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6-0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當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關鍵時期。客觀理性地對錯綜紛繁的經濟運行進行綜合分析,鞏固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成果,把握中國經濟運行走勢,無疑是非常必要的。我國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繼續向著宏觀調控目標發展;當前要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成果、保持經濟社
摘要:當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關鍵時期?陀^理性地對錯綜紛繁的經濟運行進行綜合分析,鞏固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成果,把握中國經濟運行走勢,無疑是非常必要的。我國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繼續向著宏觀調控目標發展;當前要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成果、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合理調整經濟結構、不斷完善體制機制。科學發展的統籌觀為國民經濟的良性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確立了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方向,為我國經濟的穩定健康運行提供了堅實的戰略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宏觀調控;經濟運行;統籌;可持續發展
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的“溫控”及其效果,需要有理性的思考和評判。這里的“溫控”包括兩層涵義:一是對經濟發展“溫度”的控制;二是在經濟運行中實施溫和的控制。當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關鍵時期。因此,客觀理性地對錯綜紛繁的經濟運行進行綜析,回望和鞏固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成果,把握中國經濟運行走勢,無疑是非常必要的。
我國結束了從1993年到1997年連續5年的治理通脹,又實現了從1998年到2002年連續5年的治理通縮,開始進入了新的經濟增長期;我們又經歷了國內外環境多變的2003~2004年,迎來了“十五計劃”最后一年的關鍵年份。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改革開放,加強宏觀調控,大力發展農業,有效遏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使經濟運行中不健康、不穩定因素得以抑制,薄弱環節有所加強;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進展,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保持了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
2003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正處于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提高,出現了宏觀經濟局部過熱現象。中央從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標本兼治,及時采取了具有預見性的、主動的、把握全局、有保有壓、有抑有揚的宏觀調控措施并取得成效。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是及時、正確和有效的;避免了局部性問題轉變為全局性問題,避免了嚴重通貨膨脹的發生和經濟上的大起大落。
國家有關部門的相關信息表明:200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36515億元,比上年增長9.5%。第一產業增加值20744億元,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72387億元,增長11.1%;第三產業增加值43384億元,增長3.3%。糧食總產量4695億公斤,比2003年增產388億公斤,扭轉了1999年以來連續5年下降的局面。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有所回落,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70073億元,比2003年增長25.8%,增速回落1.9個百分點。
2004年稅收收入完成25718億元人民幣(不包括關稅和農業稅收),比2003年增長25.7%,增收5256億元,總收入和增收額均實現歷史性突破,是近年來增長最快、增收最多的一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超過1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萬億元,增長13%;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9%,漲幅比2003年提高2.7個百分點。2004年我國貨幣供應量增長14.5%,比年初確定的增長17%的目標有所下降,比2003年最高增長21.6%的速度下降了近7個百分點,主要金融指標控制在合理水平。2004年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2.2萬億元,同比少增5000億元。對外貿易高達115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7%,凈增3037億美元,相當于入世前2001年全年貿易規模的2.3倍;2004年貿易順差320億美元,比2003年擴大65億美元;貿易額占GDP的比重進一步增大,說明我國貿易依存度增強,我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也就更為密切;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額超過600億美元。城鎮新增就業超過900萬人;登記失業率為4.4%。城鄉居民收入也有較快增長,200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比2003年實際增長7.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36元,實際增長6.8%,是1997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這些都充分說明我國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繼續向著宏觀調控目標發展。我們在加強宏觀調控的同時,經濟體制改革也在不斷深化,體現了將加強宏觀調控與推進體制改革結合進行,在加強宏觀調控的實踐中深化改革,通過深化改革從體制和制度上消除經濟健康發展的障礙,改革與發展同步進行的戰略思路。
在加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方面,既運用財政政策加大對農民的各種補貼,又在完善農村稅費改革基礎上,進一步推出2005年取消農業稅的改革措施,僅農村稅費改革一項就使我國農民“減負”30%以上;國家開始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放開糧食收購市場,以市場需求的信號引導糧食生產,推進和構建我國糧食市場體系;農村稅費改革的重點將集中在鄉鎮機構改革、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和基層財政體制改革方面。
在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的同時,加快了投資體制改革,抑制盲目擴張投資;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嚴格市場準入。2003年以來,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公布了鋼鐵、電解鋁、水泥、電石、鐵合金、焦炭行業的市場準入暫行標準,同時將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建設項目資本金比例提高了15個百分點。
2004年5月初,國家發改委與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的協調配合,控制信貸風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從10月29日起,又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實踐證明,提高銀行存貸款利息率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首先,加息前的銀行利率水平是在前一階段存在通貨緊縮問題時設定的,提高利率適應了2004年價格變動趨勢;鑒于投資規模仍然偏大、投資增長率仍然偏高,宏觀調控的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相應提高利率則有利于鞏固宏觀調控成果、防止出現反彈;成本較低的貨幣供給是出現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的原因之一,而抑制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重要方面則是抑制貨幣需求。提高利率有利于同時調控貨幣的供給和需求;有利于進一步理順經濟關系,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
金融體制改革也在多方面進展和深化,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改革取得了成效;農村信用社改革擴大試點范圍,從體制上為發展農業提供了資金保障。截至2004年9月末,已有10家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掛牌成立,經批準籌建的還有14家。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主要財務指標已達到或接近國際上大型商業銀行的水平,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已經取得良好成效。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積極準備上市工作,并將按國際上市標準擇機上市,引起了世界金融界的關注。
稅收制度改革邁出新步伐。出口退稅機制進一步完善,建立了中央、地方共同負擔的出口退稅新機制,推動外貿體制深化改革,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效益,促進外貿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8個行業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正式啟動。出于預警房地產泡沫、抑制房地產投機行為的考慮,基于目前在房地產保有和交易環節稅費偏輕,將會加快推進房地產稅改革,開征房地產稅。目前房地產稅試點城市正在篩選之中,“明租、正稅、消費”是房地產稅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則。同時,合并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也是重要一步,對現行內外有別的稅收政策、特別是稅收優惠政策需要進行清理和規范;不再區分企業所有制形式,實行統一的稅收政策,從而為內外資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個人所得稅、增值稅、消費稅亦將作為下一步稅改的重點。
2004年上半年,國務院又取消和調整了約500項行政審批項目,從而使國務院取消和調整的行政審批項目占原有總數的一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明顯。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新的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組織框架已初步建立,下一步需要加快完善國有資產監管法規、落實國有資產經濟責任的業績考核等相關制度、加強國有產權交易的監管工作,積極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推進價格特別是電價改革方面取得進展。
我國高度重視并積極開展外交活動特別是周邊外交,致力于改善和加強周邊國家的關系,推動東亞地區合作向前發展,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大國關系框架。2004年11月29日,東盟和中國在老撾首都萬象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東盟表示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同時雙方準備在2010年前建立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和東盟10個成員將從2005年7月起至2010年5年間逐步取消大部分雙邊貿易關稅,只留下大約500個貿易項目處于關稅保護之下。
印度洋海嘯帶來的經濟損失是巨大的。據報道,海嘯殃及的多是印度、印尼、泰國、斯里蘭卡和馬來西亞等國最貧窮的居民。據慕尼黑再保險公司估計,災后重建的費用可能超過100億美元。基礎設施與旅游業受到重創,受災各國都面臨著賑災和重建帶來的巨大資金壓力。香港政治經濟風險咨詢公司的執行經理鮑勃·布拉德福稱,亞洲所遭受的這場巨大災難,其規模實為二次大戰以來所未見。各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也將會立刻繃緊。瑞士信貸集團經紀行預測,泰國的經濟增長將因之放慢0.5個百分點,印尼的經濟增速也將減少0.25個百分點。中國政府捐贈5.2億,社會公眾捐贈近2億元,并派出兩批國際救援隊赴災區,我國在國際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彰顯大國責任意識,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聲望。
相關期刊推薦:《浙江經濟》1984年1月創刊,在欄目設置方面,包括卷首寄語、本刊專稿、封面文章、浙經論壇、浙江時評、深度報告、熱點追蹤、數據浙江、思維亮點、學界新論、產經縱深、全球視野、商海觀潮、市縣走筆等十多個欄目。
總體上說,我國宏觀經濟方向與態勢趨好,主要表現在經濟運行控制在適度增幅,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的勢頭基本得到控制;有效地防止了整體經濟“過熱”,經濟運行沒有出現大的波動;貨幣信貸的增勢趨緩,金融平穩;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出現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好勢頭;消費市場穩中上升;物價上升幅度得到控制;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增長較快等。
當然,宏觀調控的成效還只是初步的、階段性的,仍處于關鍵時期。經濟運行中長期積累、制約全局的深層次問題與矛盾依然存在。需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合理調整經濟結構、不斷完善體制機制,繼續鞏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取得的成效。
當前,我們要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成果、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為“十一五”計劃奠定堅實的基礎;要統籌兼顧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平衡等幾大宏觀目標;“十一五”期間,我國年均經濟增長總體保持在8%左右;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好不同時期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重點,不斷豐富宏觀調控內涵。
我國經濟走勢尚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如能源瓶頸、美元利率、匯率問題、經濟能否順利實現平穩著陸等。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以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經濟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未來經濟發展規劃上,應當在人口規劃,國土與資源規劃,區域與產業發展規劃,科學研究規劃,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福利保障、就業等社會公益事業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奧運工程規劃,行業發展規劃,法制建設規劃,對外經濟貿易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等方面加強近期和中長期相結合的統籌安排。
我們要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205年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切實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不斷開辟新的支農資金渠道,形成農業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繼續從嚴控制非農業用地的供給,抑制房地產和城市建設過度擴張,通過清理整頓、合理規劃等調整存量的辦法增加必須的土地供應量;對過熱投資繼續保持現有的緊縮措施。為促進房地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年20053月17日調整了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政策:一是將現行的住房貸款優惠利率回歸到同期借款利率水平,實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為相應期限檔次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商業銀行法人可根據具體情況自主確定利率水平和內部定價規則;二是對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的城市或地區,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額比例由現行的二成提高到三成。出臺這一政策將有利于從需求方對未來資金價格形成較合理的預期,使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納入正常貸款利率管理,有利于商業銀行加強風險管理,完善定價機制。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一項重大任務。加快西部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更快發展,需要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在區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和困難地區的扶持力度。
我們要客觀地認識和分析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及其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趨勢將繼續在曲折中推進。和平、發展、合作是主流,抓住戰略機遇期,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全面增強我國經濟的整體競爭力;要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推進貿易方式和市場多元化。要注重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出發點,不斷優化利用外資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加強同國外的經濟技術合作,增強技術能力和市場開發力。
在目前的宏觀調控中,價格波動與走勢不可忽視。盡管目前總體價格水平不高,但存有潛在的而又較為明顯的價格上漲因素。前期上游產品的價格上漲,將向下游產品傳導;一些資源性物資與產品的價格可能會上升。
2005年1至2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5%,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了27%,盡管這兩項指標比2004年同期增幅有降,但仍屬高位運行;新開工的項目繼續增加,在建項目偏大。1至2月份消費物價指數增加2.9%。從2005年2月份企業商品價格變動情況看,2月企業商品價格總水平延續了上月及上年底的上升趨勢,較上月上升0.9%,較上年同期上升4.8%。2月原糧價格較上月上升0.5%,較上年同期上升7.6%。蔬菜、水果價格大幅上揚,棉花價格由降轉升,分別較上月上升13.4%、6.3%、1.4%。農產品價格總水平較上月上升1.8%,較上年同期上升7.9%。2月消費品價格較上月上升1%,較上年同期上升4.3%,其中食品類價格升幅較大,較上月上升1.6%,較上年同期上升6.6%。醫藥價格下降步伐遲緩,藥品價格“虛高”的不合理現象仍很嚴重。2月藥品價格較上月下降0.2%,較上年同期下降1.9%。金屬礦產品升勢強勁,金屬冶煉及壓延產品價格繼續走高。2月鐵礦石價格較上月上升3%,較上年同期上升6.1%。鋼材價格較上月上升2.1%,較上年同期上升1.9%;石油價格大幅上升,煤炭價格繼續保持強勁升勢,2月石油價格較上月上升13.8%,煤炭價格較上月上升2%,較上年同期上升33.5%。2月份統計局工業品出廠價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比同期增長7.2%。——論文作者:吳少平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