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疫情壓力下中歐班列對全球供應鏈的推動及作用分析

發布時間:2020-12-3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 要:中歐班列銜接中國與歐洲大陸,自2011年3月首列開行后,新絲路上一列列搭載著中國與歐洲各國貨物的集裝箱奔馳而過,發展從無到有,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均呈現井噴式增長。尤其是在國內外疫情的雙重壓力下,中歐班列逆勢開行,發揮戰略大通道作用,在守

  摘 要:中歐班列銜接中國與歐洲大陸,自2011年3月首列開行后,新絲路上一列列搭載著中國與歐洲各國貨物的集裝箱奔馳而過,發展從無到有,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均呈現井噴式增長。尤其是在國內外疫情的雙重壓力下,中歐班列逆勢開行,發揮戰略大通道作用,在守護“中國制造”、維系全球供應鏈、抗擊疫情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給予古絲綢之路更為豐富的詮釋,古代的“商貿路”也因此蛻變成人口和產業集聚的“經濟帶”。

疫情壓力下中歐班列對全球供應鏈的推動及作用分析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中歐班列;供應鏈

  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同志指出:“建設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等國際物流和貿易大通道,幫助更多國家提升互聯互通水平。”

  中歐班列銜接中國與歐洲大陸,發展從無到有,自2011年3 月首列開行后,新絲路上一列列搭載著中國與歐洲各國貨物的集裝箱奔馳而過,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均呈現井噴式增長。中歐班列將不同國家人民的生活愿景連接起來,“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給予古絲綢之路更為豐富的詮釋,古代的 “商貿路”也因此蛻變成人口和產業集聚的“經濟帶”。

  1 中歐班列助力“中國制造”,搭建經貿合作交流橋梁

  幫助外貿企業走出國門,提高國際經濟合作水平,為何要更加重視中歐班列的作用?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與歐洲及沿線國家經貿往來的日益頻繁,所需的物流運輸需求也隨之增加,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經貿往來,中歐班列應運而生。中歐班列作為陸上新絲綢之路的“鋼鐵駝隊”,為我國企業提供了接入世界網絡的節點,我國廣大的西部地區也可以通過中歐班列釋放其發展潛能,華麗轉身為對外貿易的前沿,讓古絲綢之路節點城市重拾昔日輝煌。

  “中國制造”因中歐班列插上騰飛的翅膀,不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國外產品也搭乘著回程班列的羽翼進入中國,豐富和完善著中國市場,“買全球、賣全球”的貿易格局為深層次的國際交流合作打下基礎。

  目前,中歐班列各條線路陸續推進返程常態化,在輸出國內產品的同時,也將沿線國家地區優質的糧食、牛奶、木材等產品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國內,從而實現班列“滿去滿回”,有利于通過市場化手段降低運營成本。與此同時,這條將中國與沿線國家緊密相連的貿易大通道,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也從外部向內部延伸,內需拉動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更為重要的是,中歐班列持續釋放的“溢出效應”在帶動經濟繁榮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各國在教育、人文、科技等領域的合作交流,從而進一步推動貿易與其他領域的融合發展,呼嘯而去的汽笛聲以自己的方式為駝鈴陣陣的絲路傳奇續寫著新的故事。

  疫情爆發于黃金假期的春節,給對外貿易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受疫情導致的假期延長、國際物流不暢等多重因素影響,加之眾多領域生產的“急剎車”,給“中國制造”出口海外帶來不小沖擊。

  2020年1—2月,我國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為4.12萬億元,較 2019年同期下降9.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04萬億元,同比下降 15.9%,進口2.08萬億元,同比下降2.4%。雖然外貿在我國總體上呈階段性下降,但依托中歐班列的便利和跨境電商優勢,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眾多企業的合作更為緊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仍保持增長。其中,進出口總計1.3萬億元,同比增長1.8%,總量比重首超3成,達到31.7%。合作加深了交流,拓展了發展空間,有力地對沖了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對穩定外貿基本盤,促進我國外貿長足發展奠定了基礎。

  綜合分析,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貿進出口的逆勢增長,一方面與我國疫情防控的高效有力和復工復產的有序及時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歐班列的穩定開行。中歐班列猶如定海神針,打通了與世界交流合作的便捷通道,構建了聯結中亞、輻射歐洲腹地的黃金物流、國際貿易大通道,堅定了“中國制造”戰勝疫情、走向世界的信心。

  2 中歐班列維系全球供應鏈,助力全球經濟回暖

  對生產效率提高和利潤增長的追逐,激發了企業將視野延伸至海外。全球化合作分工可以有效降低企業成本,從而滿足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這也是供應鏈全球化的根本動因。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眾多國家的外需市場,所擁有的制造業體系無論是從規模還是從門類及配套完備方面看,均位居世界首位,在國際供應鏈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許多跨國企業將生產、組裝等環節布局在我國,國內的供應商以其優質的商品和服務參與到跨國企業的全球供應鏈中,再依托高效運轉的運輸系統及中歐班列的獨特優勢,將全世界連接成一個 “地球村”。中國的物資運輸若按下“暫停鍵”,全球供應鏈將會受到致命挑戰,“多米諾連鎖反應”將迅速在全球物資鏈、價值鏈等領域上演。

  時空距離正伴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而被壓縮,“自給自足”的生產經營也逐步被遍布世界的供應鏈所取代。疫情引發的“蝴蝶效應”牽動著每一個國家,無論是經濟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一例外均受到影響。高度關聯的供應鏈對各行各業的影響程度和范圍,則取決于行業對供應鏈的依賴程度。

  隨著疫情在國際上的蔓延,各國紛紛采取了應對措施,管控升級,公路、港口、航空等國際通道受阻嚴重,成為制約物資運輸的“賭點”。中歐班列如同一枝獨秀,其不涉及人員檢疫的分段運輸特點,成就其疫情期間的獨特優勢,在穩定全球供應鏈方面大放異彩。

  疫情不會阻斷全球化,相反國際交流合作因此更為緊密。面對全球疫情壓力,中歐班列以“破阻”之舉,化危為機,運量逆勢飄紅,深化了與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有力地回應了“去全球化” 和“脫鉤論”的雜音,也展示了我國對外經濟發展和物流方式的新舉措,成為助力經濟全球復蘇的堅實力量。

  從發行數量來看,2020年1—6月份累計開行5122列,增幅達 36%。僅6月當月就發行1169列,發行列數再創歷史新高。從發行線路來看,實現了往返運輸,增開企業“私人定制”線路,助力企業打通“堵點”、補上“斷點”、緩解“痛點”,使全球物流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拓展了全球物流產業鏈。

  不可忽視的是,“危中尋機、危中育機”便是化解風險的最佳出路。中歐班列貫通亞歐大陸,是引導投資方向,提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拓寬投資渠道與方向的體系工程。要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拓寬中歐班列的發展思路,從而起到“虹吸”效果,在維系全球供應鏈,助力全球經濟回暖中做出更好的詮釋。

  3 中歐班列見證患難真情,譜寫人類命運共同體壯闊樂章

  疫情之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唯有凝聚合力,并肩作戰,才能打贏這場全球抗“疫”的阻擊戰。

  中歐班列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明星品牌,是推動亞歐各國加強經貿合作、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載體。其鐵路運輸方式,可以有效彌補空運成本高、水運速度慢的不足,同時兼具穩定性高的特點。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鐵路運輸成為醫療物資輸出的可靠選擇,構建起聯結歐亞大陸的“生命通道”。

  相扶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有些國家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呈快速蔓延的態勢?焖俾拥囊咔榘殡S而來的便是醫療物資的嚴重短缺,為推動全球共同抗“疫”,我國在做好國內疫情防控的同時,還向國際社會伸出援助之手,有的還派出防疫醫療專家組。尤其是在全球戰“疫”最吃緊的時期,中歐班列逆“疫”馳騁,平穩運行,源源不斷向物資匱乏的國家輸送生活和防疫物資,架起了保護生命的橋梁。

  相關知識推薦:投稿穩妥的經濟類期刊

  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我國向國際社會輸送的防疫物資達 367萬件,計2.7萬噸。要取得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需要的不單單是共識,還有務實的行動。中國為國際民生紓困解難的實際行動,正是對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無聲承諾的最好詮釋。

  4 中歐班列實現自身突破,轉型迎接“后疫情時代”

  從上文分析不難看出,中歐班列的飛速發展,一方面來自于疫情期間需求量的快速增加,另一方面也有因國際物流不暢導致的空運、海運貨源轉移。部分存量業務將伴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而向空運和海運回流。后疫情時代,中歐班列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繼續保持優勢,實現創新發展?

  為更好推動班列發揮集散功能,轉型升級迎接后疫情時代,國家擬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工程選取在國際物流通道中作用突出、開行規模呈“壓倒元百”趨勢的鄭州、成都、西安、重慶、烏魯木齊5個城市,預計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億元。

  實際上,集結中心建設的宗旨是將市場化運作機制導入,逐步實現以市場導向為主,政府補貼有序退出的目標。同時,改善各個城市“各自為戰”的非良性競爭局面,打破開行城市“割據” 格局,推動開行方式由原來分散的“點對點”向集中統一的“樞紐對樞紐”轉變,不斷提升中心“樞紐集散”的組織能力。

  與此同時,集結中心將進一步向著打造開放合作國際平臺、發展特色樞紐經濟及優化運輸組織體系等方面努力。此項舉措是推進轉型發展的“新思路”“新血液”“新動能”,是推進中歐班列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取暖”的必然選擇,有利于形成協同發展、創新發展的運輸新格局。

  此外,鐵路運單的非物權屬性制約著運單的處理方式,相關企業融資難也是影響中歐班列轉型升級的一大難題。基于此項問題,海運提單的融資模式十分值得借鑒,探索中歐班列鐵路運單融資方式,構建運輸新規則,可以破解相關企業融資難題。

  可以預見的是,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等待著中歐班列去探索。以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為契機,依托鐵路擁有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構建樞紐集散、點線面結合的發展格局。同時,不斷豐富拓展產業領域,圍繞保稅加工、智慧物流、國際商務等方面,積極建設鐵路港經濟區,推動適鐵產業項目落地。

  未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如何?中歐班列正以嶄新的姿態為其助力。——論文作者:蔣婷婷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