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5-22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前不久,《汽車與配件》隨同AutomechanikaShanghai主辦方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和中國機械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一行深入溫、臺、甬三地對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考察,希冀通過AutomechanikaShanghai及其匯聚的全域化推廣網絡,全面展示產業基地領軍企業在
前不久,《汽車與配件》隨同AutomechanikaShanghai主辦方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和中國機械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一行深入溫、臺、甬三地對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考察,希冀通過AutomechanikaShanghai及其匯聚的全域化推廣網絡,全面展示產業基地領軍企業在智能制造、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以及內外循環雙布局的發展現狀。
“溫州模式”是指浙江省東南部溫州地區以家庭工業和專業化市場的方式發展非農產業,從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場的發展格局。1985年,“溫州模式”首次見諸報端,隨后享譽全國,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
如果將“溫州模式”結合汽車工業發展來看,那一時期尚處于計劃經濟時代,乘用車合資品牌上汽大眾剛剛進入中國并量產,國產化率還非常低。上世紀90年代末期之前乘用車還都是以“老三樣”(桑塔納、富康、捷達)為主,商用車則以一汽二汽的解放東風為要。初步算來“溫州模式”的乘用車汽車零部件行業則起始于以手工作坊為主的上世紀90年代末,經歷了簡單模仿、來樣/測繪加工,半自動化,機器換人,智能制造……
20年很長,孕育了一代人,許多零部件制造業有了二代接班人;20年也很短,不到世界汽車工業發展史的1/7,中國汽車工業還非常年輕。
當我們走進中國最重要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之一時,已不能用“經過了長足發展”做簡單概括。
是否還在供應鏈的末端?
2010年世界杯,南非球迷用來助威的一種喇叭讓“中國制造”飽受爭議:中國加工廠的利潤不足5%。一時間,中國制造業在產業鏈末端的說辭見諸報端,持續多年成為熱點。身處中國制造業的企業家們更是體會深刻,正如格力董小姐所呼吁:制造業的崛起才能真正改變世界,制造業才是國家的未來。
如果說90年代末期之前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都處于微利時代,那么20年過去了,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發展作為“中國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否還處在供應鏈末端?
先看一組數據。2021年2月,羅蘭貝格聯合金融服務公司拉扎德發布的《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研究2020》,對全球約600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數據顯示,全球汽車零部件平均息稅前利潤率2015-2019年分別是:7.0%、7.4%、7.7%、7.0%、5.1%。從區域來看,2018-201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利潤最高約為2018年的9%(2019年:6.9%),北美8.4%(6.6%),歐洲7.1%(4.4%),韓國6.6%(5.0%)和日本6.2%(4.3%)。由此看,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利潤率居全球之首。
再將目光轉到我們走訪的企業。瑞安力邦合信智能制動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從傳統的盤式制動系統起步,目前已經掌握了盤式制動系統、電子駐車制動系統、緊急制動系統等一系列高端前沿制動技術。力邦合信作為國內首家批量投產EPB(電子駐車制動系統)的公司,2020年營業額達到16億元人民幣,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占到其營業額的6%。為了獲取國外訂單,力邦合信還分別在德國和日本設立了研發中心。根據早前力邦合信向證監會提供的數據,其2015-2017年的利潤率分別是8.15%、8.6%和16%,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017年的利潤率之高“主要是公司產品結構中批量化生產較早且具有高毛利率的電子駐車制動系統產品所占比重較高”。
力邦合信董事長韓忠華表示,力邦合信的EPB產品在行業的地位已經與全球同行齊平,未來的技術方向將涉足無人駕駛領域的行車制動、駐車制動、邊界預警等與安全相關聯的技術研究,并將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再看瑞立集團曾公布的2015-2018年營業利潤率依次為:8.8%、8.6%、9.6%、8.2%。
在浙江,還有一大批優秀的自主零部件企業,如普瑞均勝、寧波繼峰、寧波華翔、敏實集團、萬向集團、浙江銀輪、拓普集團、萬里揚、亞太機電、萬安集團、勝華波集團、溫州瑞明、環球濾清器、松田集團等等,均在各自的領域有所建樹。普瑞均勝通過多起國際并購成長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安全領域的巨頭,同時將業務領域拓展到新能源產業;敏實集團躋身于全球汽車零配件百強企業;寧波華翔在世界汽配五百強企業占有一席,為國際汽車品牌提供內外飾件、車身金屬件、汽車電子;瑞立集團經過20多年歷練,擁有授權專利1000多件,發明專利近百件,參與多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
這20多年來,奮起直追的民營企業家們在研發方面狠下功夫,布局高附加值產品,順應行業發展拓展新能源車領域,從單一產品供應商到系統集成供應商,從中國制造邁入中國智造,再逐步走向中國創造。毫無疑問,他們正引領著中國自主品牌邁向供應鏈的中上游。
智能制造還有多遠?
制造業的先進程度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是區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因素。繼國務院于2015年印發《中國制造2025》后,智能制造在“十四五”期間按下加速鍵: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工程,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智能制造早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以溫、臺、甬為代表的浙江自主汽車零部件企業,無論是數量還是產值均居全國之首,來迅速掃描一下他們的現狀。瑞立集團近幾年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通過推行數字經濟,貫穿生產經營全過程;加大技改投入,科學整體規劃布局;集聚內外創新資源,提升智能制造能力等舉措,實現了“制造智能化”轉型提升。2018年在瑞立集團海安工廠,年產200萬只自動間隙調整臂智能制造技改項目已經完成,該項目以自動間隙調整臂產品數字化設計、智能制造過程為龍頭,通過產品設計設備、制造生產設備的網絡化,并基于工業互聯網的信息深度感知,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ERP、MES、PLM系統集成,實現從產品設計、工藝流程設計到制造生產過程、車間管理、企業部門協同等全面網絡集成的數字化智能管理。據悉,該項目實現產品研發周期縮短30%,產品不良率降低20%以上,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運營成本降低20%以上。瑞立集團董事長張曉平表示:得益于智能制造的推行,瑞立集團的綜合實力進一步加強,作為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的頭部效應進一步凸顯。
此次參訪的浙江戈爾德智能懸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國內專業的汽車懸架系統方案供應商,主導研究汽車減振系統與整車匹配的技術方案以及配套產品制造。其董事長陳萬成在展示廳指著一塊大屏幕告訴我們,其所有制造設備包括倉儲中心的設備已實現聯網,且所有設備的狀態均可在此大屏幕上實施監控。
臺州易宏是此次走訪的中國最大的汽車水泵制造商之一。公司成立于1984年,目前年生產能力達720萬臺套,產品超過2800個,涵蓋乘用車、輕型商用車和重型汽車,每年開發100多款新產品。易宏2020年銷售了533萬臺套,其中20%滿足國內售后市場,10%為江淮、奇瑞等主機廠配套,70%為出口貿易,2021年預計將銷售600萬臺套。該公司同時為一些知名國際品牌貼牌。易宏于2011年導入精益生產線,2014年引進自動鑄造生產線,2019年啟動智能營銷平臺,2020年啟用MES系統。在參觀生產線時,易宏副總經理陳峰指著一臺智能生產設備說,其所有的產品均可以追蹤到批次和當時的生產狀態及使用的原材料等所有信息。
相關期刊推薦:《汽車與配件》創刊于1981年,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以汽車零部件為主要特色的技、經、貿周刊(每周一出版);是汽車業內人事必讀刊物。技術與市場:介紹全球最前沿的汽車、零部件及維修方面的技術,并探討其發展趨勢;整車及零部件市場分析,涉及市場銷售、金融、售后服務、維修、流通等整個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每月兩期)產業經濟報道:為汽車行業專業人士服務,提供準確詳實的資訊,深度報道業內新聞事件,組織專家作出權威評論,同時發表我們的專業意見和觀點。(每月一期)商用車和發動機:商用車領域各個方面的獨特分析,最新的產銷數據,深入報道事件、展會,車型資料及國外信息,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和政策。(每月一期)消費者指南:提供最新購車、養護、保險指導及零部件消費信息。(每季一期)
值得一提的是,瑞安有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正在籌劃上市,希望借助資本的力量更強大,但由于疫情原因后延。瑞安市汽車摩托車配件行業協會黨總支書記兼秘書長韓光壽幽默地說,很遺憾,瑞安有一些“小巨人”,但卻沒有一家上市企業。
不得不感嘆,處于浙江頭部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智能制造水平已經超出我們的預期。
“寧波模式”可圈可點
浙江汽車工業是民營企業重地,亦是中國汽車工業重地。
溫州瑞安現有2000多家汽摩配民營企業。2020年,全行業實現產值607億元人民幣,其中349家汽摩配規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06.2億元人民幣,占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5.09%。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618.78億元人民幣。
臺州玉環現有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1700多家,均為民營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309家。2020年全行業實現產值416億元人民幣,年產值在億元以上的有72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161.65億元人民幣。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成為玉環工業經濟第一支柱產業,從業人員超過10萬。
寧波是浙江省汽車工業重地,浙江省一半產值來自于寧波汽車工業,也是我們此行考察的最后一站。寧波汽車及零部件企業數量有5100多家,其中主機廠14家、上市公司40家、銷售超億元人民幣的企業近300家、規上(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企業近1000家。2020年,全行業完成3200億元人民幣工業總產值,其中規上企業占2600億元人民幣,整車約900億元人民幣。寧波產值占浙江省汽車工業總產值的48.3%。
寧波市汽車零部件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汪虹在介紹寧波汽車產業時說,寧波汽車產業從早期的自發起步、小規模生產、摸索前進,到借助能工巧匠和模具產業優勢打下基礎,再依靠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拔高產業水平,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之后,不失時機地運用資本的力量,實施兼并和擴張,對全球產業鏈中的優質資源進行整合,快速實現發展壯大。
在寧波既有吉利和上汽大眾這樣的整車企業,也有老牌、基礎雄厚的均勝電子、華翔集團、敏實集團、建新趙氏集團、拓普集團、帥特龍集團和浙江長華等零部件企業,還有圣龍集團、愛柯迪、旭升、雪龍等一批新上市的后起之秀。除此之外,也有像博格華納、英瑞杰這樣的外資企業。寧波已形成國際化汽車及零部件高端產業集群。
這些年,寧波為順應產業的發展正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其中,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汽車電子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水平位居國內前列,動力電池代表企業有寧波力神、浙江佳貝思和寧波新思創等,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代表企業有寧波菲仕、寧波海天、韻升電機、普瑞均勝等,新能源等核心原材料代表企業有寧波容百科技、艾能科技、寧波杉杉、宏遠炭素、力邦等。
2018年,寧波市政府正式將汽車產業列為“246”萬億級產業培育規劃中的萬億級產業進行扶持和發展。按照規劃,寧波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在2025年將實現萬億級規模目標。但從現在的數據來看,5年時間從3200億飛躍到萬億還有非常的大差距。
盡管目前的規模距2025年實現萬億有較大差距,但汪虹表示,其它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是整車帶動零部件發展,但是寧波的情況相反。由于歷史的原因,整車與零部件各自發展,相關性不大,零部件產值是整車產值的一倍,如果在未來寧波的汽車產業銷售結構能夠調整成四六開,即零部件占四成,整車占六成,完成萬億就有可能。汪虹對實現這一目標非常有信心。——論文作者:李玉玲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