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3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現有成本粘性研究中,成因及影響因素研究較系統,而經濟后果研究則較零散。粘性現象作為利益相關者決策的信息依據之一,研究其經濟后果意義重大。文章梳理成本粘性經濟后果研究的相關文獻,總結成本粘性對盈余預測和盈余反應不對稱性、績效和企業價
【摘要】現有成本粘性研究中,成因及影響因素研究較系統,而經濟后果研究則較零散。粘性現象作為利益相關者決策的信息依據之一,研究其經濟后果意義重大。文章梳理成本粘性經濟后果研究的相關文獻,總結成本粘性對盈余預測和盈余反應不對稱性、績效和企業價值、企業風險、研發創新投入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研究內容上關注管理者是否基于成本粘性現象對企業財務、經營狀況的改變進行決策調整,外部利益相關群體面對企業的粘性現象是否會對此做出反應以及成本反粘性經濟后果等方面;研究對象上拓寬到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企業等;研究方法上將實證研究與案例研究相結合。
【關鍵詞】成本粘性;經濟后果;盈余信息;企業價值;企業風險
一、引言
成本粘性是成本與業務量不對稱變化的現象,即業務量上升時成本上升的幅度大于業務量下降時成本下降的幅度。Andersonetal.[1]通過對美國上市公司的大樣本數據進行回歸,發現銷售收入上升1單位時費用上升的比例大于銷售收入下降1單位時費用下降的比例,他們將這種現象定義為“費用粘性”。Subramaniametal.[2]在ABJ(2003)的研究基礎上把銷售成本并入銷售、管理費用當中,將其定義為總成本,利用大樣本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總成本亦呈現出粘性特征,“成本粘性”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而在國內,孫錚等[3]對上市企業財務數據進行研究發現,費用粘性的現象同樣存在。
成本粘性現象被證實存在后,眾多學者開始深入探索這一領域,在此基礎上,關于成本粘性的研究成果也逐漸增多,研究內容從成本粘性的存在性研究逐步拓展到成本粘性的成因研究、影響因素研究、經濟后果研究。成因研究方面,成本粘性的成因大體可歸納為代理問題、調整成本的存在以及管理者的樂觀預期;影響因素研究方面,現有研究主要從內部環境、外部環境、管理者特征及決策行為、利益相關群體關系等角度展開,上述兩方面的研究目前均較為系統全面。而經濟后果研究方面,由于起初計量的困難,研究難度大,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少,更多是學者的規范分析。直到Weiss[4]創造性地構建了新的計量模型,開創新的度量方法,成本粘性經濟后果的相關研究日漸增多。關于成本粘性經濟后果的探討也從早期學者認為的成本粘性是一種源于成本管理失控的壞現象發展為目前對成本粘性是壞現象還是好現象并無定論的情況。成本粘性現象導致的經濟后果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因而,其具有廣闊的研究空間和重要的研究意義,是未來成本粘性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由于成本粘性的經濟后果研究起步相對較晚,研究成果相對零散,有必要對其進行梳理總結。本文通過梳理成本粘性經濟后果的相關文獻,歸納總結其經濟后果,并就該領域研究的現狀進行分析評述,還探討了未來該領域的研究前景和方向。
二、成本粘性的經濟后果
回顧成本粘性經濟后果的相關文獻,可以將成本粘性的經濟后果大致歸納為如下四個方面,即成本粘性的存在對盈余預測和盈余不對稱性、績效和企業價值、企業風險、研發創新投入的影響。
(一)成本粘性與盈余預測和盈余反應不對稱性
1.成本粘性與盈余預測
盈余預測是管理會計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成本粘性理論提出之前,傳統的盈余預測以本量利模型為基礎。在成本粘性現象被證實之后,學者對以本量利模型為基礎的傳統盈余預測模型提出質疑。Bankeretal.[5]構建了考慮變動成本和成本粘性的新盈余預測模型(CVCS模型),通過利用新的盈余預測模型對下一年的盈余進行預測,結果發現,CVCS模型對盈余的預測相比傳統以本量利為基礎的模型更加準確。Weiss(2010)就成本粘性對分析師盈余預測準確性的影響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財務分析師鑒于企業內部成本數據不易獲取的特點往往傾向于采用不將粘性因素考慮在內的傳統模型進行盈利預測。但由于成本粘性具有放大盈余分布波動性的特點,因而會導致分析師對盈利預測的準確程度下降。此后,更多學者對傳統以本量利模型為基礎的盈余預測模型提出質疑。Kimetal.[6]研究發現,成本粘性水平高的企業中財務分析師預期的營業收入增長率越高盈利預測誤差越大的現象更加明顯。而在我國,蘇文兵等[7]在借鑒Bankeretal.建立的CVCS模型的基礎上預測國內上市公司的未來盈利,結論與國外學者的研究結論相同,即考慮了粘性影響的盈利預測模型準確度更高。唐芳芳[8]探討了我國上市企業分析師盈利預測的準確性與企業成本粘性之間的關系,研究結論同樣是成本粘性會導致分析師盈利預測的準確性降低,此外還發現分析師對這些企業進行預測的意愿也降低。呂晶晶[9]利用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研究成本粘性和反粘性、分析師的盈利預測與資本市場三者之間的關系。實證分析結論顯示,企業的成本粘性或反粘性水平的提升會造成分析師的盈利預測誤差變大。劉紅[10]利用A股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對這三者關系的深入研究也得到類似結論。蔣德權等[11]通過以盈余反應系數為視角探討費用粘性與盈余信息質量之間的關系,該研究將費用粘性變量加入到盈余反應系數模型中實證檢驗費用粘性如何影響盈余反應系數。檢驗結論是企業費用粘性會降低盈余反應系數,他們認為這可能是費用粘性使會計盈余的波動性變大并最終促使盈余反應系數下降。進一步研究發現,管理層預期樂觀時會導致盈余的波動性加大,費用粘性加劇了盈余反應系數的下降。此外金融危機的發生和高水平的公司治理能減弱費用粘性對盈余反應系數的影響。
2.成本粘性與盈余反應不對稱性
隨著成本粘性現象被證實,成本粘性的存在讓學者對Basu[12]關于會計穩健性的研究結論(即會計盈余和負的股票收益之間的關系要強于其和正的股票收益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質疑。在計算會計盈余時成本作為收入的抵減項,粘性現象會使成本在不同銷售量變化方向上對收入的抵減程度不同,因而呈現盈余在銷售量變化的不同方向上不對稱的現象。理論上,在一個有效的資本市場中盈余是和股票回報呈正相關關系的,由于傳導作用,企業成本粘性引發的盈余的不對稱會促使股票回報亦呈現不對稱現象。劉嫦等[13]將費用粘性和會計穩健性納入同一研究框架中,研究費用粘性是否影響會計盈余反應的不對稱性并就會計盈余不對稱性的根源進行探討。研究結論顯示,費用粘性現象的存在不僅會對會計盈余反應的不對稱性產生影響而且盈余反應不對稱性的主要根源正是企業的費用粘性。步丹璐等[14]就企業的成本粘性現象是否影響到盈余穩健性的衡量進行了實證分析。先是在控制銷售收入的增減情況下對傳統衡量盈余穩健性的模型進行檢驗,發現由于成本粘性的存在,銷售的增減情況會對盈余反應不對稱的衡量結果產生影響。隨后將成本粘性因素考慮到傳統衡量盈余穩健性的模型中,得出控制成本粘性因素能夠提高盈余穩健性衡量準確度的結論。最后運用考慮了成本粘性因素后的修正模型探討會計政策變更與盈余穩健性的關系,研究發現會計政策變更后盈余穩健性水平變低。吳應宇等[15]也做了類似研究。通過以樣本是否具有成本粘性為依據進行分組,用分組后的樣本數據分別研究盈余反應的不對稱性,結果顯示成本粘性組相比非成本粘性組(其中包括無成本粘性的樣本和具有反成本粘性的樣本)盈余反應不對稱程度更高。
(二)成本粘性與績效和企業價值
1.成本粘性與績效
績效追求是進行成本管理的一大動因,因而成本粘性對績效影響的研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孫錚等(2004)關于企業費用粘性的研究中猜測,由于調整成本的客觀存在,費用粘性水平過低可能會造成長期績效偏低,過高則會使企業對業務量變化的反應遲緩,這同樣會造成長期績效的降低,因而保持適度的費用粘性有益于績效的提高。朱乃平等[16]對此也有類似觀點,粘性程度過低盡管可能使短期績效好轉,但這種好轉只是短暫的,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并不利;粘性程度過高則企業面對業務變化的遲緩反應會從起初對短期績效不利逐漸發展為對長期績效不利。盧銳等[17]在對貨幣政策波動和勞動力成本粘性的關系探討中得出,在貨幣政策緊縮的情況下,勞動力成本黏性的下降能夠促使企業業績提高。而葛堯等[18]則從戰略決策的角度對二者關系進行探討,認為留存適當剩余資源有利于績效的提高,因而提出成本粘性促進企業績效提升的假設。在利用國內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從成本粘性和成本反粘性兩個角度實證分析粘性現象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后發現,成本粘性對績效的促進效果顯著,而反粘性對績效的促進效果則不顯著。何玉等[19]對成本粘性和企業業績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同樣發現成本粘性的存在對業績的提升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在深入研究后發現股權結構能夠影響二者間的關系,股權越集中,成本粘性對業績的提升效果越顯著。
2.成本粘性與企業價值
企業價值是企業獲利能力的一種反映,與績效有密切聯系。隨著成本粘性對績效影響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學者們也開始探討成本粘性與企業價值的關系。王玨等[20]分析研究成本粘性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成本粘性的存在對企業價值的降低效果顯著。成長性越高的企業,成本粘性對企業價值的降低效果越明顯。進一步研究得出,在非國有企業中,成長性對成本粘性與企業價值的調節作用相比國有企業更顯著。杜劍等[21]對成本粘性與并購企業價值創造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成本粘性現象在我國并購企業中普遍存在,成本粘性高的并購企業價值創造能力更強。成本粘性起到為并購企業管理層爭取決策時間的作用,減少管理層決策失誤,從而使并購企業風險降低,因而有利于并購企業價值的提升。而成本反粘性越高,并購企業價值越減損,反粘性的存在讓并購企業很難在業務量增加時加大對固定資產的投入,進而導致并購企業價值發生減損。張丹丹等[22]在產業集群、成本粘性和企業價值關系的研究中同樣驗證了成本粘性與企業價值之間的負相關關系。此外,還分析出在產業集群與企業價值的關系中,產業集群通過影響成本粘性影響企業價值。侯曉紅[23]在探討費用粘性對企業價值關系中發現,費用粘性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呈倒U型,過高或過低的費用粘性水平會減損企業價值。
(三)成本粘性與企業風險
成本粘性是收入和成本不對稱變動的反映,不對稱變動幅度越大,業績波動越大,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也隨之增大。企業風險作為管理者密切關注的經濟后果之一,其與成本粘性的關系也越來越引起學術界的關注。謝獲寶等[24]以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為視角,對投資效率、企業風險和成本粘性三者的關系進行研究。通過利用制造業上市公司樣本數據,驗證了企業在宏觀經濟風險作用下其成本粘性與企業風險正相關,并且這種關系在投資過度的情形下更顯著。在此基礎上,謝獲寶等[25]從企業風險的角度研究成本粘性、公司治理與高管薪酬業績敏感性三者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成本粘性對企業風險的放大作用能夠促使高管薪酬業績敏感性顯著減弱,民營企業對比國有企業高管薪酬業績敏感性減弱更顯著。此外在民營企業中,高管的任期長、企業的透明度低,負相關關系更明顯。王鈺等[26]在驗證成本粘性與企業風險水平的正相關關系的基礎上考慮了股權集中度對二者關系的影響。結果發現,企業股權越集中,成本粘性對企業風險水平的促進效果越明顯。企業股權集中,則大股東更可能基于自利動機利用控制權影響資源優化配置,成本粘性增大,進而導致企業風險水平上升。劉立文等[27]也對成本粘性和企業風險的關系展開探討,除了驗證粘性現象對企業風險的正向促進作用外,從成本反粘性的角度也驗證了反粘性對企業風險同樣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劉媛媛等[28]對《勞動合同法》實施后人工成本粘性變化情況的研究則體現了成本粘性對企業要素投入風險的影響。研究發現,《勞動成本法》實施后人工成本粘性水平的提高會導致勞動要素投入風險增大,進而企業更傾向使用機械設備代替人工勞動。侯曉紅等[29]從企業債券信用風險的角度研究了粘性現象與企業風險的關系。結果顯示,費用粘性過高或者過低都會使企業債券信用風險加大,而良好的外部制度環境能夠削弱費用粘性對企業債券信用風險的影響。林晚發等[30]同樣對成本粘性和企業債券信用風險的關系進行探討,檢驗了企業違約風險與成本粘性水平的正相關關系。研究結果表明,成本粘性水平越高,信用評級則越低,粘性帶來的風險會被投資者察覺,進而導致債券信用利差的擴大。田存志等[31]將成本粘性對企業風險影響的研究細化到企業股票收益風險方面,在勞動成本粘性對股票收益的影響研究中發現,勞動成本粘性的存在能夠使股權收入變動幅度增大,進而導致公司股票收益風險水平的提升。
(四)成本粘性與研發創新投入
成本粘性的經濟后果研究大體集中在其負面經濟后果,正面經濟后果的研究成果偏少,當前大部分是集中在對研發創新投入的促進上。企業成本粘性水平高則意味著管理層對閑置資源利用處置的空間大,而研發創新活動恰恰需要資源的支持;诖,胡華夏等[32]研究了成本粘性和企業研發創新投入的關系,結果顯示,成本粘性能夠促進企業加大研發創新投入。深入研究后發現,股權分散的企業對比股權集中的企業,成本粘性對研發創新投入的促進效果更顯著。此外,過度自信的管理者會削減成本粘性對研發創新投入的正向作用。胡華夏等[33]在探索稅收優惠和研發投入關系的研究中,考慮了成本粘性在二者之間的中介作用,結果顯示稅收優惠可以通過成本粘性來提高研發投入。成本粘性作為一種有助于稅收優惠促進研發投入的資源緩沖物,企業應加以利用。王玢[34]將股權特征因素考慮到成本粘性與研發創新投入關系的研究中,先是驗證了成本粘性對研發創新投入的正向作用,隨后通過進一步研究探討了股權特征對二者關系的調節作用。研究結果顯示,成本粘性促進研發創新投入效果在非國有企業中更強,在股權制衡水平更高的企業中更強。——論文作者:車嘉麗黃文權
相關期刊推薦:《會計之友》雜志是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財會雜志,由山西省社會科學院主辦,是國內外發行量較大的財會期刊之一,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涉及會計、財務、審計、稅務、評估、金融等方面的內容,是財經界人士工作、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