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02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我國數字經濟和ICT產業向上向好的趨勢是無法改變的,也可以預見,未來5年乃至10年,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將迎來一波新的發展高潮,即使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經濟大環境下。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2018年已經離我們而去。 具體到我國ICT領域,可以說是跌宕起
我國數字經濟和ICT產業向上向好的趨勢是無法改變的,也可以預見,未來5年乃至10年,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將迎來一波新的發展高潮,即使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經濟大環境下。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2018年已經離我們而去。
具體到我國ICT領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雖有遺憾也更不乏精彩:行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入,數字經濟成為新常態,萬企上云的大幕拉開,三大運營商5G商用部署開啟,區塊鏈在爭議中繼續快速前行,物聯世界的邊緣計算越來越受到關注,大數據驅動下的人工智能全面爆發,量子計算取得突破性進展……
當前,數字經濟浪潮正成為引領新常態、壯大新經濟、打造新動能的主要“引擎”。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在催化傳統產業變革的同時,開始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政府治理模式。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而回觀2018年,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在融合中發展,在發展中融合。
2018年4月21~25日,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等聯合主辦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舉辦,涉及數字經濟相關項目超400個,總投資達3600億元,其中百億元以上項目6個,現場簽約項目29個。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信息化》雜志由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主辦的一本國家批準創刊的唯一一份以關注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推進信息化進程為使命的國家級信息化媒體國公開刊物。立足經濟與社會發展大背景和信息化發展趨勢,廣度反映信息化實踐,深度體現信息產業與信息化相互促進。主要面向和服務于政府信息化推進部門的決策層,重點領域應用機構的領導層,企業的CIO及管理層,信息化實施部門的主導層,以及關注信息化的專家、學者等。
工業互聯網是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的典型代表。作為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在2018年年初明確指出,要有組織、有計劃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向縱深發展,重點從強化網絡基礎設施、標識解析體系、平臺和安全保障體系等四個方面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2018年6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12月,工信部正式公布2018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名單,一共72家企業入圍。
產業層面,BAT紛紛公布了自己的工業互聯網計劃:馬云在今年云棲大會上重點提出了“新制造”;騰訊的產業互聯網戰略轉型也表明了要向傳統行業進軍的態度;百度的無人汽車計劃,更是網羅了國內外主要的汽車制造企業。另一方面,繼海爾,徐工等制造企業之后,美的、浪潮、紫光等數十家企業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來自不同行業的大批企業開始進軍工業互聯網,共同組成了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的主力陣容。
人工智能無疑是2018年最熱門的科技詞匯,沒有之一。無論運營商、互聯網企業、IT廠商還是各行各業的企業用戶都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實現自我的變革與轉型。而在消費側,刷臉支付、刷臉參會、語音控制電器、“即拿即走”的無人零售店等鮮活的場景也已經是喜聞樂見?梢哉f,人工智能在2018年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
區塊鏈的2018可謂大起大落,頗具爭議。2018春季期間,隨著“三點鐘無眠區塊鏈”社群話題的引爆,徹底激發了全國人民對區塊鏈的熱情和討論。但是后來發生的一些列問題幾乎將區塊鏈釘上了十字架。從技術角度而言,區塊鏈近乎完美。但當前區塊鏈基礎未牢,談生態尚早。大浪淘沙,隨著市場熱度降低,整個區塊鏈行業也趨于理性穩定發展。
量子計算是2018年我國ICT領域的一個大驚喜。有人說,“是量子計算,而不是人工智能,將定義我們的未來”。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團隊通過調控六個光子的偏振、路徑和軌道角動量三個自由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刷新了所有物理體系中最大糾纏態制備的世界紀錄。
作為萬物互聯基礎的5G技術進展也是可圈可點,無論是標準組織還是運營商還是設備商在5G承載領域都取得了非常關鍵的新進展:R15標準的確立,網絡試驗的開展,5G終端的閃亮登場。盡管5G已經觸手可及,但誰是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2018年還沒有交給我們答案。
當然,精彩和驚喜之外也有遺憾和無奈,但是無論是區塊鏈泡沫還是共享經濟敗局,抑或是美國制裁中興,都是瑕不掩瑜。我國數字經濟和ICT產業向上向好的趨勢是無法改變的。也可以預見,未來5年乃至10年,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將迎來一波新的發展高潮,即使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經濟大環境下。這從“iTech2018”年度盛典的榜單中也可見一斑。
誕生于2008年,“iTech”年度盛典,由國家信息化專家委員會指導,由《中國信息化》雜志社聯合華信研究院信息化與信息安全研究所依據當年度的采訪報道、報告研究以及重大事件關注評選出年度我國ICT領域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政府、企業、人物、技術、產品、方案和實踐等,以期達到梳理總結和經驗共享的目的,同時致敬那些對社會進步、行業轉型、產業做強做出了突出貢獻的機構和個人。
“iTech2018”年度盛典的榜單內涵豐富,領域廣泛,價值突出,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信息化領域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
1、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增長15%
2018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發布1-11月軟件業經濟運行情況。前11個月,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整體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收入和利潤持續兩位數增長,從業人數和工資總額穩步增加。各細分行業運行總體平穩,信息技術服務領域增勢突出。
1-11月,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軟件業務收入56092億元,同比增長14.7%。1-11月,全行業共實現利潤總額7087億元,同比增長10.9%。出口繼續低速增長。1-11月,軟件業實現出口478億美元,同比增長2.7%,其中,外包服務出口增長7.3%。1-11月,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業平均人數632萬人,同比增長4.6%,增速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從業人員工資總額增長12.3%,行業人均工資增長7.4%。
相比軟件產品收入,信息技術服務收入增長更快。軟件產品1-11月實現軟件產品收入16557億元,同比增長11.8%;信息技術服務1-11月實現信息技術服務收入31379億元,同比增長18.8%。
主要軟件大省產業態勢良好,部分省市增勢突出。軟件業務收入居前5名的廣東(增長13.4%)、江蘇(11.6%)、北京(18.6%)、山東(13.3%)和浙江(19%)共完成軟件業務收入3.6萬億元,占全國比重達64.7%。
預計我國全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收入增長15%。
2.電信業務總量增長140%
2018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發布1-11月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1-11月,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1981億元,同比增長2.9%。電信業務總量完成57844億元,同比增長139.2%
固定通信業務收入占比近三成。1-11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實現固定通信業務收入3563億元,同比增長9%,在電信業務收入中占29.7%,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實現移動通信業務收入8417億元,同比增長0.5%,占電信業務收入的70.3%。1-11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移動數據及移動互聯網業務收入5554億元,同比增長10.5%;移動數據及移動互聯網業務收入占電信業務收入的46.4%;完成固定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1908億元,同比增長5.3%。
移動電話通話量持續下降。1-11月,全國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完成23404億分鐘,同比下降5%;全國固定本地電話通話時長完成1121億分鐘,同比下降20.2%。
預計我國全年電信業務總量增長140%。
3.98%行政村通光纖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數據,2018年10月我國96%行政村通光纖,年底行政村通光纖比例達到98%,提前實現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98%行政村通光纖的目標。
10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要求各通信管理局、各基礎電信企業大干80天,年底前全部完成前三批試點行政村通光纖任務,完成第四批試點任務的簽訂合同。會議指出,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工作開展順利,成效顯著,我國行政村通光纖比例已從試點前的不到70%提升至96%,行政村4G網絡覆蓋率也已達到95%,極大提升了我國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網絡基礎設施能力,為鄉村振興和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網絡保障。
4.5G商用拉開序幕
2018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確認,已向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等三家通信運營商發放了5G系統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其中,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獲得3500MHz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中國移動獲得2600MHz和4900MHz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
2018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3000-5000MHz頻段第五代移動通信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無線電臺(站)干擾協調管理辦法》。相關通知稱,為保障我國5G通信健康發展,充分、合理、有效利用無線電頻譜資源,解決5G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題,規范協調管理方法,優化5G基站設置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印發此辦法。
至此我國5G商用拉開序幕。預計2019年將有部分城市開始5G試商用。
5.中國品牌智能手機擴大市場份額
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蘋果手機和三星手機的市場占有率明顯下滑。根據CounterpointResearch發布的數據,蘋果手機市場份額已從2017年的15%下降到9%,三星手機的市場份額更是下降到了1%。中國品牌穩居銷量排行榜前5名,按份額排序為Vivo、OPPO、華為、榮耀、小米。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集中度很高,前5名的市場份額加總超過78%。排在第6至第8位的品牌為蘋果、魅族、三星,市場份額分別為9%、1.3%、1%。
在全球市場,中國品牌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也正在迅速擴大。根據Sigmaintell發布的數據,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占據前6位的品牌共交付了全球全年77.7%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排名為:三星21.5%,蘋果15.8%,華為15.6%,小米9.3%,OPPO8.6%,Vivo7.0%。三星和蘋果的市場份額均較2017年有所下降,華為、小米、OPPO、Vivo則較2017年上升,華為、小米升幅明顯,市場份額分別上升了4.5個百分點和3.0個百分點。
6.中央高度重視人工智能
201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強調,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的驅動下,人工智能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
習近平強調,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創新添薪續力。我們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特點,加強人工智能和產業發展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7.BAT進軍工業互聯網
2018年,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高調進軍工業互聯網。
5月,騰訊公司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發布“工業互聯網平臺-騰訊木星云”。“木星云”面向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實現了邊緣計算和工業物聯網PaaS平臺的連接,實時將設備運行數據上傳到云端。
百度宣布依托AI與云計算技術開發工業互聯網平臺,以“百度工業大腦”賦能傳統產業,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助力企業上云和智能化升級。10月,百度公司和寶武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工業智能制造領域開展全面合作,協同推進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建設。
11月,在第五屆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阿里云牽頭的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當選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supET平臺由阿里云牽頭,聯合浙江中控、之江實驗室等共同建設,目前已有200多家生態參與方入駐,并入選首批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
8.電子商務出現新格局
根據研究公司eMarketer發布的數據,拼多多在2018年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子商務平臺,以5.2%的市場份額,超越蘇寧易購的1.9%和唯品會的1.8%。排名第一、第二的仍是阿里巴巴集團和京東商城,市場份額分別為58%和16.3%。
2018年,零售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零售”案例。1月,騰訊、蘇寧、京東、融創聯手340億入股萬達商業,京東和沃爾瑪將全面“共享庫存”。7月,聯華超市發布公告稱,與浙江天貓訂立商品采購框架協議,最高交易總金額共1.8億元。9月,京東旗下無界零售生鮮超市7FRESH宣布與保利、大悅城、萬科、越秀、綠地等16家全國知名地產商進行項目落地合作簽約。
9.美國制裁中興通訊
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因為中興違反了美國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國技術的制裁條款,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出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這一禁令立即生效,持續七年。6月,中興通訊與美國商務部達成協議,交納10億美元罰款,并改組管理層。7月,美國正式取消對中興的禁售令,條件包括選定符合美國要求的董事會和高層管理團隊,且在未來10年內,能答復美國商務部的詢問。
10.華為遭美國等國禁用
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國以華為的設備“不安全”為由,禁止使用華為設備,不允許其參與5G建設。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政府應美國政府要求在溫哥華逮捕了華為公司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原因為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禁令。當月11日,孟晚舟獲得保釋,但暫時不得離開加拿大。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盧沙野大使發表署名文章,稱孟晚舟被無端拘押事件不是簡單的司法案件,而是有預謀的政治行動,是美國動用國家權力對一家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政治追殺。盧大使表示,如果說華為的電信設備存在安全風險,那么西方國家電信設備制造商生產的設備也同樣存在安全風險,它們所使用的科學技術是一樣的。歸根結底,美國等國是擔心中國發展太快,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科技上要超過西方國家了,才用“國家安全”的幌子打壓中國企業,阻礙中國發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