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1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今年以來,內蒙古在疫情沖擊下,全區經濟表現出較強的承受力、韌性和潛力,經濟運行目前呈現企穩回升態勢,社會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根本趨勢沒有改變。 下一步,內蒙古要在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持續推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深入分析內蒙
摘 要:今年以來,內蒙古在疫情沖擊下,全區經濟表現出較強的承受力、韌性和潛力,經濟運行目前呈現企穩回升態勢,社會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根本趨勢沒有改變。 下一步,內蒙古要在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持續推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深入分析內蒙古在疫情下催生的新商機、新模式,結合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通過攻克“新技術”、啟動“新基建”、培育新引擎、培育新業態、完善 “新大腦”、推廣“新模式”等舉措,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關鍵詞:機遇 培育 經濟增長點
一、深入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新機遇
從長期看,在需求層面不斷升級演進的倒逼下有望催生一系列技術變革,生產、生活業態多樣化趨勢不斷呈現,產業迭代和產業革命的進程明顯加速,危機中蘊藏著新機遇。
相關知識推薦:經濟類的核心期刊哪個發的容易
(一)消費需求升級加速推進技術變革
人工智能、5G、區塊鏈、大數據等前沿信息技術應用日趨成熟,逐漸向大眾生活、企業經營、政府管理、教育培訓等各個領域滲透和擴展,對線上應用平臺的運算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企業將加速開拓線上盈利途徑。 目前“云計算”發展日新月異,已經逐漸演變為“霧計算”“甘露計算”,去中心化分布式計算方式進一步在各領域廣泛應用,社會運營效率提升到新的高度。 5G網絡建設、工業物聯網、算法編程、娛樂短視頻、在線購物、在線訂單、網絡游戲等行業將極大受益。
(二)“云”模式引爆 “云”消費
近年來,隨著寬帶基礎設施的完善和5G時代的到來,在線購物、在線娛樂、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購物等接受度越來越高,“云”模式不斷獲得消費者青睞,疫情的發生進一步加速了這一進程,這些“遠程生產力”的實現越來越基于“云”,在云上實現生產要素的配置和組合,通過這次疫情已經不再只是趨勢,而是變成了必然。 以“遠程辦公”來看,疫情期間,輕量級的視頻會議工具、多人協作管理工具、企業業務管理系統、可視化數據統計分析工具等互聯網產品迎來了增長的契機。
(三)“無接觸”推動“無人”模式順勢爆發
疫情之下,最大可能地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成為阻隔疫情傳播的主要手段,集體聚眾行為明顯減少,對醫療保健和居家生活等行業提出更高無接觸的服務要求,“無接觸”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和至上而下的推廣,也成為了此次疫情催生出來的“新概念”。 近年來,雖然AI、5G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并已經商用,但尷尬的是這些高大上的技術始終缺乏應用場景,而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無接觸”概念為這些前沿科技融合了消費場景,將使自動售賣機、無人便利店、辦公室無人值守貨架等各種新鮮事物距離百姓生活越來越近,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四)城市管理革命將引發“智慧城市”建設熱潮
此次疫情防控對城市的綜合治理水平而言也是一場“大考”,在城市規模日益擴大、城鎮化率越來越高的今天,傳統的城市治理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依靠技術手段科學治理城市顯得越來越重要,突如其來的疫情進一步強化了對智慧城市建設的迫切需求,使得建設信息技術手段與城市發展理念、運作模式、體制機制有機融合的智慧城市成為必然選擇。 智慧城市作為突發事件應急措施的重要綜合技術手段,城市科學治理的抓手,疫情之后將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方向,對信息基礎設施、智能交通、供應鏈物流、應急災備、智能災備預測、信息溯源等行業也將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二、多措并舉,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強化短期政策精準有效的基礎上,更需要深耕長遠的高質量發展,順應后疫情時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演進趨勢,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著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經濟發展行穩致遠注入新動能。
(一)攻克“新技術”,全面帶動產業革新
一是加快核心技術及相關產業培育工程。 圍繞5G、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內蒙古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功能型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區塊鏈數據溯源、V2X智能網聯等新技術在呼包鄂地區率先規;涞,建成一批以核心技術研發、應用、服務為主的創新創業示范項目。 二是提升數字經濟技術創新能力。 推動數字經濟底層技術、深度技術實現新突破,全面構建可控、穩定、安全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在重點領域率先形成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引進力度,加強數字技術人才供給。 三是加快推進5G應用場景培育。 率先在冶金建材、能源、化工、農畜產品加工等行業試點推出一批5G應用場景工程,深化相關技術在重大活動和重大工程的示范應用,研究制定5G示范應用支持措施與量化的5G應用示范目標,推進5G與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深度融合。
(二)啟動“新基建”,精準有效擴大投資規模
盡快啟動“新基建”,抓住國家加快5G基建、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7大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的重大機遇,及時策劃、儲備并開工一批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并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列入國家相關規劃,對于補齊內蒙古未來發展短板,擴大投資規模,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大意義。 一是創新融資模式,進一步推廣PPP融資模式,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使用效率,多管齊下拓寬資金來源。 對信息類新基建,給予專門的財政、金融、產業等配套政策支持。 二是積極培育新主體,適當降低社會資本基建投資領域的市場準入門檻,保證各市場主體參與投資的公平性,切實提高社會資本積極性。 三是做好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發展重點,明晰確定建設次序,杜絕重復低效建設和資源浪費,嚴防無效投資、產能過剩。
(三)培育“新引擎”,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一是加快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 積極爭取創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支持數字服務平臺做大做強,加快發展數字裝備制造業,引進和發展數字應用端,打造數字經濟全產業鏈。 加快數字街區建設,加速5G商用垂直落地,建設集“吃住行娛樂購”為一體的生活服務區,不斷豐富街區數字業態和功能性服務。 二是推進重點領域大數據應用。 實施大數據與產業深度融合工程,積極構建融合服務平臺,培育和組建專家服務團隊,進一步加快大數據與產業融合進程,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重點推動大數據在農牧業、工業、能源、衛生健康、教育、交通等領域的應用。 三是推動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 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升級咨詢服務,幫助傳統企業在軟硬件方面同時推進數字化轉型,加強企業員工數字化培訓,在研發、生產、銷售、行政等環節提高企業員工數字化辦公意識,提升傳統產業尤其是傳統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增強傳統產業應急防范能力。
(四)發展“新業態”,拓展網絡消費市場空間
一是加快發展以電商平臺為依托的互聯網消費模式。 積極引導和鼓勵內蒙古文化娛樂、廣告傳媒、傳統家居用品銷售行業進駐電商平臺,鼓勵重點或潛在商圈與國內知名電商平臺合作對接,進一步拓寬線上銷售渠道,大力發展本地電子商務企業生鮮農畜產品“無接觸配送”業務,引導綠色農畜產品、零售商貿等各領域商戶通過開展網絡直播營銷等模式實現居家營銷,大力發展“宅經濟”“線上經濟”“電子商務”“無人銷售”“健康養生”“中醫藥服務”等新興消費業態和模式。 二是引導實體零售企業拓展線上銷售。 結合疫情防控形勢,大力培育和發展居家消費市場,鼓勵內蒙古各盟市商超實體與電商合作,積極推進線上訂單服務,引導企業運用開發APP小程序、公眾微信號、VR實景體驗等多媒體工具開展營銷活動,進一步拓展快遞和物流企業的接單、送件業務,提升生產生活物資運輸協調效率,增加市場消費活力。 三是培育農村牧區消費新市場。 加大對農畜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支持力度,嚴格落實農畜產品銷售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優化農村牧區物流配送網絡,積極開展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試點,鼓勵電商企業布局建設農村牧區電商配送末端網點,打通農村消費“最后一公里”。
(五)完善“新大腦”,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一是優化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布局。 進一步加快內蒙古大數據基礎設施升級工程,持續推進省際干線光纜和“寬帶內蒙古”、電信普遍服務試點等項目建設,積極推進窄帶物聯網建設,支持交通、電力、水利、燃氣等傳統基礎設施的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 二是統籌完善“城市大腦”架構。 依托“云上北疆”等內蒙古已有大數據中心,建立健全跨部門數據共享流通機制,實現互聯互通匯聚共享,有序推進城市公共數據集開放,以大網絡、大系統、大平臺建設為導向,按照大數據平臺建設“六個統一”要求,重點推進呼和浩特、包頭、呼倫貝爾、鄂爾多斯、烏海等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初步完善內蒙古“城市大腦”架構。 三是使內蒙古政務服務實現“一網通辦”,城市運行實現“一網統管”。 從根本上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向服務型政府轉變,聚焦群眾使用頻率高的辦理事項,簡化內部審批操作流程、辦事及處置流程,提高政務服務效率,確保政務“網上可辦,網上可查”,實現“一網通辦”功能。 構建統一高效的內蒙古城市運行系統和管理平臺,實現主要城市網絡化管理和統籌調度運行,加快形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協同運行管理體系,實現內蒙古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六)推廣“新模式”,提高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效率
一是構建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社會治理機制。 建立健全以數據為驅動的行政管理制度,提高全區疫情等重大應急事件監測、預警和防控能力,進一步摒除數據壁壘,構建專門管理平臺提高數據共享能力,進一步構建完善社會治理機制及應急響應防控機制。 二是加強產業園區現代科學管理。 園區在疫后生產運營的恢復、產業政策的制定、場景的發布更加需要業界共治,成立由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創投機構、科研單位、專家等多方參與的園區共治委員會,構建“園區管理合伙人”新型園區管理模式,提高施政管理效果。 將信息技術全面應用于園區管理中,構建園區管理數字模型,加快提升園區復雜形勢應對處理能力和資源聚合能力,圍繞數字化、智能化等方向,重組布局要素資源,構建包含園區生產企業、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共同基金等主體在內的園區產業互聯網平臺,提升園區產業組織能力。 三是充分利用網絡媒體手段開展“線上招商”。 探索利用釘釘、抖音短視頻、微信公眾平臺等多媒體手段開展線上招商,進一步推動“屏對屏”溝通方式,以視頻連線的形式舉辦招商會議,實現招商會議高效省時便捷。 及時將內蒙古投資指南、重點產業情況以及全區重點招商項目在政府門戶網站公告,利用網絡途徑進行大范圍宣傳推薦。——論文作者:司詠梅 張捷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