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關于區域經濟論文(2篇)

發布時間:2017-03-14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經過30年改革開放,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國際也開展了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全球經濟進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區域經濟論文(2篇),供大家參考。 篇1:上海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對全國經濟的影響 上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經過30年改革開放,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國際也開展了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全球經濟進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區域經濟論文(2篇),供大家參考。

區域經濟

  篇1:上海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對全國經濟的影響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各國加快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步伐,例如歐盟東擴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然而,中國所在的東亞地區進度緩慢。2001年加入WTO后中國發展飛速,2004年外貿總額首次躍居世界第三;與此同時,中國也是受到非貿易壁壘限制最多的國家,上海自由貿易區就應運而生的。

  一、上海自由貿易區的簡單介紹

  (一)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成立

  國務院常務會議于2013年9月27日原則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宣布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使之成為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二)上海自由貿易區的規模

  1990年9月正式啟動,是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全國15個保稅區中經濟總量最大的保稅區,這就是外高橋保稅區。

  后來,國務院特批的全國第一家保稅物流園區,同時是上海市“十一五”期間重點規劃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于2004年4月15日通過海關總署聯合驗收小組驗收。與外高橋港區連成一體,距離外高橋保稅區僅有3公里。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落成。

  2010年9月28日正式運作,位于我國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流域交匯點,緊鄰貨郵吞吐量世界第三的浦東國際機場,又處于亞、歐、美三角航線上。稱為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

  2005年12月10日在洋山深水港開港時正式啟用,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跨區域合作建設,實行海關封閉監管的特殊功能區域,也是我國第一個保稅港區。

  二、上海自由貿易區的主要影響

  (一)劃清政府和市場邊界

  提出“負面清單”,是上海自貿試驗區內一項典型的制度創新,它體現了在投資領域“非禁即入”的原則,即除了清單上規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且不再需要政府事前審批。這將使上海突破已有的條框,放寬稅收、外匯使用等優惠政策,有利于跨國公司內部的全球調撥、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在上海注冊開業。

  (二)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國務院2012年底批復同意,自2013年1月1日起,經浦東和虹橋國際機場中轉第三國的45個國家外籍旅客將享受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再加上自由貿易區的項目,自貿區將有望成為貿易和購物零關稅的自由港。試驗區實施“境內關外”模式,將根治外貿企業面臨的通關難、結匯難等老問題,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三)形成物流集聚效應

  免稅和自由港將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業,而貿易區將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貿易和倉儲物流企業聚集,疊加中國的產業升級。因此,自由貿易區對于物流的集聚效應將更加顯著。

  (四)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試驗區將探索面向國際化的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建立與自由貿易區試驗區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全面實現貿易投資便利化。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跨境融資自由化。

  三、上海自由貿易區的主要特點

  (一)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就是銀行借貸的利率市場化。在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路上,自貿試驗區將扮演重要角色:在試驗區內,金融機構資產方價格實現市場化定價;推動金融服務業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金融機構全面開放,允許金融市場在試驗區內建立面向國際的交易平臺;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等。

  (二)貨幣自由兌換

  就是企業資產,資金可以自由出國,這大大增加了企業家的投資范圍。中國正在嘗試改革國內市場競爭秩序,讓國企取消掉政治優勢,與民營企業開始公平競爭,以免以后加入TPP打開國門后遇到的尷尬。讓民營企業發展起來,有充分的資本可以與國外企業抗衡;讓國有企業放下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和政治優勢,發展加強自己的競爭力。

  (三)金融業對外開放和離岸金融中心

  離岸金融是適應經濟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發展趨勢,對金融市場的一種創新。它是向非居民投資者提供境外貨幣借貸與投資、國際貿易轉賬結算、外匯貴金屬買賣、再保險服務、債券交易等金融服務的一種金融市場。離岸市場金融管理體制和稅收制度不受業務開展國或貨幣發行國限制,高度自由。這樣信息比較充分,交易成本低,借貸利率市場化,資金進出自由順暢。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縮小了各國金融市場的時間和空間距離,為全球范圍內金融資源的低成本高速度流動提供了便利條件,促進了金融國際化、一體化和自由化。

  四、國貿專業前景分析

  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與發展,增加了國內外的貿易交流與合作。這就大大增加了對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的需求。

  (一)工作崗位增加

  貿易和購物零關稅的自由港的建立,將吸引國內外大量的投資者來此投資。大量的公司與企業的成立必將帶動對人才的需要,而國際經濟與貿易這個專業與這些需求完美吻合。人民幣的國際化加速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流程,因此我國的國際貿易會逐步從不成熟走向完善。

  (二)專業機遇良好

  根據供給需求原理可知,對國際貿易人才的需求增加,那么國家將加大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學校作為教育的前沿,會加大對專業人才的重視,國貿專業的發展就獲得良好的先決條件,占據有利位置。

  五、主要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上海自由貿易區必將日趨完善,利率市場化、貨幣自由兌換、金融業對外開放和離岸金融中心的快速發展,必將帶動中國經濟新的騰飛。

  篇2: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后全球經濟發展前景

  一、歐盟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歷史背景

  歐盟是一個集政治和經濟合作于一體的經貿合作集團,各成員國之間的合作始于1950年。歐盟的宗旨是務求降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鄰國之間沖突和爭端,從而提高成員國之間的合作水平以及發揮出每一個國家自己獨有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于1992年,是一個可以給成員國提供討論地區問題的平臺,因此可以促進地區間的和諧與安全。另外,東盟對于降低區域范圍內成員國之間的關稅貿易壁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區域經濟

  二、歐盟與東盟當前在世界的位置

  區域經濟合作給成員共提供了地域上的便利,鼓勵外國企業到本土的合資與工業區域投資,這樣能夠使一國的經濟規模擴大。然而,目前亞洲的經濟發展現狀與西歐和北美比較起來,還是處于一個相對落后的階段。在各種不確定的因素的情況下合作,會增加貿易壁壘的風險。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相關措施與規定會給一些非成員造成外商直接投資(FDI)的動蕩。

  三、區域經濟合作的三大主題

  (一)主題一:區域經濟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關系

  有效的區域經濟合作涉及到貿易、外商直接投資、金融以及財政貨幣政策。全面發揮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可以幫助每個成員朝著經濟的合作與協作邁向更大的一步。歐盟和東盟都可以被看作是邁向全球經濟合作與協作的墊腳石。東盟不僅可以保證區域內的貿易與投資在一個正式的合作機制下進行,而且對于亞洲國家之間的區域經濟以及安全合作,都起到了非常積極主動的作用。對于東盟此作用的關注,能夠幫助成員國提高本國的披露以及公司治理的能力。歐盟提供獨有的貿易自由化形式,區域經濟合作以及議會間的合作形式,這一戰略可以幫助提高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此外,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亞太地區作為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區域經濟合作將會對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各國政府對于歐盟與東盟持有不同的態度。中國政府認為,中國是東盟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同時東盟也對中國的貿易起著重要的影響。日本政府對能夠繼續擴張其在東南亞的經濟影響力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興趣,同時日本也展望未來能夠依托東盟的發展來幫助日本更好的發展局域合作事宜。對于歐盟來說,德國政府認為在金融危機時期,歐盟對于德國政府以及一些歐元區成員國的政治以及經濟政策有著重要的影響。最后,英國政府非常認同2004年歐盟成員國數量的增加,因為這樣可以幫助各成員國推進其民主化進程以及提高經濟合作的程度。

  (二)主題二:區域經濟增長與發展的潛在影響

  區域經濟的增長與發展會導致潛在影響的發生。第一,因為區域間的貿易與投資會給貿易流量帶來直接的影響與后果,而且還會影響到對于外商投資的吸引力。第二,財政與貨幣合作對于區域間的資本市場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區域間經濟與財政的發展能夠幫助各行各業的公司更合理的管理與調度資源,于是經濟環境會變得相對更穩定,金融資本市場會發展的更加穩健。此外,不同環境集團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區域經濟的合作和發展。例如,澳大利亞的環境集團對于當前東盟地區的煤炭發展持否定的態度。他們認為,太過于側重煤炭行業的投入會增加污染環境和全球氣候變暖的風險。

  (三)主題三:主要經濟體的特別作用

  歐盟與東盟的主要經濟體,例如中國、德國和法國,這些經濟體在推動與提高成員國之間的合作水平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因為這些國家既促進本土與全球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加深了區域間的合作協作水平,最后也影響到鄰國對于全球經濟的管理方式。

  四、東盟與歐盟的共同點

  (一)語言

  東盟與歐盟有著非常多的相似點。第一,東盟和歐盟都是由使用不同官方語言的國家組成的。在歐盟內部,成員國使用德語、英語、法語、荷蘭語等,因此語言在歐盟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英語被認作是使用最普遍的語言,可是法國和德國并不認同。所以,所有成員國的語言都被作為在歐盟的官方語言。與歐盟非常相似的是,東盟成員國也使用不同的語言。但是在東盟,唯一出現在會議與文件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同時英語也被看作是通用語,這對于東盟內部的語言與教育政策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二)目標

  東盟與歐盟的共同目標都是希望能夠提高區域內的經濟增長,加強區域合作發展,加強各領域的合作,從而保持區域間政治與經濟層面的和諧發展。除此之外,這兩個機構設立的初衷都是希望通過合作來減少由于不穩定的政治與經濟環境所帶來的潛在風險。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認為,東盟的設立更多的考慮不是經濟,而是追求更穩定與安全的政治局面。對于歐盟來說,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聯合西歐國家,一起去對抗二戰后的一些國家與地區對于歐洲帶來的風險。

  五、東盟與歐盟的不同點

  (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

  東盟與歐盟成員國之間的發展水平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通過本文上述的討論得知,歐盟的成員國都是經濟發展水平與GDP相似的發達國家。但是,即使東盟的大部分成員都屬于經濟發展中國家,然后很大一部分國家仍然是處于經濟發展非常緩慢的階段。由于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區域經濟合作可能會受其影響。歐盟是經濟發達聯盟,于是其相對穩定而且相似的經濟環境可以為該地區的進出口事業提供很好的基礎。然而,東盟地區間的經濟發展不平均,有可能會引起成員國之間的意見與建議出現分歧。

  (二)國情差異

  歐盟成員國主要是以高科技為立國之本,科技實力明顯高于東盟國家,研究重點比如說是大型重型機械以及負責航空模型。相比起來,東盟國家更多的是以提供傳統的勞動力以及原材料為主。歐盟的現代科技可以使得歐盟里面的西歐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更加迅速,從而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然而,以依賴傳統勞動力以及原材料為發展依據的東盟國家,會放緩其經濟增長的步伐。

  (三)管理層面不一樣

  歐盟的兩大領頭國德國和法國,主要負責保證區域內短期與長期的穩健發展,同時也要保持自己原有的競爭優勢。除了主要領導國家之外,歐盟成員之間可以隨時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以及談判。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東盟組織里面并沒有官方的領導國家,可是成員國之間相互緊密合作。因為沒有官方的領導國家,所以當沖突或者問題出現的時候,就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出來協調解決爭端以及處理問題,這樣對于東盟成員國來講并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而且在成員國商討的時候,由于沒有主導國家,因此共同的目標和方向就不是十分的清晰。

  (四)文化差異

  歐盟與東盟之間的文化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會涉及到政治、經濟以及道德層面。文化多樣性是亞太地區最主要的議題之一,在亞洲,文化的差異譬如經濟發展層面、生活水平等,對于東盟來說要達到高水平的經濟與政治協作,和歐盟比起來要困難得多。除此之外,東盟成員國內人口數量的不平均,人口素質的不平均以及國土面積的差異,也會使得東盟比較難達到和歐盟同等的發展水平。最后,東盟的結構和歐盟比較起來要明顯松垮得多。因為東盟有不同的位置,這樣會在成員國合作的同時產生貿易壁壘。相反,歐盟成員國無論從經濟發展、地理位置來說都是比較類似的,這樣就會使得成員國之間的合作變得更加順暢,因為合作所產生的沖突與矛盾也會相應減少。

  六、結論與展望

  本文主要討論了東盟自由貿易區與歐盟這兩個貿易集團。歐盟當初建立的目標是為了減少因戰爭與沖突給成員國帶來的不和諧。東盟的建立是為了滿足亞太地區間日益增長的經濟,政治合作需要。本文同時提出了幾大討論的主題,區域經濟的聯系,全球經濟的管理,地區經濟增長的潛在影響,主體經濟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不同利益相關人的觀點。歐盟與東盟成員國的語言、文化、領導層面各自對區域經濟都有影響。最后,目前東盟的發展仍然落后于歐盟,而且東盟也在努力的建立自由貿易區。東盟成員國應該建立自身的有競爭力的產業,改善領導層面的建設以及加強成員國之間的溝通,而歐盟則需在保持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努力繼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丹.歐盟一體化進程中的區域經濟差距演變研究[D].吉林大學,2013

  [2] Chiou,Y.A Two-level-games Analysis of AFTA Agreements: What Caused ASEAN States to Move towards Economic Integration Journal of Current Southeast Asian Affairs,2010(1)

  [3] Dursun-Ozkanca,O.European Union Enlargement and British Public Opinion:The Agenda-Setting Power of the Press. Perspectives on European Politics and Society, 2011(2)

  [4] Sally,R.& Sen,R.Trade Policies in Southeast Asia in the Wider Asian Perspective. The World Economy,2011(4)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