的有用信息。

  但SEC擔心上市公司很難合理解釋為何要從Non-GAAP指標中扣除非經常性項目的損益,同時也擔心條例G的嚴格規定會阻礙上市公司向投資者提供關鍵信息,因此在2010年放寬了相關條件,發布關于Non-GAAP財務計量的合規披露與解釋(C&DIs)。修改后的C明確規定,管理層不能將費用或收益定義為非經常性事項,但仍可以針對該費用或收益進行適當調整。C&DIs的放寬為企業確定Non-GAAP指標具體調整項目提供了有力指導。

  出于對Non-GAAP財務計量不可比性和誤導性的顧慮,SEC不得不重新審視該合規披露與解釋。2016年5月,SEC發布了新的C&DIs,并修改了其他條款。新的合規披露與解釋重申了2003年條例的監管內容,并進一步指出可能違反條例G的行為。2018年SEC規定上市公司在報告Non-GAAP指標時必須披露控制措施和程序,以規避數據錯誤和財務操縱。Non—GAAP管制環境變化見圖1。

  三、文獻回顧

  Non-GAAP指標經GAAP指標調整生成,無需審核,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相關指標的計算有很強的主觀性,計算方式多種多樣,因此不一定能跨行業或公司可比。

  關于Non-GAAP指標調整項,Bradshaw[3]認為Non-GAAP指標剔除特殊項目的計算方式一定程度上導致了Non-GAAP與GAAP收入差距的持續擴大。Nicholsetal.[4]的研究發現,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上市公司為了引導投資者關注可持續收益,通常會排除非經常性項目,例如資產處置損益、并購成本等。其中非經常性費用項目是管理層在調整Non-GAAP指標時的主要關注項目,但這往往導致Non-GAAP收益高于GAAP收益,因此遭到學界和公眾質疑。然而Curtisetal.[5]發現,管理層有時也會剔除非經常性收益項目,從而導致Non-GAAP收益比GAAP收益低。Blacketal.[6]的研究表明,當前主流研究仍然認為非經常性項目是最常見的Non-GAAP調整形式,其中最常涉及的包括與重組、稅收協議和收購相關的費用。除了非經常性項目,經常性項目的調整頻率也不容忽視,經常性調整項目主要涉及股票補償,折舊攤銷以及投資損益[7]。除此以外,Barthetal.[8]發現,會計準則的變化也被納入經常性項目外的調整范圍,如SFAS123R。

  Non-GAAP指標的主要形式為調整后的每股收益或調整后的運營每股收益,但上市公司還會報告除基本每股收益外的其他Non-GAAP績效指標。例如Brownetal.[9]發現,一些上市公司經常報告調整后的EBITDA。條例G中關于Non-GAAP指標的定義表示,調整后的自由現金流量等指標也屬于Non-GAAP指標范疇。Francisetal.[10]甚至針對不同行業構建了不同的Non-GAAP績效指標,例如航空行業的每個乘客每英里收入;住宅建筑業的新訂單價值和積壓訂單價值以及零售餐廳的同店銷售額。

  目前Non-GAAP指標得到了廣泛討論,但評價褒貶不一。一方面,信息豐富觀點認為Non-GAAP指標在財務溝通策略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投資者也依賴各種Non-GAAP指標來評估經營績效。Non-GAAP指標比GAAP指標更具有持續性[11],同時Blacketal.[12]認為,在當前的管制環境下,Non-GAAP可為投資者提供有用的信息。Non-GAAP收益與股票價格密切相關,一些學者非常重視其價值相關性[11]。Marquardt[13]發現,為了彌補GAAP報告過低的信息質量,那些GAAP收益較低的上市公司會自愿披露Non-GAAP收益。Huangetal.[14]和Andreasetal.[15]的文章表明,Non-GAAP披露甚至對減少信息不對稱有積極作用。而另一方面,機會主義觀點認為,Non-GAAP披露的主要目的是誤導報表使用者,因為與GAAP相比,Non-GAAP下的績效表現更好[16]。管理層可能通過披露Non-GAAP指標來粉飾虧損報表,報告正收益,以達到或超過分析師的預期,并以此提高投資者對收益報告的信任度[8,12]。

  一系列監管法規的頒布也在影響著市場對Non-GAAP披露的反應?傮w而言,對Non-GAAP指標實施過多管制會阻礙信息披露,尤其是在管制剛開始實施時。Marques[16]的研究表明,條例G頒布后不久,Non-GAAP盈余披露減少。Nicholsetal.[4]發現,隨著SEC對Non-GAAP指標的審查加強,采用預估收益指標的公司數量總體下降。Heflinetal.[17]也認為條例G的頒布降低了上市公司披露Non-GAAP收益的意愿。該條例實施后,調整特殊項目和其他項目的概率略有降低,并且調整幅度也有所減小。與此同時,Campbeletal.[18]研究發現,G法規實施后,披露非GAAP指標的公司比例并未大幅下降,但最常見調整項目類別發生了變化。Blacketal.[12]認為,頒布條例G對Non-GAAP收益報告的減少只是暫時的。Henryetal.[19]認為,2010年SEC通過CD&I放松管制,降低了上市公司嚴格解釋非經常調整項目的要求,因此更多的公司將披露Non-GAAP收益。2016年SEC的新CD&I發布后,很多公司不再披露某些類型的Non-GAAP指標或更改披露方式,公布Non-GAAP指標的公司數量大幅下降[20]。

  Non-GAAP指標的相關研究中,大多數都分析了所有行業的樣本,但僅簡單統計了各行業披露Non-GAAP的公司所占比例,并沒有對特定行業進行詳細描述。例如Zhangetal.[21]發現,披露Non-GAAP指標的樣本中,高科技公司占了近60%。也有少數文章著眼于某一特定行業,例如Baiketal.[22]研究了房地產投資基金行業,但是文中的Non-GAAP指標是不涉及收益的運營資金。美國電力業遵循的監管會計準則(RAP)具有很強的行業特性,該準則規定了電力設備以及電力經營成本核算規范。張超等[23]解釋,監管會計下監審電力成本和定價需要大量的非貨幣信息做支撐,如投資審批證明材料、投資經濟性支撐材料、資產類型等,因此需要從貨幣計量假設外的角度進行表外披露。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超出了公認會計準則(GAAP)的范圍,但目前還沒有對電力行業的Non-GAAP披露進行專門研究。——論文作者:劉斌1王敏1張金若1張超2

  相關期刊推薦:《會計之友》是財經類綜合性學術刊物,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一級期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涉及會計、財務、審計、稅務、評估、金融等方面的內容,她以財經理論研究、實務工作和經驗交流為指導,及時反映國內外財經學術的新動向、新成果和新信息。內容涉及到會計、財務、審計、稅務、評估等方面的內容,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