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一帶一路”倡議下構建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體系

發布時間:2018-08-18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各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發展必然與會計相聯系,會計行業由此出現了新的巨大發展機會,也對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帶一路國際化會計人才需要朝著全面、復合型的方向培養。從知識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各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發展必然與會計相聯系,會計行業由此出現了新的巨大發展機會,也對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帶一路”國際化會計人才需要朝著全面、復合型的方向培養。從知識結構、能力要求和道德行為標準三個層面對會計人才培養進行調整、重組,提出適應“一帶一路”倡議的會計人才培養架構,并依據此架構從高校教育和繼續教育兩方面提出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建議,以期形成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體系,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發展。

國際化會計人才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體系;會計職稱評定論文服務

  一、引言

  “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構想是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通過與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發展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經濟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由我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提出來的。“一帶一路”倡議包括沿線六十多個國家,合作領域和合作內容不盡相同,但基本包括金融合作、各類產業合作、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合作等領域的合作,實現區域共贏。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深化發展,投資機會不斷增多,相繼出現較多的獨立的投資事業部,各投資主體會設立單獨的會計核算部門,那么會計主體便是獨立存在的,對于我國會計行業發展充滿潛力和機遇,會計人才的需求不言而喻也會增加。為何投資主體的增多對于會計以及會計人才而言是難得的機遇?究其原因不難發現會計作為一種通用的商業語言有其獨特的優勢,能夠減少各組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加強合作與互信,防止誤判,從而提高經濟資源在沿線各國各區域之間的協調配置效率。而這更需要培養專門的會計人才作為“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發展的商業語言引導者。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對于會計人才而言存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兩種狀態。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很不平衡,政治經濟體制差異化嚴重,必然導致企業在沿線國家的投資建設運營過程中面臨的外部環境復雜多樣,對沿線投資公司會計人才的環境適應能力、國際化視野提出了新要求。在語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涉及的官方語言包括英語、漢語、俄語、法語、泰語、印地語和阿拉伯語等,語言種類豐富、內容復雜。宗教信仰方面,東南亞、南亞地區民眾以信仰佛教和伊斯蘭教為主,伊斯蘭教在對中亞地區也影響深遠,東歐國家則主要信仰基督教的三大流派之一,東正教。沿線國家語言狀況豐富多樣,宗教信仰不盡相同,對適應于“一帶一路”要求國際化的會計人才培養而壓力較大,除了具備專業知識以外,要求會計人才具備相應的小語種能力便于交流,充分尊重沿線國家文化的多樣性與差異性,以便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對于會計人才來講將面臨一個全新的挑戰。另一方面,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沿線國家在金融合作、產業合作、能源合作和基礎設施建設相繼展開,需要財務會計人才熟悉國際會計準則和當地的會計準則,了解國際稅法和當地稅法,在金融合作方面進行會計確認、記錄、計量和報告,并進行納稅處理和稅務籌劃。需要管理會計人才針對各類產業合作,進行戰略投資決策分析、風險管理、績效管理。能源開發合作同樣需要會計人才進行環境會計確認、計量和核算工作。整個會計行業存在大量的職業崗位,具備國際化視野的全面的、復合型會計人才的需求也會大幅增加,對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挑戰和機遇并存的情況下,迫切需要培養能夠適應于“一帶一路”倡議要求的國際化會計人才。

  二、“一帶一路”視野下的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架構構思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跨境投資公司在沿線國家投資會不斷增多,對于會計人才這一商業語言的引導者和執行者的要求會更高。因此,全面的、復合型國際化會計人才的培養是推進“一帶一路”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關鍵。郭永清認為國際化會計人才既要熟悉企業的內部環境,又要熟悉企業“走出去”所面臨的國際環境;既要樹立國際化戰略理念,又要有本土化的執行能力;既要精通會計語言,又要精通所在國的交流語言[1]。目前國內對會計人才的培養雖然多數強調了職業道德、專業知識與技能以及國際化視野的培養,但適應于“一帶一路”要求的專門國際化會計人才的培養體系還未能形成。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是一種跨越邊境的次區域國際化合作,沿線各國會計制度差異較大,有針對性地培養符合這一次區域國際化合作發展要求的會計人才極為迫切。為了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在對會計人才進行培養過程中,本文從知識結構、能力框架和道德行為標準三個方面對培養架構進行構思,如下圖所示:

  t1

  其一是知識結構層面。沿線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對會計專業知識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除了必備過硬的財務會計知識外,要求具備相應的管理會計能力。于洪鑒等認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為了更好地實現企業的目標,充分發揮其管理職能,管理會計群體需要進行角色轉化,成為“創造者”[2]。如此看來,管理會計引入到“一帶一路”會計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層面中是特別合適的選擇,能夠使會計人才運用管理會計的知識在工作中發揮規劃、決策、控制和績效考核的能力,在決策之初進行信息識別,在執行過程中對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從而更好地為公司高層管理者提供預知的企業發展機會,及時反饋公司在發展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內外部問題,便于公司高層制定下一步決策方案和問題的解決措施?沙掷m發展理念貫穿于“一帶一路”的始終,要求沿線各國履行生態文明責任。但是“一帶一路”作為各國經濟發展的公共領域,各國開發合作必然會引發環境問題,而沿線的生態環境具有無界性特點,如此看來產權不明確勢必導致外部性的產生,最終沿線國家在能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博弈點會落在排污權交易上去,環境會計知識的重要性便突顯出來,要求國際化的會計人才掌握環境會計知識,熟悉環境問題,具備處理環境會計相關問題的能力。

  “一帶一路”國際化會計人才的培養需要具備相當的通識知識。眾所周知,沿線國家語言狀況復雜,宗教信仰多樣,政治經濟發展水平千差萬別,對會計人才的培養也會與傳統會計人才培養要求不僅相同。會計人才的培養必然要求切近沿線實際,培養具備英語、阿拉伯語、俄語、泰語等多種語言能力的、熟悉當地風俗習慣的復合型人才勢在必行,最終目標都是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將會計人才作為此條道路上商業語言溝通的引領者。在沿線六十多個國家中,各國的會計準則復雜多樣,稅法金融各方面難免也都會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可能會阻礙各國經濟的溝通與交流。對于符合“一帶一路”要求的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而言,了解當地的稅法法規、金融投融資要求以及國際相關的規則,避免無知而讓投資公司蒙受損失顯得特別重要。

  另外站在會計專業以外的角度來看,國外環境復雜多變,事物的變化過程紛雜,會計人才面臨的各種壓力不減反增。適應于“一帶一路”的國際化會計人才需要具備較強的個人心理素質和心理抗壓能力來適應沿線多變的外部環境,心理學和行為學知識的學習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會有很大的幫助。

  其二是能力要求層面。適合于“一帶一路”的國際化會計人才應當有較強的能力適應地區間不同環境狀況。首先,社會能力是會計人才能力培養的基礎。社會能力包括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復雜外部環境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不同語言狀況這一現實情形下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以及協調各方服務于投資公司在沿線國家的投資建設合作。其次,會計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管理能力要求的崗位,良好的管理能力同樣是“一帶一路”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應當具備的一項能力要求指標。具體包括: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在復雜的環境中提高預測判斷能力、正確的決策判斷能力、解決經營活動中突發問題的能力。這些基本的管理能力能夠以數據分析的方式幫助我國對外投資公司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并存活下來。從這個角度來看,全面的、復合型國際化會計人才的培養必須注重管理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就變得極其重要了。

  另外,服務“一帶一路”的國際化會計人才還需具備一定方法能力。方法能力簡單的來說包括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但是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又并非一朝一夕所之功,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探索。對適用于“一帶一路”的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而言,強勁持久高效的學習能力和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的中國特色創新力是這些會計人才需要不斷學習積累形成的重要能力,代表著未來會計人才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尤其是在當今信息高速發達的大數據時代,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更是國際化會計人才工作中的必備技能,掌握著兩項能力才能在國際化的浪潮中經久不衰。這就要求我們會計人才的培養過程,有意識的注重培養和鍛煉會計人才的自主學習,注重探索性學習,從而有利于會計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更好適應時代和環境的變化。

  其三是道德行為標準層面。制度分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制度能夠為整個社會發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務,社會成員從社會制度中能夠獲得更大的經濟收益,每一種制度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和經濟價值,一般而言制度的存在會增加社會的福利。道德行為標準是一種非正式制度,然而在很多情況下,當會計行為置于現實的環境中,受各種不確定內部或外部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出現背叛其在制度層面給予社會的初衷。需要說明的是“一帶一路”倡議發展建設是為了實現我國與沿線國家雙贏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發展意義重大,會計人才作為最終經濟發展狀況的具體操作和反映者,身上肩負著推進我國和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公平正義、維護經濟正常發展和運轉的重大而又神圣職責。在對適用于“一帶一路”會計人才進行培養時,從職業道德行為層面要求服務于“一帶一路”的國際化會計人才必須具備崇高的職業道德,加強自身修養,深知身上肩負的使命與責任,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提高自身技能素質和心理素質,履行社會責任,嚴守行業秘密,踐行“工匠精神”,充分將職業道德標準與我國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融為一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做一個“一帶一路”發展過程中的合格國際化會計人才。

  三、“一帶一路”會計人才的培養途徑

  面對“一帶一路”對會計人才培養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在“一帶一路”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方面需要學習“十九大”精神,在新時代的要求下結合實際,與時俱進,堅持理論自信與制度自信,調整、重組會計人才培養。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下金融合作、產業合作、能源合作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展開,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途徑需要進行創新,具體建議如下:

  (一)適應于“一帶一路”倡議的高校會計人才培養

  第一,在高校開設“一帶一路”會計人才合作辦學班,將傳統的會計人才課程設置和培養體系進行調整、重組,探索、實驗符合于“一帶一路”會計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體系。楊寶等認為高?筛鶕拘5慕逃厣偷胤教厣鐕摵限k學,設立中外合作辦學的“小語種+會計”專業,擴大留學、訪學、交換規模[3]。各地區高校的辦學特色和主要的會計研究方向不盡相同,各大高?梢越Y合自身特色與沿線外國高校進行合作交流辦學,設立中外合作辦學的“會計+外語(特別是小語種)”專業,進行雙向教學,增強溝通,相互交流。同時,在沿線國家之間擴大留學、訪學、交換生規模,定期舉辦學術交流會、選派優秀教師、學生進行雙向交流學習活動。為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要求,國際化會計人才應具備全面和復合型特點,要求高校在課程體系設置上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內容,只唯實,不為虛,調整、重組國內傳統設置的會計基本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引入管理會計和環境會計知識,提高語言、金融、國際準則、國際貿易、法律和宗教信仰民俗習慣在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的地位。

  第二,注重能力要求的培養,不能僅停留于理論教學,更要強化實踐動手能力。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啟發式教學和引導式教學,選取國際化過程中與會計專業相關的經典案例,開展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其次,由政府機構倡導,組織聯系“一帶一路”沿線的各相關企業,讓學生進駐企業實地學習,熟悉會計人員具體工作,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國際化能力;另外,可以開展如全國高校企業價值創造實戰競賽、沙盤模擬等形式的競賽活動,在各種大賽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會計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第三,“一帶一路”倡議要求的我國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需要立足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只是專業上培養會計知識、增加小語種知識這么簡單,也不能僅僅通過會計人才到國外進行短期交流來培養就說明具備了國際化能力。段勝峰、彭麗芳認為我們應該對本國民族文化懷有強烈的自信心,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可以讓我們在國際社會、國際合作和處理國際事務上挺直腰桿,心懷底氣,堅持主見[4]。“一帶一路”要求的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根本立足點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會計人才的核心價值,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我們的本民族文化、本民族思想值得深入思考和學習。從而要求高校在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視培養會計人才社會責任感,重視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教育,讓學生形成強大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情懷,以強烈的愛國主義和自信的民族主義作為支撐,在面對世界各國文化碰撞時,能夠時刻保持一顆清醒而強大的內心,在做國際人的同時不喪失中國人的人格和國格,特別是在“一帶一路”的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我國大國會計人才的優勢,引領各國會計協調發展。這是一項樸素的話題,但也是在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過程特具內涵的任務。

  (二)適應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繼續教育會計人才培養

  適應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繼續教育會計人才培養也是不可叉開的一個重要話題。第一,在會計人才繼續教育的培養方面,由我國財政部組織倡導、各省財政廳聯合地區高校組織定期開展“一帶一路”會計人才繼續教育學習培訓班,專門對會計人才進行繼續教育培訓。要求各省份根據所在地區企業與沿線國家的實際合作狀況,結合企業實際需求有針對性開展繼續教育活動,包括組織要求企業會計人才學習相關國家地區的會計準則、稅法要求、貿易規則、金融投資要求等,培養其不斷學習的能力,根本目的是為了增強我國企業會計人才的國際化能力,直面“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復雜財務會計問題和需要會計人員迅速解決的各類突發狀況。作為商業語言溝通的引領者,會計人才的繼續教育不是一項所謂的面子工程,而是一項現實問題,繼續教育做得好便于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商業交流與溝通,推動的是經濟的持續性發展,能夠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增添新的動力和機能。

  第二,楊丹認為要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會計教育體系的溝通和趨同,在這一戰略的實施中,中國應承擔起大國國際義務,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會計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5]。作為“一帶一路”的倡導者,財政部可以聯合國家會計學院設立“一帶一路”國家會計人才培養研究院,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端會計人才培訓班,招收沿線國家會計主管部門人才以及與中國有貿易和投資合作的企業會計人才,實現沿線國家會計人才與國內各類高端會計人才良性互動交流學習,目的在于為我國打造一支適應和服務于“一帶一路”國際發展要求的領軍人才隊伍,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帶動國內“一帶一路”會計人才的培養,促進我國會計人才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為我國經濟和會計事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四、結語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要求構建一個全新的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體系。文君、蔣先玲認為面對“一帶一路”對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挑戰,我們必須用改革推動國際化人才的創新,這種創新是系統創新,是協同創新[6]。培養符合“一帶一路”需要的國際化會計人才根本立足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點是全面的、復合型特點的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這個過程復雜而彌艱,外部環境復雜多變,需要我國政府、高校和企業的共同努力,打造一支專業能力過硬、綜合能力較高的國際化會計人才隊伍。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